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肿瘤包膜的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杨安 刘富瑶 +4 位作者 张二雷 纪桂宝 侯平 梁宾勇 黄志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 阐明无肿瘤包膜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肿瘤包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肝癌切除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分析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9年间手术切除的210例肝癌,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无包膜与有包膜... 目的 阐明无肿瘤包膜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肿瘤包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肝癌切除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分析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9年间手术切除的210例肝癌,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无包膜与有包膜的肝癌临床病理特点,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无瘤生存及总生存,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间的差异,单因素分析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的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无包膜肝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肿瘤包膜的肝癌在性别、年龄、肝硬化、Child分级、HBsAg、甲胎蛋白、门静脉高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血小板计数上与有包膜的肝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无肿瘤包膜肝癌总胆红素值显著高于有包膜的肝癌(P=0.005).无肿瘤包膜肝癌血管侵犯、中低分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有包膜肝癌;无肿瘤包膜肝癌1、3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6%、34.2%及30.8%,显著低于有包膜组的91.0%、78.0%及64.9%(均P〈0.001),无肿瘤包膜肝癌1、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53.6%及44.2%,显著低于有包膜组的97.3%、88.9%及77.3%(均P〈0.001).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子为中低分化程度(HR,3.181;95%CI,1.428~7.082,P=0.003)、血管侵犯(HR,4.164;95%CI,2.063~8.405,P<0.001);影响无肿瘤包膜肝癌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子为Child B级(HR,3.92;95%CI,1.176~13.066,P=0.026)、中低分化程度(HR,14.875;95%CI,2.039~108.496,P〈0.001)、血管侵犯(HR,7.112;95%CI,3.60~14.05,P<0.001).结论 无肿瘤包膜肝癌比有包膜的肝癌更易发生血管侵犯,分化程度更低,术后复发率更高,总生存率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包膜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漱口预防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金香 田贵贞 +3 位作者 胡芳 何贵元 李蓉 韩丽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 2 4 0例普外科行全麻插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12 0例。观察组术前 2d开始用漱口液在三餐前后及睡前漱口 ,7次 /d ;术后第 1天用漱口液行口腔护理 ;对照组术前不...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 2 4 0例普外科行全麻插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12 0例。观察组术前 2d开始用漱口液在三餐前后及睡前漱口 ,7次 /d ;术后第 1天用漱口液行口腔护理 ;对照组术前不予漱口液漱口 ,术后第 1天常规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两组于漱口前及术后第 1天分别行咽拭子培养。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咽试子培养结果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发生率及其症状持续时间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全麻患者术前采用漱口液漱口 ,可起到局部抑菌杀菌的作用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气管插管 呼吸道感染 漱口液 术前漱口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肝切除术治疗巴塞罗那B期多发性肝细胞癌的近远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黎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肝切除术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的多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BCLC B期多发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 目的对比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肝切除术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的多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BCLC B期多发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肝切除术(LR组),31例行TACE(TACE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变化、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术后1周,LR组和TACE组的TBil、ALT、AS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LR组:t值分别为3.181、2.181、2.955,P值分别为0.002、0.032、0.004;TACE组:t值分别为3.109、3.965、4.519,P值分别为0.003、<0.001、<0.001),且术后LR组的AST及ALT显著低于TACE组(t值分别为2.094、2.111,P值分别为0.040、0.038)。LR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1%、51.02%、40.82%,显著高于TACE组的61.29%、22.58%、9.68%(P值均<0.05);LR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3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26.5个月(P<0.05)。LR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TACE组(30.61%vs 67.74%,χ~2=10.576,P=0.001)。结论肝切除术治疗BCLC期多发性HCC的疗效优于TACE,可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切除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