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木工程系统辨识统计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炜明 董莪 朱宏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47,共6页
土木工程由于内在材料的离散性,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外在环境因素的随机性,有必要引入统计方法来进行面向健康监测的损伤辨识。探讨了土木工程系统辨识的定义,分析了现有研究中与统计方法相关的Bayesian统计、随机有限元、统计模式辨识、... 土木工程由于内在材料的离散性,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外在环境因素的随机性,有必要引入统计方法来进行面向健康监测的损伤辨识。探讨了土木工程系统辨识的定义,分析了现有研究中与统计方法相关的Bayesian统计、随机有限元、统计模式辨识、损伤特征辨识的统计描述及其他等五类研究;根据土木工程系统辨识的特点与已有研究,展望了统计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前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识 统计方法 结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岩土工程反分析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高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5-798,共4页
岩土工程优化反分析本质上看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非线性函数优化问题,采用全局优化算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途径,但由于优化反分析中多次调用正分析的特点使得整个算法的计算效率很低。为了提高优化反分析的计算效率,把一种计算效率更高... 岩土工程优化反分析本质上看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非线性函数优化问题,采用全局优化算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途径,但由于优化反分析中多次调用正分析的特点使得整个算法的计算效率很低。为了提高优化反分析的计算效率,把一种计算效率更高的新型仿生算法——粒子群优化引入岩土工程反分析领域,提高反分析的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工程优化反分析算法——粒子群优化反分析。并通过一个简单算例验证了该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反分析 全局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保险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述 郑霞忠 +1 位作者 郭洁 郭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116,共3页
针对水电工程保险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影响水电工程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利用信息经济学分析了我国水电工程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了投保人与保险人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提出促进工程保险在我国水电工程中应用的对策,以减少工程... 针对水电工程保险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影响水电工程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利用信息经济学分析了我国水电工程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了投保人与保险人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提出促进工程保险在我国水电工程中应用的对策,以减少工程保险应用所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保险市场 参与主体 行为研究 Engineering INSURANCE 工程保险 不完全信息 静态博弈模型 经济学分析 不对称现象 行为影响 健康发展 风险问题 保险应用 投保人 保险人 对策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并行工程团队组织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晓平 董昊 苏妮娜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39-40,共2页
并行工程是为适应现代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管理技术,并行工程强调人、信息和技术的集成;团队化工作方式是实现并行工程多学科产品开发人员协同工作这一思想的组织模式,探讨团队组建中团队规模、团队组织结构形式和团队成... 并行工程是为适应现代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管理技术,并行工程强调人、信息和技术的集成;团队化工作方式是实现并行工程多学科产品开发人员协同工作这一思想的组织模式,探讨团队组建中团队规模、团队组织结构形式和团队成员选择的问题,有助于并行工程模式顺利有效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并行工程 团队组织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链在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浅析
5
作者 朱明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123,共2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介绍了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利用价值链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 建筑业 价值链 核心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匝道连接处通行能力分析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熊烈强 邵春福 +1 位作者 王富 李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2,76,共4页
结合出口匝道的特点,给出了出口匝道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和出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将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整理成驶出率、上游外侧车道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关系模型进行标定,... 结合出口匝道的特点,给出了出口匝道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和出口匝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将连接处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整理成驶出率、上游外侧车道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关系模型进行标定,并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流量与驶出率呈指数函数关系;在低密度范围,流量_密度呈线性函数关系,并与美国经验公式一致;在中密度范围,流量与密度无关;在高密度范围,流量_密度呈二次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匝道 计算模型 通行能力分析 连接处 交通流参数 函数关系 道路通行能力 密度范围 关系模型 经验公式 理论模型 实测数据 流量 出率 美国 车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在治理软土路基沉降问题中的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刘春 赵洪波 白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0-1073,共4页
对土工格栅在治理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加固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和治理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沉降值偏差较小,证明本研究采用的计算理论和结构模型以及编写... 对土工格栅在治理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加固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和治理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处理后的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沉降值偏差较小,证明本研究采用的计算理论和结构模型以及编写的程序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沉降计算 有限元方法 软土路基 路基沉降 治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流-热耦合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树光 李志建 +1 位作者 徐义洪 张传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07-2511,共5页
通过对潘西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基于裂隙岩体的流-热耦合数学模型,描述了裂隙岩体渗流场分布和水流及岩体的温度场分布,并结合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对裂隙岩体的流-热耦合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体内裂隙水流... 通过对潘西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基于裂隙岩体的流-热耦合数学模型,描述了裂隙岩体渗流场分布和水流及岩体的温度场分布,并结合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对裂隙岩体的流-热耦合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体内裂隙水流所引发的热量迁移,对裂隙岩体的温度场分布有重要影响。断裂带及地下水流的存在改变了岩体的原有温度场分布。在渗流初期,温度梯度矢量沿渗流方向向两侧岩体方向流动,由于两侧岩体的渗透性系数低于断裂带处的渗透性系数,右侧等温线及温度梯度矢量方向逐渐向渗流方向移动,改变了两侧岩体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对断裂带内裂隙水流渗透性系数的折减,分析渗透性系数发生变化时对岩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渗透性系数越大,伴随的热量迁移增大,对岩体的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流一热耦合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固耦合理论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建军 张盛宗 +1 位作者 刘先贵 胡雅礽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9-784,共6页
根据裂缝性低渗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适合裂缝性砂岩油藏渗流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将渗流力学与弹塑性力学相结合,建立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其数值解.通过数值模拟对一实际井网开发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率的变... 根据裂缝性低渗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适合裂缝性砂岩油藏渗流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将渗流力学与弹塑性力学相结合,建立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其数值解.通过数值模拟对一实际井网开发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以及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并和刚性模型以及双重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低渗透油藏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扩支盘灌注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友生 龚维明 +1 位作者 韩金生 戴国亮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127,共6页
挤扩支盘灌注桩是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和低沉降量特性的新型桩。本文在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荷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对浙江嘉兴和湖州两个工程中的同一场地挤扩支盘灌注桩与普通直孔灌注桩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挤扩支... 挤扩支盘灌注桩是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和低沉降量特性的新型桩。本文在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荷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对浙江嘉兴和湖州两个工程中的同一场地挤扩支盘灌注桩与普通直孔灌注桩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挤扩支盘桩提高承载力可达75.3%,并能减少沉降和缩短桩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对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公式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对该新型桩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支盘灌注桩 自平衡法 承载力 沉降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填埋场土壤水分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薛强 徐应明 刘建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8-620,共3页
建立了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动态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湿润锋的分布,并且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 建立了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水分分布的动态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土壤水分湿润锋的分布,并且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从而可为定量化研究填埋气体和浸出液释放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土壤水分 降雨强度 数值模型 湿润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中渗流-应力耦合模拟 被引量:13
12
作者 纪佑军 刘建军 薛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630-634,共5页
根据基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基于地下水渗流的基本规律以及岩土体受力的本构模型,建立了在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作用下基坑受力的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应力场及渗流场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设置挡土墙并... 根据基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基于地下水渗流的基本规律以及岩土体受力的本构模型,建立了在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作用下基坑受力的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应力场及渗流场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设置挡土墙并及时排水情况下,随着开挖的进行,基坑周围的土体变形增大,挡土墙前的土体发生沉降,墙体最终发生变形,基坑底部土体向上隆起,在基坑角落处水头梯度较大,发生应力集中,容易导致工程事故,必须谨慎处理。另外,基坑在降水时内外水头差过大将会引起墙体承受过大压力,基坑周围沉降会更大,这样不利于墙体和周围建筑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渗流 有限元方法 地下水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扰动的饱和软黏土圆柱孔扩张弹塑性解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书平 刘祖德 +1 位作者 凡红 刘建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05-1510,共6页
根据原位十字板试验扰动导致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强度降低的事实,应用圆柱形孔扩张理论,假设饱和软黏土在塑性阶段满足Tresca屈服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饱和软黏土灵敏度的扰动度D且是塑性区半径的对数函数。考虑在塑性区内不排水强度su是扰... 根据原位十字板试验扰动导致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强度降低的事实,应用圆柱形孔扩张理论,假设饱和软黏土在塑性阶段满足Tresca屈服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饱和软黏土灵敏度的扰动度D且是塑性区半径的对数函数。考虑在塑性区内不排水强度su是扰动度D的函数,得到了考虑扰动的圆柱形孔扩张的弹塑性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黏土 Tresca材料 圆柱形孔扩张理论 灵敏度 扰动度 对数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组分在包气带土壤中运移的数值仿真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强 梁冰 +1 位作者 刘建军 刘磊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589-2592,共4页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和溶质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石油组分在土壤包气带内传输的数值仿真模型,初步探讨了石油组分苯和正戊烷在土壤中的迁移归宿及在水相和气相中质量分配,预测预报石油污染物泄漏后在包气带内迁移转化的动态及过程。仿真...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和溶质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石油组分在土壤包气带内传输的数值仿真模型,初步探讨了石油组分苯和正戊烷在土壤中的迁移归宿及在水相和气相中质量分配,预测预报石油污染物泄漏后在包气带内迁移转化的动态及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苯和正戊烷在水相和气相中的浓度分布规律几乎相同,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染面积和范围逐渐增大,并且释放在水相、气相中正戊烷的质量大于苯的质量。这不仅对于定量化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系统中迁移归宿、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预测、预报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与途径,而且可为地下环境系统中石油组分的质量监测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包气带 苯和正戊烷 耦合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介质渗流微观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建军 代立强 李树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0-682,共3页
论述了孔隙介质渗流宏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系,以及微观渗流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渗流微观结构模拟方面的研究问题和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种微观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手段。比较了孔隙结构研究的... 论述了孔隙介质渗流宏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系,以及微观渗流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渗流微观结构模拟方面的研究问题和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种微观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手段。比较了孔隙结构研究的随机模拟方法和全局升尺度法,指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孔隙介质微观渗流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微观结构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谢桂华 张家生 李继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5-1820,共6页
采用基于概率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以克服目前大多数分析方法以确定性安全系数为评判标准的弊端。对于每次搜索中给定的滑移面,结合拉格朗日乘子法提出边坡可靠度的计算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关键滑移面,提出边坡的适应... 采用基于概率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以克服目前大多数分析方法以确定性安全系数为评判标准的弊端。对于每次搜索中给定的滑移面,结合拉格朗日乘子法提出边坡可靠度的计算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搜索关键滑移面,提出边坡的适应度函数。为克服标准遗传算法在进化过程中无法调节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速度、且可能陷入次优解的缺陷,改进了子代中最佳个体的确定方法,来并以相邻两代的群体多样性特征值增量为导向,动态调节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以保持群体的多样性和搜索的有效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保证解全局最优;该法适用于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且前处理简单;在遗传操作前预优化可靠指标计算模型能大大减少遗传算法中的计算量,节约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可靠性 优化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动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参数反演辨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薛强 刘勇 +1 位作者 刘建军 王惠芸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41-743,共3页
建立了非饱和土壤水分传输的控制方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分别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chten模型和Brooks-Corey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辨识,得到了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值。数值结果表明:采用Van-Genuchten模型得到的粉砂... 建立了非饱和土壤水分传输的控制方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分别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chten模型和Brooks-Corey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辨识,得到了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值。数值结果表明:采用Van-Genuchten模型得到的粉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均能够较Brooks-Corey模型更好地反映土壤水力特性,且Van-Genuchten模型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数值反演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参数反演 最优估计 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支盘桩与等截面直孔桩承载力对比试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友生 龚维明 +1 位作者 戴国亮 韩金生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6,共5页
针对挤扩多级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湖州市某工程同一场地中的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极限承载力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 针对挤扩多级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湖州市某工程同一场地中的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极限承载力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直孔灌注桩相比,其极限抗压承载力和极限抗拔承载力都较大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提高达75.3%以上,而混凝土的用量却少41.9%;单方极限抗拔承载力提高118.9%以上,而挤扩多支盘桩的混凝土用量比等少44.1%以上,且沉降曲线较缓,因此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工程试验对这种新型桩的承载理论研究和类似工程实践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多支盘桩 自平衡法 极限承载力 极限抗压承载力 极限抗拔承栽力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聚合纤维对透水混凝土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婷 刘肖凡 李继祥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为改善透水混凝土表面质量及混凝土硬度和强度特性,进行了透水混凝土中掺入刚性聚合纤维的试验。得到了在透水混凝土中掺入刚性聚合纤维能较好的增强混凝土的表面质量和提高混凝土硬度和强度的结论。探讨了刚性聚合纤维透水混凝土的可行... 为改善透水混凝土表面质量及混凝土硬度和强度特性,进行了透水混凝土中掺入刚性聚合纤维的试验。得到了在透水混凝土中掺入刚性聚合纤维能较好的增强混凝土的表面质量和提高混凝土硬度和强度的结论。探讨了刚性聚合纤维透水混凝土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刚性聚合纤维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成型工艺、透水性、强度相关性能的研究成果。为推广透水混凝土在其他试验领域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刚性聚合纤维 可行性研究 透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4
20
作者 薛强 王惠芸 刘建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 DRASIC 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 DRASIC 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矿区 地下水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地下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