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深部磷矿岩体可爆性分级模型研究
1
作者 柴修伟 李成镇 +3 位作者 盛益明 徐玉萍 徐亮 金胜利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目前钻爆法仍是深部磷矿开拓掘进和回采的最高效方法。而磷矿钻爆法施工掘进水平长年维持在70~80 m/月,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因此对深部磷矿工作面开展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北宜昌某地下磷矿为研究背景,在现场进行了岩体... 目前钻爆法仍是深部磷矿开拓掘进和回采的最高效方法。而磷矿钻爆法施工掘进水平长年维持在70~80 m/月,严重制约了掘进效率,因此对深部磷矿工作面开展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北宜昌某地下磷矿为研究背景,在现场进行了岩体的纵波波速测试,开展了岩石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的测量,得到了白云质条带磷块岩、致密条带磷块岩、泥质条带磷块岩和含碳泥质白云岩4种岩石的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岩体完整性系数4项参数。通过调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将岩石密度、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作为输入,以可爆性等级作为输出,采用随机函数法产生大量的训练样本,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可爆性评价模型,实现了深部磷矿岩体可爆性分级。分级结果为白云质条带磷块岩和泥质条带磷块岩为中等可爆,致密条带磷块岩和含碳泥质白云岩为难爆。根据分级结果,可对采场爆破参数进行优化,增强爆破效果,降低炸药单耗及矿石大块率,提高深部磷矿开采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磷矿 岩体可爆性分级 随机函数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石墨烯电化学传感检测铜离子研究
2
作者 刘勇 柯斌清 +2 位作者 谢雷 夏卿 张克举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8-1955,共8页
通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法制备出还原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将RGO修饰玻碳(GC)电极制备RGO/GC电极,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Square ... 通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法制备出还原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将RGO修饰玻碳(GC)电极制备RGO/GC电极,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Square wave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SWASV)评估了修饰电极对Cu^(2+)的电化学响应性能。相较于GO/GC电极,RGO/GC电极因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和良好的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其对Cu^(2+)展示出更高的电化学响应信号。考察了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值、富集电位、富集时间、RGO分散液滴涂量等条件对Cu^(2+)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冲液pH值为4.8,富集电位为-1.2 V,富集时间为320 s,滴涂量为10μL最佳条件下,Cu^(2+)检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10^(-7)~1×10^(-5) M和1.5×10^(-8) M,相关系数R2=0.9951。该传感器对溶液中Cu^(2+)的检测展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优异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可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吴茱萸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文婷 吴士筠 +2 位作者 江明 杨立 徐文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60-263,268,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对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媒倍数35、60%乙醇、提取时间53 min,此时吴茱萸碱实际得率为0.3989%±... 利用响应面法对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媒倍数35、60%乙醇、提取时间53 min,此时吴茱萸碱实际得率为0.3989%±0.0015%,吴茱萸次碱为0.7611%±0.0011%,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42%和0.05%。说明该模型可靠,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可行,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超声提取法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农村种植户综合污水污染指标研究
4
作者 刘君 蔡丽华 +2 位作者 刘冬 龚志 刘文涛 《绿色科技》 201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指出了随着武汉市农村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和水产、牲畜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随机对武汉市农村地区6个村庄,每个村庄3户农家的水样进行了取样和检测,分析了水质的COD、BOD、TN、TP、TSS,结果表明:各... 指出了随着武汉市农村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和水产、牲畜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随机对武汉市农村地区6个村庄,每个村庄3户农家的水样进行了取样和检测,分析了水质的COD、BOD、TN、TP、TSS,结果表明:各地区水质特征基本吻合,整体波动幅度不大,提出了使用STCC工艺处理武汉市农村种植户综合污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农村地区 种植户 综合污水 水质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CTS-g-(AA-co-AM)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克举 夏卿 +5 位作者 谢雷 吴凡 申盛伟 邓芳 徐玉萍 刘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4-1091,共8页
正硅酸乙酯(TEOS)经碱性催化水解缩合、去模板等工艺合成介孔二氧化硅(SiO_(2)),羧甲基壳聚糖(CTS)作为合成复合吸水树脂的基材,与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的共聚物接枝共聚,制备了SiO_(2)@CTS-g-(AA-co-AM)复合吸水树脂。傅立叶红外... 正硅酸乙酯(TEOS)经碱性催化水解缩合、去模板等工艺合成介孔二氧化硅(SiO_(2)),羧甲基壳聚糖(CTS)作为合成复合吸水树脂的基材,与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的共聚物接枝共聚,制备了SiO_(2)@CTS-g-(AA-co-AM)复合吸水树脂。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对复合树脂进行了表征,并在不同环境下探讨了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性的SiO_(2)加入,能有效改善吸水树脂耐温保水性能,树脂在80℃条件下干燥6h,其保水率最高可达91.8%。SiO_(2)使得复合树脂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表现出更佳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率吸水树脂 杂化 吸液性能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倍性花生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梅辉 韦琴 +1 位作者 付秀芹 江楠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用0.01%秋水仙素诱导使花生染色体加倍,通过单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鉴定花生倍性,比较不同倍性花生叶片的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后的花生叶片气孔更大,单位面积的气孔数量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
关键词 秋水仙素 花生 不同倍性 气孔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对花生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梅辉 韦琴 +1 位作者 付秀芹 江楠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36-37,共2页
研究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02%、0.01%、0.02%、0.1%、0.2%)对花生种子进行不同时间(2h、4h、6h、8h、10h)的诱导处理,分析种子发芽率及生长速率受秋水仙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并对花生根尖细胞的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 研究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02%、0.01%、0.02%、0.1%、0.2%)对花生种子进行不同时间(2h、4h、6h、8h、10h)的诱导处理,分析种子发芽率及生长速率受秋水仙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并对花生根尖细胞的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秋水仙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递增;诱导花生多倍体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为0.01%秋水仙素处理4h或者0.02%秋水仙素处理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素 花生 发芽率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对偶氮染料的吸附特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婷婷 杨艳玲 +4 位作者 李星 姜伊凡 王男 冀思扬 周志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38-2947,共10页
研究不同种类粉末活性炭(PAC)对2种偶氮类染料(直接耐晒桃红BK和活性橙X-GN)的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表征3种不同材质PAC的理化特性,分析PAC对典型偶氮类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偶氮染料吸附效果最佳的... 研究不同种类粉末活性炭(PAC)对2种偶氮类染料(直接耐晒桃红BK和活性橙X-GN)的吸附特性和影响因素,表征3种不同材质PAC的理化特性,分析PAC对典型偶氮类染料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偶氮染料吸附效果最佳的PAC具有比表面积最大、烧结现象少、以中孔和大孔结构为主、表面氧元素含量高并以C=O, OH和 COOH等酸性官能团为主等特点。偶氮染料的吸附是不均匀吸附,包括表面吸附、外部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偶氮染料分子主要吸附于PAC的中孔(大孔)中,初始阶段为快速吸附,后期以扩散作用为主导,吸附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修正的Freundlich方程。偶氮染料在PAC上的吸附机制主要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表现为PAC表面官能团与染料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 偶氮染料 吸附特性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湖北海棠叶抗氧化物 被引量:8
9
作者 吕凯波 张星雨 +2 位作者 乐薇 吴士筠 印彩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25,共8页
为研究湖北海棠叶中抗氧化物最佳提取工艺,以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参考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对湖北海棠叶抗氧化物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00 W,液料比17:1 mL∙g^(−1),超声时间32 min... 为研究湖北海棠叶中抗氧化物最佳提取工艺,以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参考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对湖北海棠叶抗氧化物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100 W,液料比17:1 mL∙g^(−1),超声时间32 min,加纤维素酶量2.6%,酶解时间49 min。此条件下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9.9%±0.06%,提取物中黄酮含量14.01%,多酚含量8.93%,多糖含量7.65%,相比煎煮法、回流法、酶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物活性物质含量提高了10%以上,DPPH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均提高20%以上。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湖北海棠叶抗氧化物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海棠叶 抗氧化物 超声波辅助酶法 响应面优化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壳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及其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韦琴 梅辉 +1 位作者 乐薇 吴士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5,共5页
采用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板栗壳原花青素的含量,板栗壳原花青素在测定范围内均显示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通过研究6种大孔树脂对板栗壳原花青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效果,筛选出适合板栗壳原花青素分离纯化的两种树脂,对其纯化工艺... 采用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板栗壳原花青素的含量,板栗壳原花青素在测定范围内均显示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通过研究6种大孔树脂对板栗壳原花青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效果,筛选出适合板栗壳原花青素分离纯化的两种树脂,对其纯化工艺分别进行了优化,以回收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大孔树脂。AB–8为最佳树脂,上样量为2.75 BV,上样流速为15 BV/h,洗脱流速为7.5 BV/h,洗脱液为50%的乙醇溶液,最小洗脱剂量为5.75 BV,在此条件下累计回收率为9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原花青素 含量测定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和罗布麻总黄酮的富集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韦琴 刘清怡 +1 位作者 范康俊 梅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4,88,共5页
以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出适合荷叶、罗布麻总黄酮纯化的最佳大孔树脂,再用其进行动态吸附考察;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荷叶、罗布麻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荷叶、罗布麻总黄酮纯化的最佳树脂均是AB-8型大孔树... 以静态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出适合荷叶、罗布麻总黄酮纯化的最佳大孔树脂,再用其进行动态吸附考察;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荷叶、罗布麻总黄酮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荷叶、罗布麻总黄酮纯化的最佳树脂均是AB-8型大孔树脂,荷叶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3.0 BV/h、上样质量浓度1.606 mg/mL、乙醇体积分数80%、上样量1.4 BV,在此条件下荷叶总黄酮含量为65.75%;罗布麻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1.5 BV/h、上样质量浓度2.394 mg/mL、乙醇体积分数80%、上样量1.5 BV,在此条件下罗布麻总黄酮含量为4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荷叶 罗布麻 总黄酮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建筑石膏对超硫酸盐水泥水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豪 廖宜顺 +2 位作者 邓芳 马丰 董兴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53-4360,共8页
本文采用不同掺量的磷建筑石膏(CPG)、粒化高炉矿渣和熟石灰制备超硫酸盐水泥(SSC),通过测试水泥浆体的水化热、电阻率、化学收缩、水化产物、孔溶液pH值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CPG掺量对SSC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CPG掺... 本文采用不同掺量的磷建筑石膏(CPG)、粒化高炉矿渣和熟石灰制备超硫酸盐水泥(SSC),通过测试水泥浆体的水化热、电阻率、化学收缩、水化产物、孔溶液pH值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CPG掺量对SSC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CPG掺量从0%(质量分数,下同)增大到20%时,水泥浆体的第三放热峰出现时间延迟,3 d放热量与14 d化学收缩均增大,3 d电阻率减小,28 d孔溶液pH值从11.95减小到10.80;掺入CPG会促进钙矾石的生成;当CPG掺量为10%时,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最大,达到23.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硫酸盐水泥 磷建筑石膏 粒化高炉矿渣 水化热 电阻率 化学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鸡毛草叶和茎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琴 梅辉 +1 位作者 乐薇 吴士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85,共5页
采用超声波法分别优选金鸡毛草的叶和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体积比、超声波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分别以金鸡毛草的叶和茎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叶的最佳... 采用超声波法分别优选金鸡毛草的叶和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体积比、超声波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分别以金鸡毛草的叶和茎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叶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以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65%,料液比为1∶50(g/m L),超声时间为25 min,在此条件下叶的总黄酮得率为19.24 mg/g,提取率为52.35%;茎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以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45%,料液比为1∶50(g/m L),超声时间为35 min,在此条件下茎的总黄酮得率为3.12 mg/g,提取率为43.40%,表明总黄酮成分主要存在于金鸡毛草的叶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鸡毛草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壳原花青素的提取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韦琴 乐薇 +2 位作者 吕凯波 杨文婷 朱文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4-219,共6页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板栗壳原花青素(procyanidins from chestnut shells,CSPCs)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体积比、超声波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原花青素的得率(mg/g)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板栗壳原花青素(procyanidins from chestnut shells,CSPCs)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体积比、超声波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原花青素的得率(mg/g)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大小,采用试管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 mum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MIC)。结果表明:板栗壳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以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65%,料液比为1∶30(g∶m L),超声时间为50 min;板栗壳原花青素对真菌类的白色念珠菌和啤酒酵母菌均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抑菌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啤酒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MIC依次为0.120、0.958、3.831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 原花青素 提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箬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乐薇 王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30-1235,共6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箬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梯度洗脱。结果表明,最佳上样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60 g/L,上样量20 m L,上样流速1.0 m L/min;最佳洗脱条件为: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洗脱剂用量150 m L...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箬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梯度洗脱。结果表明,最佳上样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60 g/L,上样量20 m L,上样流速1.0 m L/min;最佳洗脱条件为: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洗脱剂用量150 m L,洗脱流速0.5 m L/min,在该条件下平均解吸率为94.54%,其中洗脱剂用量及其浓度为显著因素。梯度洗脱物的显色反应可鉴定出黄酮类、黄酮醇类及异黄酮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竹叶 聚酰胺树脂 总黄酮 纯化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成像比色法测定牛乳中蛋白质的含量 被引量:14
16
作者 乐薇 刘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57,共4页
考马斯亮蓝可与蛋白质生成蓝色复合物,经数码成像后,显色溶液的灰度差值和蛋白质质量浓度呈正比例,据此建立了数码成像比色法测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对成像条件、显色条件、干扰物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用于牛乳中蛋白质含量... 考马斯亮蓝可与蛋白质生成蓝色复合物,经数码成像后,显色溶液的灰度差值和蛋白质质量浓度呈正比例,据此建立了数码成像比色法测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对成像条件、显色条件、干扰物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用于牛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时,该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回收率在97.5%-102.6%之间,结果与考马斯亮蓝分光光度法一致,但更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成像比色法 蛋白质 考马斯亮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鱼腥草黄酮的工艺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文婷 吴士筠 朱文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58-160,共3页
为提高鱼腥草产业化的经济效益,获得含量较高的鱼腥草黄酮,并克服传统提取法效率低、溶剂消耗多、耗时长等问题,试验以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对超声提取鱼腥草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 为提高鱼腥草产业化的经济效益,获得含量较高的鱼腥草黄酮,并克服传统提取法效率低、溶剂消耗多、耗时长等问题,试验以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对超声提取鱼腥草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提取鱼腥草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4.67%,超声时间69.88 min,液固比20.20∶1(mL/g),该条件下,预测鱼腥草黄酮得率为2.654%,实际得率为2.663%,与预测值相差接近,说明该模型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总黄酮 超声波提取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沸腾法提取箬叶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乐薇 李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3-267,272,共6页
目的:确定内部沸腾法提取箬叶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方法: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分别在解吸过程和提取过程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内部沸腾法提取箬叶总黄酮含量的最佳条件,并与回流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内部... 目的:确定内部沸腾法提取箬叶总黄酮的优化工艺。方法: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分别在解吸过程和提取过程的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内部沸腾法提取箬叶总黄酮含量的最佳条件,并与回流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内部沸腾法提取箬叶总黄酮最佳条件是在固液比1∶3的90%乙醇溶液中解吸25 min后,在85℃下,在固液比为1∶30的30%乙醇溶液中提取5 min,箬叶总黄酮的得率达到2.05%,异荭草苷含量为1.656 mg·g^(-1),荭草苷含量为0.454 mg·g^(-1),与回流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相比,黄酮得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乙醇用量少,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沸腾法 总黄酮 箬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配位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乐薇 锁进猛 +2 位作者 徐文广 杨立 龚乃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95-1802,共8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结合Zn2+的配位作用,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木犀草素配位印迹聚合物(LUT-CIPs),并考察了LUT-CIP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UT-CIP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模板分子(木犀草素-Zn2+)〕∶n〔功能单体(丙烯酰胺)〕∶n〔交联剂(N,N?-... 采用沉淀聚合法,结合Zn2+的配位作用,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木犀草素配位印迹聚合物(LUT-CIPs),并考察了LUT-CIP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UT-CIP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模板分子(木犀草素-Zn2+)〕∶n〔功能单体(丙烯酰胺)〕∶n〔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4∶30。在该条件下聚合物对醇相中的木犀草素的吸附量达36.45 mg/g、对芹菜素和芸香叶苷竞争底物的选择性系数分别达到5.09和3.35;木犀草素在LUT-CIPs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液中加入的14种金属盐均可提高LUT-CIPs的吸附容量,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种类对吸附有影响,其中加入Pb(Ac)2后吸附容量提高最明显,为加入Zn(Ac)2的2.48倍、未加金属盐的5.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分子印迹 配位 吸附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法提取箬叶总黄酮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乐薇 吴士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9-361,共3页
以Fick扩散定律为基础,建立热浸法提取箬叶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由此推算出提取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考察温度、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箬叶总黄酮提取的动态过程,箬叶总黄酮的浸提过程符合... 以Fick扩散定律为基础,建立热浸法提取箬叶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由此推算出提取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考察温度、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箬叶总黄酮提取的动态过程,箬叶总黄酮的浸提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数据表明,该提取过程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叶 总黄酮 热浸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