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5
1
作者 夏建国 李红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1,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何时中国化"、"为什么需要中国化"、"为什么能够中国化"、"中国化化什么"和"怎样中国化"等问题之关键,事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何时中国化"、"为什么需要中国化"、"为什么能够中国化"、"中国化化什么"和"怎样中国化"等问题之关键,事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命题是否成立。作为思想进程的开端,逻辑起点既强调"起点"诞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合理性,也强调"起点"理论生发的开创性以及内容之间的内在必然性、逻辑关联性和理论体系的一致性、系统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即既包含实践过程又衍生出相应的理论成果,体现具体实践与抽象概念的统一,彰显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因此我们认为,能够概括和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的概念是实践,具体而言是"中国工人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中国工人实践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际传播的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项久雨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12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增强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国际传播。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增强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国际传播。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际传播的主体,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际传播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必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国际传播环境,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国际传播的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国际传播 国际理解 问题与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研究现状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
作者 石云霞 周金鑫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7,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原创性和标识性概念的提出,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研究,逐步形成热潮,成果丰硕。在浩瀚的研究论著中,研...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原创性和标识性概念的提出,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研究,逐步形成热潮,成果丰硕。在浩瀚的研究论著中,研究梳理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基本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内涵、理论逻辑、发展主线、历史形态与具体形态等,以及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目的在于推动这一研究能够继续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共同体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研究述要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第二次飞跃--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绍东 邰俊杰 +4 位作者 卜俊煜 高雅婷 邓宏伟 陈文琦 姚瑾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共8页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已实现了从人民公社制度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第一次飞跃",但仍需要向规模化经营和集体经济方向进行"第二次飞跃"。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考察了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两条路径,提出生产...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已实现了从人民公社制度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第一次飞跃",但仍需要向规模化经营和集体经济方向进行"第二次飞跃"。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考察了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两条路径,提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第一次飞跃的理论依据,这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第一条路径。而生产关系改革引领生产方式演进和生产力水平跃升,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第二次飞跃的理论依据,这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第二条路径。在对安徽小岗和贵州塘约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的改革可以明确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方向,着力改变目前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空置"状况,恢复和增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功能。在此基础上,分类设计农地制度的三类具体形式,一是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大中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二是引导种田大户和家庭联合农场发展的中小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引导"农户+公司"模式发展的农地股份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改革 农业生产方式 集体所有权主体 股份合作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构建与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永宽 杨娇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8,285,共1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民营经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治理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从四个维度构建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民营经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治理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从四个维度构建起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架构科学的理论体系。认识论明确了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深刻揭示了其价值与贡献;主体论阐释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主体和领导主体,强调民营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使命论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的新使命,指出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发展论指明了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理路,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进路与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认识论、主体论、使命论、发展论,相互贯通、相生相成,深刻反映了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彰显了认识与实践、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理论指导与现实践履的高度融合,显著地展现了其严密的科学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唯物论”:实践唯物主义在中国话语中的初始开显——李达《社会学大纲》的独特理论贡献 被引量:5
6
作者 汪信砚 李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3,共8页
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达就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在《现代社会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唯物史观到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的唯物论"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 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达就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在《现代社会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唯物史观到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的唯物论"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在《社会学大纲》中,他建构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实践的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体系。这一体系是实践唯物主义在中国话语中的初始开显,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社会学大纲》 “实践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基本遵循和实践理路
7
作者 金伟 高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的话语表达。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于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式、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逻辑、向世界现代化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的话语表达。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于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式、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逻辑、向世界现代化提供新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因素。其中,中国共产党是话语主体,发展事实是话语客体,政治、学术、生活和世界话语是话语表达方式,国内、国际是话语场域。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应在话语形态上使引领性话语、问题式话语与诠释性话语相统一,在逻辑架构上使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关联,在话语功能上使呈现思想、传播理念与启迪新知相结合。具体而言,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建立健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 核心要素 基本遵循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佘双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共4页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并不高,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却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高于其...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并不高,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却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度高于其他理论和社会思潮,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总体上认识清晰正确,但有少数学生存在着模糊认识,大学生对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公平正义表现出更高度关注,而对党的领导的重要必的认为吸待于进一步提升。应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力度,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晓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与对社会思潮的批判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活动中要更好地彰显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的内在价值,科学说明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识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精神信仰 夯实文化自信——筑牢当代国人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三个着力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水静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1,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指南。筑牢当代国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时期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的根本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为之举。深刻讲述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指南。筑牢当代国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时期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的根本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为之举。深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契合处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指引力,是新时期坚定当代国人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三个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信仰信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佘双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2,共4页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得出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的重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的兴趣和效果,对社会实践和自主开展的研修活动有效... 本文通过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认识和评价的实证调查,得出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实施的重要性有高度认识,也有一定的兴趣和效果,对社会实践和自主开展的研修活动有效性评价最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校其他课程评价较低;大学生更愿意采取自学、直接研读原著的方式进行理论教育活动,而最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班的方式进行理论教育活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的新方法高度评价,对宣传普及方法创新充满期待。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认知;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作用;创新普及方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认识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及其对民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超越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银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人民为本",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的话语表达是"为人民服务",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是集体主义。"以人民为本"、"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是对...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人民为本",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的话语表达是"为人民服务",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是集体主义。"以人民为本"、"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的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在不同层面上的表达,它们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民本主义价值观中合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近代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辩证否定与历史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以人民为本 民本主义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云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2,共9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等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 人民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重大理论判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曙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20-23,共4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他理论成果一脉相承,构成“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又一次整体性、全方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他理论成果一脉相承,构成“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又一次整体性、全方位、突破性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余永跃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解放、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等人学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逻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走...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解放、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等人学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逻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走出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人学理论溯源、历史发展脉络、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等维度阐析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继续重视人民力量、推动人民创造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人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被引量:12
15
作者 项久雨 任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6,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重在践行,它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重构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重在践行,它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重构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因此,分析和研究当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及成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主体 问题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待资本的异同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承坪 胡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4,共7页
在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历史条件下,应当肯定资本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遏制其负面影响。资本主义充分利用资本的积极作用,但未... 在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历史条件下,应当肯定资本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遏制其负面影响。资本主义充分利用资本的积极作用,但未能有效地遏制其负面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积极利用资本的作用,同时也要努力遏制其负面影响,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待资本的相同点都是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对待资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经济逻辑不同、约束条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资本 经济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三个重大理论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佃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4,共8页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是一项没有先在经验和基础,需要通过厘清学术和理论前提而从头开始的艰巨工作。要厘清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学术和理论前提,就必须对其理论形态、理论模式及实现路径等重大的、关涉全局的"前端"理...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是一项没有先在经验和基础,需要通过厘清学术和理论前提而从头开始的艰巨工作。要厘清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学术和理论前提,就必须对其理论形态、理论模式及实现路径等重大的、关涉全局的"前端"理论问题予以考察、辨析和说明。概言之,就理论形态和理论模式而言,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既应当是一种容纳理论哲学问题的实践哲学,同时也应当是一种包含了多维问题的复合型理论;就实现路径来讲,我们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合宜选择,就是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这条路径既可以防止理论论证上的缺环,也可以防止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可能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哲学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公平正义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楠 潘学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3-55,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凸显,培育公平正义理念,动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工作。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公平正义理念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凸显,培育公平正义理念,动员广大群众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工作。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公平正义理念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将公平正义理念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来加强大学生的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教育,促使他们将公平正义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理论教育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云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思想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共产党的千秋基业和固本强基的伟大战略性工程。百年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历史发展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特点鲜明,主要体现为五个“统一”,即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思... 思想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共产党的千秋基业和固本强基的伟大战略性工程。百年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历史发展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特点鲜明,主要体现为五个“统一”,即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思想理论教育相统一,坚持思想理论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坚持思想理论教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坚持思想理论教育的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相统一,坚持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大众化相统一。这五个“统一”相互联系、相得益彰,系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理论教育的思想源泉、根本目的、内在动力、发展道路和着力点,深化了对我们党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思想理论教育 历史发展 基本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哲学家的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佃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6,177,共6页
近代以来的哲学理论植根于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历史土壤,这决定了在整个近现代哲学发展史中,政治哲学实际扮演着"第一哲学"的角色。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是以政治哲学家的身份介入哲学的,其早期理论活动主要展现为政治批判活... 近代以来的哲学理论植根于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历史土壤,这决定了在整个近现代哲学发展史中,政治哲学实际扮演着"第一哲学"的角色。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是以政治哲学家的身份介入哲学的,其早期理论活动主要展现为政治批判活动。从1844年开始,马克思从政治批判明确转向了经济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政治哲学的终结,相反是其早期所确立的政治哲学理论思路的一种根本性深化,故而也就代表着其政治哲学的推进和最后完成。在经济批判的语境中,马克思由于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建立政治哲学理论叙事的,所以其政治哲学是在与社会批判理论和历史哲学理论相互缠绕的复杂格局中得以开展的。这种从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视角来看是"非政治哲学"的理论开展形式,却标志着近代以来政治哲学所达到的最高理论反思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经济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