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ATR红外光谱研究超临界条件下酯交换反应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 王存文 +2 位作者 刘少文 吴元欣 唐正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7-822,共6页
在温度15℃~300℃和压力0.1 MPa~25 MPa下,采用原位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红外光谱技术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化学键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及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醇油的混合与酯交换反应... 在温度15℃~300℃和压力0.1 MPa~25 MPa下,采用原位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红外光谱技术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化学键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及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醇油的混合与酯交换反应过程与机理。纯物质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压力高于14 MPa时,随温度由15℃升高到250℃,甲醇、乙醇和丙醇的分子间氢键减弱,减弱程度最大的温度为75℃~225℃;但温度升高对甲基的振动没有影响,当温度超过225℃后,甲醇的羟基振动峰发生明显分峰,而乙醇和丙醇的羟基振动峰未发现分峰变化;在整个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三油酸甘油酯的红外光谱图未发生明显变化。醇油混合与酯交换反应过程的红外研究表明,在14 MPa时,当温度超过185℃后甲醇与三油酸甘油酯完全互溶,两者形成均相;当混合体系温度超过220℃时,甲醇与三油酸甘油酯开始发生酯交换反应。因此,超临界甲醇条件下的酯交换是均相反应,而且氢键变化不是导致酯交换反应的主要原因,高温高压条件下C-OH键振动形式的变化,即出现C+…O-…H+振动使小分子醇的亲电性和亲核性均增强是导致超临界无催化酯交换反应快速进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ATR红外光谱 超临界酯交换反应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流体CO_2反胶团-络合萃取痕量重金属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昌炎 赵非洲 +3 位作者 丁一刚 吴元欣 吴桢桢 杜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 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络合萃取食品中痕量重金属铅、汞和砷,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反胶团AOT浓度对痕量重金属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 min、反胶团AOT浓度0.1 mol.L-1,此时,重金属铅、汞、砷的萃取率分别为93.50%、95.36%、90.47%。表明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时加入反胶团能明显提高痕量重金属的脱除率,萃取效果优于超临界流体CO2反胶团萃取和超临界流体CO2络合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CO2 反胶团-络合 重金属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在水相金纳米粒子表面吸附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思 严华 刘善堂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53-355,共3页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水相金溶胶体系中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VP吸附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使金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的峰位红移15nm左右且强度下降。根据金溶胶中PVP加入量和特征吸收峰的...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水相金溶胶体系中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VP吸附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使金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的峰位红移15nm左右且强度下降。根据金溶胶中PVP加入量和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提出了PVP对溶胶中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裹经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金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光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甘蔗渣对Pb^(2+)、Cd^(2+)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正艳 齐亚凤 +1 位作者 余军霞 池汝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8-61,共4页
为提高废弃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Cd2+和Pb2+的吸附能力,文章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修饰的甘蔗渣。经FTIR分析,有大量的羰基修饰在了甘蔗渣的表面,为其吸附重金属离子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修饰... 为提高废弃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Cd2+和Pb2+的吸附能力,文章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修饰的甘蔗渣。经FTIR分析,有大量的羰基修饰在了甘蔗渣的表面,为其吸附重金属离子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修饰后的甘蔗渣对Cd2+和Pb2+的吸附量分别为46.46 mg/g、119.36 mg/g,是未修饰的3.69和12.31倍,且均能在20 min内达到最大吸附量并保持平衡,其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在pH 4~7范围内,修饰SCB对Cd2+和Pb2+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除此之外,在Cd2+、Pb2+、Cu2+和Zn2+共存的情况下,修饰SCB对Pb2+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量。修饰后的甘蔗渣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有望应用于实际工业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吸附 乙二胺四乙酸二酐 PB2+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AM-AMPS与PAA-AM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保水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余响林 刘旭华 +4 位作者 夏峥嵘 程冬炳 肖硕 胡正杰 余训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8-441,474,共5页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性高保水性树脂,其吸水倍率均在800 g/g以上,且在50 min内吸水饱和。研究了共聚单体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加压保水能力和恒温保水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脂恒压放置7 d后保水率均在30%以上,...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性高保水性树脂,其吸水倍率均在800 g/g以上,且在50 min内吸水饱和。研究了共聚单体和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加压保水能力和恒温保水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脂恒压放置7 d后保水率均在30%以上,保水能力随丙烯酰胺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交联剂MBA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同时,PAA-AM-AMPS在沙土中恒温50℃时放置7 h后,保水率为75.5%,说明树脂能提高沙土的饱和含水量,有效地改良沙土的保水能力,为沙漠保水提供有效的保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吸水倍率 吸液速率 保水能力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茜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肖烽 杨红红 +3 位作者 吕中 赵明 林志秀 陈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9,75,共9页
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Rubiac cordi folia L.)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药用植物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广泛的进展,最新的研究发现茜草具有高效抑制人体表皮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从中药茜草中... 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Rubiac cordi folia L.)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药用植物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广泛的进展,最新的研究发现茜草具有高效抑制人体表皮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从中药茜草中分离得到的新的醌类、环己肽类、烯萜类、多糖类等化合物以及该药物在抗银屑病、抗癌、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中药茜草进一步开展成分和药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茜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抗银屑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糠醛对碳钢在盐酸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昌炎 杨光宏 +4 位作者 刘东 丁一刚 吴元欣 戢峻 李姝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6,共4页
以秸秆催化热解制得的糠醛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其缓蚀效率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法进行了评价,初步探讨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糠醛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缓蚀作用良好,室温下糠醛添加量为0.7%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1.3%,能使碳钢... 以秸秆催化热解制得的糠醛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其缓蚀效率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法进行了评价,初步探讨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糠醛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缓蚀作用良好,室温下糠醛添加量为0.7%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1.3%,能使碳钢的腐蚀反应活化能降低,腐蚀速率明显下降,同时其缓蚀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盐酸酸洗 缓蚀剂 缓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王志刚 杜英 +1 位作者 向丽 程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0,共4页
以SK AH-70为基质沥青,外掺废胶粉和SBS,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沥胶比、糠醛抽出油掺量和稳定剂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条件为:沥胶比为3,糠醛抽出油加入量4%,稳定剂加入量3‰。在最优条件下制备... 以SK AH-70为基质沥青,外掺废胶粉和SBS,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沥胶比、糠醛抽出油掺量和稳定剂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条件为:沥胶比为3,糠醛抽出油加入量4%,稳定剂加入量3‰。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为61.0℃,5℃延度为30.0 cm,弹性恢复为85%。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明显优于胶粉改性沥青,而稍低于SBS改性沥青,但是其成本低廉、易于施工,并且性能达到SBS改性沥青的相关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胶粉 SBS 复合改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制备硫酸锰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黄齐茂 王春平 +1 位作者 徐旺生 潘志权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1,共3页
对湖北某地低品位软锰矿还原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资源,以木屑作为还原剂,在硫酸存在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浸锰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使用添加剂,可较大程度提高浸锰速率,相关... 对湖北某地低品位软锰矿还原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资源,以木屑作为还原剂,在硫酸存在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浸锰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使用添加剂,可较大程度提高浸锰速率,相关的浸出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为:浸锰温度为90℃,硫酸质量分数为25%,浸锰时间为1.5 h,木屑和添加剂用量分别为软锰矿投加量的20%和2%(均为质量分数)。在此条件下,锰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硫酸锰纯度达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锰矿 木屑 还原浸出 硫酸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功能化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余响林 曾艳 +2 位作者 李兵 程冬炳 余训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8-12,共5页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类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因其特殊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卫生、建筑工程、农林业生产等众多领域。综述了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性能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吸水机理 合成方法 应用 性能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菲罗啉卟啉的合成及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凯 林笑 +4 位作者 万幸 贾涛 张秀兰 张珩 巨修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63-2669,共7页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钌-菲罗啉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3个两亲性钌-菲罗啉卟啉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圆...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钌-菲罗啉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3个两亲性钌-菲罗啉卟啉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考察了目标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结合模式.实验结果表明,Por1,Por2和Por3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6×105,2.75×105和5.69×105L/mol.此外,在不同DNA浓度下,Por1和Por2与DNA的结合模式为插入模式和外部结合模式共存,Por3与DNA的结合模式主要为自堆积的外部键合和静电作用.结果表明,钌-菲罗啉卟啉化合物是新型的光动力治疗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钌-菲罗啉卟啉 ct—DNA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在磷石膏制酸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少文 张茜 +1 位作者 吴元欣 包传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1-764,785,共5页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磷石膏制酸过程中CaSO4与焦炭的反应进程。在TG-DTA热分析仪上研究原料配比(C与CaSO4摩尔比)对反应进程及反应温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化学反应的实际失重量与理论失重量,发现原料配比为0.4和0.5时,反应先生成CaS,且反... 采用热分析方法研究磷石膏制酸过程中CaSO4与焦炭的反应进程。在TG-DTA热分析仪上研究原料配比(C与CaSO4摩尔比)对反应进程及反应温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化学反应的实际失重量与理论失重量,发现原料配比为0.4和0.5时,反应先生成CaS,且反应温度随原料配比增加而降低。当原料配比增至0.6时,反应先生成CaO、CO。反应产物的XRD表征也进一步证实分别生成了CaS和CaO,因此可以认为热分析方法用于磷石膏制酸反应研究是可行的。最后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X射线衍射 硫酸 磷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渣营养成分测定及其蛋白质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美 李庆 +3 位作者 李一林 杨帆 张馨予 杨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65-71,共7页
以大米为对照,测定了米渣的营养成分,并对碱溶酶解法提取米渣蛋白质的工艺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条件,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碱溶工艺和酶解工艺,并分别采用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回归... 以大米为对照,测定了米渣的营养成分,并对碱溶酶解法提取米渣蛋白质的工艺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条件,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碱溶工艺和酶解工艺,并分别采用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进行回归拟合。实验结果显示,米渣蛋白质提取条件为米渣粗粉质量与碱溶液体积的比例是1∶12 g/m L,碱溶p H值为12.5,米渣粗蛋白质量与碱溶液体积的比例是1∶10 g/m L,酶解p H值为10.0,碱性蛋白酶的w(酶)为2.0%,在此最优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21.35%。二次多项式拟合方程式能很好地拟合碱溶酶解法提取米渣蛋白质的过程,决定系数R2=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渣 营养成分 米蛋白 碱溶 酶解 碱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磷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喜书 王莎菲 +1 位作者 韩新才 李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氯胺磷、井冈霉素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5%氯胺磷可溶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制剂EC50是168.2 mg/L和467.8 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4∶1、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氯胺磷、井冈霉素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5%氯胺磷可溶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制剂EC50是168.2 mg/L和467.8 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4∶1、1∶1混配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2.26、2.25。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1∶1配比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合物 氯胺磷 井冈霉素 水稻纹枯病菌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芳 曹银 +2 位作者 廖绪标 周露 张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52-2555,共4页
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功率、水浴提取时间对板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 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功率、水浴提取时间对板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时间35 min、超声波处理功率100 W、水浴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3.94%,其中水浴提取时间对板栗多糖的提取工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单管扩大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铁林 王存文 +2 位作者 赵安民 王为国 张俊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1-73,75,共4页
在小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百吨级超临界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单管扩大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反应系统、产品精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3个部分。以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进行了扩大试验,考察了在连续反应条件下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中不同反应条... 在小试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百吨级超临界连续化制备生物柴油单管扩大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反应系统、产品精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3个部分。以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进行了扩大试验,考察了在连续反应条件下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中不同反应条件对脂肪酸甲酯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良好,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0℃,反应压力15 MPa,反应停留时间1 200 s,醇油摩尔比为40∶1,在该条件下,生物柴油收率可达95%。反应物的混合状况对酯交换反应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扩大试验装置中反应混合物流动的雷诺数是小试的2倍,传质系数增大,甲酯收率显著高于小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醇 生物柴油 扩大试验 连续化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桨叶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侠 张涛 +3 位作者 梁利云 吴艳阳 毛志慧 郭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5-719,共5页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VCISR)桨叶的倾角及其布置形式,是影响混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VCISR桨叶不同角度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上下两对桨叶倾角θ均设置为45°,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分别设置为15&...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VCISR)桨叶的倾角及其布置形式,是影响混合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对VCISR桨叶不同角度垂直交错排布条件下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上下两对桨叶倾角θ均设置为45°,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分别设置为15°、30°、45°、60°,结果表明:上下两对桨叶错位角在45°时,VCISR特征撞击面上的速度均方根σ最大,达到3.81,混合性能最优;同工况条件下,当错位角为60°时,桨叶旋转能量消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 桨叶 垂直交错排布 混合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新才 彭坤波 +1 位作者 李喜书 石章鹏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1-393,共3页
为了开发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杀菌剂新品种,在室内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农抗120和多菌灵对棉花枯萎病菌EC50值分别是407.4mg·L-1和574.5mg·L-1,多菌灵的... 为了开发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杀菌剂新品种,在室内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农抗120与多菌灵混配对棉花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农抗120和多菌灵对棉花枯萎病菌EC50值分别是407.4mg·L-1和574.5mg·L-1,多菌灵的毒力小于农抗120;农抗120与多菌灵以1:1~2:1混配增效系数(SR)为1.99~2.19,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农抗120与多菌灵1∶2混配增效系数最大,达2.19,为最佳混配增效比例。实验结果为混配杀菌剂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捉抗120 多菌灵 棉花 枯萎病菌 混配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桥连卟啉光敏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齐茂 王司卫 +4 位作者 李清 潘威 邓鹏星 周红 潘志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2-737,共6页
为了开发新的高效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以2-(2-羟基萘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及其Cu(Ⅱ),Ni(Ⅱ),Zn(Ⅱ)配合物为原料,利用1,6-二溴己烷桥连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姜黄素,设计合成4个新型的天然产物桥连卟啉化合物.通过UV,1H NMR,IR,MS及... 为了开发新的高效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以2-(2-羟基萘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及其Cu(Ⅱ),Ni(Ⅱ),Zn(Ⅱ)配合物为原料,利用1,6-二溴己烷桥连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姜黄素,设计合成4个新型的天然产物桥连卟啉化合物.通过UV,1H NMR,IR,MS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该新型光敏药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凝胶电泳法考察了化合物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对pBR322质粒DNA的切割能力.作为潜在光敏剂与DNA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与DNA结合能力较强,具有明显的光敏切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姜黄素 光敏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同质外延修复金刚石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满卫东 谢鹏 +2 位作者 吴宇琼 孙蕾 汪建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7-1161,共5页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同质外延生长了有缺陷的金刚石颗粒。在同质外延之前,研究了温度因素对金刚石生长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金刚石同质外延的温度范围非常窄,在1030℃左右;温度低于920℃,大尺寸的金刚石单晶颗粒就很难... 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同质外延生长了有缺陷的金刚石颗粒。在同质外延之前,研究了温度因素对金刚石生长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金刚石同质外延的温度范围非常窄,在1030℃左右;温度低于920℃,大尺寸的金刚石单晶颗粒就很难得到,二次形核现象变的很严重。在实验得出的优化温度条件下,对表面有缺陷的天然金刚石进行了同质外延生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原来金刚石表面的裂缝被修复,外延生长速率达到10.3μ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外延 金刚石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