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沉湖湿地鸟居环境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雅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29-431,共3页
文章通过对沉湖地区大环境变迁、基本产业、意识状态与体制法规以及沉湖保护区成立这四大方面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揭示出这些因素对沉湖地区鸟居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沉湖湿地 鸟居环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妍 宋碧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淡水网箱养殖 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法环境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Mouneri Maiga Ferand Mondela 甘复兴 《绿色大世界》 2007年第8期67-69,共3页
法国作为欧洲有效实施环境保护的国家,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法国,环境保护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干预的优先部门,而且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对未来法国的经济和社会... 法国作为欧洲有效实施环境保护的国家,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法国,环境保护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干预的优先部门,而且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对未来法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文章通过介绍法国环境制度并分析比较中法两国的环境制度的差异,最终提出了借鉴法国有效实施环境制度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国 环境制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区大气PM_(2.5)的碳组分与源解析 被引量:101
4
作者 成海容 王祖武 +3 位作者 冯家良 陈宏玲 张帆 刘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74-1579,共6页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碳组分(OC,EC)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各类典型污染源对大气细颗粒物及碳组分的贡献,对于认识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状况,控制细颗粒物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利用大流量PM2.5采样器采集武汉市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并对其碳组分进行测定。武汉市城区大气中PM2.5、OC和EC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7±48.7)、(19.4±10.5)和(2.9±1.48)μg·m-3。其PM2.5的浓度处于我国主要城市的中等偏高水平,而OC、EC的浓度则属中等偏下水平,但均高于国外城市。武汉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出秋季>冬季>夏季的趋势,是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排放综合影响的结果。OC浓度和EC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69),表明二者存在来源联系。OC/EC的比值为6.7,指示武汉市大气中OC和EC的来源受汽车尾气排放和生物质燃烧的共同影响。SOA的平均质量浓度值为12.5μg·m-3约占PM2.5平均质量浓度的9.8%,表明SOA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具有重要贡献。结合PM2.5所含的水溶性离子、微量元素组成,利用正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对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及贡献率分别为机动车源(27.1%)、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26.8%)、工厂排放(26.4%)和生物质燃烧(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PM2 5 OC EC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秋季灰霾PM_(1.0)水溶性离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吕效谱 成海容 +2 位作者 王祖武 张帆 刘佳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08-216,共9页
为研究武汉市灰霾期间亚微米级细粒子(PM1.0)中水溶性离子特征,于2012年9月10日至10月30日期间,利用KS-303采样器,在武汉市郊区进行PM1.0常规/灰霾采样。使用离子色谱分析仪对采集的13个样品的10种水溶性离子(F–、Cl–、NO–3、NO–2、... 为研究武汉市灰霾期间亚微米级细粒子(PM1.0)中水溶性离子特征,于2012年9月10日至10月30日期间,利用KS-303采样器,在武汉市郊区进行PM1.0常规/灰霾采样。使用离子色谱分析仪对采集的13个样品的10种水溶性离子(F–、Cl–、NO–3、NO–2、SO2–4、Na+、NH+4、K+、Mg2+和Ca2+)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灰霾期PM1.0平均浓度101μg/m3,比非灰霾期高出81%左右;总水溶性离子(TWSI)平均浓度49.5μg/m3,比非灰霾期高出61%左右;SO2–4在灰霾期与非灰霾期浓度均最高,分别达到22.9μg/m3和14.8μg/m3,其次是NO–3和NH+4,灰霾期间K+和Cl–百分含量有较明显升高;秋季PM1.0呈酸性且酸性强弱与PM1.0浓度有很好的正相关性;PM1.0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人为源,建筑扬尘和风沙尘也对其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 0 水溶性离子 离子平衡 人为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霾天气下武汉城区大气PM_(2.5)的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登 张帆 +4 位作者 吴涛涛 贺文煌 成海容 王祖武 吕效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109-5111,5115,共4页
研究了冬季霾天气下武汉城区大气PM2.5的化学组成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冬季霾天气和正常天气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3.83μg/m3和66.46μg/m3,主要成分OM、NO3-、SO42-、NH4+的总量分别占PM2.5的80.88%和65.43%。霾天气期间OC和E... 研究了冬季霾天气下武汉城区大气PM2.5的化学组成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冬季霾天气和正常天气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3.83μg/m3和66.46μg/m3,主要成分OM、NO3-、SO42-、NH4+的总量分别占PM2.5的80.88%和65.43%。霾天气期间OC和EC有着共同的主要来源。与正常天气相比,武汉冬季霾天气下PM2.5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均有所增加,二次有机气溶胶对武汉PM2.5有更为显著的贡献,以煤燃烧为代表的固定源对PM2.5的贡献更大。与其他城市相比,以机动车尾气为代表的移动源对武汉冬季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霾天气下PM2.5浓度的增加可能与市政建设、煤燃烧、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碳质组分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青 黄种买 +1 位作者 胡将军 姚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12-414,共3页
山东省水资源可利用形势严峻,2002-2008年水资源总量已不能满足全省总的供水需求量。预测2020年山东省的水用水需求量为256亿m3,已经超过了全省水资源总量的数值,处于弱不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利用 水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M9C型热磨机进料系统的改造
8
作者 吐尔洪.阿不都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0年第8期55-56,共2页
针对QM9C型热磨机进料系统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生产使用表明,改造后的进料系统对湿木片的脱水效果好,降低了进入蒸煮缸内木片的含水率;提高了进料量并减少了热磨机蒸煮缸内木片的蒸煮时间,进... 针对QM9C型热磨机进料系统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生产使用表明,改造后的进料系统对湿木片的脱水效果好,降低了进入蒸煮缸内木片的含水率;提高了进料量并减少了热磨机蒸煮缸内木片的蒸煮时间,进而保证了磨浆机出浆效率和纤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磨机 进料系统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水质评价(2002-2004年) 被引量:59
9
作者 申锐莉 张建新 +3 位作者 鲍征宇 周旻 乔胜英 谢淑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9,共7页
根据2002-2004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和黄浦江污染指数对洞庭湖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2)黄浦江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27... 根据2002-2004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参照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和黄浦江污染指数对洞庭湖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洞庭湖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2)黄浦江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27,所以洞庭湖12个断面水质无黑臭现象发生;(3)枯水期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水质污染最严重,平水期西洞庭湖水质污染最严重,洞庭湖丰水期的污染程度小于平水期;(4)洞庭湖的大部分水体的水质主要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局部水体的水质在枯水期达到重污染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质评价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 黄浦江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薛金凤 夏军 马彦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9-656,共8页
污染物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是很复杂的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降雨径流污染 ,必须对这个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和国内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 ,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及在模型... 污染物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是很复杂的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降雨径流污染 ,必须对这个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和国内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 ,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及在模型中引入模糊理论、不确定性分析、风险管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而我国在非点源污染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 ,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预测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模糊理论 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东湖水中COD与TOC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江莉 张业明 +3 位作者 曹刚 郝龙 林安 甘复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7-39,共3页
为了快速综合的监测有机污染物,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量,探索性地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中COD与TOC的相关性。根据东湖水样的有机质谱分析结果,重铬酸钾法测定富营养化水体的适用性在文中得到论证。以大量实验数据为依据,推导... 为了快速综合的监测有机污染物,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量,探索性地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中COD与TOC的相关性。根据东湖水样的有机质谱分析结果,重铬酸钾法测定富营养化水体的适用性在文中得到论证。以大量实验数据为依据,推导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TOC和COD的相关方程。该方程的相关系数r=0.9585,|r|>r0.01,38说明线形相关关系高度显著。实验所得线性回归方程的正确性在理论上得到支持,其较好的精确性通过COD实测值与COD计算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3.72%得到了证实。对于富营养化东湖水,TOC比COD更能直接合理地表征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污染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COD TOC 相关性 有机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双碱法脱硫效果和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晓满 王祖武 +1 位作者 李超 陈列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29,共3页
介绍了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在北京某供暖中心的工程运用,研究了工程运用中pH值对系统脱硫效果和运行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的pH值范围。
关键词 双碱法 烟气脱硫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环氧水性树脂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敏 朱华 +1 位作者 林怡雯 甘复兴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5,49,共5页
在详细分析酯化工艺制备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讨论了两步酯化工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两步酯化工艺中的两个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酯化过程中环氧基团开环过程的控制,得到了环氧树脂单酯化过程中催化剂的最... 在详细分析酯化工艺制备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讨论了两步酯化工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两步酯化工艺中的两个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酯化过程中环氧基团开环过程的控制,得到了环氧树脂单酯化过程中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0.2%(相对于总质量)、最佳反应时间为105 min;同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对产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得出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中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与聚合树脂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制备出具有一定功能官能团数量、最佳相对分子质量和链结构的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最后,通过对该树脂的性能测试证实该方法所合成树脂综合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 酯化 相对分子质量 水性树脂 环氧当量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F负载催化剂制备对烟气脱硝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闯 张青 +3 位作者 张秋勉 陈熙 胡将军 甘复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37,共3页
介绍了采用浸渍法在活性炭纤维(ACF)上负载铜盐制备烟气脱硝催化剂的方法,探索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催化剂的负载方式、铜盐负离子的种类、催化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范围为250~300... 介绍了采用浸渍法在活性炭纤维(ACF)上负载铜盐制备烟气脱硝催化剂的方法,探索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催化剂的负载方式、铜盐负离子的种类、催化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范围为250~300℃,多次浸渍负载比一次浸渍负载效果要好,采用Cu(NO3)2作为负载铜离子的溶液,催化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催化还原 氧化铜 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nO2/Ti电极对对硝基苯酚电催化氧化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芬 甘复兴 +2 位作者 侯能邦 汪帆 吕泽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以自制掺锑二氧化锡涂层电极为阳极,钛板为阴极,进行了对硝基苯酚溶液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试验。系统研究了pH、溶液温度、对硝基苯酚初始浓度、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电催化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氧化降解历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 以自制掺锑二氧化锡涂层电极为阳极,钛板为阴极,进行了对硝基苯酚溶液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试验。系统研究了pH、溶液温度、对硝基苯酚初始浓度、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电催化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氧化降解历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H为3、温度为30℃、电流密度为20mA·cm-2、Na2SO4电解质浓度为0.2mo·lL-1时,对硝基苯酚去除率和TOC的去除率都较高;对硝基苯酚的电催化氧化反应属于电化学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nO2/Ti涂层电极 对硝基苯酚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回用于冷却水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虞启义 黄种买 张青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9-22,共4页
城市污水回用是缓解城市工业用水紧张的有效途径。作者针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回用于冷却水出现的氨氮、磷酸盐、细菌和卫生问题进行了讨论 ,发现氨氮因解吸、硝化等作用而对冷却水系统的危害并不是十分严重 ,而磷酸垢可通过调节 pH、加石... 城市污水回用是缓解城市工业用水紧张的有效途径。作者针对国内外城市污水回用于冷却水出现的氨氮、磷酸盐、细菌和卫生问题进行了讨论 ,发现氨氮因解吸、硝化等作用而对冷却水系统的危害并不是十分严重 ,而磷酸垢可通过调节 pH、加石灰处理。此外还讨论了我国城市二级出水水质与冷却水的水质 ,以寻找最佳的处理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冷却水 污水回用 废水处理 水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水膜除尘器除尘脱硫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祖武 黄梅 +2 位作者 王聪玲 罗立新 罗运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1-233,共3页
介绍了三相流化床技术用于文丘里水膜除尘器除尘脱硫增效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在 410 t/ h锅炉上的工业应用结果。工业运行测试结果表明 ,其脱硫效率可达 85 %左右 ,除尘效率达 98%左右。该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具备了工业应用的条件。
关键词 文丘里水膜除尘器 脱硫 燃煤锅炉 环境保护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道斌 吕玉娟 张晖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或MgSO4和Na2HPO4·12H2O使NH3-N生成磷酸铵镁的化学沉淀法,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药剂选用,药剂配比以及分步沉淀工艺等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反应时... 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或MgSO4和Na2HPO4·12H2O使NH3-N生成磷酸铵镁的化学沉淀法,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药剂选用,药剂配比以及分步沉淀工艺等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反应时间为25min,采用分步沉淀工艺,当药剂配比为:n(N)∶n(Mg)∶n(P)=1·5∶1∶1·5时,垃圾渗滤液中NH3-N,沉淀降低到28·54mg·l-1,去除率达9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氨氮 沉淀 磷酸铵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电场对SO_2气相传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祖武 曾汉才 +1 位作者 梅欢 吴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4,共4页
研究了SO2在放电电场中的气相传质过程。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外加电压、放电区长度、放电空间大小等与放电电场相关的参数对SO2电迁移和脱硫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放电电场对SO2传质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和系统脱硫效率随... 研究了SO2在放电电场中的气相传质过程。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外加电压、放电区长度、放电空间大小等与放电电场相关的参数对SO2电迁移和脱硫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放电电场对SO2传质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和系统脱硫效率随电压升高、放电区长度和单位能耗增加、放电空间减小而增加。放电电场之后的辅助匀强电场有助于改善SO2的电迁移效果。系统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由放电电场促进SO2传质而引起的脱硫效率增量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电晕放电 电迁移 SO2负离子 气相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沟的脱氮除磷工艺应用评述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崟 肖兰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介绍了国内典型的A2/C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和DE氧化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总结各自的结构及工艺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最后指出,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氧化沟中微生物活性是氧化沟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研究... 介绍了国内典型的A2/C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和DE氧化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总结各自的结构及工艺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最后指出,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氧化沟中微生物活性是氧化沟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氧化沟设备性能和监控技术,减少占地面积和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脱氮 除磷 卡鲁塞尔氧化沟 活性污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