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保障机制为中心 被引量:48
1
作者 洪浩 方姚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9,共11页
关于被追诉人的反悔权,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制度中隐含着反悔权的样态,表明被追诉人反悔权存在着制度的合理性。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的展开,其中庭审程序的反悔严重关涉控辩双方的诉讼利益,需要对被追诉人反... 关于被追诉人的反悔权,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制度中隐含着反悔权的样态,表明被追诉人反悔权存在着制度的合理性。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的展开,其中庭审程序的反悔严重关涉控辩双方的诉讼利益,需要对被追诉人反悔权理论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归纳。同时,我国试点中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美国辩诉交易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美国以司法判例形式确立了被追诉人反悔权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以避免司法不公的等问题。当前,构建符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特点的反悔权机制适逢其时。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其与域外相关制度的共性,也要注重其差异性;同时还需要确立相关配套机制以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悔权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自愿性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重构——以立案登记制的改革为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洪浩 罗晖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6,共5页
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大量刑事案件涌入法院,已经使得部分基层法院措不及防。如何对立案受理后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程序审查,以及对刑民交织的自诉案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流已是刻不容缓。文章认为,立案登记制的改革并非专属于民事诉讼;其... 立案登记制改革后,大量刑事案件涌入法院,已经使得部分基层法院措不及防。如何对立案受理后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程序审查,以及对刑民交织的自诉案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流已是刻不容缓。文章认为,立案登记制的改革并非专属于民事诉讼;其对重构我国现有的刑事预审制度亦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笔者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契机,在借鉴西方国家刑事预审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设想,以期对重构我国的刑事预审制度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预审制度 重构 立案登记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建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制度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朱良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3,共10页
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制度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三种,该分级体系在分级标准、行为划分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现实... 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制度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三种,该分级体系在分级标准、行为划分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现实需要。下一步,应当根据危害行为、责任年龄以及法律后果,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触法行为、违警行为、触刑行为和犯罪行为五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立法进行局部修改,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和衔接紧密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罪错行为 分级处遇 犯罪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法典时代下司法解释功能的异化、危机与回归——以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为切入点 被引量:6
4
作者 方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我国的司法改革与司法解释紧密相关,司法解释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种种功能异化的迹象,司法解释的法典化、造法化及对立化现象愈来愈严重。前法典时代下,司法解释促使我国法律制度快速发展,找到了中国特色司法解释的发展路径... 我国的司法改革与司法解释紧密相关,司法解释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种种功能异化的迹象,司法解释的法典化、造法化及对立化现象愈来愈严重。前法典时代下,司法解释促使我国法律制度快速发展,找到了中国特色司法解释的发展路径。但在后法典时代的背景下,司法解释的发展表现出重重危机:对立法发展的阻碍,自身发展的畸形,司法实践适用上的困惑。要保证司法解释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司法解释的未来发展路径。通过立法及立法解释的归位来摆正司法解释的地位,收拢司法解释权,规范司法解释的形制,优化司法解释的质量保障机制,疏通与立法的衔接机制,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等手段促使司法解释回归到其本质功能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功能异化 中国式发展 定位回归 立法衔接机制 质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逮捕审查制度中“社会危险性”认定之程序要件——兼评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逮捕社会危险性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9条 被引量:12
5
作者 洪浩 赵洪方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3,共8页
《关于逮捕社会危险性若干问题的规定》1第5-9条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判断犯罪之"社会危险性"的实质要件,在"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的客观性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规定》第5-9条仍未彻底解决"社会危险性"认... 《关于逮捕社会危险性若干问题的规定》1第5-9条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判断犯罪之"社会危险性"的实质要件,在"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的客观性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规定》第5-9条仍未彻底解决"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客观性不足的问题,并且某些规定反而导致了"社会危险性"的认定标准趋于机械化的后果。究其原因是"社会危险性"本身的抽象性决定其难以在实质要件上彻底实现客观性,故仅在实质要件上寻求"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之客观性的努力成效有限。转换视角,通过构建"社会危险性"之程序要件的方式以破解其认定标准客观性不足之难题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社会危险性 客观性 程序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诉案件程序变更之正当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娄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我国公诉案件变更程序缺乏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制度规范,应当在明确公诉案件程序变更的理论基础是不告不理原则、控审职能分立、以审判为中心、诉审客体同一、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前提下,以刑事诉讼客体理论为指导,以必要性原则和限度原则... 我国公诉案件变更程序缺乏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制度规范,应当在明确公诉案件程序变更的理论基础是不告不理原则、控审职能分立、以审判为中心、诉审客体同一、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前提下,以刑事诉讼客体理论为指导,以必要性原则和限度原则为指引,规范和完善我国公诉案件程序变更的时限、主体、范围等,增设公诉变更程序的审查与救济机制,通过严格的程序限制来实现我国公诉案件程序变更制度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变更 正当性 诉讼客体 辩护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身份的差异化定位及重塑 被引量:6
7
作者 方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38-47,共10页
检察机关被赋予公益诉讼起诉权之后,既是诉讼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双重身份冲突的问题便突显出来。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并未进行实质区分,使得检察机关在两类公益诉讼中的身份定位处于混同状态。要避免身份冲突,还须厘... 检察机关被赋予公益诉讼起诉权之后,既是诉讼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双重身份冲突的问题便突显出来。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并未进行实质区分,使得检察机关在两类公益诉讼中的身份定位处于混同状态。要避免身份冲突,还须厘清两类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双重身份存在的主次关系。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提起诉讼,进行权利救济,其监督的职责却不强烈,故而更应突出检察机关当事人的身份定位,这也有利于保证诉讼结构的平衡。而行政公益诉讼中,法律监督的职责则强于权利救济,检察机关监督者的身份定位更符合行政公益诉讼的特质。基于此,重构两类公益诉讼中与检察机关身份有关的制度,分析两类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诉讼称谓、抗诉权、调查取证权以及举证责任等问题,使之与其定位相匹配,从而有效发挥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彰显两类公益诉讼的各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身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 被引量:22
8
作者 洪浩 朱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共8页
随着《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改,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化的背景下,检察机关进行了内设机构的重塑性改... 随着《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改,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化的背景下,检察机关进行了内设机构的重塑性改革,“诉讼监督、指控犯罪和权利保障”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刑事检察格局基本形成。刑事监督的专业性整合、公诉职能的适应性调整和权利保障的阶段性提升,使重塑后的刑事检察成了刑事审前程序中最主要的权力形式。我国检察机关不仅可以通过调查核实权和审查逮捕权等对侦查机关进行监督,还可以通过审查起诉控制审前程序的流程。同时,其还肩负着保障诉讼权利的职责。毫无疑问,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占有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审前程序 主导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