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红外辐射材料研制途径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潘儒宗 邓尉林 钱进夫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2-316,共5页
根据电磁理论和量子力学原理,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红外辐射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研制高性能红外辐射材料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红外辐射 材料 红外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对MMA-St透光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巫辉 雷家珩 +1 位作者 严精忠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7-101,共5页
采用不同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以制备纤维增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透光复合材料。在仔细匹配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折光指数的前提下,研究几种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界面以及透光率的影响。对单向纤维、玻纤毡和方格布等不同排列... 采用不同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以制备纤维增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透光复合材料。在仔细匹配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折光指数的前提下,研究几种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界面以及透光率的影响。对单向纤维、玻纤毡和方格布等不同排列形式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透光性能亦作出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界面状态。粘结以及与界面相关的纤维排列方式对透光复合材料的透光率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透光率 界面 玻璃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N、PLN、PLMN体系中极化过程对显微结构影响的分析
3
作者 崔万秋 刘静 周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4-267,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数学方法分析了PLN、PMN、PLMN等三、四元体系压电陶瓷的畴转向机理。计算了90°畴转向在极化过程所有畴转向中所占的比例及畴尺寸和晶格畸变。结果表明:极化过程中90°畴转向起了决定性作...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数学方法分析了PLN、PMN、PLMN等三、四元体系压电陶瓷的畴转向机理。计算了90°畴转向在极化过程所有畴转向中所占的比例及畴尺寸和晶格畸变。结果表明:极化过程中90°畴转向起了决定性作用,占畴转向的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PLN PMN PLMN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H-LiF-P_2O_5系非晶态快离子导体的电性能与核磁共振研究
4
作者 崔万秋 徐庆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50-354,共5页
测试了LiH-LiF-P_2O_5系非晶态快离子导体材料的交流电导率;分析了样品的交流阻抗谱并确定了对应的等效电路。同时采用~7LiNMR和~1HNMR方法讨论了材料中Li^+离子的迁移行为和H^-离子的结构状态。
关键词 非晶态 快离子导体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纤维素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自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2-43,共2页
甲基纤维素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吴自强(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简称MC,是一种非离子型的水溶性聚合物。在工业上,它与乙基纤维素(E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同属最普... 甲基纤维素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吴自强(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简称MC,是一种非离子型的水溶性聚合物。在工业上,它与乙基纤维素(E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同属最普遍、电重要的非离子型醚。工业中,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纤维素 涂料 高聚物 水溶性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C/C复合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海龙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0-22,共3页
以碳纤维、碳墨、硅粉、TEOS、铝粉等为原料制造抗氧化c/c复合材料,被用于各个领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食品和饮料包装材料的初步探讨
7
作者 黄俊 巫辉 《湖北化工》 1995年第4期21-22,共2页
研究了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还原虾红素和胭脂红酸的充氧化量子产率,对研制能有效防止这类先氧化的食品和饮料包装材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食品 饮料 还原虾红素 胭脂红酸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细Al_2O_3增韧增强聚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131
8
作者 熊传溪 闻荻江 皮正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9-73,共5页
通过室温填充本体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Al_2O_3复合材料。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证明半径小于0.5μm的超微细Al_2O_3粒子能增韧增强聚苯乙烯,且基体层的临界增韧厚度为0.1μm,而大于5μm的Al_2O_3对聚苯乙烯无... 通过室温填充本体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Al_2O_3复合材料。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证明半径小于0.5μm的超微细Al_2O_3粒子能增韧增强聚苯乙烯,且基体层的临界增韧厚度为0.1μm,而大于5μm的Al_2O_3对聚苯乙烯无增韧增强作用。扫描电镜照片显示超微细Al_2O_3均匀地分散在聚苯乙烯中而未发生团集。DSC分析结果说明,超微细Al_2O_3的加入提高了聚苯乙烯的耐热性,并且预示聚苯乙烯和超微细Al_2O_3有化学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氧化铝 超细粉 增韧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钛-堇青石复相导电型陶瓷结构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崔万秋 朱小英 +1 位作者 金德江 周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9-94,共6页
在高温炉内还原条件下根据固相化学反应理论制备了碳化钛-堇青石导电红外陶瓷样品,其电导率σ为1×10-1~2×10-4s/cm,红外发射率ε≥86%.对样品进行了XRD、TEM、EPR等结构分析,显示了样品的结... 在高温炉内还原条件下根据固相化学反应理论制备了碳化钛-堇青石导电红外陶瓷样品,其电导率σ为1×10-1~2×10-4s/cm,红外发射率ε≥86%.对样品进行了XRD、TEM、EPR等结构分析,显示了样品的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碳化钛-堇青石复相导电型陶瓷材料在红外全波段内有均匀的红外发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电导率 红外辐射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乳化剂在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鲁德平 熊传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28,共3页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完全含高分子乳化剂的试样粘度最大 ,乳液粒子的粒径最大 ,乳液膜与水的接触角最大 ,且其乳液粒子以串接的形式出现。含高分子和小分子乳化剂的试样 ,粒子呈现...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和小分子乳化剂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完全含高分子乳化剂的试样粘度最大 ,乳液粒子的粒径最大 ,乳液膜与水的接触角最大 ,且其乳液粒子以串接的形式出现。含高分子和小分子乳化剂的试样 ,粒子呈现多边形形态 ,且表面有明暗不同色泽的区域。本文同时也对比了两种乳化剂对乳液基本物理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高分子 乳化剂 形态结构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泡沫废弃物利用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怀九 姚映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引用36篇国内外近年发表的文献,从用于制造轻质建筑材料;制造涂料与粘结剂;改性沥青和松香;制造密封与防水材料;解聚制造苯乙烯单体;制造通用型聚苯乙烯;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制造塑料合金;再制可发性聚苯乙烯等七个方面,回顾了聚... 本文引用36篇国内外近年发表的文献,从用于制造轻质建筑材料;制造涂料与粘结剂;改性沥青和松香;制造密封与防水材料;解聚制造苯乙烯单体;制造通用型聚苯乙烯;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制造塑料合金;再制可发性聚苯乙烯等七个方面,回顾了聚苯乙烯泡沫废弃物利用技术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泡沫塑料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培新 肖卫东 +1 位作者 路国红 巫辉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4年第2期54-59,共6页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对CPE用量和氯含量的依赖关系,考察了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两相间存在着一定的相...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对CPE用量和氯含量的依赖关系,考察了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两相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当CPE氯含量为36%~42%,用量为7~15份时,CPE在PVC/CPE共混物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结构、共混物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Brabender流变仪研究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共混物的加工性优于纯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共混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辐射陶瓷的导电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小英 金德江 崔万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556-560,共5页
本文根据单相的个体特性选择堇青石和TiC两相复合制备出了导电型的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对体系电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体系电导率值随TiC含量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TiC含量在9%wt以下时,体系电导率在10 ̄(-1)S/cm以... 本文根据单相的个体特性选择堇青石和TiC两相复合制备出了导电型的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对体系电性能进行研究发现,体系电导率值随TiC含量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TiC含量在9%wt以下时,体系电导率在10 ̄(-1)S/cm以下,而从9%wt开始,随着TiC含量的增加,体系的电导率迅速增加,幅度达几个数量级之多。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我们认为,材料的导电是由TiC相形成的导电通路所提供的,其导通过程是一种逾渗过程。根据渗流理论对体系的导电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说明电导率发生的突跃现象,由此得到了本复合体系的导电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可以从理论上预测某一给定TiC含量时系统电导率值的大小,使体系的电导率可控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导电相 逾渗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脲素席夫碱的合成与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祝心德 王成刚 +2 位作者 王永耀 乐芝凤 张超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351-354,共4页
报导了水杨醛脲素席夫碱──2-羟基苯甲醛缩二缩脲和2-异两基氧基苯甲醛缩脲的合成方法.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关键词 席夫碱 超氧阴离子 水杨醛 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自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7-48,共2页
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应用吴自强(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430070)羟乙基纤维素简称HEC,是仅次于CMC的一种产量大、用途广、发展迅速的水溶性纤维素醚。1HEC的合成合成HEC的主要原料是精制木浆或棉短绒、NaO... 羟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应用吴自强(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系,430070)羟乙基纤维素简称HEC,是仅次于CMC的一种产量大、用途广、发展迅速的水溶性纤维素醚。1HEC的合成合成HEC的主要原料是精制木浆或棉短绒、NaOH及环氧乙烷,也有用ClCH_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纤维素 合成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Q-1水性建筑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自强 郝点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7-41,共5页
应用尿素和三聚氰胺在特定条件下对PVA缩甲醛胶进行多次氨基化改性,并结合使用硼砂,可以制得耐水性和耐湿擦性优异的HQ一1水性建筑涂料。工业化生产八年来深受人们欢迎。
关键词 涂料 建筑涂料 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新 陈亚明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评述了计算量子化学中的计算方法及其特点,介绍了Xa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成果,认为量子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量子化学 计算 Xα方法 材料科学
原文传递
掺杂对Y-TZP陶瓷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陈文 王皓 崔万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本文研究了掺杂对钇稳定四方ZrO_2(YTZP)陶瓷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密度测定,SEM和电性能测量分析可知:掺杂的Y-TZP材料晶粒呈不规则多边形且分布均匀,晶粒平均尺寸在0.4μm左右。掺杂材料的电导激活能均小于未掺杂YTZP材料的电... 本文研究了掺杂对钇稳定四方ZrO_2(YTZP)陶瓷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密度测定,SEM和电性能测量分析可知:掺杂的Y-TZP材料晶粒呈不规则多边形且分布均匀,晶粒平均尺寸在0.4μm左右。掺杂材料的电导激活能均小于未掺杂YTZP材料的电导激活能;材料的晶粒电阻率随掺杂种类和浓度的变化不大,而掺杂Fe_2O_3和SiO_2的Y-TZP陶瓷材料则呈现较小的晶界电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显微结构 电性能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超微细Al_2O_3作种子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鲁德平 熊传溪 +1 位作者 闻荻江 王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52,共4页
研究了以超微细Al_2O_3作种子的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以及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烯酯的聚合速率随Al_2O_3的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用量一定时,聚合速率则随Al_2O_3的粒径减小而降低... 研究了以超微细Al_2O_3作种子的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以及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烯酯的聚合速率随Al_2O_3的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用量一定时,聚合速率则随Al_2O_3的粒径减小而降低。扫描电镜照片显示,Al_2O_3的粒径大于1μm时,Al_2O_3与聚乙酸乙烯酯的界面上有明显的微裂缝,而粒径为0.1μm时,Al_2O_3能均匀地分散在聚乙酸乙烯酯中且无裂缝存在。DTA结果表明,超微细Al_2O_3使聚乙酸乙烯酯的热分解温度由197℃提高到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酸乙烯酯 乳液聚合 三氧化二铝
全文增补中
N-水杨醛甘氨酸含铜(Ⅱ)的混配配合物研究
20
作者 王成刚 祝心德 +2 位作者 严振寰 吴自慎 张超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3-66,共4页
报导了N-水杨醛甘氨酸合钢(Ⅱ)与吡啶,2,2′-联吡啶和1,10-邻啰啉的混配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结果表明,这3种混配合物在甲醇中都是非电解质;对于铜(Ⅱ),在含吡啶的混配物中是四配位的,在其它两种中则是六配位的.
关键词 甘氨酸合铜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