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程虹 陈昕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48,共17页
对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的实证考察,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的一般规律。本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梳理了主要历史时期与政府质量管理相关的机构、职官、职能和管理方式,并分析了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 对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的实证考察,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的一般规律。本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察,梳理了主要历史时期与政府质量管理相关的机构、职官、职能和管理方式,并分析了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是由直接质量管理转向间接质量管理,具体表现为:从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向流通和交易环节的质量管理转型;从直接行政干预管理产品质量向发挥市场竞争与习惯性规则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转变;由单一政府主体管理产品质量向依靠牙侩、行会等多方社会主体参与质量管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政府 质量管理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虹 胡德状 罗连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7,共12页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可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呈现差异。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大型...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可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呈现差异。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显示出中小企业在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研究建议,应保障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有效供给,促进中小型企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引导中小型企业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从而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投入对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质量 企业规模 制造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量能力企业的质量信号选择偏好分析——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程虹 黄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9-66,共8页
质量能力提升与质量信号传递是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对不同质量能力企业的产品质量信号选择偏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战略能力强的企业更... 质量能力提升与质量信号传递是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对不同质量能力企业的产品质量信号选择偏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战略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强制性标准或市场性价格作为质量信号传递的载体,质量运营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愿性商标或强制性标准作为质量信号传递的载体,而质量管控能力对质量信号选择倾向的作用不显著,质量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并不认可除品牌外的质量信号作为产品质量能力的效用。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标准信息缺失或造假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第三方认证,降低第三方认证成本,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质量战略能力及品牌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能力 质量信号 认可度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对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 被引量:4
4
作者 罗连发 程欣 唐婷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8-128,共11页
不同类型融资约束,可能会使企业产生不同的质量选择行为。现有文献研究了融资约束与企业质量行为的总体效应,而没有基于我国独特的金融市场结构进行异质性分析。笔者以一个随机抽样调查的企业样本,探讨了不同类型融资约束对于产品质量... 不同类型融资约束,可能会使企业产生不同的质量选择行为。现有文献研究了融资约束与企业质量行为的总体效应,而没有基于我国独特的金融市场结构进行异质性分析。笔者以一个随机抽样调查的企业样本,探讨了不同类型融资约束对于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来自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约束,对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约束对企业产品质量具有显著负效应。因此,正规金融约束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激励,而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约束,则会降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努力。基于这一发现,笔者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大面向民营企业的正规金融服务,缓解其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对其产品质量行为产生外在约束,进而提升其产品质量水平。同时,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发展,降低企业的总体融资成本,使得非正规金融能够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起到正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产品质量 企业调查数据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异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酣 张继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8,共7页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一方面通过建立静态或动态均衡模型解释了国家之间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变化,也证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模式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等福利问题,并对该因素对经...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一方面通过建立静态或动态均衡模型解释了国家之间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变化,也证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模式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等福利问题,并对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反映产品质量的指标,利用企业乃至产品层面的数据验证了质量异质性和企业出口决策、国家间的贸易模式差异和出口品质量高低之间的关系。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的引入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也为中国很多贸易现象提供了新解释。在改进国际贸易产品质量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有望对贸易模式、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提供更有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质量 质量异质性 贸易模式 经济增长 “新新”贸易理论 林德尔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使用、工艺创新与质量改进——来自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6
6
作者 程虹 袁璐雯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9,共14页
文章通过独特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数据,应用OLS、IV和中介效应的实证方法,验证了机器人的使用对于质量改进的显著效应。机器人的使用带来了工艺创新,也就是新的加工方式、生产流程以及检测方法的应用,从而改进了企业的质量... 文章通过独特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数据,应用OLS、IV和中介效应的实证方法,验证了机器人的使用对于质量改进的显著效应。机器人的使用带来了工艺创新,也就是新的加工方式、生产流程以及检测方法的应用,从而改进了企业的质量。文章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加快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在制造业企业中全面推进机器人使用;我国制造业的技改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使用工艺的创新;我国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共性技术的公共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工艺创新 质量 中国企业综合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区域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政策质量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余红伟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82-89,共8页
新常态下社会保障面临新挑战,提升我国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成为缓解当前社保压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3年我国各省级区域的社会保障支出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存在... 新常态下社会保障面临新挑战,提升我国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成为缓解当前社保压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3年我国各省级区域的社会保障支出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存在明显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民众生活水平及老龄化人口比重均存在负向消极影响,而国有资产占比会显著提升就业保障支出效率;剔除影响因素后,各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发生明显变化,平均综合效率与技术效率均有所上升,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水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整体投入产出环境有待改善。针对四种不同效率结构的社会保障支出类型,应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或扩大投入规模等方面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效率 三阶段DEA模型 环境因素 测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质量改进与农业生产率提高——基于近代棉业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唐 程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70,共8页
美棉的引种与推广是近代中国棉业品种质量改进的代表性事件。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在棉花等代表性行业方面,近代中国农业的品种质量获得了较快的改进,而品种质量的改进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升。具体到棉业上,近代中国棉业... 美棉的引种与推广是近代中国棉业品种质量改进的代表性事件。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在棉花等代表性行业方面,近代中国农业的品种质量获得了较快的改进,而品种质量的改进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升。具体到棉业上,近代中国棉业出现了较为典型的品种质量与农业生产率"双改进、双提高"的发展趋势。棉业的这种"质量型"增长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界对于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历史起点的理论认识,并有助于厘清近代中国整体经济发展阶段的定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棉业 品种质量改进 农业生产率 中棉 美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数量与质量的视角--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罗连发 唐婷 胡德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2,共9页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作用认识的分歧,需要从数量与质量的视角来加以协调。中高层管理者的绝对数量对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而相对数量具有负效应;在质量指标中,中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参与决策、社会资本以及创新...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作用认识的分歧,需要从数量与质量的视角来加以协调。中高层管理者的绝对数量对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而相对数量具有负效应;在质量指标中,中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参与决策、社会资本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绩效均不显著。企业管理者需要着力弥补中高层管理者的创新能力短板,促使其从单一技能型转变为经营型管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层管理者 经营绩效 数量和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差异的质量监管政策绩效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虹 王晓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共11页
以2015年中国企业一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行业差异对质量监管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质量监管存在行业差异,重点行业被抽检的概率要显著高于非重点行业。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有无接受抽检之间并... 以2015年中国企业一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行业差异对质量监管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质量监管存在行业差异,重点行业被抽检的概率要显著高于非重点行业。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有无接受抽检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质量监管政策偏向重点行业的监管,但对其产品质量起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从政策层面看,对不同行业实施公平的"双随机"抽查机制、构建企业产品质量自我声明制度、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监管信号的有效传递是提升质量监管效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监管 监督抽查 行业差异 政策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唐 韩笑 余凡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3,共11页
通过构建人力资本质量模型,对不同类型企业人力资本质量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笔者发现:人力资本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效应,并且对不同企业分组回归,人力资本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异质性。对外资、非... 通过构建人力资本质量模型,对不同类型企业人力资本质量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笔者发现:人力资本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效应,并且对不同企业分组回归,人力资本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异质性。对外资、非出口和非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质量的影响程度更强,而对于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则不显著。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应重视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化人力资本质量在不同类型企业的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质量 全要素生产率 匹配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型盈利模式与质量型盈利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异质性的实证解释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虹 陈川 李唐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37,共20页
面对相同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在部分企业经营绩效受到较大冲击的同时,另一部分企业却能实现"逆势上扬",基于内在质量能力差别的盈利模式差异是重要原因。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文章将2013-... 面对相同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在部分企业经营绩效受到较大冲击的同时,另一部分企业却能实现"逆势上扬",基于内在质量能力差别的盈利模式差异是重要原因。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文章将2013-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低于地区GDP增长率的企业分类为"速度型盈利模式",而将高于地区GDP增长率的企业分类为"质量型盈利模式"。通过构建涵盖质量投入和质量绩效的综合性质量能力指数,文章采用工具变量法(IV)、有限信息最大似然估计(LIML)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对不同盈利模式企业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基于自身质量能力的实证解释。结果表明,质量能力对于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因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利模式 质量能力 因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与变革:美国质量门槛对近代华茶外贸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时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茶叶是中国近代对美贸易最主要的输出商品。鸦片战争以降,华茶出口数量急剧扩张,但因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茶质出现大幅下滑,中美双方茶叶贸易纠纷频发。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环境的转变,促使美国开始正视茶叶质量问题,从1880年代起先... 茶叶是中国近代对美贸易最主要的输出商品。鸦片战争以降,华茶出口数量急剧扩张,但因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茶质出现大幅下滑,中美双方茶叶贸易纠纷频发。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环境的转变,促使美国开始正视茶叶质量问题,从1880年代起先后两次出台茶叶规制法案,设置进口质量门槛。质量门槛对华茶输美贸易造成严重冲击,美国茶叶市场迅速被符合其标准要求的日本、印度、锡兰茶所替代。在禁绝输美绿茶人为因素导致质量问题方面,从晚清到1920年代,各界没有停止变革的探讨和实践,惜倡议多于行动、速度迟缓、局部发力,一直缺乏着眼全局、系统动员的组织力量。1931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出口检验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为时太晚、格局已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茶叶贸易 质量门槛 出口检验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别比较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芷晴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6-314,共9页
为准确衡量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利用修正的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了一套基于国别比较的国际质量竞争力测评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2008~2012年14个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年度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质量竞争力... 为准确衡量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利用修正的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了一套基于国别比较的国际质量竞争力测评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2008~2012年14个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年度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质量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排名第10位,整体质量水平较低且各维度发展并不均衡,技术工人的短板突出;基于主观评价的居民满意度得分较低,突出表现为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不高;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在年度间的波动较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基于此,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打造具有高质量水平的劳动力队伍;引导、支持制造业企业获取国际先进的市场准入认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发展市场化的质量服务业,为制造业质量水平提升提供服务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质量竞争力 国际比较 钻石模型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虹 张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20,共8页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q...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企业产品质量随着工资差距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更进一步以企业工资是否集体协商做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一种因果性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将员工工资差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差距 产品质量 锦标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的消费者评价吗--来自产业和区域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不断发生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负面形象都表明,我国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产品质量消费者观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不同的产业和区域,消费者对于... 不断发生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负面形象都表明,我国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于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产品质量消费者观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不同的产业和区域,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评价存在差异。计量分析证明,不管是在产业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较高的市场竞争程度对于提升国内产品质量的消费者评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解决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政策建议是,放松在区域和产业当中对企业的各种管制,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市场竞争水平,激励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竞争 产品质量 消费者评价 放松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主观感知的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连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40,共9页
居民的实际感知与经济增长的客观事实相背离,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表现,实证研究发现,人均GDP、消费以及GDP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质量主观感知的作用呈非线性关系。在控制居民个人特征以及区域特征以后,人均GDP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感知的促进... 居民的实际感知与经济增长的客观事实相背离,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表现,实证研究发现,人均GDP、消费以及GDP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质量主观感知的作用呈非线性关系。在控制居民个人特征以及区域特征以后,人均GDP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感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消费增长的效应则是显著的。GDP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是先提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实证分析而得出的政策建议是:进一步提升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注重和加强改善民生尤其是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 居民感知 居民收入 人均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新证据 被引量:16
18
作者 程虹 王明明 李唐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3-140,共18页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文章创新性地选择了管理效率这一微观视角,就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稳健地实证检验。通过回归发现,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管理效率基于当前的均值每提升10%,全...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文章创新性地选择了管理效率这一微观视角,就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稳健地实证检验。通过回归发现,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管理效率基于当前的均值每提升10%,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1. 72%~2. 92%,管理效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就管理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展开了进一步验证,分析发现:管理效率可以通过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和开放性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文章建议企业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应配合对相应的机器设备和交流环境进行优化,以实现企业的高效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管理效率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政策绩效为何被扭曲:基于企业迎合的实证解释--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虹 钟光耀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9,共11页
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一手数据,基于迎合理论,对企业在R&D补贴申请中的迎合行为进行了识别,并实证分析了迎合行为对R&D补贴政策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存在策略性增加非发明专利投入、对标政府... 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一手数据,基于迎合理论,对企业在R&D补贴申请中的迎合行为进行了识别,并实证分析了迎合行为对R&D补贴政策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存在策略性增加非发明专利投入、对标政府科技专项设立研发项目等行为,以向政府发送虚假的研发能力信息,迎合科技创新政策筛选标准;企业迎合行为会削弱科技创新政策的正向引导作用;政府R&D补贴目标导向的短期性和企业研发投入长期性间的冲突是诱发企业迎合行为的主要原因。研究建议,健全R&D补贴的遴选标准,综合考虑新产品产出等产出性指标;转变R&D补贴激励机制,实行"科技券"等后补助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研发创新中的主导性作用,减少政府替代性选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补贴 创新 企业迎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解释--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7
20
作者 程虹 宋菲菲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72,共13页
2013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微观的企业经营绩效,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依据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实证表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员工福利产生... 2013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微观的企业经营绩效,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依据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实证表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员工福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的不足是导致经营绩效下降的重要原因。笔者建议我国主要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代"企业家群体,加快从"制度型"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型;政府应改变过度财政补贴等方式所导致的"父爱主义",让市场淘汰不适应新常态的企业家,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企业家能力的治理功能、增加对"二代"企业家培养的公共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经营绩效 调查数据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