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需求评价及差异分析——以武汉市五类住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申洁 淳涛 +2 位作者 牛强 魏伟 彭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6-52,共7页
步行出行是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提升城市住区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一环。文章结合步行性需求层级理论,构建了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需求评价体系,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Kano模型,对武汉市主城区的五... 步行出行是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提升城市住区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一环。文章结合步行性需求层级理论,构建了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需求评价体系,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Kano模型,对武汉市主城区的五类住区展开了需求评价和差异化分析,确定了五类住区建成环境改善的重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优化策略,有助于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向多元化和精细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建成环境 步行性 需求评价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理论的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申洁 黄嘉欣 +3 位作者 周婕 牛强 魏伟 彭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57,共7页
步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在当今规划中正重新受到关注。研究基于多维理论视角,从主体人的需求层面科学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综合性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进而对武汉市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进... 步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在当今规划中正重新受到关注。研究基于多维理论视角,从主体人的需求层面科学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综合性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进而对武汉市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老城区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的改善优化和新城区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的建设等提供支持,也为城市的管理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建成环境 步行性 评价体系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汉口沿江商务功能区实施性规划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韦 陈伟 彭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6,共5页
可实施性是中外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武汉多年来面向规划实施开展了理论和实践探索,针对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城市功能区实施性规划"的编制组织模式,并以汉口沿江商务功能区实施性规划为例,... 可实施性是中外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武汉多年来面向规划实施开展了理论和实践探索,针对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城市功能区实施性规划"的编制组织模式,并以汉口沿江商务功能区实施性规划为例,分析了这种规划模式的内容构成、工作组织和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区 实施性规划 汉口沿江商务功能区 规划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都市规划建设的思索与实践——以武汉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彭阳 陈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0,共6页
文章在明确轨道都市的概念后,结合武汉轨道都市规划实践,首先通过全面整合现状及规划用地数据、建筑分布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和交通运营数据,提出了轨道优势区的概念和划定方法,评估了规划线网与规划中心体系、空间结构的契合度。其次,... 文章在明确轨道都市的概念后,结合武汉轨道都市规划实践,首先通过全面整合现状及规划用地数据、建筑分布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和交通运营数据,提出了轨道优势区的概念和划定方法,评估了规划线网与规划中心体系、空间结构的契合度。其次,通过建立轨道运营数据与人口—岗位分布、用地布局、建筑构成之间的量化模型,模拟了既有规划布局对各线路客流的支撑力度,从城市战略的角度提出了轨道线网与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的双向优化方向。最后,以"优化交通结构,引导慢行复兴"为目标,提出了"站城生活圈"的概念和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都市 轨道优势区 站城生活圈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新一轮控规导则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伟 彭阳 童丹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71,共6页
为适应200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武汉市总结2008年版控规导则实施的情况,以法定化为目标,对新形势下控规导则的编制方式、编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应用等进行了优化。针对控规导则在实... 为适应200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武汉市总结2008年版控规导则实施的情况,以法定化为目标,对新形势下控规导则的编制方式、编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应用等进行了优化。针对控规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编制周期紧迫性与规划管理严谨性矛盾显著、"结论嵌入式"技术成果作用有限等主要问题,武汉市新一轮控规导则在编制过程中运用"1+N+2"的规划管理模式,采取"合二为一"的成果形式,并采用核心指标"链接式"管理、特殊区域个性化管理,强化控规导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以期优化控规导则的编制方法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规导则 优化 编制模式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