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2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级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潇 赖婧 +2 位作者 沈元春 李中 刘松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56-160,共5页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建设更加完善高效的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十分必要。本文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底层逻辑,即评价什么—谁来评—如何评—评价的成效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机...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建设更加完善高效的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十分必要。本文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底层逻辑,即评价什么—谁来评—如何评—评价的成效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机制的四个要素,即评价机制体系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基于质量评价的多维度多形式全过程的评价方法、完成评价结果反馈并督促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本文从学院督导监管机制建设、教师和学生在质量评价机制中的作用、评价活动的组织协调、社会评价的应用等方面分享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质量评价机制 构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S MAX的武汉大学校园立体图的制作 被引量:29
2
作者 阮晴 何宗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9-51,共3页
阐述在 3DSMAX软件下制作《武汉大学校园立体图》的原理和方法。从资料的收集、制作编绘原图 ,以及在 3DSMAX中建筑模型的生成几方面进行介绍 ,重点阐述在 3D环境下房屋建模、材质、灯光的设置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3DS-MAX 立体图 资料 地图 制作工艺 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技术在矿冶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喻晗 栾和林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分析GC -MS分析技术在矿冶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并介绍具体应用成果。GC -MS分析技术用于持久有机污染 (POPs)、多环芳烃 (PAHs)、含硫多环芳烃 (PASH)、内分泌干扰物 (DECs)、冶炼烟尘PM2 5复合污染等各类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及示... 分析GC -MS分析技术在矿冶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并介绍具体应用成果。GC -MS分析技术用于持久有机污染 (POPs)、多环芳烃 (PAHs)、含硫多环芳烃 (PASH)、内分泌干扰物 (DECs)、冶炼烟尘PM2 5复合污染等各类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及示踪监测方面 ,对正确评价污染源、了解污染物的污染机理、选择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是矿冶环境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污染物检测 GC-MS 复合污染 有机污染物 矿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码定位技术支持下的室内导航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庄莹 黄丽娜 +2 位作者 郑恒杰 刘统硕 康雨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28,142,共5页
随着大型复杂公共室内空间逐渐增多,室内导航已成为当前基于位置服务(LB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结合空间定位技术和移动地图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种面向复杂室内空间的导航电子地图,利用二维码技术进行准确的室内空间定位,并以武汉大... 随着大型复杂公共室内空间逐渐增多,室内导航已成为当前基于位置服务(LB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结合空间定位技术和移动地图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种面向复杂室内空间的导航电子地图,利用二维码技术进行准确的室内空间定位,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样区,设计了一套面向复杂室内空间结构的位置编码规则。在此基础上,开发和实现了可提供图书馆室内定位与最优路径推送的手机端导航电子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二维码技术 室内导航 最优路径 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访问偏好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与供需评价——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章莹 刘耀林 +1 位作者 仝照民 刘艳芳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共10页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研究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可持续城市意义重大。针对已有研究使用单一规划半径和统计人口计算可达性、忽略使用者选择偏好等问题,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量化各年龄组人群对公园绿地的真实需求和...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研究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可持续城市意义重大。针对已有研究使用单一规划半径和统计人口计算可达性、忽略使用者选择偏好等问题,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量化各年龄组人群对公园绿地的真实需求和访问偏好规律,基于Ga-2SFCA,将访问偏好参数融入可达性模型,识别供需错配区域。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组访问偏好差异明显,青少年对专类公园的偏好程度最高,老年人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且面积大、设施丰富的综合型公园;2)四类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异显著,专类公园可达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极化特征,综合可达性以东湖为中心呈现高值,空间集聚效应明显;3)江岸区、洪山区等部分区域存在公园绿地供需失衡现象,占比达到13%,且休息日时更为突出,老年群体的绿地供需匹配情况最差。丰富了公园绿地服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为优化公园绿地配置、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提供参考,可以扩展到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访问偏好 可达性 供需匹配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特征及预报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肖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7,共10页
武汉大学樱花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开展樱花花期长度的预报工作,可为旅游部门管理工作和游客安排出行时间提供合理的参考。根据1979—2018年40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和落花期的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 武汉大学樱花是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开展樱花花期长度的预报工作,可为旅游部门管理工作和游客安排出行时间提供合理的参考。根据1979—2018年40年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和落花期的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1)樱花的始花期和落花期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有明显的提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始花期与落花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变率较大,与全球气候变化停滞期相吻合;40年间花期长度变率很大,整体无明显的增多或减少的趋势。(2)平均始花期为3月14—15日,落花期为3月31日—4月1日,平均花期长度为18d。(3)花期长度与当年始花期日序数、开花期间平均气温、开花期间最高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和温度日较差平均值均呈负相关,与开花期间总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开花期内平均极大风速值、平均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无明显相关性。(4)用1979—2015年共37年资料建立了樱花花期长度的单因子拟合、多因子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模型,用2016—2018年3年资料进行检验,对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长度进行了预报,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其中主成分回归模型、降水单因子拟合模型和多因子樱花花期长度回归模型预报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在1.5d左右,后期将会把预报模型运用到实际的樱花花期预报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花 花期长度 花期长度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郭文露 钟赛香 +1 位作者 刘艳芳 杨钰颖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6-736,共11页
为探索大学生地方认同的组成结构,以武汉大学为例,通过非结构访谈手段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 为探索大学生地方认同的组成结构,以武汉大学为例,通过非结构访谈手段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大学大学生地方认同具有认知、情感、行为、自我效能和承诺5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学生对学校的地方认同较高;入学时间、所属学部、高考志愿、籍贯是地方认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年级、所属学部、高考志愿、籍贯)不同,在地方认同及其各个维度上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地方认同 维度 扎根理论 探索性因子分析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流域水环境磷风险预报预警平台
8
作者 张熔轩 张万顺 +4 位作者 刘馨 彭虹 陈勇 陈刚 李翱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193,共8页
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是提升水污染防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提出了香溪河流域水环境磷风险平台技术体系,建立了香溪河流域水环境磷风险预报预警平台。该平台具备自动化收集多源异构的气象、水文、水质监测和污染源排放等底座数据并融... 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是提升水污染防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提出了香溪河流域水环境磷风险平台技术体系,建立了香溪河流域水环境磷风险预报预警平台。该平台具备自动化收集多源异构的气象、水文、水质监测和污染源排放等底座数据并融合处理的功能,可为流域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过程条件提供支撑,进一步对降雨过程、水文变化、总磷浓度和水环境风险提供预测和评价结果,并对2016年和2020年进行磷风险预报预警应用,为香溪河提升流域智慧化管理水平和推进磷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磷风险管控 预报预警平台 业务化应用 香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社区人居单元类型与分异格局研究——基于“城市人”理论
9
作者 洪梦谣 魏伟 +1 位作者 巢佳玲 夏俊楠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面向存量时代社区精细化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识别社区人居单元类型、分析空间分异格局、探索差异化优化路径成为重要突破口。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构建“城市人—空间接触机会—空间承载系统”理论框架,并面向社区人居单元中3大典... 面向存量时代社区精细化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识别社区人居单元类型、分析空间分异格局、探索差异化优化路径成为重要突破口。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构建“城市人—空间接触机会—空间承载系统”理论框架,并面向社区人居单元中3大典型空间要素,即社区空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居民的主要属性构建特征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提取人居要素互动形成的社区公服设施压力承载、社区公服设施可达性、社区老龄化程度、社区公共空间可获性、社区密度5大核心因素,并运用K均值聚类将其划分为5类社区人居类型。研究发现,5类核心因素体现了较强的社区人居单元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较强的特征区分度与空间分异性。以期为社区的类型总结、差异管控、特色塑造和更新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人居单元 分异格局 “城市人”理论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10
作者 石先滨 刘泽瑾 +2 位作者 周晓宁 翁雪波 徐浩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55-160,共6页
提出了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探讨了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的自然资源利用分区方法。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低、城市外围优于城市中心的分布格局,区域资源禀赋... 提出了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探讨了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的自然资源利用分区方法。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自然资源禀赋总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低、城市外围优于城市中心的分布格局,区域资源禀赋综合情况得分均值为61.7分;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在空间上呈中部高、东西低的格局特征,高开发利用区域(钟祥市、枣阳市、京山市得分均大于65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工作相对均衡,区域之间自然资源综合潜力差异显著,自东向西呈“高-中-高-中”的格局特征,超过1/2的评价单元潜力得分超过区域平均水平。从自然资源情况、开发利用和可开发潜力等维度构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可为汉江生态经济带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及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湖北省汉江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17
11
作者 张杨 刘艳芳 +1 位作者 顾渐萍 丁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导致武汉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的态势。②1996年~2006年武汉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51上升至0.468。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平衡,并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③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城市化引起的空间扩张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2001~2005年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新国 王杰 +2 位作者 彭书时 花伟 董兆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59,111,共3页
文章对武汉市2001~2005年东湖梨园等6个监测站所监测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结果的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区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做出了合理的综合评价,并由模型中... 文章对武汉市2001~2005年东湖梨园等6个监测站所监测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结果的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区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做出了合理的综合评价,并由模型中各污染因子的权重判断出可吸入颗粒物(PM10)武汉市大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二氧化氮(NO2)的权重逐步上升。根据分析数据初步分析了三种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大气环境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投资环境评价支持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余源 胡鹏 +2 位作者 邓宏兵 詹小国 杜国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1,共3页
以武汉市为例 ,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支持系统的研制 ,提出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框架和实现方式 ,并建立其原型系统WIEESS ,该系统可为投资者。
关键词 城市投资环境 GIS 武汉市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与约束CA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汉花 刘艳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一直是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主要关注土地利用的经济属性而忽略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在优化内容上都是对土地资源数量结构的优化,忽视了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一直是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主要关注土地利用的经济属性而忽略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在优化内容上都是对土地资源数量结构的优化,忽视了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近几年很多学者通过与相关模型算法的集成形成的优化模型从一定程度上对数量结构优化模型进行了改造,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效益的优化配置目标,但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系统研究的模型却非常少见。本文运用生态位模型对土地资源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进而将数量优化结果作为CA模拟的约束条件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实现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约束CA 数量结构优化 空间布局优化 黄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时空耦合及规划启示——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1
15
作者 孔雪松 蒋献佳 +1 位作者 刘叶 金志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7,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分析2009年和2018年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耦合特征,并提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策略。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法、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 研究目的:基于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分析2009年和2018年江苏省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的耦合特征,并提出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策略。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法、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1)江苏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呈现出随时间推进式的同步增加和空间集聚效应,高强度国土空间开发具有明显的“一圈一带”特征;(2)资源环境承载伴随经济发展而压力增加,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高,但以拮抗耦合、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为主;苏南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苏北地区,但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之间的整体协调性不高。研究结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把握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和弹性,统筹耦合协调的时效性和关联性,优化区域发展模式,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开发强度 承载力 评价指标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根寿 罗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3-507,共5页
城市土地供求紧张和土地粗放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现状、实施科学的合理的土地利用.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价值,构建了一套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城市土地供求紧张和土地粗放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现状、实施科学的合理的土地利用.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价值,构建了一套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率和土地生态环境四个因素层,十三个因子层,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武汉市2003年~2007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了武汉市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影响问题,并得到了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熵值法 环境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群组特征的生态管理分区--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建华 袁毅 +2 位作者 张苗苗 覃荣诺 陈志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4-1525,共12页
生态管理分区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城市生态差异化治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分区方法侧重生态功能属性,较少考虑生态斑块之间联系强度差异,忽视了斑块的群组结构。以武汉市为例构建生态网络,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视角,结合斑块空... 生态管理分区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城市生态差异化治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分区方法侧重生态功能属性,较少考虑生态斑块之间联系强度差异,忽视了斑块的群组结构。以武汉市为例构建生态网络,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视角,结合斑块空间组织和斑块联系强弱,运用凝聚子群方法,提取联系紧密的生态组分,将网络划分为异质性群组,基于网络群组特征和生态景观辐射范围进行分区覆盖分析,并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1)86条生态廊道连接研究区34处生态斑块,进一步形成8个生态群组;(2)多数群组内部连通性较好,北部群组之间联系较强,南部群组之间联系相对较弱;(3)依据群组结构功能特征,形成6大网络群组分区,通过与武汉市经济发展规划分区对比,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4)城市外围的分区网络稳定性较好,中部稳定性较差,识别分区内13个重要斑块和16条重要廊道,作为重点发展保护对象;(5)综合分区特征将6大分区确立为生态屏障区、生态控制区、生态改善区、生态修复区、生态开发区以及生态保育区,并提出生态发展差异化保护措施。研究将生态功能属性和空间结构属性进行有机关联并制定分区策略,为区域生态管理分区、生态保护规划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区 生态网络 凝聚子群 网络群组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投资环境绩效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18
作者 文余源 邓宏兵 詹小国 《现代城市研究》 2002年第5期25-30,共6页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五性雷达图分析法,对武汉市投资环境绩效进行了分析并判定了其不同时段的投资环境类型,在投资环境绩效呈上升状态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限制投资环境绩效水平发挥的不良因素,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武汉市 企业管理 城市建设 投资环境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海洋素养
19
作者 李连营 任福 +1 位作者 杨敏 赵建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172,共5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素养的内涵,以及GIS专业学生的海洋素养所应包含的内容;然后探讨了培养海洋素养的方式,包括参与海洋相关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海洋相关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等系统训练;最后,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从课程教学...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素养的内涵,以及GIS专业学生的海洋素养所应包含的内容;然后探讨了培养海洋素养的方式,包括参与海洋相关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海洋相关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等系统训练;最后,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从课程教学、三创训练和就业趋势等方面分析了GIS专业学生的海洋素养情况,认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在GIS实践能力方面表现突出,且具有很好的海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海洋素养 素质教育 海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G11的城市绿地环境公平测度——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佑淋 余珮珩 +2 位作者 李志刚 王静 陈奕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9,共9页
绿地资源的供需平衡是环境公平测度的重要维度。基于不同交通方式分析绿地服务的供给水平,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1)探讨社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区位熵和洛伦兹曲线等方法,探究供... 绿地资源的供需平衡是环境公平测度的重要维度。基于不同交通方式分析绿地服务的供给水平,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1)探讨社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区位熵和洛伦兹曲线等方法,探究供需匹配的空间耦合关系,并分析不同年龄结构群体的绿地资源分配差异。结果表明:1)绿地综合服务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的时空影响,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和由内向外递减的圈层结构。2)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社区主要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腹地,并沿水系向城市边缘蔓延;绿地服务滞后型社区比重较大,城市绿地综合服务水平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匹配度不足。3)绿地资源分配两极分化严重,少数人占有大部分绿地资源,负担人口的绿地资源享有程度不足,绿地生态服务的格局亟待优化。研究结果可为绿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SDG11的推进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环境公平 城市绿地 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