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环管反应器故障诊断
1
作者 闫志国 郑明 +1 位作者 宣爱国 吴元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2期24-27,共4页
环管反应器是丙烯聚合工艺中的主要反应设备之一。环管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故障产生原因与征兆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比较模糊、复杂,不能准确地用数学关系式表述。针对此种情况,总结出环管反应器温度升高时可能的故障原因及征兆参数,并用模... 环管反应器是丙烯聚合工艺中的主要反应设备之一。环管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故障产生原因与征兆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比较模糊、复杂,不能准确地用数学关系式表述。针对此种情况,总结出环管反应器温度升高时可能的故障原因及征兆参数,并用模糊理论进行处理,再运用神经网络建立了环管反应器故障诊断系统。故障诊断实例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管反应器 模糊理论 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磷右胺盐制备磷霉素钠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晨 丁一刚 +4 位作者 杜治平 黄丽明 王超 沈琼璐 孟庆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以左旋磷霉素右旋苯乙胺盐为原料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磷霉素钠(FS),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时间、保温时间、氢氧化钠浓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磷霉素钠收率的影响,并优化了磷霉素钠的析晶条件。确定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7~38℃... 以左旋磷霉素右旋苯乙胺盐为原料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磷霉素钠(FS),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时间、保温时间、氢氧化钠浓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磷霉素钠收率的影响,并优化了磷霉素钠的析晶条件。确定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7~38℃、投料时间20min、保温时间60min、氢氧化钠浓度5mol.L-1、左磷右胺盐与氢氧化钠摩尔比1∶1.7,在此条件下,磷霉素钠的收率达85.4%。用无水乙醇在60℃、磷霉素钠投料量与乙醇用量比为1∶4(mol∶L)的条件下可析出晶型良好的磷霉素钠结晶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钠 合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青石低温湿法制备高纯碳酸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聪 徐莹 徐旺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2,共3页
研究了天青石精矿粉复分解法制备碳酸锶的工艺。以碳酸钠作为转化剂,以氢氧化铵-硫酸铵缓冲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和抑制钡离子转化,硫酸锶转化率最高可达95.77%,碳酸锶产品纯度平均达到99.5%。复分解反应体系内,反应的实际转化剂为碳酸... 研究了天青石精矿粉复分解法制备碳酸锶的工艺。以碳酸钠作为转化剂,以氢氧化铵-硫酸铵缓冲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和抑制钡离子转化,硫酸锶转化率最高可达95.77%,碳酸锶产品纯度平均达到99.5%。复分解反应体系内,反应的实际转化剂为碳酸根。当溶液pH大于10.5时,溶液中碳酸根占主要部分,有利于硫酸锶的转化;当溶液pH低于8.5时,溶液中碳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接近零,硫酸锶的转化反应趋于停止。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75℃、碳酸钠溶液浓度为1.2 mol/L、溶液pH保持在10.5以上时,有利于硫酸锶的转化。实验中添加的氢氧化铵-硫酸铵缓冲溶液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青石 碳酸锶 碳酸钠 硫酸铵 复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同质外延修复金刚石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满卫东 谢鹏 +2 位作者 吴宇琼 孙蕾 汪建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7-1161,共5页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同质外延生长了有缺陷的金刚石颗粒。在同质外延之前,研究了温度因素对金刚石生长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金刚石同质外延的温度范围非常窄,在1030℃左右;温度低于920℃,大尺寸的金刚石单晶颗粒就很难...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同质外延生长了有缺陷的金刚石颗粒。在同质外延之前,研究了温度因素对金刚石生长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金刚石同质外延的温度范围非常窄,在1030℃左右;温度低于920℃,大尺寸的金刚石单晶颗粒就很难得到,二次形核现象变的很严重。在实验得出的优化温度条件下,对表面有缺陷的天然金刚石进行了同质外延生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原来金刚石表面的裂缝被修复,外延生长速率达到10.3μ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外延 金刚石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及其衍生物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醛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彦 赵林林 +1 位作者 刘华庆 袁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244-1247,共4页
对由淀粉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制备葡萄糖醛酸的氧化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鉴于葡萄糖醛酸现行工业生产方法的弊端,指出以甲基葡萄糖苷为原料的非均相催化氧化法是最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 淀粉 甲基葡萄糖苷 催化氧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一种处理废弃物的理想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满卫东 吴宇琼 谢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等离子体环保技术随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而得到迅速发展。简单介绍了等离子体的相关概念及其处理"三废"的机理,对国内外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各种废弃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等离子体技术是处理废弃物最有效的方... 等离子体环保技术随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而得到迅速发展。简单介绍了等离子体的相关概念及其处理"三废"的机理,对国内外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各种废弃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等离子体技术是处理废弃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技术 三废 降解 废物处理 污染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治平 周彬 +4 位作者 熊剑 黄丽明 黄晨 林志坤 吴元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9-32,共4页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合成DMC的方法中,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对设备腐蚀小、原料易得、产物易分离,有着诱人的工业化前景。文中介绍了该反应中所使用的Co、Pd、Cu和Au这4类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催化性能,比较了...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重要的绿色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合成DMC的方法中,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对设备腐蚀小、原料易得、产物易分离,有着诱人的工业化前景。文中介绍了该反应中所使用的Co、Pd、Cu和Au这4类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和催化性能,比较了不同催化剂在氧化羰基化中的催化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减少其腐蚀性,开发出性能更好的工业催化剂,可以通过研究催化反应机理,并通过添加助剂和载体来实现。其中无卤铜系催化剂是今后羰基化合成DMC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甲醇 氧化羰基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悬浮法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茂金属聚乙烯及其黏接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赵连国 刘洋 张良均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6,共4页
以水为分散介质,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制备了无凝胶、接枝率可达3.6%的马来酸二丁酯(DBM)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mPE-g-DBM)。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接枝在非晶形区进行,既没破坏聚乙烯(PE)分子骨架结构,又将极性单体DBM接枝到PE分子链上... 以水为分散介质,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制备了无凝胶、接枝率可达3.6%的马来酸二丁酯(DBM)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mPE-g-DBM)。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接枝在非晶形区进行,既没破坏聚乙烯(PE)分子骨架结构,又将极性单体DBM接枝到PE分子链上。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随接枝率升高而降低,接枝率为3.6%的接枝产物的MFR由纯mPE的3.8g~10min降至2.3g~10min,流动性能变差。接枝产物的剪切强度随接枝率增加而提高,接枝率为3.6%的接枝产物的剪切强度由纯mPE的0.8 MPa增至7.7 MPa.黏接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马来酸二丁酯 水相悬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化合物[n-Bu2Sn(OH)OS(O)2(p-ClPh)]2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催化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治平 刘亮 +1 位作者 王公应 吴元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25-2228,共4页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不同于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对空气和水的不敏感性,以及在有机合成反应中体现出的良好催化活性,因而广泛应用于酯化反应、羰基缩醛保护和脱保护、开环聚合等领域^[1-5]。另外,与传统的Lewis酸催化剂相... 有机锡化合物具有不同于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对空气和水的不敏感性,以及在有机合成反应中体现出的良好催化活性,因而广泛应用于酯化反应、羰基缩醛保护和脱保护、开环聚合等领域^[1-5]。另外,与传统的Lewis酸催化剂相比,它不仅不腐蚀设备,而且其催化性能还可通过与中心锡原子相连的配体的类型进行调整^[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丁基锡磺酸酯 晶体结构 酯交换 碳酸二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及其酯接枝mPE增容PA 6/mPE共混物的制备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连国 张良均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共5页
采用水相悬浮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g-MAH)、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g-DBM),并以其为聚酰胺(PA)6/茂金属聚乙烯(mPE)共混物的增容剂,分别制备了PA 6/mPE/mPE-g-MAH,PA 6/mPE/mPE-g-DBM三元共混物。随着mPE-g... 采用水相悬浮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g-MAH)、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g-DBM),并以其为聚酰胺(PA)6/茂金属聚乙烯(mPE)共混物的增容剂,分别制备了PA 6/mPE/mPE-g-MAH,PA 6/mPE/mPE-g-DBM三元共混物。随着mPE-g-MAH,mPE-g-DBM用量的增加,三元共混物中PA 6的γ晶型增多,α晶型减少,PA 6与mPE的相容性加强,使三元共混物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提高。尽管mPE-g-DBM的接枝率比mPE-g-MAH高,但由于后者中的酸酐基团比前者的酯基更易与PA 6中的氨基、亚氨基反应,因此,mPE-g-DBM的增容、增韧效果不如mPE-g-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茂金属聚乙烯 马来酸酐 马来酸二丁酯 接枝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Ⅲ)希夫碱大环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对DNA的切割活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银平 吴起峰 +2 位作者 夏雨佳 胡学雷 潘志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44-2348,共5页
合成了一个新的希夫碱大环配体硝酸Ho(Ⅲ)配合物[Ho(H2L)(NO3)2](NO3)(H2L表示大环配体),并进行了系统的物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P3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47213(7)nm,c=2.8998(3)nm,α=90°,γ=120... 合成了一个新的希夫碱大环配体硝酸Ho(Ⅲ)配合物[Ho(H2L)(NO3)2](NO3)(H2L表示大环配体),并进行了系统的物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P3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47213(7)nm,c=2.8998(3)nm,α=90°,γ=120°,V=5.4424(7)nm3,Z=6,R=0.0331,wR=0.0928.中心离子Ho3+位于隔室大环配体的一侧,并与希夫碱大环上的2个酚基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配位,2个双齿配位硝酸根分别从希夫碱大环平面的两侧与中心离子配位,使中心离子形成扭曲的九配位三冠三棱柱构型.通过凝胶电泳实验初步研究了该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的切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大环 配合物 晶体结构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掺锑氧化锡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迎慧 徐旺生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1,34,共3页
以五水氯化锡和三氯化锑为原料,柠檬酸为配合剂,尿素为均相沉淀剂,采用配合-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掺锑氧化锡粉体(ATO)。采用差热分析、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测试、比表面积测定对制得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ATO具... 以五水氯化锡和三氯化锑为原料,柠檬酸为配合剂,尿素为均相沉淀剂,采用配合-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掺锑氧化锡粉体(ATO)。采用差热分析、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测试、比表面积测定对制得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ATO具有四方金红石结构,粉体结晶完整。通过XRD计算得粉体的平均粒径为9.8 nm;透射电镜测定结果表明粉体的分散性较好,粒径大约为12 nm;比表面积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达到65.2 m2/g。采用配合与均相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分散性好的纳米掺锑氧化锡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二氧化锡 掺杂 均相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uO-Ce_(0.5)Mn_(0.5)O_2催化氧化合成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
13
作者 肖丽萍 马彦 +2 位作者 陈洁 罗文曼 袁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9,共5页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掺杂铈锰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采用沉淀法负载活性组分钯得到催化剂Pd/CuO-Ce0.5Mn0.5O2,用XRD、SEM和XP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不同CuO掺入量对葡甲苷的伯羟基选择氧化合成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的催化活...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掺杂铈锰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采用沉淀法负载活性组分钯得到催化剂Pd/CuO-Ce0.5Mn0.5O2,用XRD、SEM和XP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不同CuO掺入量对葡甲苷的伯羟基选择氧化合成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O的掺入对载体的孔结构及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Ce-Cu-Mn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Pd的氧化还原性能.当CuO添加量为9%及Pd负载量为0.5%时,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的总收率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uO-Ce0.5Mn0.5O2催化剂 葡甲苷 葡萄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内酯 选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剂对Pd/Pb_(2-x)Mn_8O_(16)催化剂微观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白航 程磊 +1 位作者 杨小俊 杜治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115,117,共5页
以Hollandite型氧化物Pb_(2-x)Mn_8O_(16)为载体,Na BH4、甲醛和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液相沉积还原法制备了3种载Pd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还原剂对... 以Hollandite型氧化物Pb_(2-x)Mn_8O_(16)为载体,Na BH4、甲醛和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液相沉积还原法制备了3种载Pd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还原剂对催化剂微观结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在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 BH4的强还原性破坏了载体Pb_(2-x)Mn_8O_(16)的结构;与甲醛相比,以乙二醇为还原剂所得的纳米钯粒子在载体上的分布更加均匀,Pd粒子的平均尺寸为4.1 nm。其中采用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的Pd/Pb_(2-x)Mn_8O_(16)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收率最高,达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剂 钯催化剂 氧空位 氧化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