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磊 周锦 +5 位作者 余涛 张豪荣 陈辰 余长艳 宋海斌 朱琼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化疗,观察组化疗前连续3 d给予灸药同治(艾灸+加味八珍汤)。比较治疗前、化疗后7 d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_(2))调查问卷],比较化疗后7 d 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严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情况]。结果:化疗后7 d,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WBC、PLT、NEUT、KPS评分及QOL_(2)评分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h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0、Ⅰ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能够改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未病理论 灸药同治 化疗 骨髓抑制 中医证候积分 血常规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与TKI相关皮疹的关联机制及潜在中药预测
2
作者 吴璐璐 吕秀玮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5-1015,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皮疹间的关联机制并预测潜在中药。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收集使用TKI厄洛替尼处理前后EGFR突变NSCLC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基...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皮疹间的关联机制并预测潜在中药。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收集使用TKI厄洛替尼处理前后EGFR突变NSCLC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芯片数据,用R 4.3.2软件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venn包筛选交集靶基因,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对交集靶基因进行潜在中药预测,统计性味归经,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126个交集靶基因,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均富集在染色体、纺锤体等区域,参与有丝分裂、DNA复制等生物学过程及DNA复制、溶酶体、细胞循环等相关信号通路。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厄洛替尼处理后,NSCLC细胞的趋化因子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被激活,成纤维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出现扰动。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了354种主要性属寒、温、平,味属苦、辛、甘,归胃、肺、肝经的中药。以黄芩为例筛选有实验支持的靶基因及对应活性成分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靶基因与活性成分结合性能好。结论EGFR突变NSCLC、TKI相关皮疹在发病机制上具有同源性,均涉及DNA复制、细胞循环等,可为EGFR突变NSCLC伴TKI相关皮疹患者的临证用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皮疹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酸联合他莫昔芬通过激活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3
作者 贺文煜 袁昌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分为4组,对照组加入PBS,CA组加入鼠尾草酸,TAM组加入他莫昔芬,CA+TAM组加入鼠尾草酸和他莫昔芬。MTT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实验...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乳腺癌细胞株MCF-7、T47D分为4组,对照组加入PBS,CA组加入鼠尾草酸,TAM组加入他莫昔芬,CA+TAM组加入鼠尾草酸和他莫昔芬。MTT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8、Caspase-3、PARP蛋白表达。结果在0~20μmol/L药物浓度时,CA、TAM、CA+TAM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但药物浓度为20μmol/L与50μmol/L对细胞增殖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TAM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CA组和TAM组(均P<0.05)。MCF-7和T47D细胞中,CA组、TAM组、CA+TAM组集落形成率、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CA+TAM组集落形成率、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CA组和TAM组(均P<0.05),CA组和TAM组集落形成率、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2种乳腺癌细胞株中,对照组、CA组、TAM组、CA+TAM组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组、TAM组、CA+TAM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A+TAM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A组和TAM组(均P<0.05),CA组和TAM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鼠尾草酸联合他莫昔芬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PAR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乳腺癌 他莫昔芬 侵袭 迁移 增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