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问题的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初升 冯贺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近年来,一批经济学家在吸收早期幸福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将幸福问题的研究从客观层面推向主观心理层面、从抽象的理论阐释推进到精细的实证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幸福之源。本文以述论... 近年来,一批经济学家在吸收早期幸福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将幸福问题的研究从客观层面推向主观心理层面、从抽象的理论阐释推进到精细的实证分析,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幸福之源。本文以述论结合的方式梳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主观幸福感问题研究对中国当今人类实践和发展问题研究的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幸福收入悖论 经济增长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贷期内农户还款行为分析——基于农村商业信贷微观数据的Cox模型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初升 邹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6,共8页
涉农不良贷款率偏高是困扰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研究文献聚焦于分析不良贷款原因、讨论违约损失率及不良贷款处置这样的源头与末端问题,鲜有文献动态地研究借贷期内借款人行为这个中间环节。从金融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个被众... 涉农不良贷款率偏高是困扰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研究文献聚焦于分析不良贷款原因、讨论违约损失率及不良贷款处置这样的源头与末端问题,鲜有文献动态地研究借贷期内借款人行为这个中间环节。从金融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这个被众多研究者忽略的中间环节却是非常关键的。利用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的农户商业信贷数据,围绕借贷期内银行能够掌握并有数据记载的借款人最近行为——第一次还款,引入重要的时间信息,以动态的眼光,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信息解读,力图为预判不良贷款发生的可能性、预警和防范贷款到期后的违约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农户商业信贷还款行为 CO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减贫行为的动态效应——中国农村减贫问题的SVAR模型实证分析(1990-2008) 被引量:28
3
作者 叶初升 张凤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3-131,共9页
脱贫人口返贫率偏高是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应该仔细考察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跨期响应,从而动态地而不是静态地评价政府减贫行为绩效。本文将普惠式的农村农业发展政... 脱贫人口返贫率偏高是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应该仔细考察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跨期响应,从而动态地而不是静态地评价政府减贫行为绩效。本文将普惠式的农村农业发展政策与扶贫政策一起纳入减贫分析框架,构建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以弥补现有文献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的局限,从SVAR模型中获得结构冲击响应函数,动态地评价政府行为的减贫效应。实证分析表明,目前的政府行为,无论是普惠式的农村农业发展政策,还是瞄准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的政策干预都没有形成持久的影响,冲击响应衰减很快。为了降低脱贫人口返贫率,政府减贫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提升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扩展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增长的机会,使经济增长成为他们获取稳定收益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农村贫困 扶贫开发 政策绩效 减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成德宁 杨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6,共8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3-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受教育程度提高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并没有降低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劳动力的新变化,我国应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各种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快农业机械化,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开展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专门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结构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农业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的动态贫困:状态转化与持续——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数据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叶初升 赵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2-52,共11页
利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生存分析研究家户贫困或非贫困状态的转变,以及转变发生前,初始状态的持续期限对这种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家户陷入贫困与脱离贫困的过程以非对称的比例同时存在,持续贫困或持续非贫困的时... 利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通过生存分析研究家户贫困或非贫困状态的转变,以及转变发生前,初始状态的持续期限对这种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家户陷入贫困与脱离贫困的过程以非对称的比例同时存在,持续贫困或持续非贫困的时间长度对贫困状态转换的影响,因选择绝对贫困线或相对贫困线而呈现不同的变动趋势。而且,就贫困动态变化而言,尽管从绝对贫困理念看,贫困家户具有很大的向上流动的可能性,但从相对贫困的视角看时,却发现贫困表现出持续性特征,从而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固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动态 生存分析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农村贫困人口 农村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瞄准的绩效评估与机制设计 被引量:37
6
作者 叶初升 邹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对我国当前的扶贫瞄准绩效作一个较为客观的定量评价,运用瞄准精度和数据包络分析从微观和宏观2个层面对我国扶贫瞄准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我国扶贫瞄准存在严重的漏瞄和溢出现象,扶贫瞄准的投入产出效率不够稳定、波动明显。缺... 为了对我国当前的扶贫瞄准绩效作一个较为客观的定量评价,运用瞄准精度和数据包络分析从微观和宏观2个层面对我国扶贫瞄准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我国扶贫瞄准存在严重的漏瞄和溢出现象,扶贫瞄准的投入产出效率不够稳定、波动明显。缺乏有效而统一的瞄准机制是我国扶贫瞄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试图在瞄准对象与瞄准主体之间构建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以促成扶贫瞄准资源投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提高扶贫瞄准的效率,从参与式扶贫的视角出发,设计了瞄准对象与瞄准主体交互作用的动态扶贫瞄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瞄准 瞄准精度 瞄准机制设计 参与式扶贫 绩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是幸福的“围城”吗?——基于CGSS数据对中国城乡幸福悖论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5
7
作者 叶初升 冯贺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共6页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物质生活条件差距不断扩大,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镇居民。本文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Order Probit...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物质生活条件差距不断扩大,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镇居民。本文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的主观心态:控制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及个体特征等相关变量之后,城市居民并不比农村居民更幸福,然而,一旦加入城乡居民对"命运"、"家境"和"进取心"等主观心态,城市居民幸福感会高于农村居民幸福感。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包括主观心态在内的其他条件,在那些绝对收入超过16 013.7元的居民中,农村居民幸福感要强于城市居民;当绝对收入低于16 013.7元时,城市居民仍然比农村居民幸福。分析结果启示我们,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都只是发展的路径而非发展目的,城市化进程有可能是建造"幸福围城"的过程,从而违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初衷。就发展的终极目的而言,城市化也不是发展的唯一路径,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基础服务,在农村同样能增强人们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城乡幸福悖论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关系网络中企业创新的同群效应
8
作者 肖利平 刘点仪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处于多维关系网络中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会观察同群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关系网络的联结状况则会强化这种关联效应。本文使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信息化网络和高管关联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同群效应强度的影响,并从信息传递、知... 处于多维关系网络中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会观察同群企业的创新活动,而关系网络的联结状况则会强化这种关联效应。本文使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信息化网络和高管关联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同群效应强度的影响,并从信息传递、知识扩散的角度深化了对同群效应机制研究。研究发现,目标企业的创新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同群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背后的机制主要是企业在外部信息不确定性下的企业间信息传递,以及关联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此外,在信息化网络中,企业的互联网融入程度越高,其创新的同群效应越强;而在社会关联网络中,相比于无高管校友关联的同群企业,有高管校友关联的同群企业对目标企业创新有着更强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群效应 企业创新 关系网络 互联网 高管校友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61
9
作者 袁歌骋 潘敏 覃凤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60,共15页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企业创新 技术溢出 数据资本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扩散中的同伴效应:基于农业新品种采纳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航 肖利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106,187,188,共16页
创新扩散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同伴效应。在明确界定同伴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创新扩散中不同形式同伴效应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将同伴效应分解为信息效应、经验效应和外部性效应,并将其用于研究一个农业新品种在10... 创新扩散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同伴效应。在明确界定同伴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创新扩散中不同形式同伴效应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将同伴效应分解为信息效应、经验效应和外部性效应,并将其用于研究一个农业新品种在10个自然村持续10年的创新扩散过程,深入解析三种同伴效应及其对农业新品种扩散的影响。分析发现:三种同伴效应分别在整个创新扩散过程的早期、中期和后期主导创新的扩散,且各自经由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发生。信息效应可以促使极少数创新意愿较高的个体采纳创新,但是难以诱发大规模的创新扩散;经验效应相对较强,它通常促使“关键大众”的形成;外部性效应则促使创新意愿较低的一部分个体也跟进。因此,应基于社会互动,动态地、差异性地利用同伴效应来促进创新扩散,在农技推广中适时地激励经验分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效应 创新扩散 农业新品种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