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矛盾的解决思路及当代启示
1
作者 都珺 王涛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1,共9页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矛盾的阐释,以洞察与解决资本的文明时代人的发展悖论为目标。以革命性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力量、以“真正的革命”的无产阶级作为主体力量、以共产主义运动作为历史力量,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创造新世界,体现出马克... 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矛盾的阐释,以洞察与解决资本的文明时代人的发展悖论为目标。以革命性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力量、以“真正的革命”的无产阶级作为主体力量、以共产主义运动作为历史力量,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创造新世界,体现出马克思解决现代性矛盾的思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根本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而且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矛盾 以人民为中心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文明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曹胜亮 杨怡然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马克思文明形态思想的出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世界历史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文明的悖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与傅立叶的文明批判思想、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的世界公民思想和黑格尔的... 马克思文明形态思想的出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世界历史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文明的悖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与傅立叶的文明批判思想、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的世界公民思想和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其产生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以生产方式的发展程度、人的解放程度和地域的差异作为划分文明形态的根本依据,揭示了文明的社会形态、历史形态、地域形态的主要特征与文明成就。这三种文明形态的划分都蕴含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表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人类对文明形态的不断创新与不懈追求,彰显出马克思文明形态思想深厚的价值底蕴。在新时代,其理论价值在于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提供理论遵循,为透视资本主义文明本质提供重要视角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其实践价值在于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指明方向,为通过“两个结合”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提供思想方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文明形态思想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哲学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挖掘与发展——从韦伯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被引量:2
3
作者 田辉玉 管锦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98,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内容,但是缺乏对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韦伯将理性精神置于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在文化哲学视角下揭示了资本主义何以在西方确立,从而在工具合理性的基础上揭示和诊断有关现代性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内容,但是缺乏对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韦伯将理性精神置于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在文化哲学视角下揭示了资本主义何以在西方确立,从而在工具合理性的基础上揭示和诊断有关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又借助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内容从文化哲学角度作了进一步扩展,从而挖掘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哲学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之内在逻辑——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工具理性批判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管锦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2,52,共6页
霍克海默、阿多诺注意到:当大众文化流行时,大众意识是被操纵的,革命的阶级意识将无法形成。于是,他们从人类文明的源头、以文化批判视角来研究物化范畴。通过对卢卡奇的物化范畴加以概括和改造,并在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框架下,霍克海默... 霍克海默、阿多诺注意到:当大众文化流行时,大众意识是被操纵的,革命的阶级意识将无法形成。于是,他们从人类文明的源头、以文化批判视角来研究物化范畴。通过对卢卡奇的物化范畴加以概括和改造,并在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框架下,霍克海默、阿多诺提出了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并以工具理性批判为内在逻辑而展开了对西方主体性文化的批判。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社会的特点,在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将对西方主体性文化的批判深化为技术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的理论,从而确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主体性文化 技术批判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形态的再认识——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三元 何景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6,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必须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必须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只是手段,目的是"正本清源"、"从马克思出发"进而"让马克思走进现时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形态 回到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基础与文化谱系——丹尼尔·贝尔“马克思主义文化矛盾”批判之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三元 刘小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本质上,马克思理论不是经济决定论,而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不是一个经济决定论者。马克思重视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但把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形式的劳动看作是生命活动和主体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和确证。作为上... 在本质上,马克思理论不是经济决定论,而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不是一个经济决定论者。马克思重视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但把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形式的劳动看作是生命活动和主体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和确证。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哲学是文化的本质,它根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于现实生活,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性。文化有自己的谱系,即文化有自己的历史、道路和传承。不同的文化模式既跟文化的自主性有关,也跟不同的民族心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决定论 意识形态 自主性 文化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尊严的实现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三元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人为本,既是一个人的尊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不断实现的过程。公平正义是人的尊严实现的基本前提,自我实现是人的尊严实现的根本方式,保障民生是人... 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人为本,既是一个人的尊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不断实现的过程。公平正义是人的尊严实现的基本前提,自我实现是人的尊严实现的根本方式,保障民生是人的尊严实现的现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公平正义 自我实现 保障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与自由——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三元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1,130,共8页
文化与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两个核心因子,它们共同构成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文化与自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但在生成、发展以及根本目标指向等问题上却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揭... 文化与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两个核心因子,它们共同构成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文化与自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但在生成、发展以及根本目标指向等问题上却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揭示二者的辩证关系:文化是自由的基础,文化是通向自由的"诺亚方舟"。反过来说,自由是文化的实质和内核,自由是文化之果,居于文化最核心的地位,是文化终极意义的彰显,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文化也就没有意义;同时,自由构成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正确把握和处理文化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自由 辩证关系 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三元 田辉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4期66-69,共4页
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过程中,要把握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坚持符合、贯彻、体现科学发展观基本精神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评价标准,注意"贴标签"、&q... 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过程中,要把握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坚持符合、贯彻、体现科学发展观基本精神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评价标准,注意"贴标签"、"结合"、"撞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科学发展观 教学内容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精神与文化品质——丹尼尔·贝尔“马克思主义文化矛盾”批判之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三元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能力"是"由历史限定的",而不是"由技术扩大的"。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和确证。一定的文化只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或者说,特定历史结构形成特定的文化。但艺术(或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能力"是"由历史限定的",而不是"由技术扩大的"。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和确证。一定的文化只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或者说,特定历史结构形成特定的文化。但艺术(或整个文化)以及艺术生产(或文化生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自主性和独创性是其本质特征。历史塑造文化"思想者"的姿态,而自由精神则赋予文化以高贵的品质。希腊艺术的深层底蕴激荡着人的原始欲望自由外观的强烈渴望,蕴藉着人的生命力要求充分实现的心理驱动力,是希腊艺术具有恒久魅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文化 发展 自主性 自由 精神 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三元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q...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理论转换、缺陷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锦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存在着由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向泛意识形态化的价值认同的理论转换问题。这个转换根植于其理论缺陷——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路线的逐步抛弃,从而导致以韦伯的工具理性批判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存在着由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向泛意识形态化的价值认同的理论转换问题。这个转换根植于其理论缺陷——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路线的逐步抛弃,从而导致以韦伯的工具理性批判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取代,以及人的解放之"乌托邦"探讨。这一转换与缺陷对我们意识形态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于,在我国当前意识形态斗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弱化"普世价值"的阶级性,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在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上的理论转换和缺陷,进而考察由此对我们意识形态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我们认清当前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质,以及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技术哲学对于当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启示——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流派的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锦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5,共4页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必需和必然的一环,在现代化的诸要素中,技术化生产力是现代化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自由市场经济才能形成和扩大,人的主体性精神才有可能得以弘扬,民主政治才有可能真正地得以...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必需和必然的一环,在现代化的诸要素中,技术化生产力是现代化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自由市场经济才能形成和扩大,人的主体性精神才有可能得以弘扬,民主政治才有可能真正地得以实现。结合当代工业社会的特点和我国新型的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的当代启示在于:推动当代工业社会的进步应大力发展科技和生产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地推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技术哲学 工业社会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变迁与文化命运——丹尼斯·贝尔“马克思主义文化矛盾”批判
14
作者 张三元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60,共7页
贝尔用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两种特殊文化模式的命运来"拷问"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显示了他的聪明和狡黠。其实,只有唯物史观才能对这一问题作出科学解答。马克思在构建自己的文化理论时,走的是一条与"文化史观"不同的... 贝尔用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两种特殊文化模式的命运来"拷问"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显示了他的聪明和狡黠。其实,只有唯物史观才能对这一问题作出科学解答。马克思在构建自己的文化理论时,走的是一条与"文化史观"不同的道路——唯物史观。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必须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共同体,有着各自的运行轨迹,但都要"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殊途同归,有着共同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政治文化 历史变迁 文化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精神何以可能:“默顿规范”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的解答 被引量:6
15
作者 管锦绣 李霞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5,共7页
考察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早在20世纪30—40年代针对纳粹的霸权主义批判而提出的“默顿规范”,我们会发现,在探讨“科学精神何以可能”问题上,“默顿规范”存在着实践困境,究其根源,在于其理论没有摆脱实证主义意识形态神话,即将科学在... 考察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早在20世纪30—40年代针对纳粹的霸权主义批判而提出的“默顿规范”,我们会发现,在探讨“科学精神何以可能”问题上,“默顿规范”存在着实践困境,究其根源,在于其理论没有摆脱实证主义意识形态神话,即将科学在人类社会历史的特定阶段的“求真”行为追求,凝固化和抽象化为“求真必然向善”的逻辑理念,从而,感性世界与理念的矛盾,只能诉诸“孤立的个人”的道德实践。在马克思那里,科学精神虽然相关于特定的伦理规范、文化理念,但是它却不是凝固和抽象观念的堆积,而是人类通过自觉地利用资本的社会治理实践来促成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相互整合,以实现科学的“求真”“向善”生成的人类追求。在经济全球化以科技全球化加以展开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精神何以可能”的问题,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以构建人类科技合作新机制为途径来现实地进行探索,并在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探寻“中国之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默顿规范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字化培育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虹飞 祁君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6,共8页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随着数智时代万物互联、数据驱动、高度智能化等特性的显现,社会生活空间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求。随着数智时代万物互联、数据驱动、高度智能化等特性的显现,社会生活空间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与冲击。我们要直面数智时代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因势利导,通过构建价值观导向的智能技术结构、创新数字化传播的多维实践路径、建立动态优化的培育评估体系、完善协同共治的生态支撑系统,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字空间的创新性表达与内生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信息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17
作者 谢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2,共7页
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是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中展开的。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内耗的双重压力,翦伯赞于1940—1945年间撰写了多篇南明史论著,分别探讨了南明三个政权的兴亡教训。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南明时期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 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是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中展开的。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内耗的双重压力,翦伯赞于1940—1945年间撰写了多篇南明史论著,分别探讨了南明三个政权的兴亡教训。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南明时期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旗帜鲜明地肯定下层农民起义军的历史功绩,指出南明的成功和坚持是由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军余部的作用,猛烈批判了南明政府的腐朽,将南明的失败和覆亡归咎于南明帝王、官僚和将军的无能。这实则是在衬托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和坚韧,影射重庆国民政府的腐朽与无能。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史料缺乏、比附不当等瑕疵,但因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力图冲破国民党文化围剿的反抗精神而成为独特的时代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南明史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探析——以武汉市为例
18
作者 谢方灵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5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武汉市智慧农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效与挑战。研究表明,武汉市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其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产业结构多元化与低碳转型,但存在技术应用区域差异大、三产融合不足及生产主体低碳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因... 本研究探讨了武汉市智慧农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成效与挑战。研究表明,武汉市智能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其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产业结构多元化与低碳转型,但存在技术应用区域差异大、三产融合不足及生产主体低碳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因此,建议构建“政府—企业—农户”协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实践推广实现智慧农业深度赋能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
19
作者 袁丽美 《福建茶叶》 2021年第7期108-111,共4页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融入茶文化,既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良好举措,也顺应了新发展格局这盘大棋。本文从发展的过程性、实践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融入茶文化,既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良好举措,也顺应了新发展格局这盘大棋。本文从发展的过程性、实践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感性认识的阶段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融入茶文化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感性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断裂的追问与启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境域的一个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辉玉 李齐 吴秋凤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1,共4页
现代性至今作为描述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关键词,是以人类历史方向的改弦更张映入眼帘,而且昭示着人类社会从此进入到文明时代。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核心,是以实践活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阐明现代性的本质内涵及其逻... 现代性至今作为描述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关键词,是以人类历史方向的改弦更张映入眼帘,而且昭示着人类社会从此进入到文明时代。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核心,是以实践活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阐明现代性的本质内涵及其逻辑,要在深入社会现实中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性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主观意识 历史 实践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