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花园式屋顶绿化植物的配置与养护研究
1
作者 刘妍君 纪丹丹 +2 位作者 孟莹 范德祥 邓永成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在梳理屋顶绿化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选取武汉市8处花园式屋顶案例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其屋顶设计、植物种类选择、绿化基质、养护方式等内容。调查表明:武汉市花园式屋顶花园主要集中在住宅区、办公区及商业区的屋顶... 在梳理屋顶绿化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选取武汉市8处花园式屋顶案例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其屋顶设计、植物种类选择、绿化基质、养护方式等内容。调查表明:武汉市花园式屋顶花园主要集中在住宅区、办公区及商业区的屋顶,统计应用的植物有76种,隶属于33科50属,存在植物品种丰富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设计,粗放管理等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屋顶空间方案设计、植物选择、标准化管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花园式屋顶 植物配置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悬铃木行道树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康凯丽 潘婷婷 +2 位作者 梁玉婷 余劲夫 王朴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85-90,共6页
为了解城市悬铃木行道树生长状况,以湖北省武汉市326株悬铃木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选择胸径、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树冠长势、主干倾斜程度、树干损伤周长比、根部腐朽情况等健康指标开展调查,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悬铃木长势的相关性。... 为了解城市悬铃木行道树生长状况,以湖北省武汉市326株悬铃木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选择胸径、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树冠长势、主干倾斜程度、树干损伤周长比、根部腐朽情况等健康指标开展调查,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悬铃木长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悬铃木行道树胸径平均值为37.54 cm,胸径在20~<30 cm的植株占比最多,为33.1%。悬铃木行道树平均株高为12.70 m,株高8~<13 m的植株占比最多,为40.5%。调查树木的冠幅平均值为7.80 m,冠幅在5~<10 m的植株约占58.4%。悬铃木行道树中约44.4%树木枝叶健康无枯损,枯枝率小于10%的植株约占44.7%。29.6%悬铃木主干出现轻度倾斜,中度倾斜的植株占比10.6%,重度倾斜的植株约占1.5%。46.7%悬铃木树干无损伤,约47.3%植株树干损伤周长比小于等于1/3,6.0%树木损伤周长比大于1/3,损伤较严重。46.7%悬铃木根部生长健康,38.5%悬铃木根部有轻微腐朽情况,根部重度腐朽的植株占比为3%。悬铃木健康状态与非毛管空隙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过高,养分含量偏低可能对悬铃木生长产生负影响。综上可知,武汉市悬铃木行道树整体长势良好,后期可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养分含量入手促进悬铃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悬铃木 长势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谭淑娟 刘美玲 +3 位作者 刘淑超 李苗 吴晞 史红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98-101,106,共5页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绿地中植物群落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从物种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物种来源、群落植被类型及群落垂直结构等方面对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68科123属179种,共记录到木本植...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绿地中植物群落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从物种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物种来源、群落植被类型及群落垂直结构等方面对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68科123属179种,共记录到木本植物(不包含灌木绿篱、色块)4981株,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数量比为7∶10,乡土木本植物指数为0.52,杉科植物数量最多。植物群落植被类型数量最多的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次之,最少的是草坪。群落垂直结构是以乔灌草结构为主导的复层群落结构。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符合拟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趋势,群落的景观和生态效果总体良好,但需进一步丰富植物种类,减少重复密植的种植方式,同时增加乡土植物的应用,发挥本地群落优势,并优化群落结构,发掘公园文化底蕴,培育植物景观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公园 公园绿地 植物群落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智慧公园指标体系建构初探
4
作者 邓永成 周星宇 +1 位作者 夏钰 曾贝妮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6-10,共5页
为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人文功能,体现城市特色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快公园的数字化建设,特开展武汉市智慧公园建设指标体系与构建可行性研究。通过建立适合于武汉本地的智慧公园建设指标体系,完善智慧园林管... 为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人文功能,体现城市特色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快公园的数字化建设,特开展武汉市智慧公园建设指标体系与构建可行性研究。通过建立适合于武汉本地的智慧公园建设指标体系,完善智慧园林管理和智慧服务配套、创造公共数据的行业价值,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要求,提升游客智慧旅游体验、提高数字治理水平。本研究提出了按照部门监测、运营管理和游客服务三大感知主体,构建武汉市智慧公园的“三类四级”指标体系,以期为武汉市智慧公园建设提供科学指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公园 指标体系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型的武汉市古树健康快速评价体系构建
5
作者 许小过 黄壮 +2 位作者 史红文 胡懿君 胡静迪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7期12-16,共5页
以武汉市古树健康保护为基础,从树叶、树枝、树干、根系4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武汉市古树健康快速评价体系模型。研究表明,正常叶片率(0.27)与树干损伤程度(0.27)直接反映了树木的健康状况,是健康评价... 以武汉市古树健康保护为基础,从树叶、树枝、树干、根系4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武汉市古树健康快速评价体系模型。研究表明,正常叶片率(0.27)与树干损伤程度(0.27)直接反映了树木的健康状况,是健康评价的重要指标,然后依次是新梢萌发比例(0.125)、枯断枝比例(0.125)和根系有效生长空间(0.12),影响最弱的是树木倾斜度(0.09)。根据健康评价模型与研究方法,将古树健康综合得分分为4个等级,同时对武汉市部分古树进行野外调查与健康评价,并根据综合得分快速分级。该方法对于大规模开展古树调查与健康分级,指导古树保护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园林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朴 康凯丽 +1 位作者 金晶 聂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256-261,共6页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及远城区主要园林土壤412个采样数据,运用ArcGIS技术研究武汉市园林土壤pH值、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武汉中心城区园...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及远城区主要园林土壤412个采样数据,运用ArcGIS技术研究武汉市园林土壤pH值、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武汉中心城区园林土壤pH值在7.9以上,远城区土壤pH值接近中性,有向碱性发展的趋势。中心城区土壤OM含量为1.9%~2.0%,处于中等水平,远城区为0.9%~1.4%,含量较低。中心城区土壤TN含量的均值为0.05%,远城区为0.02%~0.03%,整体全氮含量处在正常范围。中心城区及远城区土壤TP含量分别为0.095%~0.12%,0.017%~0.04%,全磷含量略低于正常水平。土壤TK含量为1.3%~1.4%,属正常范围。整个城区土壤AN含量为16~60 mg/kg,处偏低水平,AP和AK平均含量分别为15.28、100 mg/kg,含量较高。数据化系统的建立,可以为今后决策部门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绿化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园林土壤 理化性状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杉木林主要病虫调查分析及生态防控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宏兵 祝怛均 +3 位作者 胡文洪 赵乐康 裴张新 夏文胜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武汉市江夏区南部8个乡镇是武汉市杉木传统种植区,杉木病虫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杉木林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发现,杉木主要虫害有18种,以黑翅土白蚁、肤小蠹危害最为严重;主要病害有8种,以杉木炭疽病和生理性黄化病发生严重。在此基础上... 武汉市江夏区南部8个乡镇是武汉市杉木传统种植区,杉木病虫危害十分严重。通过对杉木林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发现,杉木主要虫害有18种,以黑翅土白蚁、肤小蠹危害最为严重;主要病害有8种,以杉木炭疽病和生理性黄化病发生严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杉木林生长衰退的病虫危害机制,提出了针对杉木林主要病虫危害的生态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病虫害 调查 生态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樱花品种资源调查与延长观赏期的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聂超仁 贾锦山 +4 位作者 张兵 徐建刚 况红玲 王青华 吕英民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25-28,共4页
樱花是重要的早春观花树木,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地为调查范围,对武汉市的46个不同类型的绿地,运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武汉市的樱花品种资源数量、分布、类型... 樱花是重要的早春观花树木,在城市园林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园林绿地为调查范围,对武汉市的46个不同类型的绿地,运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对武汉市的樱花品种资源数量、分布、类型、来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有樱花品种资源89个,按照花期早晚进行分类:早樱品种29个,阳春樱品种31个,晚春樱品种31个,一年多次开花品种2个;按照花色分类红色系品种31个,白色系品种41个,紫色系品种13个,粉色系品种6个,黄色系品种1个,绿色系品种1个,发现新优品种15个,筛选出20个品种进行搭配应用可以实现70 d内次第开花,能够延长樱花樱花园或者樱花景区的的整体观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花品种 资源调查 延长观赏期 品种搭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种荚蒾属植物在武汉市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章晓琴 孙宏兵 +2 位作者 夏文胜 聂超仁 邓明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13-18,共6页
我国荚蒾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在城市中应用的种类不多。为促进荚蒾属植物在武汉市的开发利用,以引种收集的30种荚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武汉的越冬性、越夏性、生长势及病虫害抗性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构建评价指标对其生态适应... 我国荚蒾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在城市中应用的种类不多。为促进荚蒾属植物在武汉市的开发利用,以引种收集的30种荚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武汉的越冬性、越夏性、生长势及病虫害抗性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构建评价指标对其生态适应性进行评分。根据总评分结果,总评分大于等于90分的有琼花、日本荚蒾、短序荚蒾等16种;总评分在70~90分的有金佛山荚蒾、蝴蝶戏珠花等11种;总评分小于70分的仅有3种。因此,大部分荚蒾均能很好地适应武汉的气候环境,可在武汉市城市绿化中推广应用,以提升城市景观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蒾属 生态适应性 评价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苗 邓永成 史红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12-116,共5页
植物群落林冠截留是研究绿地中林分水分平衡和水资源管理分配的重要指标,更是海绵城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第一步。在武汉市以科普公园、沙湖公园为试验点,对园林植物进行冠层雨水截留能力测定,对18种乔木、20种灌木采用浸水法测叶片单... 植物群落林冠截留是研究绿地中林分水分平衡和水资源管理分配的重要指标,更是海绵城市对降雨进行再分配的第一步。在武汉市以科普公园、沙湖公园为试验点,对园林植物进行冠层雨水截留能力测定,对18种乔木、20种灌木采用浸水法测叶片单位面积蓄水量,采用CI-11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植物叶面积指数,分3个截留类型,得出38种常见园林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排序,并分析其排序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植物群落 冠层雨水截留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荚蒾幼苗耐阴适应性研究与评价
11
作者 章晓琴 聂超仁 +4 位作者 吕文君 王建强 李娜 张思思 王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以“玫瑰”欧洲荚蒾、短序荚蒾、日本珊瑚树、台东荚蒾、粉团这5种荚蒾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全光照、遮阴53.66%、遮阴80.15%的处理,测定不同遮阴处理下株高、冠幅、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比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等形态和生... 以“玫瑰”欧洲荚蒾、短序荚蒾、日本珊瑚树、台东荚蒾、粉团这5种荚蒾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全光照、遮阴53.66%、遮阴80.15%的处理,测定不同遮阴处理下株高、冠幅、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比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种荚蒾均会通过外观形态改变及生理响应的方法来适应弱光环境。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5种荚蒾的耐阴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5种荚蒾耐阴性表现为粉团>日本珊瑚树>短序荚蒾>台东荚蒾>“玫瑰”欧洲荚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蒾 幼苗 耐阴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苗 史红文 刘淑超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雨洪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对提高公园绿地雨洪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武汉市公园绿地中常见的80种植物进行了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一...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雨洪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对提高公园绿地雨洪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武汉市公园绿地中常见的80种植物进行了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生活型的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各有不同,具有强雨水截留能力的乔木有圆柏、枇杷、雪松、落羽杉,灌木有绣球荚蒾、匍枝亮叶忍冬、杜鹃、木芙蓉,草本植物有麦冬、薏苡、香蒲、金门莎草。不同生活型植物冠层截留能力均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叶乔木的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均值最高,而落叶阔叶乔木冠层雨水截留能力均值最低。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筛选雨水截留能力高、适应武汉本土环境气候环境的公园绿地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园林植物 冠层截留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水利用潜力提升的公园绿地设计——以武汉市园林科普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苗 史红文 +2 位作者 邱自桢 赵乐康 祝怛均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2-66,共5页
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备雨洪管理的巨大潜力,但在雨水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待提升。以武汉市园林科普公园为例,对公园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该园雨水利用潜力进行估算,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雨水利用潜力提升的绿地提质设计思路,... 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备雨洪管理的巨大潜力,但在雨水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待提升。以武汉市园林科普公园为例,对公园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该园雨水利用潜力进行估算,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雨水利用潜力提升的绿地提质设计思路,以“渗、蓄、净”为主,旨在从经济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多方面对城市公园绿地雨洪功能提质改造,给予更可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雨水利用潜力 武汉市园林科普公园 绿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公园地表温度与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武汉市青山公园为例
14
作者 邓永成 刘妍君 +1 位作者 纪丹丹 孟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59-62,68,共5页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对环境温度的调节作用以及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关系。[方法]以武汉市青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5、2018年夏季3期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出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公园绿地对应的...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对环境温度的调节作用以及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的关系。[方法]以武汉市青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5、2018年夏季3期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出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公园绿地对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对地表温度和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8年青山公园NDVI从0.30下降至0.25,地表温度分级中温区减少,低温区和高温区增加,且地表温度和NDVI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其中2018年最为明显,回归函数为y=-17.229x+34.107(R^(2)=0.5605)。[结论]该研究为武汉及其他城市绿地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地表温度 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园林绿地调控PM_(2.5)效果研究
15
作者 史红文 刘淑超 +2 位作者 邓永成 李苗 孙巧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目的]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对大气中PM_(2.5)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武汉市4块城市园林绿地为监测点,通过对3块(蛇山绿地、科普公园、青山公园)绿地内外PM_(2.5)瞬时浓度的监测,分析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不同距离园林绿地消减PM_... [目的]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对大气中PM_(2.5)的调控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武汉市4块城市园林绿地为监测点,通过对3块(蛇山绿地、科普公园、青山公园)绿地内外PM_(2.5)瞬时浓度的监测,分析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不同距离园林绿地消减PM_(2.5)的效果。对2块城市园林绿地(蛇山绿地、湖北大学)进行群落结构调查、PM_(2.5)累积浓度测定及成分解析,分析园林绿地群落结构特征与调控PM_(2.5)之间的关系、绿地内外PM_(2.5)累积浓度特征、武汉城区PM_(2.5)的主要成分。[结果]在白天不同时刻,园林绿地对PM_(2.5)都具有消减作用,除蛇山绿地,科普公园和青山公园在11:00消减调控最强。园林绿地在不同季节对消减PM_(2.5)具有显著效果,蛇山绿地和科普公园秋季优于春夏季,青山公园无季节性差异。在不同距离上,园林绿地在35~45 m对PM_(2.5)调控效果显著。园林绿地面积和群落特征对调控PM_(2.5)有较大的影响,群落面积较大、结构完整、郁闭度高的群落对大气中的PM_(2.5)调控能力较高。蛇山绿地道路PM_(2.5)累积浓度高于绿地内部,湖北大学绿地内外PM_(2.5)累积浓度呈随机性,无规律性。蛇山绿地和湖北大学绿地PM_(2.5)主要成分为有机碳、无机碳、水溶性离子、金属元素,绿地内外各种成分比例差异较小。[结论]园林绿地对大气PM_(2.5)的消减率受到大气PM_(2.5)浓度、季节、时段以及距离PM_(2.5)源的远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地 调控 PM_(2.5)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废弃物堆肥替代泥炭对角堇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刘妍君 纪丹丹 +2 位作者 邓永成 陈睿 汪敏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0-84,90,共6页
为减少泥炭资源过度使用,提高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探索园林废弃物堆肥作为花卉栽培基质的可行性,选取园林废弃物、泥炭与蛭石作为原料,以不同比例混配,制备成6种栽培基质,以角堇幼苗作为供试植株进行盆栽试验,研究6种栽培基质的理... 为减少泥炭资源过度使用,提高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探索园林废弃物堆肥作为花卉栽培基质的可行性,选取园林废弃物、泥炭与蛭石作为原料,以不同比例混配,制备成6种栽培基质,以角堇幼苗作为供试植株进行盆栽试验,研究6种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差异以及对角堇生长差异的影响,通过熵权系数与TOPSIS集成比较法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筛选出最佳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随着园林废弃物堆肥比例的增加,栽培基质的pH值、EC值升高,容重与毛管孔隙度增加,园林废弃物堆肥对角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综上,最佳基质配方为T3处理,即泥炭:园林废弃物堆肥∶蛭石=2:3:1,可以作为角堇生长栽培的替代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物堆肥 泥炭 盆栽试验 角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不同修剪方式对紫薇二次成花的影响
17
作者 康凯丽 余劲夫 +2 位作者 潘婷婷 王志华 王朴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17-119,共3页
为明确武汉地区不同修剪方式对紫薇二次成花的影响,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地栽紫薇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修剪试验,测量紫薇二次开花的花序数量、长度及花期。结果表明:轻度修剪(仅剪除花序)可显著增加紫薇二次成花的花序数量,中度修剪(... 为明确武汉地区不同修剪方式对紫薇二次成花的影响,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地栽紫薇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修剪试验,测量紫薇二次开花的花序数量、长度及花期。结果表明:轻度修剪(仅剪除花序)可显著增加紫薇二次成花的花序数量,中度修剪(剪除枝条1/2)新生花序数量最少。中度修剪紫薇花序最长,轻度修剪次之,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修剪时间的推后,紫薇二次开花达盛花期的时间由32 d延长至37 d,盛花期由12 d缩短至6 d。合理修剪可促进紫薇新梢萌发,形成更多的花芽,武汉地区在8月初对紫薇进行轻度修剪,二次开花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修剪方式 二次成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珍稀濒危水生植物研究现状及建议
18
作者 孙宏兵 汪婷 +2 位作者 梁玉婷 张静 朱彦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83-88,92,共7页
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保护对象,在经济、科研、旅游观光与生态功能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珍稀濒危水生植物由于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小,易受环境影响,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通过文献综述,明晰珍稀... 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保护对象,在经济、科研、旅游观光与生态功能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珍稀濒危水生植物由于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小,易受环境影响,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通过文献综述,明晰珍稀濒危水生植物保护、研究和管理现状,可为制定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为此,梳理了我国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发展脉络,从调查与监测、系统进化、开发利用、保护策略方面归纳总结了其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了珍稀濒危水生植物研究方向,以期为构建珍稀濒危水生植物保护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水生植物 研究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新增 蒲云海 +2 位作者 史红文 肖之强 江明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0-2009,共10页
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文献研读、标本查阅、野外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整理出新版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编制县域(市辖区)地理分布图,并从科学研究情况、受威胁现状... 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文献研读、标本查阅、野外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整理出新版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编制县域(市辖区)地理分布图,并从科学研究情况、受威胁现状和保护现状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湖北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5种,其中一级11种、二级144种。(2)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鄂西和鄂西南,以神农架林区和利川市最多。(3)研究较多的物种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旗舰物种和区域代表性物种。此外,有超过1/3的物种(55个)基本无研究涉及。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全球变化条件下未来分布预测和谱系地理等方面。(4)参照《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含9个极危物种、30个濒危物种、41个易危物种和19个近危物种。受威胁因素主要为直接采挖或砍伐、生境退化或丧失和物种内在因素。(5)目前,湖北省有13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比88.4%)全部或部分位于自然保护地之内,其余18种(占比11.6%)全部位于自然保护地之外。湖北省共引种栽培了9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他6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尚无迁地保护记录。此外,仅有极少的物种有野外回归实践。(6)目前,湖北省有7个野生植物(其中5个为湖北特有种)虽然分布范围局限且受内因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但是尚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此外,该文指出当前湖北省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及保护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缺,提出针对性的研究建议和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地理分布 研究空缺 濒危等级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施用对园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20
作者 胡超 王朴 +2 位作者 李雨锟 付庆灵 胡红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8,共9页
土壤质量下降和磷素供应不足是限制园林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城市污泥作为富磷有机物质,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磷素供给能力。然而,目前关于城市污泥施用对不同类型园林土壤的改良作用及磷组分的研究依旧不足。以湖北省... 土壤质量下降和磷素供应不足是限制园林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城市污泥作为富磷有机物质,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磷素供给能力。然而,目前关于城市污泥施用对不同类型园林土壤的改良作用及磷组分的研究依旧不足。以湖北省武汉市红壤和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施用0%、3%、5%、10%、15%的腐熟污泥进行土培试验,通过测定培养前后土壤Hadley磷组分及磷酸酶活性等指标,探究添加污泥对园林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添加后,土壤pH值向中性变化,且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两种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添加污泥对红壤和黄棕壤的磷组分也有一定影响,添加污泥后,两种土壤中磷均以无机磷为主,主要提高了NaOH-Pi、NaHCO_(3)-Pi和D.HCl-Pi含量;有机磷中提升幅度最大的磷形态为NaOH-Po,且培养60 d后NaHCO_(3)-Po含量明显下降。添加污泥能提升土壤中磷酸酶活性,培养60 d后,添加15%比例的污泥对两种土壤的酸(碱)性磷酸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其中红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升68.6%和181.8%,黄棕壤中两种酶活性分别提升178.7%和88.9%。施用污泥后园林土壤磷素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土壤中各形态磷素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园林土壤 磷组分 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