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甘蔗渣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综合化学实验 被引量:7
1
作者 余军霞 池汝安 +1 位作者 徐源来 张越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2,共4页
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 为提高农作废弃物甘蔗渣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甘蔗渣。采用扫面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仪(EDX)、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改性甘蔗渣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改性及未改性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可在50min内达平衡。该研究可作为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甘蔗渣 改性 吸附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01-(Fe)的合成、表征及对草甘膦的吸附实验 被引量:3
2
作者 余军霞 周如意 池汝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8-172,共5页
该实验以FeCl_(3)·6H_(2)O为铁源,以对苯二甲酸(H_(2)BDC)为有机配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MIL-101-(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草甘膦的吸附。在MIL-101-(Fe)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吸附剂的干燥温度,制备了不同的吸附剂... 该实验以FeCl_(3)·6H_(2)O为铁源,以对苯二甲酸(H_(2)BDC)为有机配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MIL-101-(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草甘膦的吸附。在MIL-101-(Fe)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吸附剂的干燥温度,制备了不同的吸附剂,并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曲线以及模拟废水实验,评价了该吸附剂对草甘膦的吸附性能。该实验设计将课程思政融于其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促进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Fe) 草甘膦 吸附 综合实验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矿物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
3
作者 汪荣 余军霞 +4 位作者 李小菊 康睿娴 黎俊峰 李菲 池汝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6,33,共8页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 为了高效洗脱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残留铵盐,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粘土矿物(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及稀土矿对NH_(4)^(+)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NH_(4)^(+)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 mg·g^(-1)、1.5 mg·g^(-1)、0.9 mg·g^(-1)、0.3 mg·g^(-1)、0.1 mg·g^(-1)、0.1 mg·g^(-1)、0.2 mg·g^(-1)、3.4 mg·g^(-1);粘土矿物对NH_(4)^(+)的吸附亲和力大小顺序为: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在5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蒙脱土、埃洛石、伊利石、高岭土、石英、云母、长石对NH_(4)^(+)吸附的最佳pH值分别为8、6、7、6、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铵盐 粘土矿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混合配体七核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会生 乐琳 +3 位作者 潘敏 钟文达 涂伟 潘志权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四水合氯化锰、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在乙腈里反应合成出一个七核Mn簇合物[MnⅡ3MnⅢ4(Cl)6(hmp)6(thme)2]·H2O·3CH3CN(1·H2O·3CH3CN,hmpH为2-吡啶甲醇,thme H3为三羟甲基乙烷),并对该化合物进行... 四水合氯化锰、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在乙腈里反应合成出一个七核Mn簇合物[MnⅡ3MnⅢ4(Cl)6(hmp)6(thme)2]·H2O·3CH3CN(1·H2O·3CH3CN,hmpH为2-吡啶甲醇,thme H3为三羟甲基乙烷),并对该化合物进行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磁性研究。1·H2O·3CH3CN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核骨架可看成由交替的MnⅡ和MnⅢ离子形成一个六边形,而这个六边形又围绕在1个MnⅢ离子的周围,这种结构类型的配合物以前并没有报道过。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H2O中MnⅢ与MnⅡ或MnⅢ与MnⅢ离子之间总体是铁磁性耦合的,交流磁化率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有弱的频率依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核Mn配合物 混合螯合配体 多齿螯合配体 晶体结构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可控多孔炭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室温脱除低浓度氮氧化物(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明玺 郭泽宇 +1 位作者 黄正宏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纤维,经预氧化、炭化和活化,得到具有孔径发达和比表面积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控制纺丝液的浓度和活化条件,可制得织构可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将所制备的纤维用于室温低浓度NO(20 ppm)的脱除,脱除效果主要基...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纤维,经预氧化、炭化和活化,得到具有孔径发达和比表面积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控制纺丝液的浓度和活化条件,可制得织构可控的多孔炭纳米纤维。将所制备的纤维用于室温低浓度NO(20 ppm)的脱除,脱除效果主要基于吸附和催化氧化作用。纤维的织构影响其脱除NO的性能,直径越小、微孔越丰富、比表面积越大,对NO的吸附与催化氧化效果越好。当NO进口浓度为20 ppm时,在900℃下活化的平均直径为175 nm的多孔炭纳米纤维脱除NO率可高达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纳米纤维 NO脱除 织构可控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2-NH2保护的多胺基壳聚糖吸附剂的研究
6
作者 刘东 程文 +1 位作者 常伟晓 喻德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壳聚糖(CS)为原料,先用苯甲醛对壳聚糖中的C_2—NH_2进行保护,再用环氧氯丙烷对壳聚糖中的C_6—OH进行环氧化反应并与乙二胺交联,最后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保护基苯甲醛,制备了多胺基壳聚糖(MCS)。实验结果表明,在298 K下,MCS对活性艳蓝X-... 以壳聚糖(CS)为原料,先用苯甲醛对壳聚糖中的C_2—NH_2进行保护,再用环氧氯丙烷对壳聚糖中的C_6—OH进行环氧化反应并与乙二胺交联,最后在酸性条件下脱去保护基苯甲醛,制备了多胺基壳聚糖(MCS)。实验结果表明,在298 K下,MCS对活性艳蓝X-BR(RBB)平衡吸附量为1 290.12 mg/g,是CS的6.28倍,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吸附 活性艳蓝 乙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苯和乙醇性能(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国强 王明玺 +1 位作者 黄正宏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571,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MOF/GO)复合材料,通过氮吸附/脱附、红外光谱对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吸附苯和乙醇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为5.25 wt%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氧化石墨烯(MOF/GO)复合材料,通过氮吸附/脱附、红外光谱对其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吸附苯和乙醇的性能。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为5.25 wt%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该材料对苯和乙醇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其最大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72和77 cm^3/g。MOF-5/GO复合材料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容量不仅受孔结构的影响,其表面特性也对吸附性能有重要作用。氧化石墨烯含量为3.5 wt%的GO/MOF复合材料对乙醇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强是由于其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5) 氧化石墨烯(GO) 吸附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催化氨化合成乙二胺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华良 杨师 +2 位作者 洪超 徐潮 袁华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7-562,共6页
为了探索乙二胺绿色合成的新工艺,采用自制的负载型双组分复合金属氧化物Ni O/Cu O/Al2O3为催化剂,对乙二醇进行催化氨化制备乙二胺,用气相色谱法对反应物进行分析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技术手段对... 为了探索乙二胺绿色合成的新工艺,采用自制的负载型双组分复合金属氧化物Ni O/Cu O/Al2O3为催化剂,对乙二醇进行催化氨化制备乙二胺,用气相色谱法对反应物进行分析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考察催化剂组成、物料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乙二胺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活性组分n(Ni)∶n(Cu)=3∶1、催化剂加入量3%、氨醇质量比4∶1、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0.6 MPa、反应时间4 h,乙二胺的选择性达56.7%,乙二醇转化率达68.6%。与传统的二氯乙烷法相比较,本工艺更清洁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乙二胺 催化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x对Mn-Ti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燃烧氯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全瑞 赵培 刘善堂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2041-22045,22050,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含量的MnOx-TiO2催化剂,使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类催化剂催化燃烧氯苯(CB)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活...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含量的MnOx-TiO2催化剂,使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定(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类催化剂催化燃烧氯苯(CB)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Fe的添加改善了MnOxTiO2催化剂的活性,同时显著提高了该催化剂的稳定性。表征结果表明,适量FeOx的添加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了各活性组分的分散,提高了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和晶格氧的数量,使催化剂表面的氧化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了FeOx-MnOxTiO2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FeOx-MnOx-TiO2催化剂 氯苯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铜铈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鹏 聂天明 +1 位作者 邓黎丹 陈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3,334,共8页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_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_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上CuO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两种复合材料中CuO颗粒的尺寸较复合前明显减小且分散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间结合紧密,形成连通的孔结构,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物孔径分布较窄.测定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复合材料催化丙烯还原NO的转化率(C_3H_6-SCR).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催化剂都表现出优于单组分CuO和CeO_2的催化活性,其中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协同作用,350℃时NO转化率可达74%.其可能的原因是,沉淀-水热法能使得复合材料上的CuO物种更均匀地分散在CeO_2表面并与之充分接触,使材料整体形成更有利于多相反应的介孔结构从而增强了协同作用,提高了材料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SCR CuO/CeO2 协同作用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对葡甲苷伯羟基的选择催化氧化
11
作者 张培 袁华 +1 位作者 吴加雄 张华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9-1163,共5页
采用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对甲基葡萄糖苷的伯羟基进行选择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考察了不同催化氧化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产物用HPLC检测,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对葡甲苷伯羟基的氧化具有较好... 采用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对甲基葡萄糖苷的伯羟基进行选择催化氧化制备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考察了不同催化氧化工艺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产物用HPLC检测,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体系对葡甲苷伯羟基的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反应选择性,葡萄糖醛酸及其内酯总收率可达到74.07%。与传统的淀粉硝酸氧化法工艺相比,该方法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钠/过氧化氢体系 葡甲苷 葡萄糖醛酸 选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剂中NH^(+)_(4)的吸附和脱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书鑫 冯健 +2 位作者 刘杰泉 余军霞 池汝安 《中国矿业》 2021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为了消除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残留浸矿剂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黏土矿物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石对稀土浸矿剂中NH^(+)_(4)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和机理,并采用纳氏比色-分光光度法对NH^(+)_(4)进行测定... 为了消除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残留浸矿剂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主要黏土矿物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石对稀土浸矿剂中NH^(+)_(4)的吸附和脱附行为和机理,并采用纳氏比色-分光光度法对NH^(+)_(4)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蒙脱土、高岭土和伊利石对NH^(+)_(4)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且NH^(+)_(4)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9 mg/g、0.12 mg/g、1.10 mg/g,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NH^(+)_(4)的释放源主要来自于蒙脱土和伊利石。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和去离子水对NH^(+)_(4)的解吸附能力遵循Fe ^(3+)≈Al ^(3+)≥Mg ^(2+)>Ca ^(2+)>K^(+)>Na^(+)>H_(2)O。镁盐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黏土矿物上NH^(+)_(4)的解吸附速度快,解吸附率高,同等条件下其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残留NH^(+)_(4)的洗脱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解吸附 NH^(+)_(4) 吸附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联吡啶钌配合物对末端炔烃的催化环三聚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雪 成军 +1 位作者 张平 尹传奇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RuCl3·3H2O分别与6,6’-二甲基-2,2’-联吡啶(dmbp)和2,2’-联吡啶-6,6’-二甲醛(bpda)反应生成[cisRu(L)2Cl2]Cl·2H2O(L=dmbp,bpda),进一步用CF3SO3Ag脱氯得到[cis-Ru(L)2(H2O)2](CF3SO3)3.研究了4种配合物对1-己炔、苯乙炔... RuCl3·3H2O分别与6,6’-二甲基-2,2’-联吡啶(dmbp)和2,2’-联吡啶-6,6’-二甲醛(bpda)反应生成[cisRu(L)2Cl2]Cl·2H2O(L=dmbp,bpda),进一步用CF3SO3Ag脱氯得到[cis-Ru(L)2(H2O)2](CF3SO3)3.研究了4种配合物对1-己炔、苯乙炔和丙炔酸乙酯的催化环三聚作用,发现脱氯后的含水配合物催化活性有显著提高;体系中有水存在时,丙炔酸乙酯环三聚具有很强的区域选择性.催化机理研究表明,该催化过程为催化[2+2+2]环加成反应.钌杂环庚三烯或7-钌杂双环[2.2.1]-2,5-庚二烯是关键中间体,联吡啶配体上的6-甲酰基取代基水合后通过与丙炔酸乙酯的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影响环三聚产物的区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联吡啶 钌配合物 末端炔烃 催化环三聚 区域选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