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空间、服务、设施为导向探索儿童友好就医体验的建设路径
1
作者 朱成煜 熊家乐 +2 位作者 郝晓赟 何雨露 秦晴 《广东园林》 2024年第5期2-8,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外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进展显著,我国及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相关政策,以期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就医环境,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然而,当前医院内普遍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 近年来,国内外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进展显著,我国及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相关政策,以期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就医环境,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然而,当前医院内普遍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服务流程繁琐等问题,不仅影响儿童医疗体验,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从空间、设施和服务3个方面深入探讨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路径及策略。结果发现,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差别明显,儿童专科医院针对儿童,其空间布局方便孩子和家长,景观、设施和服务也专门为孩子打造;综合医院则要满足多种人群需求,强调多功能等。最终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3点建议:根据科室需求进行空间优化;配置儿童友好关怀设施;以家庭为中心,提供多元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 儿童友好医院 儿童设施 高质量儿童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植被混凝土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2
作者 刘大翔 徐志海 +5 位作者 高贤 许博阳 郑蔚 夏栋 许文年 杨悦舒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9-591,共13页
分离鉴定冻融条件下植被混凝土中的自生固氮菌,探究其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经历多次冻融循环的植被混凝土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菌GDJ-1与GDJ-2,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以及系统... 分离鉴定冻融条件下植被混凝土中的自生固氮菌,探究其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采用选择性固氮培养基从经历多次冻融循环的植被混凝土中分离得到自生固氮菌GDJ-1与GDJ-2,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探究目标菌株对植被混凝土理化指标以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GDJ-1为蛋白水解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roteolyticum),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呈圆形黄色。经GDJ-1菌液处理后,黑麦草的地上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9.09%、5.05%,地下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3.40%、16.40%。植被混凝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得到提高,其中碱解氮的提升高达62.95%。菌株GDJ-2为皮氏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pickettii),革兰氏阴性菌,菌落呈圆形米色。经GDJ-2菌液处理后,黑麦草的地上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5.71%、4.93%,地下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分别增加46.38%、13.79%。植被混凝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得到提高,其中有效磷的提升达到35.73%。两菌株在形态学、产酶代谢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可改善植被混凝土的养分状况,促进黑麦草生长。在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中,自生固氮菌GDJ-1与GDJ-2具备应用潜力。其中,GDJ-1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能够有效转化土壤中的养分,更适用于土壤贫瘠或养分缺乏的地区。GDJ-2的环境适应性较好,尤其对碱性环境有更高的耐受性,更适用于盐碱地等环境较为苛刻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自生固氮菌 分离与鉴定 冻融条件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李昊阳 孙强 +1 位作者 易锦 陈甜甜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爆破工程》课程是高校城市地下工程、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爆破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爆破工程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传统的爆破工程实验建设难度大,难以在室内进行,给教学带来了不便,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依... 《爆破工程》课程是高校城市地下工程、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爆破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爆破工程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点,传统的爆破工程实验建设难度大,难以在室内进行,给教学带来了不便,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依托虚拟仿真平台进行爆破工程实验教学。本文根据爆破工程虚拟仿真的教学思路及需求搭建了爆破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利用Unity3D作为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工具,保证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可在不同平台运行的高兼容性;使用3DS Max建立模型,并用Maya进行细节渲染,提高了模型的真实感;通过云渲染技术解决了加载速度慢、动画不逼真等问题;并且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际工程中爆破振动波的传播机理,利用ANSYS模拟爆破振动波在不同岩层中的传播,波场云图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在虚拟仿真系统,开展爆破振动虚拟仿真实验。实践和应用效果显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实现学生独立地、深度地参与到爆破工程的教学实验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验体验和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工程 虚拟仿真 数值模拟 教学实践 平台搭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倾倒模式试验
4
作者 王林康 郑子涵 +3 位作者 章广成 曾鑫 丁柄栋 崩兴涛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4,共15页
在澜沧江中上游大华桥水电站的左岸分布着大量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库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变形孕育环境,因倾倒变形体失稳崩落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在库区分布广泛,这对水电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研究顺层陡... 在澜沧江中上游大华桥水电站的左岸分布着大量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库区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变形孕育环境,因倾倒变形体失稳崩落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在库区分布广泛,这对水电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了研究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演化过程、倾倒模式以及倾倒变形破坏机理,以库区左岸微风化板岩为参照原型配置相似材料,采用室内底摩擦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不同坡角、层面倾角、结构面产状条件下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①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主要倾倒破坏模式为拉裂−倾倒式,在演化初期坡脚处岩体由于应力集中最先发生弯曲变形,并由坡体前缘逐渐向中后部发展,坡表中部的岩体也逐渐由顺倾转变为直立至反倾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临空面方向弯曲倾倒,当变形到达一定程度时将沿着最大弯曲部位或结构面发生拉裂折断,最终岩块将会沿着拉裂面产生滑移甚至崩落。②通过对比试验模型的坡体参数及变形特征,将7组模型边坡大致分为3类:近直立顺层岩质缓坡、陡倾角顺层岩质陡坡、近直立顺层岩质陡坡。相较于坡角,岩层倾角对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的影响更大;非垂直于层面的缓倾结构面比垂直于层面的结构面更容易引起顺层陡倾边坡的倾倒变形破坏,且相较于外倾结构面,当坡体发育内倾结构面时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规模更大。③从变形阶段的角度将斜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倾倒变形阶段、倾倒破坏阶段。④从机理上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过程划分为应力调整阶段、弯曲−蠕变阶段、弯曲−拉裂阶段、倾倒−崩滑阶段;根据倾倒区的变形程度将变形破坏后的斜坡划分为强倾倒区、弱倾倒区和稳定区。研究成果可为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演化过程、倾倒模式以及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陡倾岩质边坡 相似材料 底摩擦模型试验 倾倒模式 倾倒变形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Scoops3D联合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文秀 李秀珍 +4 位作者 郑玲静 孔纪名 邵其其 熊华勇 谢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9-659,共11页
贵渝管道沿线地势险峻、构造活跃、雨量集中,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科学开展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估工作对确保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查明管道沿线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管道沿线地形地质特征、管... 贵渝管道沿线地势险峻、构造活跃、雨量集中,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科学开展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估工作对确保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查明管道沿线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管道沿线地形地质特征、管道展布与斜坡体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划分了101段适合管道工程特点的评价单元,基于信息量数理统计模型与Scoops3D物理力学模型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及桐梓县附近,其中7段处于极高易发区,26段处于高易发区,20段处于中易发区,30段处于低易发区,18段处于极低易发区。通过ROC曲线分别求得信息量、Scoops3D以及二者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96、0.683和0.803,结果表明信息量-Scoops3D联合模型的评价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渝管道 地质灾害 信息量-Scoops3D联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中巴公路KKH沿线潜在滑坡区识别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文秀 李秀珍 +2 位作者 郑玲静 龚俊豪 李泉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7-1606,共10页
潜在滑坡区的识别是目前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核心及难点,形变监测则是实现潜在滑坡区识别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与传统的GPS观测站及无人机遥感等监测手段相比,SBAS-InSAR技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实施大区域形变监测工作具有明显优势。中巴经... 潜在滑坡区的识别是目前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核心及难点,形变监测则是实现潜在滑坡区识别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与传统的GPS观测站及无人机遥感等监测手段相比,SBAS-InSAR技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实施大区域形变监测工作具有明显优势。中巴经济走廊喀喇昆仑公路(Karakoram highway,KKH)Khunjerab至Jaglot段地势险峻、地质条件复杂、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中巴公路的安全运行及当地居民的民生安全,准确识别出潜在滑坡区域有助于当地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利用Sentinel-1A升轨数据及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地表在LOS方向的形变,再根据雷达视线与斜坡面的空间几何关系将LOS方向的形变转换成沿坡度方向的形变。在验证SBAS-InSAR技术形变结果可靠性基础上,以坡度方向的形变速率为权重对形变点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到潜在滑坡区分布。结果显示潜在滑坡区主要分布在中巴公路沿线的干流河谷地带,尤其以Khunjerab至Sost段及Jaglot至Gilgit段分布范围最广,支流河谷地带分布较少。统计分析潜在滑坡区面积占比及灾害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潜在滑坡区面积占比仅为31.2%,但其中分布有灾害点147处,占灾害点总数的66.4%,表明潜在滑坡区识别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滑坡区 SBAS-InSAR 中巴公路 核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C@δ-MnO_(2)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孔雀石绿:非自由基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慧茹 钟敏 +2 位作者 夏志轩 仇玥 张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磷酸化黍糠基生物炭负载δ-MnO_(2)(PBC@δ-MnO_(2))纳米复合催化剂,利用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其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孔雀石绿(MG)的效果及其去除机理。考察了初始pH、PDS浓度、PBC@δ-MnO_(2)投加量等反应...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磷酸化黍糠基生物炭负载δ-MnO_(2)(PBC@δ-MnO_(2))纳米复合催化剂,利用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其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孔雀石绿(MG)的效果及其去除机理。考察了初始pH、PDS浓度、PBC@δ-MnO_(2)投加量等反应条件对MG去除的影响。分析PBC@δ-MnO_(2)/PD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推测该反应体系中可能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PBC@δ-MnO_(2)/PDS体系中,随着初始pH、PDS浓度、PBC@δ-MnO_(2)投加量的升高,MG去除率也逐渐增大,当PBC@δ-MnO_(2)投加量为0.2 g/L,PDS浓度为0.5 mmol/L,初始pH为5时,MG的去除率可达到92.61%。自由基猝灭试验和EPR分析表明,单线态氧(^(1)O_(2))是PBC@δ-MnO_(2)/PD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对MG的去除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过硫酸盐 孔雀石绿 非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强化苯胺废水脱氮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8
作者 陈琪 廖晓数 +3 位作者 吴志权 张运杰 魏华 张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0-855,860,共7页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600 mg/L的苯胺废水,并与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反应器对苯胺均能达到100%的去除效果,但SBBR的总氮去除效率更高。SBBR的硝化以异养硝化为主,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养硝化...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600 mg/L的苯胺废水,并与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组反应器对苯胺均能达到100%的去除效果,但SBBR的总氮去除效率更高。SBBR的硝化以异养硝化为主,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养硝化;反硝化过程是外加碳源缺氧反硝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SBBR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能更好地兼容苯胺降解菌群和脱氮功能菌群的生长和发育,从而保证苯胺废水的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废水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杰 许奎 +2 位作者 游烽 吴江 杨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88,共6页
采用车辙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系统研究了胶粉掺量、胶粉目数和双氧水掺量3个不同因素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胶粉掺量和胶粉目数的增加都可以提高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但超过一... 采用车辙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系统研究了胶粉掺量、胶粉目数和双氧水掺量3个不同因素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胶粉掺量和胶粉目数的增加都可以提高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但超过一定量后,对其路用性能的改善作用很小,甚至会降低,因此最佳胶粉掺量为21%、最佳胶粉目数为250μm;同时双氧水也可以改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粉掺量 胶粉改性沥青 胶粉目数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骨料表面改性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伟 宋金源 +2 位作者 段平 陈琴 唐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5-1622,共8页
针对混凝土用人造骨料表面疏松多孔和水泥浆体结合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包覆和表面疏水特性修饰的新方法处理人造骨料。试验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与有机硅树脂联合改性应用于碳化养护的人造骨料,研究改性方法对人造骨料吸水率... 针对混凝土用人造骨料表面疏松多孔和水泥浆体结合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包覆和表面疏水特性修饰的新方法处理人造骨料。试验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与有机硅树脂联合改性应用于碳化养护的人造骨料,研究改性方法对人造骨料吸水率、颗粒强度、骨料-水泥砂浆黏结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细观/微观测试分析方法表征改性前后人造骨料的微观结构以及人造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界面形貌。结果表明,较单一使用化学溶液改性人造骨料,联合改性方法可显著优化人造骨料的表面微观结构,提升骨料性能,骨料吸水率可降低至1.74%。当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为5%时,人造骨料表面形成厚度合适的改性层,人造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结合程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人造骨料 表面改性 界面过渡区 物理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巢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氧迁移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运奔 匡帅 +3 位作者 王臻宇 申秋实 王亚东 康得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8-700,共13页
以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沉积物氮、磷营养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沉积物柱状芯样静态释放模拟法定量评估研究区域沉积物—水界面氨氮、溶解性活性磷酸盐营养盐释放潜力,利用微电极非损伤测定技术获得沉积物—水微界面溶解氧... 以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沉积物氮、磷营养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沉积物柱状芯样静态释放模拟法定量评估研究区域沉积物—水界面氨氮、溶解性活性磷酸盐营养盐释放潜力,利用微电极非损伤测定技术获得沉积物—水微界面溶解氧(DO)剖面分布及微界面DO消耗和扩散特征.结果表明:东巢湖近城市湖湾沉积物氮、磷污染物蓄积量较高,受TN、TP污染程度较重.沉积物内源氨氮、磷酸盐释放明显,平均释放速率分别达到32.44 mg/(m^2·d)和1.25mg/(m^2·d),区域内沉积物已成为水柱中氮、磷营养盐的污染源.研究区域上覆水体处于好氧状态,沉积物—水微界面平均DO穿透深度(OPD)达到5.3 mm,平均DO扩散通量为4.56 mmol/(m^2·d),表现出良好的DO扩散能力.沉积物内源氨氮和磷酸盐释放能力与表层沉积物TN/TP物质含量及沉积物—水微界面DO穿透深度有关,在沉积物氮、磷污染较重的情况下,DO穿透深度越低越有利于氮、磷污染物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 溶解氧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型雨水口初期雨水截污能力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晓数 吴志权 +4 位作者 朱成煜 林冰 苏君豪 张倩 仇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0-1176,共7页
选用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以土工布、不锈钢筛网和5种不同填料作为过滤模块,配置人工模拟雨水用于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截污装置下对初期雨水中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选用装配式选配截污型雨水口,以土工布、不锈钢筛网和5种不同填料作为过滤模块,配置人工模拟雨水用于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截污装置下对初期雨水中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测试其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削减能力,并综合评价其在实际工程运用中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在土工布、不锈钢筛网过滤模块中,土工布对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锈钢筛网则需将孔径降至0.074 mm时才对SS有较明显的去除效果,但二者对COD、NH_(4)^(+)-N、TN和TP的去除效果均较差;以高炉灰焦粒、活化沸石、椰壳生物炭、陶粒、活性炭作为滤料的5种过滤模块均能有效提高初期雨水中COD、NH_(4)^(+)-N、TN和TP的去除效果;其中陶粒在达到理想的脱氮除磷效果的同时,也可实现较好的SS和COD去除效果,使用年限与其他过滤模块相差不大,且售价(5~13元/kg)略低于其他过滤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 雨水口 过滤模块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灰的制备及其对地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振正 谢春磊 +4 位作者 王学营 郭亮 武悦悦 陈琴 段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81-3888,共8页
以稻壳为原料,研究稻壳在不同酸预处理条件和不同煅烧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稻壳灰在表观性能、元素成分、反应活性、物相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差异及其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稻壳灰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盐酸预处... 以稻壳为原料,研究稻壳在不同酸预处理条件和不同煅烧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稻壳灰在表观性能、元素成分、反应活性、物相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差异及其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稻壳灰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盐酸预处理会显著提高稻壳灰中无定形SiO 2的纯度,高达98.354%(质量分数)。经酸预处理的稻壳在550℃下煅烧60 min即可煅烧完全,稻壳灰反应活性最高。酸处理后的稻壳灰使地聚物的孔隙结构更加致密,550℃稻壳灰地聚物(10%(质量分数)稻壳灰+90%(质量分数)偏高岭土)28 d抗压强度最高,达53.3 MPa。通过综合影响分析,得到稻壳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经2.5%(质量分数)盐酸溶液浸泡1 h后,550℃煅烧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酸预处理 煅烧温度 地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条件下地铁工作井开挖安全及井-隧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宇翔 焦玉勇 +2 位作者 荆武 钟天 黄才彬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6,57,共9页
武汉地铁正处于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目标的关键时期,地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为研究偏压条件下地铁工作井(深基坑)开挖安全及井-隧相互影响,以武汉地铁19号线5标段4号井为例,首先依托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建立三维数值模型,... 武汉地铁正处于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目标的关键时期,地铁施工安全尤为重要。为研究偏压条件下地铁工作井(深基坑)开挖安全及井-隧相互影响,以武汉地铁19号线5标段4号井为例,首先依托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深基坑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内支撑轴力进行了全程现场监测;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偏压条件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特征以及地铁隧道开挖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设计采用的"围护桩+内支撑"的深基坑支护方案能有效抵抗偏压对深基坑开挖安全的影响,能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2)偏压条件下深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与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呈现出非对称变形的特征;(3)隧道的施工会使深基坑的围护结构与周边地表沉降重新发生变形,且由于偏压的影响其变形具有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安全 偏压 工作井 隧道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开放获取的引文劣势——一项针对反向翻转期刊的因果推断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明蔚 刘凯恒 赵镇岳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2,160,共10页
[目的/意义]开放获取模式对科学交流和学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此衍生的开放获取引文优势理论(OACA)已被多项研究证明。然而,部分学术期刊却出现了“反向翻转”现象,即从开放获取模式翻转回付费订阅模式,与OACA理论背道而驰。解析这一... [目的/意义]开放获取模式对科学交流和学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此衍生的开放获取引文优势理论(OACA)已被多项研究证明。然而,部分学术期刊却出现了“反向翻转”现象,即从开放获取模式翻转回付费订阅模式,与OACA理论背道而驰。解析这一现象引发的引文劣势可为相关主体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12个反向翻转期刊上的18,615篇论文为数据集,采用因果推断方法中的匹配与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期刊反向翻转前、后所发表论文被引次数的差异。[结论/发现]反向翻转后,期刊上论文的被引次数显著降低,证明非开放获取的论文有显著的引文劣势。但是,这种劣势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创新/价值]以之前研究者提及较少的“反向翻转”现象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因果推断方法揭示这一事件对期刊的影响,完善了开放获取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获取 反向翻转 学术期刊 学术影响力 因果推断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曝气SBBR处理苯胺废水及脱氮的工艺优化研究
16
作者 廖晓数 罗太忠 +3 位作者 仇玥 苏君豪 魏华 张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146,共8页
在使用生物法处理苯胺废水过程中,为了突破苯胺废水处理的脱氮瓶颈,采用SBBR法并辅以间歇曝气模式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好氧段与缺氧段交替运行1 h的曝气模式,以600 mg/L的苯胺作为唯一碳源,反应器可实现苯胺降解并达... 在使用生物法处理苯胺废水过程中,为了突破苯胺废水处理的脱氮瓶颈,采用SBBR法并辅以间歇曝气模式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好氧段与缺氧段交替运行1 h的曝气模式,以600 mg/L的苯胺作为唯一碳源,反应器可实现苯胺降解并达到60%的总氮去除率。在此基础上,将第1个好氧段延长至2 h,以对原有间歇曝气模式进行优化,优化改良后的反应器几乎实现苯胺完全降解和完全氨氧化,其总氮去除率提升至75.8%。在无外加碳源的前提下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时,SBBR法辅以间歇曝气工艺展现出良好的脱氮性能。在改良模式下,最终系统的出水苯胺、COD、氨氮、总氮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0.00、63.48、0.99、14.24 mg/L,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0.8%、99.2%、70.2%,表明采用间歇曝气模式下的SBBR法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可实现较高的苯胺降解率,并具有较好的同步脱氮潜能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 间歇曝气 苯胺降解 同步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倍增工艺在某污水厂的应用与能效分析
17
作者 王黎伟 王利林 +1 位作者 朱家麒 刘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198,共6页
武汉市黄陵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沌口开发区市政管网收集的城市污水,水质显著特点是BOD5/TN低,不补投碳源的情况下处理难度大。二期扩建工程采用生物倍增工艺(BDP),在DO<0.5 mg/L,MLSS为5~8 g/L的工况下运行,已稳定运行近2 a,出水水质... 武汉市黄陵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沌口开发区市政管网收集的城市污水,水质显著特点是BOD5/TN低,不补投碳源的情况下处理难度大。二期扩建工程采用生物倍增工艺(BDP),在DO<0.5 mg/L,MLSS为5~8 g/L的工况下运行,已稳定运行近2 a,出水水质稳定,能满足稳定达标排放。实践表明,当进水1.9≤BOD5/TN≤2.8,不补投碳源的情况下,系统对COD和BOD5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85%和95%,对NH3-N、TN、T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100%、80%、70%,表现出在处理典型低C/N市政污水方面的优越性。BDP系统与同规模传统AAO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可大大降低曝气风机能耗和生物处理单元需要的有效容积,设备能耗可降低约28%,且不需投加碳源用于脱氮,在低C/N的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倍增工艺 污水处理 硝化 反硝化 能耗 药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