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新型的电子版图书──介绍武汉大学出版社研制的“博克电子图书编著环境 |
朱家万
|
《现代出版》
|
1996 |
0 |
|
2
|
依托本校优势 办出高校出版社特色 |
曹文聪
余海燕
|
《出版科学》
|
1996 |
0 |
|
3
|
高校出版社开拓市场、扩大图书发行的一条有效途径——谈“全国建材院校教材信息协作网”的功能与作用 |
曹文聪
杨学忠
孙铁石
|
《出版科学》
|
1995 |
0 |
|
4
|
高校出版社图书选题结构的“主旋律” |
曹文聪
|
《出版科学》
|
1994 |
0 |
|
5
|
在教材出版领域创出版社特色的新尝试 |
曹文聪
余海燕
|
《现代出版》
|
1996 |
0 |
|
6
|
现代图书出版中的十大误区 |
鹿丽萍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3
|
|
7
|
现代出版中的误区 |
鹿丽萍
|
《出版科学》
|
1999 |
0 |
|
8
|
选题策划与图书出版支柱工程建设 |
曹文聪
|
《出版科学》
|
1994 |
0 |
|
9
|
浅谈图书出版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 |
余海燕
|
《出版科学》
|
1995 |
1
|
|
10
|
对当前电子出版业面临问题的思考 |
王忠林
|
《出版科学》
|
1999 |
0 |
|
11
|
浅谈高校教材的出版策划 |
孙成林
|
《大学出版》
|
2000 |
0 |
|
12
|
关键在于把“三审三校制”落到实处 |
崔庆喜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13
|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继续——浅谈“对原稿负责” |
崔庆喜
|
《出版科学》
|
1994 |
2
|
|
14
|
谈编辑的“定位” |
曹文聪
|
《出版科学》
|
1996 |
2
|
|
15
|
也来画画自己 |
崔庆喜
|
《出版科学》
|
1995 |
0 |
|
16
|
提高图书校对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
崔庆喜
|
《出版科学》
|
1995 |
0 |
|
17
|
提高校对人员文化素质的途径 |
崔庆喜
|
《出版科学》
|
1996 |
0 |
|
18
|
“全国建材院校教材信息协作网”:开拓市场、扩大发行的有效途径 |
曹文聪
杨学忠
孙铣石
|
《现代出版》
|
1995 |
0 |
|
19
|
论黑格尔的真理观 |
鹿丽萍
|
《理论月刊》
|
2000 |
0 |
|
20
|
校对“把关”浅议 |
崔庆喜
|
《现代出版》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