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全霞 周帆琦 +4 位作者 沙茜 李金成 肖繁荣 赵冬冬 朱文宇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雀形目的种数最多,占鸟类种数的43.02%;居留型方面,以迁徙鸟类为主,占比69.77%,留鸟仅占比30.23%;区系类型方面,古北种85种,占比49.42%,东洋种57种,占比33.14%,广布种30种,占比17.44%;生态类型方面,鸣禽的种类最多,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中。结果显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季节差异显著,且涨渡湖水上森林是鹭鸟活动和栖息的集中分布区,建议将该区域划为重点保护与监测区,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渡湖湿地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季节动态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陶全霞 桂柳柳 +4 位作者 周帆琦 谢贵模 张亚楠 杨亚婷 鲍波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9-53,共5页
湖北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上游,是典型的人工湿地类水库型湿地。2021年6月—2022年5月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拍摄法对黄龙滩湿地公园夏、秋、冬、春四个季节的不同生境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 湖北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上游,是典型的人工湿地类水库型湿地。2021年6月—2022年5月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拍摄法对黄龙滩湿地公园夏、秋、冬、春四个季节的不同生境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共记录鸟类93种,隶属于16目40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NT) 4种,濒危(EN) 3种。结果表明:各生境类型的鸟类多样性表现为乔木林最高,随后依次是农田、内陆水体和居民点,各季节的鸟类多样性表现为冬季最高,随后依次是春季、夏季和秋季。黄龙滩水库特有的内陆水体生境为越冬鸟类提供了有效的栖息地,水库周边及岛屿乔木林为林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及栖息地,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滩国家湿地公园 鸟类多样性 生境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府河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帆琦 沙茜 +3 位作者 王述潮 李鹏琪 桂柳柳 徐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0-983,共14页
武汉府河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对武汉府河湿地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 武汉府河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对武汉府河湿地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武汉府河湿地鸟类18目54科223种,以雀型目物种占比最大,约占43.05%.居留型方面,以迁徙鸟类为主,占比74.44%,留鸟仅占比25.56%;区系类型方面,以古北种为主,占59.19%;其次是东洋种,占27.35%;广布种最少,占13.45%.生态类型方面,鸣禽为六大类中种类最多的型,占比43%,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中.结果显示,武汉府河湿地鸟类物种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季节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方面,秋冬季节物种优势性更为明显.建议建设府河湿地公园;建立鸟类重点保护与监测区,加强对珍稀濒危鸟类的调查监测力度,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河湿地 鸟类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13种常绿灌木及其主要挥发物抑菌效应研究
4
作者 原江琴 王翼飞 +4 位作者 汪安印 李朝梅 刘召强 贺丹 张曼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 为探究郑州市常绿灌木的抑菌能力,以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13种常见常绿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抑菌率,选择癸醛、苯甲醛、β-蒎烯、柠檬烯、3-蒈烯5种叶片中主要的挥发物单体,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挥发物单体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13种常绿灌木间抑菌率差异显著(P<0.05),同一植物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南天竹和海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最好的均为南天竹;5种挥发物单体对供试菌株的抑制程度不同,苯甲醛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β-蒎烯最弱。在今后郑州市进行城市绿化时,可以选择南天竹等抑菌能力较强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常绿灌木 挥发物 抑菌率 抑菌圈直径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古夫河水质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冉桂花 葛继稳 +3 位作者 苗文杰 曹华芬 吴述园 程腊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385-5396,共12页
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和兴山县境内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古夫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整条河流中选取20个采样点,进行样本采集,并测定溶解氧、碱度、硬度、电导率、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共9项水质... 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和兴山县境内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古夫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整条河流中选取20个采样点,进行样本采集,并测定溶解氧、碱度、硬度、电导率、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共9项水质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将20个采样点分成4组,即森林(A组)、耕地(B组)、水库(C组)和村镇(D组);根据该区域的水文节律,将5—10月归为湿季,其余月份为干季。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具有时空显著性差异:总磷、二氧化硅、电导率、化学需氧量、总硬度和总碱度等指标具有空间显著性差异;总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与季节存在显著相关性,所测9项水质指标在不同空间类别上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空间类别上的干湿季节引起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是不同的:A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和化学需氧量,该组水质主要受地表径流、地质成因和风化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B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硬度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化学需氧量、总碱度和总硬度,该组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如农业径流、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影响;C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总氮、总有机碳和二氧化硅,该组主要受农业径流、地表径流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的影响;D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碱度、硬度、总氮和总有机碳,该组主要受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因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改善水质,做好水源地的长期水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水质 时空分异 古夫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古夫河着生藻类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述园 葛继稳 +3 位作者 苗文杰 程腊梅 冉桂花 曹华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023-7034,共12页
古夫河系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境内香溪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神农架林区并最终汇入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是流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水体。对古夫河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流及主要支流21个样点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和14项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 古夫河系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境内香溪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神农架林区并最终汇入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是流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水体。对古夫河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流及主要支流21个样点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和14项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着生藻类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范围为0.07—145.96 mg/m2,平均值为11.63 mg/m2。不同样点的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古夫河干流上游低于下游,支流竹园河上游高于下游,表现为人为影响大的区域高于人为影响小的区域;不同季节着生藻类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趋势。古夫河着生藻类叶绿素a与总磷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氨氮和总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流速呈极显著负相关;水体总磷是古夫河流域着生藻类生长的第一限制因子,流速对着生藻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古夫河着生藻类生物量空间格局可能由其生境尺度(营养盐)和流域尺度(硬度和电导率)的特征决定,而古夫河着生藻类生物量时间变化主要受水动力(流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叶绿素A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古夫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古夫河着生藻类分布与水质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自业 葛继稳 +4 位作者 李建峰 程腊梅 吴述园 冉桂花 苗文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9-227,共9页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内的湖北省兴山县古夫河着生的藻类和水体共采样10次,共鉴定出着生藻类28属,检测水质指标12项。对水质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总氮(TN)... 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内的湖北省兴山县古夫河着生的藻类和水体共采样10次,共鉴定出着生藻类28属,检测水质指标12项。对水质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总氮(TN)和硝酸盐氮(NO3--N),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pH和化学需氧量(CODCr),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磷酸盐磷(PO34--P)、总磷(TP)和氨氮(NH4+-N),第四主成分主要代表电导率(Cond)和总有机碳(TOC)。将提取的9项主要水质因子与着生藻类重要属进行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可见,古夫河主要水质因子与着生藻类类群分布相关性大小为:CODCr>pH>TN>NO3--N>TOC>TP>PO34--P>Cond>NH4+-N。Monte Carlo显著性检验表明,CODCr和pH对古夫河着生藻类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为TN、NO3--N和TOC。pH与CODCr呈极强的负相关关系,古夫河着生藻类大多数类群均与CODCr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仅胶毛藻属(Chaetophora)倾向低CODcr和偏碱性的环境。TN和NO3--N有很强正相关性,而两者均与TOC有强负相关,它们将古夫河着生藻类大体上分为两类,即亲碳元素的类群和亲氮元素的类群。TP通常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限制性营养因子,但在古夫河流域中并不是影响着生藻类物种分布的主要水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水质因子 典型对应分析 古夫河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白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妮娅 唐瑶 +4 位作者 杨丽 肖志豪 陈征 李红涛 胡明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利用遥感技术对白水河流域2011年8月的卫片进行解译,依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有关要求,计算出该流域生态环境各项指数分别为:生物丰度指数60.04、植被覆盖指数57.58、水网密度指数70.15、土地退化指数24.14、环境质量指... 利用遥感技术对白水河流域2011年8月的卫片进行解译,依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有关要求,计算出该流域生态环境各项指数分别为:生物丰度指数60.04、植被覆盖指数57.58、水网密度指数70.15、土地退化指数24.14、环境质量指数99.76,得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70.69,表明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白水河流域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以巫水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敏 张垚 +5 位作者 肖志豪 阴双雨 黎如 唐瑶 唐彬 刘胜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691,共5页
采用"3S"(RS,GIS,GPS)技术对巫水流域1990年、2010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得2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和植被覆盖图,据此对该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为有效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后期水利水电工程的... 采用"3S"(RS,GIS,GPS)技术对巫水流域1990年、2010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得2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和植被覆盖图,据此对该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为有效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后期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转变,主要植被类型未产生明显变化,植被覆盖度总体分布格局变化不大,水域面积的增加扩大了湿地动物生境,增加了水域的综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巫水流域 水电梯级开发 回顾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火明 曾立雄 +7 位作者 周厚林 张克太 颜魏 卢凤云 杨阳 万文龙 夏焰 庄友云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3期125-128,共4页
在2008年出版的重庆五里坡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查报告的基础上,于2019年和2020年对该保护区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复查,根据2021年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15号文件,经过统计,该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二... 在2008年出版的重庆五里坡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查报告的基础上,于2019年和2020年对该保护区进行了植物多样性复查,根据2021年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15号文件,经过统计,该保护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二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72种。对该保护区的地理环境和保护区国家保护植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植物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五里坡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门峡水库对下游白溪河径流情势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冉桂花 葛继稳 +2 位作者 苗文杰 田幸 潘晓颖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6,共3页
根据参证站(所市水文站)资料外推了关门峡水库至电站厂址处的径流资料,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下游干沟、纸厂河、薛家大槽河口汇入白溪河处的年际径流、年内径流、各典型年典型月径流的变化规律,指出泥沙对下游影响不大,对下游河势河态无... 根据参证站(所市水文站)资料外推了关门峡水库至电站厂址处的径流资料,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下游干沟、纸厂河、薛家大槽河口汇入白溪河处的年际径流、年内径流、各典型年典型月径流的变化规律,指出泥沙对下游影响不大,对下游河势河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溪河 关门峡水库 电站厂址处 径流 泥沙 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地农田土壤酶活性差异分析
12
作者 赵自超 夏振尧 +3 位作者 祝顺波 赵冰琴 杨可 许文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77-1778,1785,共3页
通过对3种质地(沙壤、中壤和重壤)农田的土壤酶分析,得出沙壤土的酶活性低于中壤土和重壤土,重壤土的脲酶活性最高,沙壤土的转化酶活性最低,中壤土的磷酸酶活性最高。土壤酶活性随着农田土层深度(0~30 cm)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质地 土壤酶活性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卧息地选择研究综述
13
作者 李玮 李弛 +3 位作者 王海燕 张代宝 张璐 李玉峰 《河南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30-32,52,共4页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表观体现。以国内外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为基础,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概括了目前卧息选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对环境变化的表观体现。以国内外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为基础,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研究方法3个方面概括了目前卧息选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卧息地选择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卧息地选择研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 生境选择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山县太子山林场柏木生长规律研究
14
作者 周火明 周忠诚 +7 位作者 杨繁 周鸣惊 高树杰 胡泽军 何博轩 杨阳 闻斌 有楚军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9-12,共4页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 2020年7月,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雁门林场44 a生柏木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柏木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胸径和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10~20 a,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均在第2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胸径和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均在第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连年生长量第40年时出现最大值;在44 a期间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达到最大值;胸径生长率和树高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10年,材积生长率最大值出现在第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垚 王敏 +4 位作者 肖志豪 唐瑶 方芳 李鹏飞 刘胜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利用1987年、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分析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6年间,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87.84 hm2和227.92 hm2,水域、草地和沼泽有所减少,... 利用1987年、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分析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6年间,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87.84 hm2和227.92 hm2,水域、草地和沼泽有所减少,其中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减少了337.53 hm2。2006~201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273.64 hm2,耕地、林地和沼泽均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为171.86 hm2。围堤修建、意杨栽种和耕地开垦导致了湿地退化、土壤旱化,是引起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3S”技术 驱动力分析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炜 晏启 +7 位作者 施要强 伍小刚 李刚 刘胜祥 李八斤 张惠 谢贵模 杨绍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99-2207,共9页
为了解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于2020和2021年采用样线样方结合法,在保护区内进行系统性调查,共设置了17条总长95 km的样线,涵盖保护区各功能区、生境类型以及海拔范围。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调查到兰科植... 为了解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于2020和2021年采用样线样方结合法,在保护区内进行系统性调查,共设置了17条总长95 km的样线,涵盖保护区各功能区、生境类型以及海拔范围。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调查到兰科植物20属34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有10种,包括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种类;四川省新记录种2种[褐花羊耳蒜(Liparisbrunnea)、齿突羊耳蒜(L.rostrata)];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属的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2)34种兰科植物共调查到6703株,分布于290个点位,以二叶盔花兰(Galearis spathulata)数量最多,大花鸟巢兰(Neottia megalochila)最少,火烧兰(Epipactis helleborine)分布点位最多。紫点杓兰(Cypripedium guttatum)植株高度与海拨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其余种类在同物候期的种间高度变化轻微。(3)保护区3100~3300 m内的兰科植物种属数最多,其次是2900~3100 m区间,3900~4100 m内的兰科植物数量最多。(4)头蕊兰(Cephalanthera longifolia)数量与坡度因子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二叶盔花兰数量与海拔呈显著的强正相关,叉唇角盘兰(Herminium lanceum)数量与植被呈显著的强正相关,角盘兰属(Herminium)数量与海拨呈显著的中度负相关。综上,在四川省内,格西沟自然保护区的兰科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分布格局符合“中间高度膨胀型”,大部分种类的数量与环境因子不显著相关,与历史上对该保护区的调查相比,本次调查到的兰科植物种属数量大幅增加,但有3种国家重点保护且观赏价值高的杓兰属植物未调查到,1种杓兰属植物在调查期间种群数量下降。因此,对保护区的兰科植物保护、宣传、执法等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数量 分布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抗寒剂对三角梅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梦希 王敏 +2 位作者 张银 李玲丽 胡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56-60,共5页
为使三角梅在非适宜种植区大量露地栽培,分别对6个三角梅品种的枝叶涂抹抗寒剂(5%保湿剂、5%粘合剂、1.0 g/L氯化钙、0.30%磷酸二氢钾、100 mg/L水杨酸混合)进行2次抗寒处理。结果表明:适宜引种的品种为加州黄金和斑叶安格斯,低温胁迫... 为使三角梅在非适宜种植区大量露地栽培,分别对6个三角梅品种的枝叶涂抹抗寒剂(5%保湿剂、5%粘合剂、1.0 g/L氯化钙、0.30%磷酸二氢钾、100 mg/L水杨酸混合)进行2次抗寒处理。结果表明:适宜引种的品种为加州黄金和斑叶安格斯,低温胁迫对两者的影响相对较小,抗寒剂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洒金叶玫红适合引种,但要对其进行抗寒处理,抗寒剂可明显提高其抗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耐寒 抗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斑叶兰亚族(兰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应鹏 李孟凯 +3 位作者 晏启 庞深深 陈学达 邢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74-1977,共4页
西藏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麓,其中林芝市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日喀则市亚东县、定结县、聂拉木县、吉隆县等地区为西藏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点,随着最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兰科植物... 西藏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麓,其中林芝市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日喀则市亚东县、定结县、聂拉木县、吉隆县等地区为西藏兰科植物的主要分布点,随着最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兰科植物被列入保护名录。本研究报道了在西藏东南部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斑叶兰亚族(Subtribe Goodyerinae)植物新记录4种,分别为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短唇金线兰(Anoectochilus brevilabris Lindl.)、叉柱兰属(Cheirostylis)扁茎叉柱兰[Cheirostylis moniliformis(Griff.)Seidenf.]、斑叶兰属(Goodyera)毛梗斑叶兰(Goodyera hispida Lindl.)和川滇斑叶兰(Goodyera yunnanensis Schltr.)。其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植物标本馆(TAAAHUC)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WIB)。斑叶兰亚族植物大多具有药用价值,本次新记录的报道对西藏药用兰科植物的引种、扩繁驯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种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兰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晏启 郑炜 +4 位作者 杨丽 熊姁 王敏 罗汉文 刘胜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4-918,共5页
报道了湖北省野生兰科植物2个新分布记录属——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带唇兰属(Tainia Blume),以及4个新分布记录种——带叶兰(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ume)、带唇兰(Tainia dunnii Rolfe)、河南卷瓣兰(Bulbophyllum hen... 报道了湖北省野生兰科植物2个新分布记录属——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带唇兰属(Tainia Blume),以及4个新分布记录种——带叶兰(Taeniophyllum glandulosum Blume)、带唇兰(Tainia dunnii Rolfe)、河南卷瓣兰(Bulbophyllum henanense J.L.Lu)、小小斑叶兰(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P.Lin),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且提供彩色照片。这些兰科植物新分布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湖北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而且对进一步研究湖北省兰科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兰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海拔区域兰科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江娟 李孟凯 +2 位作者 晏启 王婷婷 邢震 《高原农业》 2023年第4期372-375,394,共5页
报道了西藏高海拔地区的1新记录属:珊瑚兰属(Corallorhiza Gagnebin),6新记录种:兜蕊兰(Androcorys ophioglossoides Schltr.)、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 Chat.)、毛杓兰(Cypripedium franchetii E.H.Wilson)、互生对叶兰(Neottia a... 报道了西藏高海拔地区的1新记录属:珊瑚兰属(Corallorhiza Gagnebin),6新记录种:兜蕊兰(Androcorys ophioglossoides Schltr.)、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 Chat.)、毛杓兰(Cypripedium franchetii E.H.Wilson)、互生对叶兰(Neottia alternifolia(King&Pantl.)Szlach.)、二花对叶兰(Neottia biflora(Schlechter)Szlach.)、贡山舌唇兰(Platanthera handel-mazzettii K.Inoue),其中并提供简要特征描述、分布地以及彩色图版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海拔 兰科植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