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林峰 陈军 王鸿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36-2039,共4页
目的对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4种手术方式近4年来在临床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普爱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59... 目的对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4种手术方式近4年来在临床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普爱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59例,其中行ESWL 175例(ESWL组)、开放性手术52例(开放性手术组)、微创手术207例(微创手术组)及联合手术治疗225例(联合手术组),对比分析4种手术方式的术中、术后指标,并分析不同年份4种手术方式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4组患者结石一次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放性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结石一次清除率高于ESWL组和微创手术组(P<0.05);开放性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微创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ESWL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其他3组(P<0.05);开放性手术组出血量多于微创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ESWL组出血量均少于其他3组(P<0.05);开放性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的成功率高于ESWL组和微创手术组(P<0.05),联合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者重复治疗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7 d和1个月时结石清除率及患者满意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放性手术组和联合手术组结石重复治疗次数少于ESWL组和微创手术组(P<0.05),ESWL组和联合手术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性手术组(P<0.05),开放性手术的住院天数最多且费用最高(P<0.05)、ESWL组费用最少(P<0.05)。联合手术组和开放性手术组术后7 d和1个月时结石的清除率高于其余两组(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满意率最高(P<0.05)。联合手术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开放性手术的使用下降最明显。结论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应以联合手术为主,其具有出血量少、重复治疗次数少、结石一次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际要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高能量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草酸降解酶乳酸菌治疗高草酸尿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欢 赵晨明 +6 位作者 朱晓敬 李洋 郑涛 管维 郭小林 陈志强 叶章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重组草酸降解酶的乳酸菌,并探讨对高草酸尿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草酸脱羧酶(oxalate decarboxylase,ODC)和草酸氧化酶(oxalate oxidase,OxO)基因与表达质粒pMG36e重组,通过电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入乳酸菌MG1363中。在含100... 目的构建表达重组草酸降解酶的乳酸菌,并探讨对高草酸尿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草酸脱羧酶(oxalate decarboxylase,ODC)和草酸氧化酶(oxalate oxidase,OxO)基因与表达质粒pMG36e重组,通过电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入乳酸菌MG1363中。在含100mmol/L草酸的培养液中培养48h,测量其生长情况及培养液中草酸含量变化。以含5%草酸食物喂养SD大鼠,并同时进行重组乳酸菌灌胃治疗,1周后收集大鼠24h尿液测量草酸含量。结果成功构建重组pMG36e-ODC,pMG36e-OxO乳酸菌,两者都可在含100mmol/L草酸的培养液中生长,20h左右开始进入对数期,40h左右进入稳定期。其中pMG36e-ODC乳酸菌可明显降低培养液内草酸浓度,48h内可降解30%,而培养pMG36e-OxO乳酸菌和正常乳酸菌后培养液中草酸含量无明显变化,48h内草酸含量水平下降了约15%。pMG36eODC乳酸菌喂养可显著降低高草酸饮食大鼠尿液中草酸含量。结论重组ODC乳酸菌可有效降解草酸,并可通过降解食物中草酸缓解模型大鼠高草酸尿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脱羧酶 草酸氧化酶 乳酸菌 基因重组 草酸钙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军 郑涛 +4 位作者 马鑫 李宏召 高江平 蔡伟 董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1-426,共6页
目的比较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到2011年8月间65例行筋膜内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筋膜内组。选择2008年1月到2011年8月间130例行筋... 目的比较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到2011年8月间65例行筋膜内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筋膜内组。选择2008年1月到2011年8月间130例行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筋膜间组,进行2∶1配对比较。结果两组之间的围手术期数据、病理学分期及切缘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筋膜内组有9例失访,筋膜间组有13例失访。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筋膜内组较筋膜间组控尿功能恢复快。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控尿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筋膜内组患者总体及年轻患者(≤65岁)的勃起功能恢复好于筋膜间组。术后2年两组的无生化进展生存率相似。结论在严格按照适应证的前提下,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筋膜内组控尿功能恢复较快,勃起功能恢复较好,而手术效果、短期肿瘤学结果相似。对于临床分期为cT1-cT2a、术前勃起功能正常的年轻前列腺癌患者,推荐优先采用筋膜内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内保留神经 筋膜间保留神经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癌 控尿 勃起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峰 陈军 王鸿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女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女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误诊情况、临床表现、... 目的通过对女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女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误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有21例被误诊(6例被误诊为尿路感染,15例被误诊为尿道综合征)。28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18例患者以排尿梗阻症状为主。尿常规检查40例为阴性结果,中段尿培养41例阴性。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均显示患者膀胱颈部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厚;尿动力学检查示最大尿流率降低,平均为9.8 ml/s。4例患者保守治疗有效;42例患者行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后症状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女性前列腺增生症极易被误诊,其诊断除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尿液检查、B超检查外,还需结合膀胱镜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4基因rs35185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的关联性
5
作者 陈路遥 马鑫 +9 位作者 雷振伟 黄庆波 张勇 林峰 郝鹏 杨明刚 赵雪涛 陈军 刘功学 郑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FGFR4基因rs35185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提取346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法检测rs351855位点基因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并随访,分析比较生化复发组与未生化复... 目的探讨FGFR4基因rs35185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提取346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法检测rs351855位点基因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并随访,分析比较生化复发组与未生化复发组之间数据;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基因型对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的影响。结果 346例患者中有124例(35.8%)发生术后生化复发。两组间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TNM分期、切缘情况及rs351855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生存分析显示不同基因型之间无生化复发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携带AA/AG基因型个体较GG基因型具有更差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rs351855基因型是独立的预测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的因子(HR=1.873,95%CI:1.209~2.901,P=0.005)。结论FGFR4基因rs351855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有联系,可以作为预测术后生化复发的分子标记物,指导临床评估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基因 FGFR4基因 基因多态性 生化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