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滕莉 燕鞠萍 +3 位作者 赵轲 陈宝均 张涛 桂韵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25-27,共3页
目的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 目的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肺部感染 心胸外科手术 痰液引流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观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俊 王潞 李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79-180,共2页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采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10月,于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中选取160例,将肿瘤部位作为依据,合理选择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其随访1年,对手术前后患者各种...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采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10月,于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中选取160例,将肿瘤部位作为依据,合理选择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其随访1年,对手术前后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年肿瘤压迫症状、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头部不适发生率分别为0、0、1.25%、1.25%,均低于术前的96.25%、97.50%、97.50%、9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术后1年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身体功能、情感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术后1年随访,只有4例患者有感染现象出现,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后完全治愈,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将肿瘤部位作为依据,合理选择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各种临床疗效,将不良反应减少,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广泛推广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不同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肿瘤部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D5介导AKT1磷酸化调控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5-FU敏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开禹 史建国 程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591,共6页
目的:探讨含SET结构域蛋白5(SETD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SETD5-NC、si-SETD5-1~3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中,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si-... 目的:探讨含SET结构域蛋白5(SETD5)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5-氟尿嘧啶(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SETD5-NC、si-SETD5-1~3质粒转染至HT-29细胞中,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si-SETD5-NC组、si-SETD5组和si-SETD5+SC79组,si-SETD5+SC79组HT-29细胞转染质粒的同时用10µmol/L SC79处理。qPCR法检测NCM460、HT-29和LoVo细胞中SETD5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法、WB法和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迁移能力、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对5-FU的敏感性。结果:SETD5 mRNA在HT-29、LoVo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在HT-29细胞中成功地敲减了SETD5 mRNA(P<0.01)。敲减SETD5 mRNA可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迁移能力(P<0.01)、相关蛋白(SETD5、p-PI3K、p-AKT1、p-mTOR蛋白)的表达(均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且提高其对5-FU的敏感性(P<0.01),这些作用均可被AKT激活剂SC79部分阻挡(P<0.05或P<0.01)。结论:SETD5在HT-29、LoVo细胞中高表达,SETD5通过PI3K/AKT1通路促进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且降低其对5-FU的敏感性,SETD5是结肠癌临床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含有SET结构域蛋白5 蛋白激酶B磷酸化 增殖 迁移 5-氟尿嘧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柳己海 郑小林 +1 位作者 郑直 李明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036-203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318例,根据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无肝功能衰竭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318例,根据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无肝功能衰竭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中发生肝功能衰竭104例,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32.70%,其中2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病死率为0.63%。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小板计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合并血管癌栓情况、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合并血管癌栓、术中出血量对肝功能衰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合并血管癌栓及术中出血量是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俊 刘红朝 +3 位作者 张刚利 谢蕊繁 郭东生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的浓度。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NSE含量在伤后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结论 NSE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越高,表示脑损伤程度越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检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RP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国俊 郝志鹏 +5 位作者 李俊 刘红朝 孙文晓 张刚利 谢蕊繁 郭东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等3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β的浓度。用特殊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的浓度。结果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和C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S-100β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P含量在特重型组和重型组之间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S-100β和CRP含量在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血清S-100β含量迅速下降,而血清CRP含量则缓慢下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及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发生相关。S-100β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愈高,表示脑损伤程度愈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CRP检测值不能完全区分脑损伤程度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S-100Β蛋白 C-反应蛋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物性食管穿孔诊治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寻源 李本辉 潘铁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55-1556,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致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选取食管异物致穿孔病例10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例颈段食管穿孔经颈入路手术治疗,其余胸段穿孔经食管修补配合胸腔引流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致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选取食管异物致穿孔病例10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例颈段食管穿孔经颈入路手术治疗,其余胸段穿孔经食管修补配合胸腔引流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采用颈入路手术、食管壁切开取出异物加食管壁修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方法,配以鼻饲或空肠造瘘,积极控制感染是降低颈段食管穿孔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性食管穿孔 颈段食管穿孔 诊治 胸腔闭式引流 治疗方法 食管异物 临床特点 治疗措施 诊断方法 手术治疗 胸腔引流 食管修补 早期诊断 空肠造瘘 取出异物 控制感染 颈入路 食管壁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olan动脉弓MSCT血管成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元亮 江燕萍 +2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辉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讨Riolan动脉弓扩张的MSCTA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患者的腹部CTA及临床资料,将其中的47例Riolan动脉弓扩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47例无扩张者为对照组,测量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 目的:探讨Riolan动脉弓扩张的MSCTA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患者的腹部CTA及临床资料,将其中的47例Riolan动脉弓扩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47例无扩张者为对照组,测量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Riolan动脉弓扩张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及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SMA狭窄、肠系膜下动脉(IMA)闭塞、IMA狭窄、结肠癌、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分别为(1.2±0.1)、(4.6±0.7)、(2.5±0.2)、(2.3±0.3)、(1.9±0.2)、(2.5±0.3)和(2.0±0.3)mm,研究组Riolan动脉弓直径大于对照组(Z=-8.403,P<0.01),SMA闭塞后Riolan动脉弓扩张最为显著(F=20.064,P<0.01)。血流上行组与血流下行或双向血流组Riolan动脉弓直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iolan动脉弓扩张常提示有肠道供血动脉或肠道病变,MSCTA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Riolan动脉弓,而且可以很好显示相关血管狭窄及闭塞的情况,对临床诊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漱口预防全麻术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金香 田贵贞 +3 位作者 胡芳 何贵元 李蓉 韩丽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 2 4 0例普外科行全麻插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12 0例。观察组术前 2d开始用漱口液在三餐前后及睡前漱口 ,7次 /d ;术后第 1天用漱口液行口腔护理 ;对照组术前不... 目的探讨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 2 4 0例普外科行全麻插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12 0例。观察组术前 2d开始用漱口液在三餐前后及睡前漱口 ,7次 /d ;术后第 1天用漱口液行口腔护理 ;对照组术前不予漱口液漱口 ,术后第 1天常规用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两组于漱口前及术后第 1天分别行咽拭子培养。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咽试子培养结果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发生率及其症状持续时间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全麻患者术前采用漱口液漱口 ,可起到局部抑菌杀菌的作用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气管插管 呼吸道感染 漱口液 术前漱口 口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L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向阳 王辉 +3 位作者 张涛 韩亮 杨月红 袁静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研究SPARCL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04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肠黏膜以及相应淋巴结切片进行SPARCL1蛋白检测。结果:SPARCL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癌旁正常肠黏膜中明显高于结直肠癌和相... 目的:研究SPARCL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04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肠黏膜以及相应淋巴结切片进行SPARCL1蛋白检测。结果:SPARCL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癌旁正常肠黏膜中明显高于结直肠癌和相应的转移淋巴结组织,其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LNR)、Dukes分期、远处转移及生存时间等均密切相关(P<0.05),而且SPARCL1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5)。结论:SPARCL1表达下降很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PARCL1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9
11
作者 柳己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30例。按从症状发作到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分为4组,Ⅰ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30例。按从症状发作到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分为4组,Ⅰ组(74例)为症状发作48 h内手术的患者;Ⅱ组(69例)为症状发作后48~72 h内手术的患者;Ⅲ组(53例)为症状发作72 h后手术的患者;Ⅳ组(34例)为入院后先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症状缓解2~4周后再择期手术的患者。比较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手术时间,同时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F=7.99,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体温、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手术时机7个因素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r=1.298,OR=3.698,95%CI(1.867,4.789)〕和手术时机〔r=1.062,OR=2.265,95%CI(1.688,3.82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发作后48 h内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选择是影响中转开腹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异亮氨酸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峰 蔡琴 +1 位作者 蔡伦 卢芙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61-1264,共4页
4-羟基异亮氨酸是从葫芦巴种子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因而作为传统中药成分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以及脂肪肝等疾病。该文就4-羟基异亮氨酸的研究现状及... 4-羟基异亮氨酸是从葫芦巴种子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因而作为传统中药成分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以及脂肪肝等疾病。该文就4-羟基异亮氨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异亮氨酸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血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对于血管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屈碧辉 蔡威 +2 位作者 何涛 胡敏 王迪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对于血管老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与正常健康人90例,分离培养人T淋巴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检测Kv通道电流情况,同时对Kv...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对于血管老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与正常健康人90例,分离培养人T淋巴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检测Kv通道电流情况,同时对Kv 1.3通道m 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建立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体系,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淋巴细胞趋化功能检测。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T淋巴细胞Kv峰值电流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的T淋巴细胞Kv1.3通道m RNA与蛋白表达相对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不转染si RNA的阴性对照相比,转染si RNA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管老化多伴随有T淋巴细胞Kv钾电流学特征的改变与Kv1.3钾通道核酸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T淋巴细胞Kv 1.3通道的抑制表达能够部分抵消血管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KV 1.3通道 血管老化 全细胞膜片钳 SI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0-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会 胡敏 钟敏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4-678,共5页
目的研究miR-140-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qRT-PCR测定miR-140-5p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CC827、H1650、H1975、H1299、A549及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的表达。将A549细胞系分成3组:miR-140-5p过表达组(miR-14... 目的研究miR-140-5p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qRT-PCR测定miR-140-5p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CC827、H1650、H1975、H1299、A549及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的表达。将A549细胞系分成3组:miR-140-5p过表达组(miR-140-5p组)、miR-140-5p阴性对照组(miR-NC组)及空白对照组(Mock组),经LipofectamineTM2000分别转染过表达序列pcDNA6.2-GW/miR-140-5p mimics、阴性对照序列pcDNA6.2-GW/microRNA scramble及空白对照质粒。CCK-8实验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测定迁移能力。蛋白印迹测定PIN-1及PDGFRa蛋白表达。结果 miR-140-5p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CC827(P<0.05)、H1650(P<0.05)、H1975(P<0.01)、H1299(P<0.01)及A549(P<0.01)中表达量均低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转染后72h及96h,CCK-8实验结果显示miR-140-5p组vs.miR-NC组的A540nm值分别为(0.53±0.06)vs.(0.83±0.08)(P<0.05)、(0.68±0.06)vs.(1.17±0.10)(P<0.01)。miR-140-5p组划痕愈合率低于miR-NC组,(33.71±2.39)%vs.(57.94±5.48)%,P<0.05。miR-140-5p组PIN-1、PDGFR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miR-NC组(P<0.05)。结论 miR-140-5p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低表达,过表达miR-140-5p可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与PIN-1、PDGFRa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R-140-5p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俊文 李俊 +5 位作者 蔡伦 张涛 王和平 王雷 陈文 韩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33-2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83例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和52例复发患者,其中WHO分级Ⅱ级59例,Ⅲ级26例,Ⅳ级250例;收集其手术切除标本,提取典型病变区域制作成组织芯片(TM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DAC3在肿瘤干细胞、胶质瘤贴壁细胞和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对T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DAC3在肿瘤干细胞NCH421k和NCH441中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1.14和0.95,在胶质瘤贴壁细胞中为2.04,在星形细胞瘤中为1.06。HDAC3在瘤细胞胞核和胞质中呈阳性表达。HDAC3胞核总阳性表达率为16.7%(56/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13.6%(34/250),WHO分级Ⅲ级者为0,WHO分级Ⅱ级者为37.3%(22/59);HDAC3胞质总阳性表达率为49.3%(165/335),其中WHO分级Ⅳ级者为42.0%(105/250),WHO分级Ⅲ级者为65.4%(17/26),WHO分级Ⅱ级者为72.9%(43/59)。23例复发患者两次TMA保存完整,其中5例WHO分级恶化,18例WHO分级无恶化。5例WHO分级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2例,增强1例;胞质染色强度稳定4例,增强1例。18例WHO分级无恶化患者中,HDAC3胞核染色强度减弱2例,稳定13例,增强3例;胞质染色强度减弱4例,稳定9例,增强5例。HDAC3胞核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正相关(r=0.148,P=0.007),阳性表达强度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03,P=0.037);HDAC3胞质阳性表达强度与患者整体生存率呈负相关(r=-0.140,P=0.014),阳性表达率与WHO分级Ⅳ级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r=-0.544,P=0.013)。结论胞核HDAC3的高表达预示较好的预后。HDAC3在胞核及胞质内的表达移位对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星形细胞瘤 预后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用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换药 被引量:12
16
作者 滕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用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7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换药,观察组应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换药。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用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7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换药,观察组应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换药。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费用、皮肤浸渍率及首次换药疼痛程度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切口采用藻酸盐敷料换药,能延长换药间隔,减少敷料更换次数,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 藻酸盐敷料 渗液吸收贴 换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服务对全麻腹腔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66-1867,共2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服务对全麻腹腔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行全麻腹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方法:入院...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服务对全麻腹腔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行全麻腹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方法:入院后,护士主动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主动介绍病友,主动联系家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环环相扣,做到主动服务无缝隙;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焦虑状态自测(SAS)调查,术后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服务能有效减轻全麻手术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无缝隙护理服务 围手术期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bcl-2,bax,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春莲 徐浩 吴克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7-569,600,共4页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7例脑膜瘤组织中 bcl- 2 ,bax,Ki- 6 7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 :良性复发组 bcl- 2表达显著高于良性无复发组、不典型组、恶性组 (P<0 .0 1) ;恶性脑膜瘤 bax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7例脑膜瘤组织中 bcl- 2 ,bax,Ki- 6 7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 :良性复发组 bcl- 2表达显著高于良性无复发组、不典型组、恶性组 (P<0 .0 1) ;恶性脑膜瘤 bax的表达高于良性无复发组 (P<0 .0 5 ) ;Ki- 6 7表达在良性有无复发组间未见显著差异 (P>0 .0 5 ) ,不典型组与良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恶性组与良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提示 :过表达 bcl- 2的脑膜瘤患者预后差、有潜在复发的可能 ;bax在诱发恶性脑膜瘤细胞的凋亡及加速其坏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Ki- 6 7标记指数 (Ki- 6 7L I)不仅可作为评价脑膜瘤组织学分级的客观量化指标 ,也可作为评估其术后复发及恶变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BCL-2基因 BAX基因 KI-6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脑死亡患者399例放弃治疗后死亡伦理与法律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姬绍先 欧阳九鸿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目的总结399例非脑死亡患者在住院期间放弃治疗后死亡的事例,分析放弃治疗的原因、放弃治疗涉及医学、伦理、法律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方法重审我院2007—2008年死亡的病历,将放弃治疗后死亡的病历分类分析统计。结论病情恶化、病程不... 目的总结399例非脑死亡患者在住院期间放弃治疗后死亡的事例,分析放弃治疗的原因、放弃治疗涉及医学、伦理、法律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方法重审我院2007—2008年死亡的病历,将放弃治疗后死亡的病历分类分析统计。结论病情恶化、病程不可逆转是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医生应该尽告知义务.要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和隐私权。医生没有放弃治疗的权利。患者和家属应该签署“放弃治疗”的医学文书,以示对“放弃”负责和承担相关后果。在法律的基础上,弘扬我国社会和谐,人文道德,医学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弃治疗 非脑死亡 疾病晚期 医学伦理学 死亡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战杰 王淑霞 +4 位作者 杨勇 刘坤 廖耀行 杨传蕾 刘金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用一种新型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常规模型组(n=15),改良模型组(n=15),改良对照组(n=10)。常规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水压逆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 目的探讨用一种新型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常规模型组(n=15),改良模型组(n=15),改良对照组(n=10)。常规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水压逆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改良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气压顺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而改良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气压下顺行灌注5min,14d后,收取腹主动脉标本,测量血管直径,并行EVG染色,进行统计学及组织学评估。结果与常规模型组相比,改良模型组的成瘤率明显增高(P<0.05),血管直径也明显增大[(1.765±0.095)vs.(1.440±0.091)mm,P<0.05],而实验鼠存活率亦明显升高(100%vs.80%)。改良模型组EVG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断裂、降解,符合动脉瘤的病理学特征。结论通过改良设计的新型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高效建立了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胰弹性蛋白酶 小鼠 腹主动脉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