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用户的UGC数字囤积行为形成机理
1
作者 谭春辉 邹雅婷 +1 位作者 王仪雯 王学东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文章先结合个人信息管理(PIM)中的“保存-管理-利用”环节,从“过度保存-无序管理-无效利用”三个负面效应推出“过度获取、整理困难、删除困难、再现困难”四个用户UGC数字囤积行为表现;再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1份样本数据,运用扎根... 文章先结合个人信息管理(PIM)中的“保存-管理-利用”环节,从“过度保存-无序管理-无效利用”三个负面效应推出“过度获取、整理困难、删除困难、再现困难”四个用户UGC数字囤积行为表现;再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1份样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综合逻辑推理与一手数据的编码,提炼构建社交媒体用户UGC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模型。研究发现:用户的UGC数字囤积有平台囤积、本地囤积和第三方囤积等三种行为方式;其影响因素来自UGC信息特征、UGC平台、UGC平台用户、社会情境等四个方面;有形成期、成熟期和改良期等三个发展阶段;潜在后果除会让用户产生多维、复杂、矛盾的情绪外,还会引发用户对平台的消极使用甚至使用中辍行为,而在积极情绪作用下,用户也会自发进行“反数字囤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C 数字囤积 UGC平台 扎根理论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图情档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获批者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谭春辉 李明磊 +2 位作者 王仪雯 毕慧婷 王学东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意义]性别差异问题在科研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中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对于制定人才培养和成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2018—2022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负责... [目的/意义]性别差异问题在科研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中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对于制定人才培养和成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2018—2022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负责人为研究对象,对379名科研人员的履历信息进行编码处理,采用生存分析法研究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轨迹中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图情档学科科研人员获得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支持的群体中高级职称的占比男性较高于女性,其他无显著差异。Kaplan-Meier分析表明,科研人员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科研人员的成长速度在总体上要快于女性。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在各个阶段对男性和女性的生存风险均有降低作用,会延缓科研人员的成长;机构流动经历会增加男性科研人员在副高阶段的生存风险,会加快其职称晋升速度;国外留学访学经历会增加女性科研人员在正高阶段的生存风险从而加快在该阶段的成长。研究结果为改善科研人员的性别差异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成长轨迹 性别差异 履历分析 生存分析 Cox比例风险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