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地区杜鹃花主要病虫害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童俊 毛静 +1 位作者 周媛 徐冬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5期115-117,125,共4页
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对武汉地区杜鹃花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主要调查了杜鹃山林景区、杜鹃种质资源栽培苗圃、城区道路绿地和住宅绿地中种植的杜鹃(包括毛鹃、东鹃和春鹃)系列品种,并进行了叶芽受害率统计与危害程度评估。结... 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对武汉地区杜鹃花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主要调查了杜鹃山林景区、杜鹃种质资源栽培苗圃、城区道路绿地和住宅绿地中种植的杜鹃(包括毛鹃、东鹃和春鹃)系列品种,并进行了叶芽受害率统计与危害程度评估。结果表明:武汉地区主要病害有杜鹃叶肿病和杜鹃黑斑病,主要虫害有杜鹃冠网蝽、一点钻夜蛾和三节叶蜂;山林景区中杜鹃病虫害较少,栽培苗圃中杜鹃病虫害较多;不同园艺类型的杜鹃受害率差异较大,以毛鹃的受害率最低,春鹃与东鹃病虫害严重;不同园艺品种的春鹃与东鹃受害率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病虫害 危害程度 湖北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双河村林果产业发展规划
2
作者 李长林 徐冬云 姚中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4期60-61,64,共3页
介绍了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双河村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林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河村林果产业发展规划,以期为该村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果产业 发展规划 湖北武汉 黄陂区 姚家集街道 双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球根鸢尾品种在武汉地区引种适应性研究
3
作者 毛静 孟翠丽 +3 位作者 彭宇 童俊 周媛 董艳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69-172,175,共5页
本文对6个球根鸢尾园艺品种在武汉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进行了5年连续观察研究,观察了气候因子对球根鸢尾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不同品种的长势、开花习性与特征等进行了观测,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子球萌发率与开花情况。结果表明:球根鸢尾能很好地... 本文对6个球根鸢尾园艺品种在武汉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进行了5年连续观察研究,观察了气候因子对球根鸢尾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不同品种的长势、开花习性与特征等进行了观测,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子球萌发率与开花情况。结果表明:球根鸢尾能很好地适应武汉地区的露地栽培;阿波罗、电子星与布朗教授等生长发育良好,子球萌发与开花率在2016年以后逐年恢复;布朗教授在2019年恢复正常开花,复花率达90%以上。本研究可为球根鸢尾在武汉地区的栽培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根鸢尾 引种 适应性 武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观光果园适宜发展果树品种及建园建议
4
作者 张耀 庞在虎 +5 位作者 朱祎 徐建军 宋健 庞宇轩 何燕 李长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9期97-100,104,共5页
本文介绍了适宜武汉地区发展的果树品种,提出了建园建议,包括各类观光果园的建园技术、建园预算以及效益分析等内容,以期为武汉地区观光果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光果园 果树品种 建园建议 湖北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R-FTIR和~1H NMR研究高温对牡丹籽油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秀丽 戢小梅 +4 位作者 陈志伟 陈镇 戴志刚 陈法志 翟敬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3-68,76,共7页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然而,在牡丹籽油制备和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高温加热,高温也是导致油脂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高温下牡丹籽油品质特性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然而,在牡丹籽油制备和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高温加热,高温也是导致油脂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高温下牡丹籽油品质特性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发现高温加热使脂肪酸组成发生了改变,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进一步借助ATR-FTIR和1HNMR技术,从光谱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温处理对牡丹籽油化学特性的影响。ATR-FTIR结果显示:在牡丹籽油热氧化过程中,1730~1760cm^-1和2800~3050cm^-1区域的特征光谱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与A3009cm^-1/A2924cm^-1(RⅠ),A3009cm^-1/A2855cm^-1(RⅡ),A3009cm^-1/A1744cm^-1(RⅢ)和A1744cm^-1/A2924cm^-1(RⅣ)吸光值比值的改变相关,主要由于油脂发生了初级和次级氧化过程,导致其过饱和度降低而引起的。1HNMR结果表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在δ=0.95、δ=2.79、δ=5.35、δ=2.02和δ=1.30处的特征峰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的双键含量降低,酰基链上CH2累积量升高,从而使对应质子的化学位移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 1H核磁共振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多肉植物产业发展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艳芳 周媛 +5 位作者 童俊 毛静 方林川 徐冬云 程萍 郭彩霞 《农学学报》 2019年第9期96-100,共5页
为了研究多肉植物在武汉地区未来发展的趋势,综述了多肉植物产业2012—2017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在武汉地区发展多肉植物产业的优势与风险,发现中国多肉植物产业出现了种植规模与产量激增、商品苗价格下跌的问题,武汉地区有交通、市场优... 为了研究多肉植物在武汉地区未来发展的趋势,综述了多肉植物产业2012—2017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在武汉地区发展多肉植物产业的优势与风险,发现中国多肉植物产业出现了种植规模与产量激增、商品苗价格下跌的问题,武汉地区有交通、市场优势,但存在气候、技术等风险。研究为武汉地区多肉植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但对多肉植物在国外发展情况的调查还不充分,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多肉植物产业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肉植物 产业 武汉地区 优势 瓶颈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武汉地区水果产业发展情况及建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长林 汤智 +10 位作者 宿福园 裴忺 刘先葆 戢小梅 王爱新 陈绪柏 金莉 杨守坤 覃阳 刘红英 刘义满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9期118-119,124,共3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武汉地区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武汉地区水果产业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果产业 现状 问题 建议 湖北武汉 201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常用水土保持植物研究进展
8
作者 况红玲 张兵 +5 位作者 徐建刚 翁杏子 白天 王福生 陈宝林 聂超仁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33期13-15,共3页
本文总结提炼了国内不同地域从2006年到2019年间在破损山体复绿领域所运用的不同植物类型,以期为国内从事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破损山体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砧木对中华猕猴桃“建香”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鸿 李秀丽 +5 位作者 李毅 陈志伟 乐有章 翟敬华 赵志远 戢小梅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8,175,共9页
为筛选适宜中华猕猴桃“建香”(Actinidia chinensis‘Jianxiang’)的砧木,取“建香”接穗分别在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实生砧、对萼猕猴桃(A.valvata)实生砧和对萼猕猴桃实生砧“米良1号”美味猕猴桃中间砧上嫁接,对不同砧木嫁接的... 为筛选适宜中华猕猴桃“建香”(Actinidia chinensis‘Jianxiang’)的砧木,取“建香”接穗分别在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实生砧、对萼猕猴桃(A.valvata)实生砧和对萼猕猴桃实生砧“米良1号”美味猕猴桃中间砧上嫁接,对不同砧木嫁接的“建香”猕猴桃果实大小、内在品质以及香气物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方面,对萼猕猴桃实生砧和中间砧处理显著高于美味猕猴桃实生砧处理;在可滴定酸、干物质含量和维生素C方面,中间砧处理显著优于另两个砧木处理。砧木对果实挥发性代谢物种类无影响,对挥发性代谢物含量影响较大,差异物质主要包括萜类、酮类和醛类物质。中间砧处理能显著提高果实的芳烃类及部分酮类、萜类挥发性代谢物含量,使香气更浓郁。为提高果实大小、内在品质以及香气品质,在生产上推荐使用对萼猕猴桃(基砧)+“米良1号”(中间砧)作为“建香”的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砧木 果实品质 果实大小 挥发性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套种绿肥的品种选择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改善作用
10
作者 翟敬华 马雪寒 +5 位作者 张鸿 李秀丽 陈志伟 乐有章 赵志远 戢小梅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236-238,256,共4页
综合阐述了果园套种绿肥的品种选择问题,以及绿肥植物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系统、酶活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果园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果园套种绿肥 品种选择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系统 酶活性 果实品质 改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法自然”在高速公路互通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树明 毛静 《中外公路》 2021年第1期5-8,共4页
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自然"生态理念对指导中国现代高速公路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从莞高速公路互通景观设计为实例,根据公路路域自然环境的调查... 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自然"生态理念对指导中国现代高速公路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从莞高速公路互通景观设计为实例,根据公路路域自然环境的调查分析,确定了"山、水、田、林"的景观设计主题,将"道法自然"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环保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使得互通景观优美自然、风格朴实、生态环境良好,实现互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从而探索了"道法自然"思想在生态型高速公路的设计思路与理念,为推动中国高速公路的生态环保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从莞高速公路 互通景观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莲藕加工制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海娟 李洁 +2 位作者 刘义满 汪李平 严守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莲藕加工制汁的适宜性,选用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莲藕品种为实验材料,测定了莲藕原料的理化指标和基本营养成分,并对制得的莲藕鲜榨汁的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莲藕鲜榨汁品... 为探究不同品种莲藕加工制汁的适宜性,选用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莲藕品种为实验材料,测定了莲藕原料的理化指标和基本营养成分,并对制得的莲藕鲜榨汁的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及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莲藕鲜榨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种莲藕原料及其鲜榨汁的各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莲藕鲜榨汁9个品质指标降维为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8.279%。聚类分析将10种莲藕划分为4类,第Ⅰ类为鄂莲5号、鄂莲6号和鄂莲11号;第Ⅱ类为庐江花香藕、浠水巴河莲藕、鄂莲9号、杭州白莲藕和新35;第Ⅲ类为武植二号;第Ⅳ类为沔城藕。进一步对莲藕鲜榨汁品质指标与莲藕原料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藕肉亮度小、淀粉含量低和出汁率高的品种更适合加工制汁。因此,杭州白莲藕、浠水巴河莲藕、鄂莲9号和庐江花香藕更适合作为制汁专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品种 鲜榨汁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潢川金桂’花瓣衰老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理机制
13
作者 贺贝 蔡璇 +3 位作者 曾祥玲 王彩云 周媛 邹晶晶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探索了结实型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花瓣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提高桂花园林赏花价值与经济用花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潢川金桂’O.fragrans‘Huangchuan Jingui’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质中细胞色素... 【目的】探索了结实型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花瓣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提高桂花园林赏花价值与经济用花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潢川金桂’O.fragrans‘Huangchuan Jingui’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气相色谱法测定内源乙烯释放,流式细胞法检测核DNA变化,以及检测桂花开放及衰老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①桂花花瓣中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在初花期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②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初花期开始积累至盛花期最高,在盛花末期开始减少至消失,而ATP质量分数一直呈下降趋势。③乙烯释放量从盛花末期开始逐渐上升至萎蔫期达到最大值,此时花瓣中的核物质也基本消失。④桂花花瓣中活性氧的激发、细胞色素c释放和ATP持续下降明显发生于初花期,为早期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事件;乙烯跃变、DNA降解发生在盛花末期之后,为晚期PCD事件。【结论】线粒体功能活性下降可能是桂花花瓣早期PCD信号,内源乙烯跃变引起花瓣萎蔫失水和DNA降解可能是PCD执行的结果。图5参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细胞程序性死亡 花瓣衰老 细胞色素C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莲藕水煮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丽娟 黄楚雄 +2 位作者 李洁 严守雷 刘义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45-251,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水煮后的风味物质差异,以湖北地区4个莲藕品种(洪湖藕、沔城藕、鄂莲五号、毛节藕)为材料,将莲藕水煮30 min,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电子鼻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对莲藕... 为探究不同品种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水煮后的风味物质差异,以湖北地区4个莲藕品种(洪湖藕、沔城藕、鄂莲五号、毛节藕)为材料,将莲藕水煮30 min,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电子鼻技术结合感官评价,对莲藕水煮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气相色谱-质谱结果检测出3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8种物质为4个品种共有,醛类、呋喃类、酮类、醇类、醚类对莲藕风味具有突出贡献,主成分分析可以将4个品种莲藕进行有效区分。电子鼻结果显示,4种莲藕风味物质差异明显,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感官评价发现洪湖藕质地粉糯,莲藕香味浓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数据综合评定洪湖藕较适合煨汤。本研究结果为筛选煨汤型莲藕提供了风味物质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电子鼻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