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基坑施工风险控制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传政 彭晓秋 +1 位作者 熊秋梅 王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15-418,共4页
针对武汉市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基坑施工技术特点,结合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控制和减少施工风险,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关键词 基坑施工 风险 对策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铁基坑工程地下水问题及其处理对策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传政 彭晓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10-414,共5页
介绍了武汉地区水文地质概况,重点介绍了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基坑工程地下水问题,并结合目前武汉地铁工程地下水设计现状提出了处理对策。
关键词 地下水 处理 基坑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某市政通道基坑工程事故险情分析处理与经验教训 被引量:9
3
作者 唐传政 彭晓秋 王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35-738,共4页
结合武汉市某市政通道工程所发生基坑险情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探讨了老黏性土地区基坑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对类似基坑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事故险情 分析处理 经验教训 基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地下水位上升对地下工程的危害警示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光黎 马郧 +2 位作者 张杰青 范士凯 屈若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69-273,共5页
地下工程的修建,其支挡结构和止水帷幕会人为地改变地下水的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的变化又不可避免地危害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营状况。国内普遍重视施工期的地下水位的控制问题,而对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则罕有研究。日本东京建具有世界... 地下工程的修建,其支挡结构和止水帷幕会人为地改变地下水的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的变化又不可避免地危害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营状况。国内普遍重视施工期的地下水位的控制问题,而对地下水位上升的影响则罕有研究。日本东京建具有世界上最复杂的地下工程系统,地下水位在1970年前后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心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15 m,最大上升了60 m。综合分析了地下水位上升对既有地下工程产生的一系列危害:漏水、上浮、腐蚀等问题,威胁工程运营安全,缩短工程使用寿命。地下水位上升对地下工程的危害巨大,影响深远,且消弭难度极大;应重视未来地下水位的预测及其应对措施。这对于我国沿海城市、内陆盆地、华北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下水位上升 漏水 上浮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车站基坑支护方案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唐传政 彭晓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97-602,共6页
通过介绍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基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以及主要岩土问题,对二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基坑的支护方案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也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轨道交通 基坑支护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工程事故赔偿问题的博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一凡 李惠强 +1 位作者 孙杰 柯华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123,共3页
尝试使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量化深基坑工程事故的赔偿事宜,结合工程实例确定模型中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对均衡"受害人得到了赔偿"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出现"赔偿人逃避了赔偿"结果的可能性。针对... 尝试使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量化深基坑工程事故的赔偿事宜,结合工程实例确定模型中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对均衡"受害人得到了赔偿"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出现"赔偿人逃避了赔偿"结果的可能性。针对双方难以就赔偿额度达成协议的现状,充分利用博弈模型的收集信息、实施决策、选择行动等特点,探讨调解由深基坑事故引发的纠纷的手段,并深入研究了维护社会公平原则、建立损害评价体系等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事故 赔偿问题 博弈研究 Deep Foundation Pit 动态博弈模型 影响因素 现实问题 完全信息 收集信息 实施决策 确定模型 评价体系 赔偿额度 基坑事故 公平原则 工程实例 受害人 协议 维护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一级阶地黏性土电阻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帆济 舒武堂 代昂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9-547,共9页
通过电阻率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研究黏性土电阻率特性及电阻率与岩土参数的相互关系。在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勘察过程中,沿轨道走向,在长江一级阶地共布置完成电阻率测井22组,并于测井位置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常规土工试验、无侧限抗... 通过电阻率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研究黏性土电阻率特性及电阻率与岩土参数的相互关系。在武汉市轨道交通7号线勘察过程中,沿轨道走向,在长江一级阶地共布置完成电阻率测井22组,并于测井位置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常规土工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直剪快剪试验及三轴UU试验。通过研究发现:黏性土电阻率随含水量及孔隙比的增加而增加,随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而减小。根据黏性土三轴UU试验结果,其电阻率随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拟合,给出了黏性土电阻率与岩土参数间的经验公式,其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黏性土 含水量 孔隙比 无侧限抗压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应力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向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64-69,共6页
通过对武汉某基坑的地连墙加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的应力、变形监测,详细分析了温度应力对内支撑杆件轴力和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温度从30℃增加到37℃时,内支撑的轴力增幅达41%,冠梁水平位移有较明显的降低;当温度降低时... 通过对武汉某基坑的地连墙加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的应力、变形监测,详细分析了温度应力对内支撑杆件轴力和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温度从30℃增加到37℃时,内支撑的轴力增幅达41%,冠梁水平位移有较明显的降低;当温度降低时,冠梁顶水平位移增加,坑壁外侧土体的水平位移变化明显滞后于地连墙的位移变化,导致地连墙至边坡范围内土体出现大量裂缝。提出了降低温度应力对基坑施工影响的工程技术措施,以及施工期内温差较大者应将内支撑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考虑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宜适当减少支护结构位移允许值、支撑长度大于40 m时温度影响系数宜取1.2及未采取必要保温保湿措施时温度影响系数取1.4以上等建议。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工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温度应力 内支撑结构 监测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截面水泥土桩墙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唐传政 李受祉 +1 位作者 申俊甫 陈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1760-1763,共4页
通过异型截面水泥土桩墙技术成功应用在武汉市某基坑工程的实例,分析比较了异型截面与直线形截面水泥土桩墙的不同点,提出了异型截面水泥土桩墙技术的计算方法和一些构造要求,对类似基坑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水泥土桩墙 异型截面 基坑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洲规范的结合梁截面可靠度校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海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4,280,共6页
以可靠度指标β=4. 7为目标,研究结合梁截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应该具有的安全系数;并对根据欧洲规范EC4(Eurocode4)设计的结合梁截面进行可靠度校验,获得结合梁截面实际具有的安全系数.比较二者,认为在现行EC4分项安全系数的基础上... 以可靠度指标β=4. 7为目标,研究结合梁截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应该具有的安全系数;并对根据欧洲规范EC4(Eurocode4)设计的结合梁截面进行可靠度校验,获得结合梁截面实际具有的安全系数.比较二者,认为在现行EC4分项安全系数的基础上需要一个附加安全系数,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结合梁截面达到欧洲规范EC1(Eurocode1)要求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梁截面 可靠度校验 欧洲规范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洲规范的连续结合梁体系可靠度校验
11
作者 徐海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通过校验由等级Ⅰ,Ⅱ结合梁截面组成的2—4跨连续结合梁体系的可靠度发现,即使连续结合梁的各截面均按欧洲规范Ec4(Euroeode 4)设计,且各截面的可靠度指标满足欧洲规范ECⅠ(EurocodeⅠ)不小手目标值4.7的要求,但其作为连续梁... 通过校验由等级Ⅰ,Ⅱ结合梁截面组成的2—4跨连续结合梁体系的可靠度发现,即使连续结合梁的各截面均按欧洲规范Ec4(Euroeode 4)设计,且各截面的可靠度指标满足欧洲规范ECⅠ(EurocodeⅠ)不小手目标值4.7的要求,但其作为连续梁体系的可靠度仍达不到欧洲规范ECⅠ所要求的可靠度水平.因此引进体系分项安全系数,使满足ECⅠ可靠度要求的结合梁截面组成的连续梁体系的可靠度在各种不利的均布荷载综合作用下也能下满足EC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规范 连续结合梁 安全系数 体系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