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灰色聚类测评模型 被引量:108
1
作者 陈伟 付杰 +1 位作者 熊付刚 杨劼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0-75,共6页
为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基于安全事故成因,反演分析影响其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集,联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及灰色聚类评价方法,构建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测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安全状态;通过分析影响... 为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基于安全事故成因,反演分析影响其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集,联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及灰色聚类评价方法,构建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测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安全状态;通过分析影响安全的因素搜索关键安全隐患,并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多维作业空间并行施工易叠加安全风险的特点,采取应对措施以控制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将所建评价模型,用于某典型项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从大至小排列依次是工人专业操作水平、吊装作业气候条件、构件运输临时固定措施以及构件出厂前质量安全检验,需采取对应措施,降低相应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工程 事故成因 施工安全测评 安全事故 灰色聚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传导DEMATEL-BN模型 被引量:43
2
作者 陈伟 杨主张 +3 位作者 熊威 熊付刚 杨道合 牛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为有效减少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概念模型,识别出装配式建筑各作业空间施工安全风险传导的关键载体——预制构件;结合其风险传导特点与方式,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 为有效减少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概念模型,识别出装配式建筑各作业空间施工安全风险传导的关键载体——预制构件;结合其风险传导特点与方式,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方法,分析不同作业空间中构件风险因素的相互影响;建立施工安全风险传导DEMATEL-贝叶斯网络(BN)模型,计算得出风险因素在多维作业空间中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多维作业空间的系统性管理,根据风险传导路径搜索影响施工安全的关键风险因素,可以达到依据安全风险因果链系统防范安全事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预制构件 风险传导 多维作业空间 贝叶斯网络(BN)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预测精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方浩 陈伟 +2 位作者 孙惠中 牛力 付建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8,共8页
为准确测算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提出案例推理技术(CBR)-最大信息系数(MIC)-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实地调研61个典型工程样本数据,选择12个安全文明施工费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CBR进行样本相似度检索以构建模型... 为准确测算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提出案例推理技术(CBR)-最大信息系数(MIC)-随机森林(RF)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实地调研61个典型工程样本数据,选择12个安全文明施工费的影响因素作为候选特征变量,采用CBR进行样本相似度检索以构建模型的训练样本集,运用MIC确定关键特征变量输入模型,组合建立3种RF模型(RF、MIC-RF和CBR-MIC-RF),并通过实证分析其预测精度。结果表明:通过样本相似度检索和识别关键特征变量,可显著提高RF模型的预测精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35%);模型预测精度随不同等级的相似度阈值呈“U”型变化,设置合适的相似度阈值对提升模型的预测效果至为关键;CBR-MIC-RF模型可获得比支持向量机模型更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全文明施工费 预测精度 案例推理技术(CBR) 最大信息系数(MIC) 随机森林(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预防SD-MOP模型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伟 乔治 +2 位作者 熊付刚 牛力 杨道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有效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解决安全、进度、成本等多目标的动态均衡优化难题,以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对的... 为有效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解决安全、进度、成本等多目标的动态均衡优化难题,以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对的因果关系图;运用敏感性分析及多目标规划(MOP)方法联合构建SD-MOP模型,分析应对事故的安全投入关键要素并构建及评价其资源投入优化配置方案。选取样本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构件吊装技术水平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大构件出厂前安全检查力度,增强构件安全状态识别技术性能,合理规划构件专用运输车使用频率是实现项目安全、进度、成本多目标均衡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施工安全事故 系统动力学(SD) 多目标规划(MOP) 安全投入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IHFACS-BN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胡韫频 李超 +1 位作者 李宗亮 杨道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154,共8页
为降低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出基于改进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IHFACS)与贝叶斯网络(BN)的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引入HFACS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改进HFACS法;然后,基于IHFACS全面识别施工安全风险,采用粗... 为降低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出基于改进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IHFACS)与贝叶斯网络(BN)的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引入HFACS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改进HFACS法;然后,基于IHFACS全面识别施工安全风险,采用粗糙集(RS)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构建BN模型,并根据现场数据结合模糊集方法确定BN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及节点间的条件概率分布,通过GeNIe软件计算系统失效概率,分析关键风险因素;最后,以昆明机场扩建工程为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此工程总体安全风险概率为57.62%;焊缝错边、气孔、夹渣与支撑胎架拆除不当的敏感度均超过20%,是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应重点管控的关键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结构 施工安全风险 改进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IHFACS) 贝叶斯网络(BN) 粗糙集(RS) 模糊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灾害引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SD模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伟 乔治 +3 位作者 王伟震 张开蓝 牛力 邓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9-174,共6页
为优化配置应急处置资源、高效处置暴雨灾害引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研究应急处置系统中人员、设备、物资、指挥、环境、信息6类表征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机制,构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SD模型;选取18个样本项目... 为优化配置应急处置资源、高效处置暴雨灾害引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研究应急处置系统中人员、设备、物资、指挥、环境、信息6类表征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机制,构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SD模型;选取18个样本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急处置差异性投入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在应急处置前期阶段,特别需要注重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在中期阶段,应着重提升救援指挥机构决策效率;在此基础上,持续保障应急处置全过程救援人员和设备的动态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施工安全事故 应急处置 系统动力学(SD)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伟 王利莹 +2 位作者 杨劼 周捍东 杨道合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1168,共8页
为揭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机理,由事故调查报告提炼关键要素,运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致因因素间耦合关系并提取其强关联规则;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网络模型,通过模块度、平均路径长度、节点度及中介中心度分析网络拓... 为揭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机理,由事故调查报告提炼关键要素,运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致因因素间耦合关系并提取其强关联规则;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网络模型,通过模块度、平均路径长度、节点度及中介中心度分析网络拓扑特性,识别关键节点及其交互机理。结果表明,塔式起重机事故网络具有较明显社团结构,人因和管理层因素与事故连接紧密,存在违规/违章操作、相关专业资质不足及未有效落实安全制度等问题,需对关键节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控制措施,及时切断风险传播链路,减少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 塔式起重机 事故致因 风险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