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级全域功能区体系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云 郑金 +1 位作者 夏巍 肖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8,共8页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在市级层面探索建立功能区传导体系,对推进特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武汉市建立全域功...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在市级层面探索建立功能区传导体系,对推进特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武汉市建立全域功能区体系的实践,剖析市级全域功能区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并从系统化分级分类、精细化空间布局、差别化用途管制等角度提出特大城市全域功能区体系建构思路,以期落实和传导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全域功能区体系 主体功能区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洪旗 陈华飞 +2 位作者 郑金 肖璇 周维思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77-84,共8页
随着总体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强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作为承载政府意图、市场反馈和技术引领的综合载体,在总体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再认识入手,归纳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内容,解渎武汉市的历史发展轨... 随着总体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强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作为承载政府意图、市场反馈和技术引领的综合载体,在总体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再认识入手,归纳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内容,解渎武汉市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未来发展语境,构建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多规融合”视角下的产业发展体系,提出以构建“国家中心城市”为导向,以产业要素流向聚集为依托的产业空间格局,并对支撑空间布局的交通、用地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空间布局 国家中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控规修编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罗吉 屠商杰 +1 位作者 彭阳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22,共6页
控规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承接上位规划、协调落实专项规划的作用,还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随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 控规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承接上位规划、协调落实专项规划的作用,还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随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入,既有控规在覆盖范围、编制内容和管控方式上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其编制技术的改革迫在眉睫。文章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控规修编为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提出了“评估—规划—管控”的全链条编制体系,以及“全域覆盖、刚弹结合、以管定编”的管控模式,以期为后期控规的全面铺开和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控规修编 武汉市东西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罗吉 陈兆 高喆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67,共7页
低收入人群受制于自身的支付能力和行动能力,能够享受到的城市服务质量与其所处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密切关联。论文以武汉市“三旧”改造空间数据、保障性住房分布数据为基础,识别出了武汉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并在此基础上... 低收入人群受制于自身的支付能力和行动能力,能够享受到的城市服务质量与其所处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密切关联。论文以武汉市“三旧”改造空间数据、保障性住房分布数据为基础,识别出了武汉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抓取互联网POI数据对其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收入社区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性高,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圈层减弱、沿轴扩散的态势,并由此将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划分为6类。从空间分异机制来看,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水平优劣主要受到外部环境供给能力的影响,其中居住空间单元的变迁是基本动力,不同时期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模式是外在动力,而市场条件下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关系和供给方式则是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低收入人群 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分异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实践探索--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巧灵 马杰 +1 位作者 郑振华 郑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2,共6页
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从空间上明确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是生态保护政策落实的关键。“双评价”指南中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主要针对省级尺度,缺乏市县尺度的修正和细化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探索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县生态保... 开展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从空间上明确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是生态保护政策落实的关键。“双评价”指南中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主要针对省级尺度,缺乏市县尺度的修正和细化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探索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市县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基于江夏区地域特征,选择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流失敏感性和内涝风险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物种”维度优化生物多样性维护评价方法并利用InfoWorks ICM水动力模型探索内涝风险评价方法;综合单项评价结果得到初判结果;结合政策性生态保护线、自然保护地和重要自然要素修正初判结果。结果表明:江夏区生态保护极重要、重要空间面积分别为565和22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34.2%和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保护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路线探讨——以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韦 熊向宁 +1 位作者 王芳 黄广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5,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定级 多因素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因素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论视角下的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引导策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熊向宁 徐剑 孙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6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开发的市场运作机制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如现代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来分析土地开发模式,能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对空间形态的引导提供创新思路。在总结武汉市实行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开发的市场运作机制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如现代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来分析土地开发模式,能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对空间形态的引导提供创新思路。在总结武汉市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1992年)以来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博弈论,分析政府主体、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博弈关系,提出应对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策略:提倡政府以发展公共事务为主,逐步建立独立公平的经济运行体系,引导社会群体科学有效地参与城市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博弈论 引导策略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协调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优化研究——来自武汉市38个村湾改造规划的实证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吉 彭阳 +2 位作者 陶德凯 何浩 哈思杰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0,共6页
一直以来,我国城中村改造都需要支付高额的拆迁改建成本,解决途径之一便是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深度利用获取额外收益,以此来平衡改造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城中村可利用面积有限,提高土地收益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强度或是更能迎合市场的用... 一直以来,我国城中村改造都需要支付高额的拆迁改建成本,解决途径之一便是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深度利用获取额外收益,以此来平衡改造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城中村可利用面积有限,提高土地收益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强度或是更能迎合市场的用地开发结构,因而在很多情况下改造规划会与既定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之间产生摩擦。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武汉市已完成的38个村湾改造规划为例,从实证分析评价入手,总结归纳了当前城中村改造规划与上位规划、相关规划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改良和外部协调并举的规划协调思路,具体通过优化当前城中村改造中的规划技术、方法和定位,减少编制改造规划的社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规划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公共空间的宏大与微小设计思维辨析——以武汉市东湖绿道与美国普罗维登斯市城市步道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林颖 亢德芝 +1 位作者 李梦晨 曹玉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29,共9页
随着城市建设密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愈加珍贵,其中街道、绿道等线性公共空间因具有可关联性、网络性而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线性公共空间正成为解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户外生活需要与逐步被挤压的、发展不充分的城市公共空间之... 随着城市建设密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愈加珍贵,其中街道、绿道等线性公共空间因具有可关联性、网络性而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线性公共空间正成为解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户外生活需要与逐步被挤压的、发展不充分的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矛盾的重要突破口。为了进一步理解线性公共空间的设计逻辑,文章运用国内外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宏大设计思维模式下的武汉市东湖绿道项目和微小设计思维模式下的美国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市城市步道项目(City Walk)进行设计内容、设计过程、实施程序等方面的辨析研究,结合中美体制环境特色提炼两种设计思维的优缺点并加以剖析,以期为线性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实践推进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公共空间 宏大设计 微小设计 东湖绿道 城市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构建规划实施的综合体系——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奇志 徐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随着规划事业的发展,规划行业对规划实施日益重视,对规划实施的研究探索也越来越多。武汉市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开展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基于此,研究重点从规划内容的方向引导、规划体系的结构完善和规划实施的实践操作三个方面... 随着规划事业的发展,规划行业对规划实施日益重视,对规划实施的研究探索也越来越多。武汉市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开展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基于此,研究重点从规划内容的方向引导、规划体系的结构完善和规划实施的实践操作三个方面对武汉市的具体做法及创新予以简要介绍,并对我国当前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实施 综合体系 具体做法 创新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城市规划目标导向的方法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华飞 洪旗 冯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集约...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难点。通过分析传统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弊端,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重点在于考虑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潜力挖掘,进而构建"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结合城市规划边界、规划管理单元和规划地块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单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包括人口、经济和生态承载力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规土融合"思想在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的融入,达到以评价促规划、以规划管控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规土融合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探索与实践--“规土融合”思路下存量规划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旗 郑金 陈华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2,共8页
土地集约利用是国家重要的土地制度,同时也是规划革新的重要推手。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是武汉市在"规土融合"平台引领下的、针对快速城市化下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城市管理需求,提出的一种面向实施和策划的存量规划... 土地集约利用是国家重要的土地制度,同时也是规划革新的重要推手。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是武汉市在"规土融合"平台引领下的、针对快速城市化下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城市管理需求,提出的一种面向实施和策划的存量规划。本文系统介绍了武汉市开展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背景、特征、与法定规划的关系以及"评价—规划一体化"模式等,并以武汉市江岸区试点为例,探讨了"规土融合"评价下的核心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土融合 土地集约利用 空间发展规划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更新的武汉市控规编制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阳 申洁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2期98-103,共6页
武汉市中心城区已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的存量发展时代,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仍在使用增量发展时代的均质化、标准化的编制方式。在可开发用地有限、社会管理基本稳定、人—地—房—设施多维结构失衡等新问题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 武汉市中心城区已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的存量发展时代,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仍在使用增量发展时代的均质化、标准化的编制方式。在可开发用地有限、社会管理基本稳定、人—地—房—设施多维结构失衡等新问题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迫切需要优化突破。为适应城市更新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满足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品质化内在提升需求,武汉市开展了新一轮控规编制,通过细分用地属性、重构单元体系、“人—地—设施”联动配套、制定统一的开发用地配建比例、弹性控制配建任务和配建方式等,促进资源有限条件下的规划实施,同时探讨了保留区内控规编制的管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更新 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增强设计在武汉市中心体系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喆 陈伟 宁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7-90,共4页
数据增强设计是一种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其通过对新旧数据源(传统数据+大数据)的分析、建模等手段为规划设计过程提供支撑,已成为规划研究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文章从市民活动集中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密集区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区的识别... 数据增强设计是一种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其通过对新旧数据源(传统数据+大数据)的分析、建模等手段为规划设计过程提供支撑,已成为规划研究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文章从市民活动集中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密集区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区的识别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数据增强设计在武汉市中心体系规划中的运用,以期为规划在新的数据环境下应用传统数据+大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设计 中心体系规划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理论的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申洁 黄嘉欣 +3 位作者 周婕 牛强 魏伟 彭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57,共7页
步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在当今规划中正重新受到关注。研究基于多维理论视角,从主体人的需求层面科学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综合性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进而对武汉市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进... 步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在当今规划中正重新受到关注。研究基于多维理论视角,从主体人的需求层面科学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综合性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进而对武汉市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老城区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的改善优化和新城区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的建设等提供支持,也为城市的管理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建成环境 步行性 评价体系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需求评价及差异分析——以武汉市五类住区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申洁 淳涛 +2 位作者 牛强 魏伟 彭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6-52,共7页
步行出行是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提升城市住区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一环。文章结合步行性需求层级理论,构建了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需求评价体系,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Kano模型,对武汉市主城区的五... 步行出行是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提升城市住区建成环境的步行性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一环。文章结合步行性需求层级理论,构建了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需求评价体系,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Kano模型,对武汉市主城区的五类住区展开了需求评价和差异化分析,确定了五类住区建成环境改善的重点,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优化策略,有助于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向多元化和精细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建成环境 步行性 需求评价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视野下公共决策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娟 方可 +2 位作者 亢德芝 朱爱琴 吴郁玲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56,共6页
城市规划公共决策是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在决策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规划公共决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比较,对研究的差异性及研究重点领域等相关问题进行评论和总结,拟对我国城市规划公共决策发展... 城市规划公共决策是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在决策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规划公共决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比较,对研究的差异性及研究重点领域等相关问题进行评论和总结,拟对我国城市规划公共决策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决策 权力 国内外研究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闲置空间规划中的“庭院经济”策略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铭 亢德芝 +1 位作者 伍超 曾飞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研究从村庄闲置空间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入手,得出闲置空间对村庄空间发展具有致使土地资源浪费、村庄景观被破坏、乡土文化丧失等影响的结论,从而提出"庭院经济"策略,在宏观空间方面(整体村庄空间)注入乡村经济的概念,结... 研究从村庄闲置空间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入手,得出闲置空间对村庄空间发展具有致使土地资源浪费、村庄景观被破坏、乡土文化丧失等影响的结论,从而提出"庭院经济"策略,在宏观空间方面(整体村庄空间)注入乡村经济的概念,结合乡村景观、文化布局布置整体农业生产空间,突出村庄空间特色和维护村庄空间结构的稳定与发展;在微观空间方面(建筑组团、庭院等)注入农业生产功能,有机结合村民生活休闲习惯、劳作方式,以方便村民生活、改善居住环境,以此使闲置空间产生经济效益。最后以武汉市涂大村为实际案例,实践了"庭院经济"策略对涂大村建设规划的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经济 村庄 闲置空间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规划优化策略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吉 彭阳 +1 位作者 陶德凯 刘法堂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3-97,共5页
我国城中村改造工作需要支付高额的拆迁改建成本,往往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深度利用"获取额外收益"以平衡改造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城中村可利用面积有限,提高土地收益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强度或是更能迎合市场的用地开发结构,改... 我国城中村改造工作需要支付高额的拆迁改建成本,往往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深度利用"获取额外收益"以平衡改造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城中村可利用面积有限,提高土地收益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强度或是更能迎合市场的用地开发结构,改造规划与既定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之间产生摩擦。研究以武汉市已完成的38个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从实证分析评价入手,总结了当前城中村改造规划与上位规划、相关规划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改良和外部协调并举的规划协调思路,具体通过优化当前城中村改造中的规划技术、方法和定位,减少编制改造规划的社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规划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老年服务设施规划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军 黄生辉 邹润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7,共6页
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老年服务设施的需求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逐渐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但当前普遍对于老龄化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老年服务设施无论是在数量、服务种类还是服... 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老年服务设施的需求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逐渐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但当前普遍对于老龄化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老年服务设施无论是在数量、服务种类还是服务设施布局上都显得差强人意。武汉市在借鉴国外老年服务设施规划体系构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现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采取"市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三级社区设置标准,构建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多元化、复杂化的老年服务设施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服务设施 规划体系 构建思路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