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的磁共振强化方式与新辅助化疗后退缩模式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芸 金朝林 +3 位作者 王翔 张树桐 谢元亮 李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磁共振强化方式与新辅助化疗后退缩模式间的相关性,及其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5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及全程化疗后手术前,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化疗前肿瘤的磁共振强化方...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磁共振强化方式与新辅助化疗后退缩模式间的相关性,及其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5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及全程化疗后手术前,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化疗前肿瘤的磁共振强化方式和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为单乳病变、1例为双乳病变,共56处病灶。肿块样强化为24处(43%),其中23处呈向心性退缩、1处呈环形退缩(P<0.01);多灶肿块样强化为13处(23%),其中2处为单一肿块呈向心性退缩、11处退缩后仍呈多灶肿块(P<0.01);肿块伴周边非肿块样强化为8处(14%),其中4处呈向心性退缩、4处呈蜂窝状多灶退缩(P>0.05);非肿块样强化为11处(20%),其中4处呈向心性退缩、7处呈蜂窝状多灶退缩(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退缩模式是保乳手术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前的磁共振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在化疗后的退缩模式,进而预测患者保乳手术的可行性,为临床医生选择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肿瘤退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燕浩 张树桐 +2 位作者 谢元亮 金朝林 陈发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77-417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66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为低剂量扫描组、B组为常规剂量扫描组,将A、B两组X线剂量与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判断两者间有无统计学差异...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66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为低剂量扫描组、B组为常规剂量扫描组,将A、B两组X线剂量与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判断两者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别将A、B两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出两者间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A、B两组间X线剂量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有效毫安秒,t=18.592,P=0.001,扫描剂量,t=11.274,P=0.001),图像质量各项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015、1.065、0.349、0.216,P值分别为0.314、0.302、0.555、0.642),A组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3.3%、准确度为97.0%,B组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0.0%、准确度为97.0%。结论: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简便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64层螺旋CT 低剂量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正铿 江燕萍 +1 位作者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6-40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CT影像学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达84.6%。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能够较准确判断结肠癌及其累及周围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后循环缺血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发祥 金朝林 +5 位作者 张树桐 王翔 江燕萍 谢元亮 肖建伟 李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94例,行头颈部CTA,观察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的形态,有无异常分支,有无狭窄。并评价横突孔有无狭窄以及钩椎关节有无增生。结果94例...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94例,行头颈部CTA,观察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的形态,有无异常分支,有无狭窄。并评价横突孔有无狭窄以及钩椎关节有无增生。结果94例患者中,51例存在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系统的各种类型血管结构异常,横突孔狭窄或钩椎关节增生而不伴有血管病变20例,另有椎动脉内支架2例。血管及颈椎骨质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的21例。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同时显示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形态、走行、小分支及其侧支循环情况,以及横突孔和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可以更全面的评价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及评估支架成型术后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侧支循环 后循环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8
5
作者 谢元亮 郑晓华 +4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俊 陈发祥 王翔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衰患者超声心功能指标与血清Hcy的相关性 被引量:45
6
作者 李雪芹 朱文斌 姜凤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9-58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超声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CHF患者88例(心衰组),同期选择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超声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CHF患者88例(心衰组),同期选择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心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血清Hcy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两组和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Hcy和NT-pro BNP水平、LVEF及LVEDd差异,分析血清Hcy和NT-pro BNP水平与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Hcy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结果:CHF组的Hcy、NTpro BNP水平及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t=31.78,P=0.00);不同心功能分级(II^IV级)的Hcy、NT-pro BNP、LVEDd及LVEF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2=0.974,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2=0.896,P<0.05),且血清Hcy水平越高,CHF患者的心血管事发生率越高。结论:CHF患者的血清Hcy和NTpro BNP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恶化而增加,同时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正相关,高Hcy水平还可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因此Hcy水平有望作为CHF病情变化的新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F 血清Hcy水平 NT—proBNP 心功能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的CTA和DSA在肾动脉狭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燕浩 金朝林 +3 位作者 张树桐 王翔 陈发祥 胡芸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和DSA在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例资料153例,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57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二者之间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行CTA...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和DSA在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例资料153例,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57例患者同时行DSA检查。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二者之间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行CTA检查的153例患者中有71例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57例行DSA检查的患者肾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CTA和D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系统的异常,在某些方面上可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高血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MRA、TCCS和CDF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艺 谢元亮 +2 位作者 孙琳 李晶晶 杨顺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85-3288,共4页
目的:分析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TCCS和CDFI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后循环缺血而行MRA、TCCS、CDFI患者,以DSA为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独立运用MRA、TCCS、C... 目的:分析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TCCS和CDFI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后循环缺血而行MRA、TCCS、CDFI患者,以DSA为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结果:独立运用MRA、TCCS、CDFI的敏感性、准确率分别为71.88%、75.00%,84.21%、89.47%,76.47%、84.31%,联合运用的敏感性、准确率提高至96.88%,96.08%。结论:椎动脉MRA诊断PCI有较高的敏感性,椎动脉MRA、TCCS和CDFI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能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后循环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磁共振成像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正铿 陈燕浩 +2 位作者 江燕萍 金朝林 张树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并将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100%、93.5%、71.4%、100%、94.4%。DSA、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并可术前评估手术可能性和预测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64层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脉成像在颈动脉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殷云志 陈燕浩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体积,成分组成比(钙化、脂质、纤维)。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心血管病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121例经临床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并行颈部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患者...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体积,成分组成比(钙化、脂质、纤维)。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心血管病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121例经临床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并行颈部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患者。我们测量斑块体积,成分组成比,将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管腔狭窄程度与斑块体积呈一定程度正相关,年龄和吸烟史与斑块体积成正相关,高血脂患者的斑块脂质成分相对较少而钙化较多。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与斑块体积和斑块成分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动脉斑块体积及成分比与临床风险因素有相关性,有吸烟史患者斑块体积及脂质比例大,符合易损斑块特征,较其他危险因素与脑缺血发作有较高的相关性。了解它们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斑块特征 CT动脉成像(CTA)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4层CT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功能改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蓓 肖建伟 +1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利用64层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与左心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经64层CT确诊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硬化狭窄共83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64层螺旋CT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 目的:利用64层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硬化与左心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方法:经64层CT确诊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硬化狭窄共83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行64层螺旋CT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等参数.按前降支管腔狭窄程度(〈50%,50%~70%,〉75%)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管腔狭窄〈50%)21例,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B组(管腔狭窄50%~75%)33例,主要表现为左室心肌质量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减小;C组(管腔狭窄〉75%)29例,可见LAD多发软斑块或混合性宽块,左心室心功能明显减低.结论:随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心功能经历代偿到失代偿动态过程,64层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与心功能相关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动脉硬化 心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畸形价值初探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翔 金朝林 +3 位作者 张树桐 肖建伟 陈发祥 谢元亮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分析2672例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和CT表现。结果:2672例中发现冠状动...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分析2672例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和CT表现。结果:2672例中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8例(0.67%),其中发生于右冠11例(61.11%),左冠7例(38.89%);发现冠状动脉瘘7例(0.26%)。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全面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异常起源、走行和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64层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久荣 金朝林 +1 位作者 胡芸 张树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行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检查的3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原发性脾功能亢进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9例。血管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行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检查的3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原发性脾功能亢进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9例。血管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结果 32例患者脾动脉血管均明显增粗、扭曲;27例脾动脉走行于胰体尾部上缘,5例走行于胰腺后方;脾动脉分支型25例,主干型7例。脾动脉终末端多为二分叉型。发现脾动脉瘤8例共21处,其中5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位于脾动脉主干1处,位于脾叶动脉8处,位于脾内动脉分支12处。结论 64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能够准确显示脾动脉生理及病理状态,为腹腔镜术前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个体化优化扫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威 陈燕浩 +3 位作者 谢元亮 张树桐 金朝林 李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24-2526,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方法:搜集9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其病史及下肢动脉缺血严重程度,分为A、B、C3组,每组30例。另搜集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下肢动脉均进行64层螺旋CT...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方法:搜集9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其病史及下肢动脉缺血严重程度,分为A、B、C3组,每组30例。另搜集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下肢动脉均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评价下肢动脉各段血管成像质量,将对照组与试验组结果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各组髂动脉组、大腿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试验组各组小腿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不同下肢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扫描参数选择及对比剂应用方案可显著提高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糖尿病 2型 64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正铿 陈燕浩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08-331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患者366例,根据心率过快程度分为3组,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4个亚组。选取心率<70次/min,无明显心率波动患者50例作为... 目的:探讨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搜集心率过快及心率波动患者366例,根据心率过快程度分为3组,再将每组病例按照心率波动范围分为4个亚组。选取心率<70次/min,无明显心率波动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判断心率过快程度及心率波动的范围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程度。结果: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当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心率波动范围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大于心率过快程度。结论:当心率<80次/min,心率波动<10次/min时,可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10次/min或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可谨慎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而当心率>80次/min且心率波动在11~15次/min时或当心率波动>15次/min,不推荐此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率 心率波动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MS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 被引量:4
16
作者 秦崇富 陈燕浩 +4 位作者 金朝林 王翔 殷云志 胡芸 张树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32-83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将结果与DSA结果、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CTA诊断动脉瘤28例,DSA发...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将结果与DSA结果、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CTA诊断动脉瘤28例,DSA发现29例,手术证实29例;诊断为动静脉畸形3例,DSA发现3例,手术证实3例。有45例CTA检查未见异常发现,其中1例动脉瘤CTA漏诊。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心肌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芬 杨顺实 +2 位作者 姜凤霞 李晶晶 张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4-1217,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LVEF≥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3)及室壁厚度增厚组(n=27),以健康体检者40名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 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LVEF≥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3)及室壁厚度增厚组(n=27),以健康体检者40名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超声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室壁厚度增厚组及室壁厚度正常组心尖部及左心室短轴位心肌各节段较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纵向收缩期、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均<0.05),室壁增厚组减低更为明显。室壁厚度正常组、室壁厚度增厚组二尖瓣水平前壁、前间隔及室壁厚度增厚组乳头肌水平左心室后壁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其余节段心肌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出现特征性改变之前,心肌纵向及径向收缩功能均已出现减低,但圆周运动未出现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相应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01-3505,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在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心率波动患者1700例,根据心率波动幅度分组,心率波动在3~7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B组,心率波动在8~12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在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心率波动患者1700例,根据心率波动幅度分组,心率波动在3~7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B组,心率波动在8~12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C组,心率变化在12次/min以上患者100例为试验组D组,正常无明显心率波动或心率波动在2次/min以下的患者800例,为对照组,即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将试验组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心电编辑前试验组各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心电编辑功能处理后试验组B组、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组D组与对照组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心率 64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代利文 谢元亮 金朝林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造影或手术证实的6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64排螺旋CT表现,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64排螺旋CT图像的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结果:6例冠状动脉CTA图像可供评价,与术中所见和选择...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造影或手术证实的6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64排螺旋CT表现,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64排螺旋CT图像的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结果:6例冠状动脉CTA图像可供评价,与术中所见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吻合。6例冠状动脉瘘中,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冠状动脉-左房瘘,6例均作出正确诊断。3例冠状动脉-右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扩张,射血分数(EF)为50%~72%,其余3例EF为65%~71%。结论:64排螺旋CT能比较全面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血管、瘘口以及评估心功能,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率 64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