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元素示踪法在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清临 朱君孝 +3 位作者 秦颍 毛振伟 王昌燧 陈建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00-1702,共3页
青铜模拟熔铸实验表明,利用ICP-AES法测定的青铜中亲铜元素的成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铜矿料及其青铜产物。文章将这一方法具体应用于盘龙城商代遗址和鄂州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的分析,以考察其可行性和应... 青铜模拟熔铸实验表明,利用ICP-AES法测定的青铜中亲铜元素的成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铜矿料及其青铜产物。文章将这一方法具体应用于盘龙城商代遗址和鄂州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的分析,以考察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铜模拟熔铸实验所得结论,亦可应用于盘龙城和鄂州青铜器铜矿料的区分,进一步验证了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青铜器 铜矿料来源 亲铜元素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楚墓中出土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及锈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宗玉 潘春旭 +1 位作者 倪婉 陈官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4期16-25,I0001,I0002,共12页
青铜箭镞是古代制造量最大、一次性使用的兵器,与要求甚高的青铜剑和青铜礼乐器等相比,在选材和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锈蚀过程最能反映材料在经过数千年后所产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潮湿,埋藏条件复杂,本研究利用扫描电... 青铜箭镞是古代制造量最大、一次性使用的兵器,与要求甚高的青铜剑和青铜礼乐器等相比,在选材和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锈蚀过程最能反映材料在经过数千年后所产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潮湿,埋藏条件复杂,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等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地区战国晚期古墓中出土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和锈蚀机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古代青铜器的保护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资料。结果表明,青铜箭镞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完全矿化层、过渡层和心部原始材料等三个特征层,不同特征层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致密性,以及显微硬度等;并沿横截面观察和分析了锈蚀层中的微裂纹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即,平行于表面的裂纹是由矿化层氧化物膨胀引起的剥离开裂,其进一步发展将形成"粉状锈",而垂直于表面呈放射状的裂纹是当圆柱形箭镞杆膨胀时,矿化层的塑性差,抗变形能力低而产生的开裂;锈蚀机理研究认为青铜器的锈蚀过程是环境中杂质元素通过过渡层沿界面能较高的α固溶体和(α+δ)共析体晶界或孔隙等缺陷逐步向内部扩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箭镞 锈蚀 显微组织 电镜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战国楚青铜箭镞的锈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宗玉 潘春旭 +1 位作者 倪婉 陈官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锈蚀机理 青铜器 Sn-Pb合金 一次性使用 考古发掘 装饰处理 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D在古代遗存分析和器物制作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廖成伟 吴涛涛 +3 位作者 李洋 张浪 陈官涛 潘春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随着现代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材料表征手段已经用于考古发现,以及文物的保护和鉴定领域,大大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科的发展。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作为一种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材料晶粒尺寸大小、... 随着现代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材料表征手段已经用于考古发现,以及文物的保护和鉴定领域,大大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科的发展。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作为一种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材料晶粒尺寸大小、取向分布、晶界信息、应变和物相鉴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和介绍了近年来利用EBSD技术在研究历史文物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意大利古代彩色玻璃和彩陶中微小颜料残留物的物相鉴别,可获得原材料产地、制作工艺和制作时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晶粒取向关系的研究,可进一步推断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和冷热加工工艺,为展示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古代器物 晶粒取向 物相鉴定 原材料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铜佛像表面残片的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崔亚量 郑桂梅 +6 位作者 李建新 李现常 刘彦军 郑竞 王小华 童华 胡继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4,共4页
本文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CRS)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技术对唐代一铜佛像的表面成分、形态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铜佛像主要是由Cu-Pb-Sn三元青铜合金组成,表面腐蚀物主要是由氧化铜,氧化亚铜,碱式碳酸铜,氧化... 本文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CRS)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技术对唐代一铜佛像的表面成分、形态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铜佛像主要是由Cu-Pb-Sn三元青铜合金组成,表面腐蚀物主要是由氧化铜,氧化亚铜,碱式碳酸铜,氧化铅,氧化锡,碳酸铅和氯化铅组成,这些成分在空气中都比较稳定,不会再对铜佛像造成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青铜佛像 拉曼光谱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