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螺旋CT对伴有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吕飙 周旭辉 +7 位作者 王翔 张滨 赵蕾 杨琳 王淼 张同 张蕴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4-678,共5页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 评价64排螺旋CT在不同情况下对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所致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65例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至少1个主要分支狭窄>50%的患者,分别以个体、冠状动脉主支、节段、病变狭窄程度及钙化斑块形态为分析对象,测量Agatston积分(ACS)和狭窄率。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标准,通过绘制ROC曲线来判定不同情况下CTC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的诊断切点。结果以个体为分析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以ACS值113.5为切点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以冠状动脉主支为分析对象,对右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狭窄的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分析对象,对RCA1段狭窄诊断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以钙化斑块形态为研究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仅在0.601~0.667之间,诊断价值较低。CTCA对狭窄程度<50%的狭窄诊断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为0.856。结论CTCA中,钙化对不同主支、不同节段及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同;钙化斑块的形态不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钙质沉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钟琴 李惠 +5 位作者 李友 张树桐 王翔 谢元亮 李翔 黄增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4-880,共7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70例CSVD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HCs),采用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髓静脉周围间隙扩散系数(ALPS指数)来评估类淋巴功能。比较HCs组、CSVD认知正常(CSVD-CN...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70例CSVD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HCs),采用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髓静脉周围间隙扩散系数(ALPS指数)来评估类淋巴功能。比较HCs组、CSVD认知正常(CSVD-CN)组、CSVD认知障碍(CSVD-CI)组间的ALPS指数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CSVD患者ALPS指数与认知功能评分间的关系。结果:CSVD-CI组的左侧ALPS指数、右侧ALPS指数和双侧平均ALPS指数均显著低于CSVD-CN组和HCs组(P<0.017,Bonferroni校正)。CSVD患者双侧平均ALPS指数与MoCA评分(ρ=0.583,P<0.001)、视空间与执行功能(ρ=0.285,P=0.017)、注意力(ρ=0.301,P=0.011)、延迟回忆(ρ=0.697,P<0.001)和定向力(ρ=0.329,P=0.006)呈正相关。较低的双侧平均ALPS指数可显著增加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且是CSVD患者整体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混杂因素后的风险比值比(OR)为3.674[(95%CI:1.017~13.273),P=0.047]。结论:CSVD患者存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整体类淋巴功能下降是CSVD患者整体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类淋巴系统 扩散张量成像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谢元亮 金朝林 +2 位作者 张树桐 王翔 陈发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数字化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07年3月有关64层螺旋CT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数据处理采... 目的探讨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数字化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07年3月有关64层螺旋CT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16篇参考文献的关于64层螺旋CT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研究,冠状动脉节段共计12615段,4.2%的冠状动脉段无法评价被排除。冠状动脉总体敏感性90.7%,特异性95.9%,阳性似然比23.05,阴性似然比0.08,阳性预测值83.6%,阴性预测值97.3%,OR值297.37,SROC曲线下面积0.9876。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心病高危人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重要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综合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对高龄患者双源CCTA检查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婧婷 李蓉 +2 位作者 朱聚 柳青文 武满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36-4138,共3页
目的:研究情景模拟对高龄患者CCTA检查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64),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情景模拟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在检查前静脉穿刺主、客观疼痛评分,检查中心率及心率... 目的:研究情景模拟对高龄患者CCTA检查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8)和对照组(n=64),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情景模拟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在检查前静脉穿刺主、客观疼痛评分,检查中心率及心率变异率、血压、检查一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静脉穿刺性疼痛感、心率变异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引入情景模拟对照组的呼吸配合和检查一次性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融入情景模拟的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高龄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依从性和一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颈动脉全景磁共振血管造影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元亮 王曦 +2 位作者 陈发祥 金朝林 殷云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比较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和增强高分辨MRA(CE-MRA)、动态MRA(Dynamic,Dyn-MRA)对全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行3.0 T MRA检查,均接受TOF-MRA扫描后随机接受CE-MRA和Dyn-MRA。分别对血管段显... 目的比较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和增强高分辨MRA(CE-MRA)、动态MRA(Dynamic,Dyn-MRA)对全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行3.0 T MRA检查,均接受TOF-MRA扫描后随机接受CE-MRA和Dyn-MRA。分别对血管段显示、血管信号强度和静脉污染进行评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为标准,对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起始部狭窄进行评价。结果与CE-MRA和Dyn-MRA比较,TOF-MRA评分4分血管段显示比例低(Z=-3.13,Z=-3.16,P<0.05);与Dyn-MRA比较,TOF-MRA评分4分血管信号强度增强比例高(Z=-2.05,P<0.05)。TOF-MRA静脉无污染,与Dyn-MRA比较,CE-MRA出现静脉污染比例高(Z=-8.62,P<0.05)。TOF-MRA诊断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准确率高于颈总动脉起始部。结论TOF-MRA、CE-MRA和Dyn-MRA均能实现头颈部动脉全景成像;TOF-MRA可作为一线颈动脉粥样硬化筛查方法,补充CE-MRA和Dyn-MRA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纹理分析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预测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37
6
作者 谢元亮 杜丹 +2 位作者 谢伟 王翔 江燕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预测肿瘤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子宫DCE-MRI的3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宫颈癌的常规MRI表现,对DCE...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预测肿瘤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子宫DCE-MRI的3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宫颈癌的常规MRI表现,对DCE-MRI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最大强化率(ME)和最大相对强化率(MRE)伪彩图,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后提取一阶灰度直方图和二阶纹理特征共64个特征参数值。比较鳞癌与腺癌纹理特征参数值的差异,分析肿瘤纹理特征参数值与病理分级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纹理特征对腺癌和高FIGO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64个纹理参数中,基于MRE图提取的13个纹理特征参数和基于ME图提取的1个纹理特征在鳞癌与腺癌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E图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中,3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GLSZM)和2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GLRLM)特征参数与肿瘤的FIGO分级呈正相关(r=0.332~0.392,P=0.014~0.039)。多参数预测宫颈腺癌的AUC为0.830(95%CI:0.675~0.931),预测FIGOⅡb~Ⅲa宫颈癌的AUC为0.737(95%CI:0.572~0.865),预测低分化肿瘤的AUC为0.705(95%CI:0.537~0.840)。结论: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在术前预测宫颈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和FIGO分级,尤其是对腺癌与鳞癌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olan动脉弓MSCT血管成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谢元亮 江燕萍 +2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辉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Riolan动脉弓扩张的MSCTA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患者的腹部CTA及临床资料,将其中的47例Riolan动脉弓扩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47例无扩张者为对照组,测量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 目的:探讨Riolan动脉弓扩张的MSCTA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患者的腹部CTA及临床资料,将其中的47例Riolan动脉弓扩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47例无扩张者为对照组,测量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Riolan动脉弓扩张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及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SMA狭窄、肠系膜下动脉(IMA)闭塞、IMA狭窄、结肠癌、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分别为(1.2±0.1)、(4.6±0.7)、(2.5±0.2)、(2.3±0.3)、(1.9±0.2)、(2.5±0.3)和(2.0±0.3)mm,研究组Riolan动脉弓直径大于对照组(Z=-8.403,P<0.01),SMA闭塞后Riolan动脉弓扩张最为显著(F=20.064,P<0.01)。血流上行组与血流下行或双向血流组Riolan动脉弓直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iolan动脉弓扩张常提示有肠道供血动脉或肠道病变,MSCTA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Riolan动脉弓,而且可以很好显示相关血管狭窄及闭塞的情况,对临床诊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与CTA在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鲁慧 杨顺实 +3 位作者 张临洪 徐武平 谢元亮 李渊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CDFI)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CDFI及MSCTA的影像资料,以DSA为标准,比较CDFI和MSCTA两种方法对颈部血...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CDFI)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支架置入的3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CDFI及MSCTA的影像资料,以DSA为标准,比较CDFI和MSCTA两种方法对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判断及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的符合率;比较这两种方法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DFI及M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90.9%和92.8%,特异度分别为95.6%和95.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4%和93.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和86.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8%和97.8%。MSCTA检出粥样动脉硬化斑块分型与CDFI的符合率为86.9%。结论: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影像学检查中,CDFI可作为颈动脉病变筛查、术后疗效评价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MSCTA显示高位分叉的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入颅段及血管走向变异更有优势,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战杰 王淑霞 +4 位作者 杨勇 刘坤 廖耀行 杨传蕾 刘金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用一种新型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常规模型组(n=15),改良模型组(n=15),改良对照组(n=10)。常规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水压逆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 目的探讨用一种新型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常规模型组(n=15),改良模型组(n=15),改良对照组(n=10)。常规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水压逆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改良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气压顺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而改良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气压下顺行灌注5min,14d后,收取腹主动脉标本,测量血管直径,并行EVG染色,进行统计学及组织学评估。结果与常规模型组相比,改良模型组的成瘤率明显增高(P<0.05),血管直径也明显增大[(1.765±0.095)vs.(1.440±0.091)mm,P<0.05],而实验鼠存活率亦明显升高(100%vs.80%)。改良模型组EVG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断裂、降解,符合动脉瘤的病理学特征。结论通过改良设计的新型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高效建立了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胰弹性蛋白酶 小鼠 腹主动脉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一例
10
作者 薛汉忠 叶念祖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 病理诊断 影像学表现 良性肿瘤 间叶组织化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四肢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宋战强 吕国义 +1 位作者 张树桐 沈桂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对于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10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检查中比较各类肿瘤的CT值。MRI检查中,MRI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扩散加权成像对于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10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检查中比较各类肿瘤的CT值。MRI检查中,MRI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选取0,500 s/mm2,操作时尽量避开出血、坏死、瘢痕、钙化等不均质成分区,选取肿瘤实体部分最大感兴趣区,比较良、恶性肿瘤和肌肉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结果:在所有104例患者中,良性68例,恶性36例。CT检查与病理相符45例,MRI相符87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59例,MRI 17例。软组织肿瘤在CT上显示为低密度肿块,其中脂肪瘤和囊肿表现具有特异性;MRI中,不同类型肿瘤的T1WI和T2WI表现差异较大,而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肿瘤和肌肉组织(P<0.01);但良性肿瘤和肌肉组织的ADC缺乏显著差异(P>0.05)。CT和MRI的检测水平比较,P<0.01。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四肢软组织肿瘤病灶,并明确其和周围组织关系,但无法进行准确定性;MRI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更好地鉴别良恶性,并推测病变组织学来源。MRI检测水平显著高于CT,与病理相符度更高。因而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术前诊断中,应首选MRI扩散加权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肿瘤 多层螺旋CT MRI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HRCT征象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翅鹏 吴艳 +1 位作者 张树桐 王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1-634,662,共5页
目的:探讨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胸部CT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12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及随... 目的:探讨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胸部CT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12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及随访CT影像变化规律。其中普通型101例(79.53%)、重型26例(20.47%)。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并总结各型COVID-19患者的随访CT影像演变规律。结果:127例中,男73例(57.48%),女54例(42.52%),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P=0.174)。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发病年龄偏高(χ~2=4.547,P=0.033)。合并基础性疾病者32例(25.20%),普通型15例(14.85%),重型17例(6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14,P<0.001)。CT表现中,普通型患者CT征象以磨玻璃密度影(67例)、混合磨玻璃密度影(45例)为主,重型患者CT征象以混合磨玻璃密度影(19例)、铺路石征(10例)为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0)。重型患者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3.85%)(P=0.205),胸腔积液4例(15.38%)(P=0.001)。重型患者病灶CT评级普遍高于普通型,其病程较普通型更长且肺部受累高峰时间较普通型延后。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CT征象演变规律存在差异,其不仅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对重型COVID-19做出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