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碘水造影对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刚 刘帆 +2 位作者 黄穗 王立丹 刘新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6,共2页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科I急症,对于一些短期内无法自行排出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上消化道异物患儿,我院多采用内镜取出为主,外科手术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例上...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科I急症,对于一些短期内无法自行排出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上消化道异物患儿,我院多采用内镜取出为主,外科手术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例上消化道异物病例,术前均经碘水造影检查定位,并分析该项检查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诊疗中的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异物 诊断价值 碘水造影 儿童 造影检查 保守治疗 自行排出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输尿管异位开口阴道造影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生平 秦增辉 +1 位作者 黄穗 刘帆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评价阴道造影对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后对15例可疑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女性患儿进行了阴道造影。检查方法:取8~10F,Foley氏双腔球囊导尿管插入阴道,将气囊充气约2ml固定于阴道,经导管注入40%泛影葡胺3~5m... 目的:评价阴道造影对输尿管异位开口畸形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先后对15例可疑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女性患儿进行了阴道造影。检查方法:取8~10F,Foley氏双腔球囊导尿管插入阴道,将气囊充气约2ml固定于阴道,经导管注入40%泛影葡胺3~5ml完成阴道造影。结果:15例患儿进行了阴道造影,其中14例(93%)显示输尿管开口于阴道,7例(46.7%)显示了异位开口输尿管的全长及所引流的肾脏,其中3例为发育不良小肾畸形。结论:阴道造影安全易行,对高度怀疑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女性患儿提倡进行阴道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异位 输尿管 阴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估胎儿神经系统畸形 被引量:7
3
作者 朱霞 陈欣林 +4 位作者 杨小红 冯倩 马慧静 邵剑波 夏黎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2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及其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的超声和MRI资料,与产后诊断或尸体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50例患者共检出神经系统病变594处,包括单纯侧脑室增宽99处、脑积水21处... 目的探讨MRI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价值及其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的超声和MRI资料,与产后诊断或尸体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50例患者共检出神经系统病变594处,包括单纯侧脑室增宽99处、脑积水21处、小脑延髓池增宽59处、Dandy-Walker畸形/小脑发育不良45处、胼胝体发育不良/缺如67处、透明隔增宽6处、脑白质软化15处、室管膜下囊肿/出血30处、颅内出血26处、颅内实质性病变14处、蛛网膜囊肿60处、孔洞脑13处、脑裂14处、积水型无脑畸形3处、脑水肿1处、平滑脑4处、脑组织发育不良3处、全前脑20处、小头畸形8处、头形异常3处、开放性神经管缺陷68处、脑血管畸形5处、透明隔缺如2处、颅底凹陷症1处、枕骨大孔窄1处、囊性松果体1处、脉络丛病变5处。超声正确诊断487处,准确率81.99%(487/594),MRI正确诊断551处,准确率92.76%(551/594)。结论对于胎儿神经系统各种病变,超声和MRI各有优劣,明确MRI应用指征有助于指导合理地选择产前MRI,从而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胎儿 畸形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表现与评价 被引量:20
4
作者 邵剑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2-467,共6页
本文系统介绍儿童横纹肌肉瘤的病理学分型及特点,以及常见部位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旨在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
关键词 儿童 横纹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婴儿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钟生平 秦增辉 +1 位作者 刘帆 黄穗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8期860-862,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婴儿石骨症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恶性婴儿石骨症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从临床影像学角度分析、归纳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患儿均呈贫血貌,肝脾肿大和生长发育迟缓,视神经受损2例... 目的:探讨恶性婴儿石骨症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恶性婴儿石骨症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从临床影像学角度分析、归纳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患儿均呈贫血貌,肝脾肿大和生长发育迟缓,视神经受损2例。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均减少,2例患儿血钙浓度下降明显。影像学特征:①婴儿期全身性的骨质硬化,骨密度增高髓腔闭塞;②长骨塑形障碍显示棒球杆征,骨膜新骨形成;③长骨干骺端横行透亮带、见骨中骨征;④石骨症佝偻病改变及病理性骨折。结论:通过X线表现结合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通常能够明确恶性婴儿石骨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石骨症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