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1例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给予电针治疗,但电针刺激强度随机分别设定为1 m A、3 m A、5 m A,共治疗15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1例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给予电针治疗,但电针刺激强度随机分别设定为1 m A、3 m A、5 m A,共治疗15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在第7次和第15次电针治疗后,3 m A和5 m A电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明显低于1 m A电针组(P<0.05、P<0.01),而3 m A和5 m A电针组组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当电针强度达到3 m A时即可发挥满意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不同强度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1例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给予电针治疗,但电针刺激强度随机分别设定为1 m A、3 m A、5 m A,共治疗15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在第7次和第15次电针治疗后,3 m A和5 m A电针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明显低于1 m A电针组(P<0.05、P<0.01),而3 m A和5 m A电针组组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情绪评分、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不是强度越大越好,当电针强度达到3 m A时即可发挥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