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3例大田原综合征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晶
王丽丽
吴革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416,420,共3页
目的 探讨23例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田原综合征临床与脑电图资料。结果 2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强直痉挛性发作,脑电图均为暴发抑制型脑电图,21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迟滞,15例患儿4~6月龄时转变为...
目的 探讨23例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田原综合征临床与脑电图资料。结果 2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强直痉挛性发作,脑电图均为暴发抑制型脑电图,21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迟滞,15例患儿4~6月龄时转变为婴儿痉挛症,脑电图表现为高度失律,2例患儿在1.5~3岁时转变为Lennox—Oastaut综合征.脑电图发作问歇期可见2Hz慢棘慢波综合。结论 大田原综合征大部分病因明确,除依据典型发作形式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诊断外,其特异性脑电图改变也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原综合征
暴发抑制
脑电图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脑回畸形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江军
李承
+1 位作者
赵培伟
何学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探讨无脑回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IS1 基因的检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 例无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5 月龄,确诊癫痫20 d,3 d 内再次抽搐发作30余次入院,抽搐发作表现...
目的 探讨无脑回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IS1 基因的检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 例无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5 月龄,确诊癫痫20 d,3 d 内再次抽搐发作30余次入院,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凝视、上翻,口唇、面色发绀,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意识丧失,约2 - 3 min 自行缓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67×10^9/L,血红蛋白108 g/L,红细胞计数3.90×1012/L,淋巴细胞10.26×10^9/L ;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氨23 μmol/L,乳酸2.11 mmol/L ;长程视频脑电图显示高度失律,频繁部分性发作,有时继发全身阵挛发作.头部MRI提示无脑回畸形.口服左乙拉西坦片,约27 mg/(kg·d),托吡酯片约6.5 mg/(kg·d),目前暂无发作.患儿LIS1 基因检测发现c.232delG杂合突变,导致蛋白移码突变(p.E78NfsX25);患儿父母均未见突变.结论 无脑回畸形患儿可合并癫痫,可能由LIS1 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c.232delG位点突变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脑回畸形
LIS1基因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3例大田原综合征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晶
王丽丽
吴革菲
机构
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武汉市儿童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5-416,420,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23例大田原综合征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田原综合征临床与脑电图资料。结果 2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强直痉挛性发作,脑电图均为暴发抑制型脑电图,21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迟滞,15例患儿4~6月龄时转变为婴儿痉挛症,脑电图表现为高度失律,2例患儿在1.5~3岁时转变为Lennox—Oastaut综合征.脑电图发作问歇期可见2Hz慢棘慢波综合。结论 大田原综合征大部分病因明确,除依据典型发作形式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诊断外,其特异性脑电图改变也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大田原综合征
暴发抑制
脑电图
临床表现
Keywords
Ohtahara syndrome
electroencephalogram
burst suppression
clinical feature
分类号
R742.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脑回畸形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江军
李承
赵培伟
何学莲
机构
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武汉市儿童医院
中心实验
室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基金
武汉市科技创新平台-儿童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No.2014-160)
文摘
目的 探讨无脑回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IS1 基因的检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 例无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5 月龄,确诊癫痫20 d,3 d 内再次抽搐发作30余次入院,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凝视、上翻,口唇、面色发绀,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意识丧失,约2 - 3 min 自行缓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67×10^9/L,血红蛋白108 g/L,红细胞计数3.90×1012/L,淋巴细胞10.26×10^9/L ;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氨23 μmol/L,乳酸2.11 mmol/L ;长程视频脑电图显示高度失律,频繁部分性发作,有时继发全身阵挛发作.头部MRI提示无脑回畸形.口服左乙拉西坦片,约27 mg/(kg·d),托吡酯片约6.5 mg/(kg·d),目前暂无发作.患儿LIS1 基因检测发现c.232delG杂合突变,导致蛋白移码突变(p.E78NfsX25);患儿父母均未见突变.结论 无脑回畸形患儿可合并癫痫,可能由LIS1 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c.232delG位点突变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关键词
无脑回畸形
LIS1基因
基因检测
Keywords
lissencephaly
LIS1 gene
gene detection
分类号
R74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3例大田原综合征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高晶
王丽丽
吴革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脑回畸形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江军
李承
赵培伟
何学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