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包装材料与技术专业方向教育理念的革新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涛 李齐 郑华明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1,共5页
如何培养知识渊博、能力突出、素养超群的专业人才是包装材料与技术专业方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包装材料与技术专业方向革新教育理念的基本遵循。本文立足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 如何培养知识渊博、能力突出、素养超群的专业人才是包装材料与技术专业方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包装材料与技术专业方向革新教育理念的基本遵循。本文立足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包装材料与技术专业方向教育理念革新的重要作用,探索从知识教育理念向能力教育理念、科学教育理念向伦理教育理念、灌输教育理念向创新教育理念的三个转变,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包装材料与技术专业方向教育理念革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材料与技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育理念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曹宏 王海洋 +4 位作者 吴晶 李蕾 马会娟 薛俊 江吉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极端顶点设计实验,探讨了原料配比与胶凝材料性能之间关系,得到了软化系数≥0.8,强度等级为A40、A30、A20的胶凝材料配方,制备了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按相应国家标准对所制备胶凝材料浸出液的磷(P)、氟(F)含量进行了检测,其指标均低于GB 18599—2020第I类一般工业固废的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因此磷石膏基硬石膏(PAH)胶凝材料可用作矿井(矿坑)充填胶结料、户外建材和一般建材的胶结料,为拓展磷石膏的绿色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可扩大磷石膏应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 强度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HBV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闵家璇 江学良 +1 位作者 游峰 陆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材料,系统研究了PHBV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基/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BV)共混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BV在PPC共...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材料,系统研究了PHBV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基/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BV)共混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1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2.6MPa,是纯PPC的2倍以上;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20%时,共混材料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显著提升,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16℃提升至20℃;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30%时,共混材料的维卡软化点从33℃提高至5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PC与PHBV的复合增强了彼此间氢键相互作用,有效限制了分子链段的运动,从而对PPC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稳定性能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综合P-BV共混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可知,当PHBV含量为15%时,可有效平衡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共混材料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交联LDPE/PA12形状记忆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张裕 韩淑芬 汪艳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127,共6页
为了制备一种比交联聚乙烯具有更高强度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本文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尼龙12(PA12)为基材,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作为相容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为助交联剂,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再进行辐照交联,制... 为了制备一种比交联聚乙烯具有更高强度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本文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尼龙12(PA12)为基材,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作为相容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为助交联剂,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再进行辐照交联,制备LDPE/PA12形状记忆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万能电子拉力机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了PA12含量和辐照剂量对材料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交联使共混材料中LDPE和PA12的结晶度降低,PA12的结晶度降低幅度更大;当LDPE与PA12的质量比为70/30,辐照剂量为100 kGy时,共混材料拉伸性能最佳。对80 kGy,70/30共混材料试样进行退火处理和形状记忆测试,未经退火处理的辐照交联LDPE/PA12试样在形状记忆测试中存在收缩现象,当退火温度达到130℃后,可消除因为内应力而引起的收缩,经过10次循环的形状记忆测试,材料的形状固定率均维持在98%以上,形状回复率也在99%左右,表现出十分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尼龙12 电子束辐照 形状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及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朱奎霖 吕冲 +5 位作者 郭雷 陈艺琳 黄易峰 赵培琦 江学良 游峰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3,共5页
通过氨基功能化处理CeO_(2)进行改性,引入MAPP作为增容剂,改善其在聚丙烯(PP)基体中的分散性,并引入聚烯烃弹性体(POE)制备NH_(2)-CeO_(2)/MAPP/PP/POE复合材料,对其介电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E填入量越大,NH_(2)-CeO_(... 通过氨基功能化处理CeO_(2)进行改性,引入MAPP作为增容剂,改善其在聚丙烯(PP)基体中的分散性,并引入聚烯烃弹性体(POE)制备NH_(2)-CeO_(2)/MAPP/PP/POE复合材料,对其介电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E填入量越大,NH_(2)-CeO_(2)/MAPP/PP/POE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会增大,相应的介电损耗也会增大。POE质量分数为11%时,测试频率为1 kHz,NH_(2)-CeO_(2)/MAPP/PP/POE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4.23,对应的介电损耗为0.0183,断裂伸长率为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聚烯烃弹性体 聚丙烯 介电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包覆氧化铈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介电及热性能研究
6
作者 国江 许梦伊 +4 位作者 黄想 史正雪 吕冲 江学良 游峰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7,65,共7页
为改善氧化铈(CeO_(2))易自团聚现象,以聚丙烯(PP)为基体,利用聚丙烯蜡乳液对CeO_(2)进行表面乳液包覆处理得到m-CeO_(2),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m-CeO_(2)/PP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宽频介电阻抗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 为改善氧化铈(CeO_(2))易自团聚现象,以聚丙烯(PP)为基体,利用聚丙烯蜡乳液对CeO_(2)进行表面乳液包覆处理得到m-CeO_(2),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m-CeO_(2)/PP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宽频介电阻抗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测定仪对其界面相容性、介电性能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后的m-CeO_(2)在PP基体中的分散性提高。m-CeO_(2)/PP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m-CeO_(2)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并且降低了CeO_(2)/PP复合材料过高的介电损耗。当测试频率为1 kHz时,30%m-CeO_(2)/PP复合材料介电常数最大为3.71,相较于纯PP和30%CeO_(2)/PP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64.2%和3.9%,介电性能明显增强。此外,由于m-CeO_(2)与PP基体间具有更好的界面相容性,m-CeO_(2)/PP复合材料的结晶性、热稳定性及维卡软化温度相较于CeO_(2)/PP复合材料均有所提高,有效提升了m-CeO_(2)/PP复合材料在高温介电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乳液包覆 聚丙烯 介电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地方高校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游峰 江学良 +2 位作者 姚楚 郑华明 姚军龙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提高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并以武汉工程大学工科...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提高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并以武汉工程大学工科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例,运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理念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业通过构建开放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成果导向的评价体系、依托全员导师制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衔接,借助课程思政助力学生专业非技术能力达成,以提升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及建设水平。本文有望为同类高校专业提供借鉴,培养更多优秀的本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粉和生石灰高温改性对磷石膏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屠艳平 白登显 +3 位作者 程书凯 谢俊杰 黄志良 陈国夫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由于磷石膏中杂质不可避免地掺入,导致磷石膏的质量较差,进一步阻碍了磷石膏的应用。通过使用磷石膏和硅酸盐水泥作为原料,探究生石灰高温改性磷石膏对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影响,进而研究矿粉对大掺量磷石膏水泥基材料强度不足和凝结过快等... 由于磷石膏中杂质不可避免地掺入,导致磷石膏的质量较差,进一步阻碍了磷石膏的应用。通过使用磷石膏和硅酸盐水泥作为原料,探究生石灰高温改性磷石膏对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影响,进而研究矿粉对大掺量磷石膏水泥基材料强度不足和凝结过快等缺陷的改善效果,最后采用XRD和SEM分析了磷石膏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探明生石灰和矿粉对磷石膏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改善机理。结果表明,生石灰在高温下可以成功地消除磷石膏中的酸性杂质,提升胶凝材料的强度,综合考虑环保性和强度性能,生石灰的最佳掺量为2%。矿粉的掺入可以进一步提高胶凝材料的强度,延缓磷石膏水泥基材料的初终凝时间,随着矿粉掺量的持续增加,胶凝材料在28 d时的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各项性能,矿粉的最佳掺量为20%。此外,在掺加矿粉后,胶凝材料在28 d的微观形貌中生成了相互交织的水滑石,其结构稳定有利于磷石膏水泥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生石灰 改性机理 矿粉 水泥胶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PPC/CaCO_(3)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廖月泉 史利娟 +2 位作者 裴丰 郑华明 易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为制备满足GB/T 38727—2020且成本更加低廉的全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以聚碳酸亚丙酯(PPC)和碳酸钙(CaCO_(3))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吹膜的方法制备PBAT/PPC/CaCO_(3)复合材料薄膜。通... 为制备满足GB/T 38727—2020且成本更加低廉的全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为基体,以聚碳酸亚丙酯(PPC)和碳酸钙(CaCO_(3))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吹膜的方法制备PBAT/PPC/CaCO_(3)复合材料薄膜。通过改变PBAT、PPC与CaCO_(3)的不同质量分数,合成了一系列复合材料薄膜,并探究了样品薄膜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微观形貌和气液阻隔性。研究表明,随着CaCO_(3)质量分数的增加,样品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断裂伸长率与热稳定性下降,气液阻隔性提高。通过与GB/T 38727—2020对比,确定了满足性能标准的样品配方,样品PBAT/PPC/CaCO_(3)(60/30/10)(数值表示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可用于制备自动包装卷装膜、快递封装用膜、塑料薄膜类包装袋用膜;PBAT/PPC/CaCO_(3)(40/30/30)可用于制备自粘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碳酸亚丙酯 碳酸钙 热稳定性 气液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三元NASICON型Na_(3.5−x)Mn_(0.5)V_(1.5−x)Zrx(PO_(4))_(3)/C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0
作者 梅建宝 李贝 +3 位作者 张舒 肖东东 胡朴 张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0,共2页
钠离子电池被广泛研究用于储能应用,但实现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稳定性和快速充放电性能的正极材料仍然是一个关键的挑战。本研究合成了一系列NASICON型Na_(3.5−x)Mn_(0.5)V_(1.5−x)Zrx(PO_(4))_(3)/C材料,并掺入Mn、V和Zr元素探讨其对... 钠离子电池被广泛研究用于储能应用,但实现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稳定性和快速充放电性能的正极材料仍然是一个关键的挑战。本研究合成了一系列NASICON型Na_(3.5−x)Mn_(0.5)V_(1.5−x)Zrx(PO_(4))_(3)/C材料,并掺入Mn、V和Zr元素探讨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在Mn和V的基础上引入Zr,提出一种激活V4+/V5+氧化还原反应新的策略,从而提升能量密度。此外,Zr掺入通过拓宽离子通道并产生额外的钠离子空位,显著促进钠离子迁移,增强电极反应动力学和整体性能。结果表明,Na_(3.5−x)Mn_(0.5)V_(1.5−x)Zrx(PO_(4))_(3)/C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800次循环后保持90%的容量,并具备高倍率性能(20C时,放电比容量为84 m Ah·g^(-1)),显著优于原始的Na_(3.5−x)Mn_(0.5)V_(1.5−x)Zrx(PO_(4))_(3)/C材料。该研究为开发高效且可持续钠离子电池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ASICON 正极材料 循环稳定性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功能化改性高分子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柯雪 董姗 +5 位作者 刘婵玉 李梦莎 游峰 江兵兵 江学良 姚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高导热绝缘材料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电子元器件领域的热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广泛,以氮化硼改性高分子基导热复合材料已成为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引入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氮化硼纳米材料,不仅可以解决高分子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还能使得所制氮化... 高导热绝缘材料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电子元器件领域的热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广泛,以氮化硼改性高分子基导热复合材料已成为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引入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氮化硼纳米材料,不仅可以解决高分子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还能使得所制氮化硼改性高分子导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得到提升。文中简要介绍了氮化硼的结构特性及各种制备方法,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六方氮化硼从功能化、取向分散、三维导热网络构建3个方面对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以及六方氮化硼和零维、一维、多元导热填料协同杂化高分子材料。最终,提出现阶段六方氮化硼改性高分子导热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导热性能 填料杂化 复合材料 功能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多孔吸声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段银莹 徐奕灵 +5 位作者 洪峰 刘婵玉 严小龙 柯雪 江学良 游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7,共1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障碍,高效吸声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聚氨酯孔状材料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因此,其作为声学材料基体在吸声降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综述了国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障碍,高效吸声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聚氨酯孔状材料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能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因此,其作为声学材料基体在吸声降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聚氨酯吸声材料的研究报道,探讨了多孔材料的吸声原理,主要介绍了聚氨酯吸声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吸声性能,以及改性聚氨酯孔状吸声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填料改性聚氨酯、制备复合气凝胶、聚氨酯发泡以及形成多层发泡结构;最后对聚氨酯在吸声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分析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综合运用填料改性和结构设计双重机制对聚氨酯吸声体系性能进行调控,以获得具有高阻尼高吸声性能的聚氨酯吸声材料,以满足工业化、商业化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吸声系数 吸声材料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油田长3油藏注水伤害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志颖 唐鑫禹 +3 位作者 姬振宁 朱静怡 张占辉 熊礼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90-3200,共11页
为明确陇东油田低渗油藏注水伤害机理,以长3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从储层内在因素到外在工程因素出发分析储层注水伤害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为明确陇东油田低渗油藏注水伤害机理,以长3储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从储层内在因素到外在工程因素出发分析储层注水伤害机理的综合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分析储层自身的岩石物性及孔隙结构,采用联合可视化微流控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实验方法分析外来注入水对低渗油藏的伤害规律。结果表明:造成长3储层堵塞的内在因素是该层位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直径都是小于20μm的小孔,储层物性较差,液相在储层中的渗流阻力较大,并且黏土矿物组成主要是高岭石与伊利石等速敏性矿物,易发生微粒运移而堵塞储层;造成堵塞的外在工程因素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而产生垢体微粒,垢体微粒与黏土微粒会在孔喉通道处经历堵塞-突破的过程,导致注入压力波动式上升,同时注入水会携带垢体微粒与黏土微粒运移至油藏深部,在油藏深部聚集并加重堵塞,严重降低水驱的波及范围。研究成果明确了长3油藏的注水伤害规律,为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储层损害 核磁共振(NMR) 微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水凝胶柔性传感器制备的综合实验设计
14
作者 蒋灿 唐良张 +3 位作者 吴艳光 张云飞 郭庆中 李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183,共6页
为提高材料化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设计了一个制备木质素基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综合实验。该综合实验要求本科生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制备脱甲氧基木质素磺酸钠(DLS),再分别与丙烯酰胺单体和丙烯酸钠单体共聚,制备DL... 为提高材料化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设计了一个制备木质素基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综合实验。该综合实验要求本科生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制备脱甲氧基木质素磺酸钠(DLS),再分别与丙烯酰胺单体和丙烯酸钠单体共聚,制备DLS基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钠(PAANa)单网络水凝胶(PAM-DLS和PAANa-DLS),并在(PAM-DLS和PAANa-DLS)共聚过程中添加聚丙烯醇(PVA)形成的双网络水凝胶(PAM-DLS/PVA和PAANa-DLS/PVA)。通过测试水凝胶机械性能、导电性能和力敏性能,探讨其潜在的应用。实验指导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木质素化学改性、水凝胶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以及课程论文撰写等实验技能。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该综合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材料化学合成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通过数据讨论与科学论文撰写训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其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基水凝胶 柔性传感器 综合实验设计 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油树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紫莹 郭三维 +2 位作者 高慧敏 刘专 吴江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高吸油树脂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强吸油保油能力的轻度交联高分子。它克服了传统吸油材料耐热耐寒性差、吸油种类单一、吸油速度慢、回收不方便等缺点,在处理原油开采和海洋原油运输泄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文中综述了高吸油树脂... 高吸油树脂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强吸油保油能力的轻度交联高分子。它克服了传统吸油材料耐热耐寒性差、吸油种类单一、吸油速度慢、回收不方便等缺点,在处理原油开采和海洋原油运输泄漏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文中综述了高吸油树脂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介绍了传统高吸油树脂、环保型高吸油树脂以及新型高吸油树脂的分子结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并对高吸油树脂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油 树脂 分子结构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CaCO_3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雄 刘治田 +3 位作者 游峰 李超 代梦琴 张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124,共5页
以石蜡为改性剂,分别采用干法和湿法对重质CaCO_3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CaCO_3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石蜡包覆改性前后的CaCO_3的结构变化,研究了2种改性方法对PTFE/CaC... 以石蜡为改性剂,分别采用干法和湿法对重质CaCO_3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CaCO_3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石蜡包覆改性前后的CaCO_3的结构变化,研究了2种改性方法对PTFE/CaCO_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方法都可以提高PTFE/CaCO_3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当质量分数为30%的湿法改性CaCO_3填充PTFE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仍能达到200%以上。另外,采用不同改性方法和改性剂比例及CaCO_3含量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相差很大,其中,当CaCO_3质量分数为5%,湿法改性的改性剂石蜡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佳,远好于未经改性的CaCO_3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法 CACO3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电陶瓷/导热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军龙 郭沐杰 +3 位作者 江学良 朱海祥 冯亚光 周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2-75,共4页
针对单一导热填料在高填充量下也无法同时提高硅橡胶介电、导热性能的问题,采用介电陶瓷钛酸锶(ST)、导热填料氮化硅(Si_3N_4)复合填充制备了Si_3N_4/ST/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和导热性能。采用LCR频谱分析仪和导热系数... 针对单一导热填料在高填充量下也无法同时提高硅橡胶介电、导热性能的问题,采用介电陶瓷钛酸锶(ST)、导热填料氮化硅(Si_3N_4)复合填充制备了Si_3N_4/ST/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和导热性能。采用LCR频谱分析仪和导热系数测试仪分别测试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Si_3N_4与ST的共同填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导热系数;Si_3N_4填充量为15%(体积分数,下同)时,Si_3N_4/硅橡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5.4F/m;在Si_3N_4填充量保持不变、ST填充量为20%时,复合材料介电常数为纯硅橡胶介电常数的2.3倍,介电损耗保持在0.05以下,导热系数是纯硅橡胶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介电性能 氮化硅 钛酸锶 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PPR管材/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爱军 刘端 +3 位作者 汪宝林 袁军 冯文炳 朱仕惠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5,共4页
PPR是由废旧的塑料水管回收而得,其主要成分是PP。回收PPR的力学强度和机械性能还是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回收材料的实用性。文章研究了纳米碳酸钙、β-成核剂、增容剂对PPR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两者共同对本复合体系... PPR是由废旧的塑料水管回收而得,其主要成分是PP。回收PPR的力学强度和机械性能还是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回收材料的实用性。文章研究了纳米碳酸钙、β-成核剂、增容剂对PPR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两者共同对本复合体系的增强效果;以SEM、WAXD及DSC对回收PPR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增容剂及β-成核剂的纳米碳酸钙/PPR混合体系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PPR 纳米CACO3 PP-G-MAH β-成核剂 改性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微珠填充PV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戚欢 汪艳 +1 位作者 陈康 魏元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54,共3页
研究了经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填充PVC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可以通过熔融共混均匀分散在PVC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随着玻璃微珠用量的增加,填充体系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增加,冲击... 研究了经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填充PVC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可以通过熔融共混均匀分散在PVC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随着玻璃微珠用量的增加,填充体系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增加,冲击强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珠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维卡软化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G^(AC)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白炼 邹涛 +2 位作者 李珍 吴江渝 魏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0,共5页
采用新型交联剂合成出CW-GAC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并对其性质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CW-GAC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具有黏度低、可灌入细微裂缝、凝胶时间可以控制、渗透系数较低、固砂体抗压强度较大等特点;交联剂和丙烯酸盐单... 采用新型交联剂合成出CW-GAC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并对其性质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CW-GAC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具有黏度低、可灌入细微裂缝、凝胶时间可以控制、渗透系数较低、固砂体抗压强度较大等特点;交联剂和丙烯酸盐单体的用量是影响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CW-GAC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无毒,对环境无害,符合环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盐 新型交联剂 化学灌浆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