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武汉上空(30°N,114°E)潮汐及其相互作用的MF雷达观测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胡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0-435,共6页
利用武汉(30°N,114°E)MF雷达2000年2月11日至25日,以及2月28日至3月13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顶(80-98 km)区域冬季潮汐振荡及其共振相互作用.水平风场扰动的动态谱显示出在所有的观测高度上都持续存在很强的24 h潮汐波动;偶...
利用武汉(30°N,114°E)MF雷达2000年2月11日至25日,以及2月28日至3月13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顶(80-98 km)区域冬季潮汐振荡及其共振相互作用.水平风场扰动的动态谱显示出在所有的观测高度上都持续存在很强的24 h潮汐波动;偶尔也会出现较强的12 h和弱的8 h潮汐振荡,这说明在中纬地区的冬季, 24 h潮汐是中层顶区域主要的潮汐成分.潮汐振幅及其相关动能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在24 h,12 h和8 h潮汐之间可能存在强的共振相互作用.另外,24h潮汐的相位随高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观测到的24h潮汐是向上传播的.由相位剖面计算出24h潮汐纬向和经向风场的垂直波长分别为45km和47km,其向下的相位传播速度分别为1.88km/h和1.97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MF雷达
雷达观测
大尺度扰动
风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汉上空Na层季节和夜间变化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毛斐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204,共8页
根据武汉大学激光雷达2001年3月到2002年10月的观测数据,对武汉上空(30.5°N,114.4°E)的背景Na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观测站尤其是Urbana(40°N,88°W)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武汉上空11月的Na层柱密度最大,是...
根据武汉大学激光雷达2001年3月到2002年10月的观测数据,对武汉上空(30.5°N,114.4°E)的背景Na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观测站尤其是Urbana(40°N,88°W)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武汉上空11月的Na层柱密度最大,是4月的2.5倍,质心高度的极小值出现在5月和11月,极大值在4月、9月和12月;全年平均Na层均方根宽度为4.47km.Na层各参数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其中Na层均方很宽度呈现出明显的半年周期性变化规律。夜间Na层柱密度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质心高度在入夜后立即迅速上升,在2000LT以后上升速度趋缓,凌晨0500LT以后出现下降;Na层均方根宽度在夜间约有1.3km的起伏变化,它入夜后迅速减小,在午夜0035LT时出现一低谷,然后随时间逐渐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激光雷达
背景Na层
层柱密度
季节变化
夜间变化
大气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传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熊东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3,共8页
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中层大气下部激发的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传播到中层顶之前,波相关能量沿着射线路径传播,非线性效应和背景温...
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中层大气下部激发的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传播到中层顶之前,波相关能量沿着射线路径传播,非线性效应和背景温场对波能量传播路径的影响很小.当波包传播到低热层大气后,波包饱和波相关能量几乎完全沿着水平方向传播,垂直方向的能量传播受到抑制.这与在无耗大气下,WKB近似条件下的线性重力波理论的预言相差很大.深入的分析表明抑制重力波波包向上传输能量的关键因素是大气分子粘性的垂直非均匀性.非线性和背景温场的影响不足以完全抑制波能量的向上传播.此外,在波包的整个传播过程中,由于非线性、背景温度和背景耗散的共同作用,重力波波包的垂直波长随时间明显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大气的分子粘性特别是分子粘性的垂直不均匀性对重力波波包在中、高层大气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波包
非线性传播
真实大气
分子粘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极区中层顶区域重力波谱的季节变化
4
作者
吴永富
徐寄遥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1-198,共8页
使用MAP/WINE和MAC/SINE两次试验中测量的25m高分辨率水平速度数据和1km低分辨率温度数据,研究极区中层顶区域重力波谱的季节变化.温度的直接测量使计算的谱振幅和Richardson数更接近真实大气.结果显示,极区中层顶区域水平速度垂直波数...
使用MAP/WINE和MAC/SINE两次试验中测量的25m高分辨率水平速度数据和1km低分辨率温度数据,研究极区中层顶区域重力波谱的季节变化.温度的直接测量使计算的谱振幅和Richardson数更接近真实大气.结果显示,极区中层顶区域水平速度垂直波数谱的斜率和振幅存在相当大的变率,这些大的观测变率用各种饱和模式及普适垂直波数谱不能解释.然而平均垂直波数谱显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平均谱具有饱和特性;在冬季,平均谱具有非饱和特性.这意味着饱和过程存在于夏季而不是冬季.因此,夏季比冬季应有更强的湍流.这个结果与湍流季节变化的观测大致一致.从Brunt-Vaisala频率N和水平风切变计算的Richardson数Ri剖面也显示出季节差异,Ri<1/4的动力不稳定区出现在夏季,而Ri>0.4的稳定区出现在冬季.这些不稳定区与夏季谱结合很好,而稳定区则与冬季谱结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区域重力
Richardson数
极区
波谱
水平速度
饱和特性
不稳定区
波数谱
温度数据
低分辨率
高分辨率
WINE
直接测量
中层顶区
季节差异
夏季
冬季
MAC
MAP
显示
振幅和
垂直
平均
风切变
计算
变率
观测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医学图像数据库中基于图像内容查询的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徐晖
廖孟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本文讨论了医学图像数据库中的基于图像内容的查询,包括它的起源、构成、分类、判别标准及索引技术问题,并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医学图像数据库
图像内容
图像归档
P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中部低层大气行星波无线电探空仪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鲁娴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9-535,共7页
通过分析武汉、宜昌和恩施气象局无线电探空仪2001—2003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中部地区对流层和低平流层中行星波的特性。通过Lomb-Scargle(L-S)的周期图方法发现了周期为准16天和周期为准10天的谱分量占据着主导地位。观察发现,较...
通过分析武汉、宜昌和恩施气象局无线电探空仪2001—2003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中部地区对流层和低平流层中行星波的特性。通过Lomb-Scargle(L-S)的周期图方法发现了周期为准16天和周期为准10天的谱分量占据着主导地位。观察发现,较大振幅的行星波振荡主要集中在5—15km之间。准16天行星波沿纬圈向西传播,对应的纬圈波数大约为2,水平波长约为17324.8km,传播相速度约为-12.5m·s^(-1)(东向为正),通过计算准16天行星波在10 km以下相位随高度的改变可以得到其垂直波长大约为25—30 km,而在对波层顶附近其相位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呈现出静态波特性。准10天行星波沿纬圈向东传播,对应的纬圈波数大约为4,水平波长约为8627.3 km,传播相速度约为10.0 m·s^(-1),垂直波长约为22—4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16天行星波
准10天行星波
对流层和低平流层
无线电探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层顶附近Fe和Na层变化的特征时间比较
被引量:
1
7
作者
万爽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7-363,共7页
采用特征分析方法计算中层大气Fe和Na层的化学特征时间,同时计算了它们被流星烟粒吸附和被垂直输运的特征时间.结果表明, (1)在Fe层数密度峰值高度附近,其EA化学特征时间为数日,远大于传统定义的数分钟; (2)比较Fe的输运特征时间(w=1 m...
采用特征分析方法计算中层大气Fe和Na层的化学特征时间,同时计算了它们被流星烟粒吸附和被垂直输运的特征时间.结果表明, (1)在Fe层数密度峰值高度附近,其EA化学特征时间为数日,远大于传统定义的数分钟; (2)比较Fe的输运特征时间(w=1 m/s)和化学特征时间,得出在84 km以下化学过程占优势,而在84km以上,垂直输运过程占主导地位,与Na层结果相同; (3)通过将各自化学特征时间与垂直输运和流星烟粒吸附的特征时间比较,以及考察流星金属注入率对Fe和Na原子分布的影响,发现最有可能使Fe和Na层下边沿截止高度重合的原因是流星烟粒的吸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和Na层模型
特征时间
流星烟粒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上空(30°N,114°E)潮汐及其相互作用的MF雷达观测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胡雄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
武汉
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0-43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4051
49990450
40074040)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武汉(30°N,114°E)MF雷达2000年2月11日至25日,以及2月28日至3月13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中层顶(80-98 km)区域冬季潮汐振荡及其共振相互作用.水平风场扰动的动态谱显示出在所有的观测高度上都持续存在很强的24 h潮汐波动;偶尔也会出现较强的12 h和弱的8 h潮汐振荡,这说明在中纬地区的冬季, 24 h潮汐是中层顶区域主要的潮汐成分.潮汐振幅及其相关动能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在24 h,12 h和8 h潮汐之间可能存在强的共振相互作用.另外,24h潮汐的相位随高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表明观测到的24h潮汐是向上传播的.由相位剖面计算出24h潮汐纬向和经向风场的垂直波长分别为45km和47km,其向下的相位传播速度分别为1.88km/h和1.97km/h.
关键词
潮汐
MF雷达
雷达观测
大尺度扰动
风场结构
Keywords
MF radar observation, Tides, Interaction
分类号
P421.2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上空Na层季节和夜间变化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毛斐
易帆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工程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20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4040
49774245)
文摘
根据武汉大学激光雷达2001年3月到2002年10月的观测数据,对武汉上空(30.5°N,114.4°E)的背景Na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观测站尤其是Urbana(40°N,88°W)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武汉上空11月的Na层柱密度最大,是4月的2.5倍,质心高度的极小值出现在5月和11月,极大值在4月、9月和12月;全年平均Na层均方根宽度为4.47km.Na层各参数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其中Na层均方很宽度呈现出明显的半年周期性变化规律。夜间Na层柱密度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质心高度在入夜后立即迅速上升,在2000LT以后上升速度趋缓,凌晨0500LT以后出现下降;Na层均方根宽度在夜间约有1.3km的起伏变化,它入夜后迅速减小,在午夜0035LT时出现一低谷,然后随时间逐渐变宽。
关键词
武汉大学
激光雷达
背景Na层
层柱密度
季节变化
夜间变化
大气观测
Keywords
Background sodium layer, Layer abundance, Layer centroid height, Layer rms width, Lidar
分类号
P41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传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熊东辉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工程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9990450)
青年项目(49904009)
面上项目(40074040)资助
文摘
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中层大气下部激发的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传播到中层顶之前,波相关能量沿着射线路径传播,非线性效应和背景温场对波能量传播路径的影响很小.当波包传播到低热层大气后,波包饱和波相关能量几乎完全沿着水平方向传播,垂直方向的能量传播受到抑制.这与在无耗大气下,WKB近似条件下的线性重力波理论的预言相差很大.深入的分析表明抑制重力波波包向上传输能量的关键因素是大气分子粘性的垂直非均匀性.非线性和背景温场的影响不足以完全抑制波能量的向上传播.此外,在波包的整个传播过程中,由于非线性、背景温度和背景耗散的共同作用,重力波波包的垂直波长随时间明显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大气的分子粘性特别是分子粘性的垂直不均匀性对重力波波包在中、高层大气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重力波波包
非线性传播
真实大气
分子粘性
数值模拟
Keywords
Gravity-wave packet, Nonlinear propagation, Real atmosphere
分类号
P41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极区中层顶区域重力波谱的季节变化
4
作者
吴永富
徐寄遥
机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天气学实验室
武汉大学电子工程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1-19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250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7840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3-SW-217)共同资助
文摘
使用MAP/WINE和MAC/SINE两次试验中测量的25m高分辨率水平速度数据和1km低分辨率温度数据,研究极区中层顶区域重力波谱的季节变化.温度的直接测量使计算的谱振幅和Richardson数更接近真实大气.结果显示,极区中层顶区域水平速度垂直波数谱的斜率和振幅存在相当大的变率,这些大的观测变率用各种饱和模式及普适垂直波数谱不能解释.然而平均垂直波数谱显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平均谱具有饱和特性;在冬季,平均谱具有非饱和特性.这意味着饱和过程存在于夏季而不是冬季.因此,夏季比冬季应有更强的湍流.这个结果与湍流季节变化的观测大致一致.从Brunt-Vaisala频率N和水平风切变计算的Richardson数Ri剖面也显示出季节差异,Ri<1/4的动力不稳定区出现在夏季,而Ri>0.4的稳定区出现在冬季.这些不稳定区与夏季谱结合很好,而稳定区则与冬季谱结合很好.
关键词
季节变化
区域重力
Richardson数
极区
波谱
水平速度
饱和特性
不稳定区
波数谱
温度数据
低分辨率
高分辨率
WINE
直接测量
中层顶区
季节差异
夏季
冬季
MAC
MAP
显示
振幅和
垂直
平均
风切变
计算
变率
观测
湍流
Keywords
Chaff measurement
Gravity wave spectrum
Seasonal variation
Dynamical instability
Enhanced turbulence
分类号
P352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学图像数据库中基于图像内容查询的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徐晖
廖孟扬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工程系
图像信息技术研究所
出处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文摘
本文讨论了医学图像数据库中的基于图像内容的查询,包括它的起源、构成、分类、判别标准及索引技术问题,并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医学图像数据库
图像内容
图像归档
PACS
Keywords
PACS,Image database,QBIC
分类号
R319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中部低层大气行星波无线电探空仪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鲁娴
张绍东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工程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9-53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4051
40336054)
+1 种基金
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文摘
通过分析武汉、宜昌和恩施气象局无线电探空仪2001—2003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中部地区对流层和低平流层中行星波的特性。通过Lomb-Scargle(L-S)的周期图方法发现了周期为准16天和周期为准10天的谱分量占据着主导地位。观察发现,较大振幅的行星波振荡主要集中在5—15km之间。准16天行星波沿纬圈向西传播,对应的纬圈波数大约为2,水平波长约为17324.8km,传播相速度约为-12.5m·s^(-1)(东向为正),通过计算准16天行星波在10 km以下相位随高度的改变可以得到其垂直波长大约为25—30 km,而在对波层顶附近其相位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呈现出静态波特性。准10天行星波沿纬圈向东传播,对应的纬圈波数大约为4,水平波长约为8627.3 km,传播相速度约为10.0 m·s^(-1),垂直波长约为22—40 km。
关键词
准16天行星波
准10天行星波
对流层和低平流层
无线电探空仪
Keywords
Quasi-16-day PW, Quasi-10-day PW,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Radiosonde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层顶附近Fe和Na层变化的特征时间比较
被引量:
1
7
作者
万爽
易帆
机构
武汉大学电子工程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7-36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36054)
面上项目(40474059)
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2004-295)共同资助
文摘
采用特征分析方法计算中层大气Fe和Na层的化学特征时间,同时计算了它们被流星烟粒吸附和被垂直输运的特征时间.结果表明, (1)在Fe层数密度峰值高度附近,其EA化学特征时间为数日,远大于传统定义的数分钟; (2)比较Fe的输运特征时间(w=1 m/s)和化学特征时间,得出在84 km以下化学过程占优势,而在84km以上,垂直输运过程占主导地位,与Na层结果相同; (3)通过将各自化学特征时间与垂直输运和流星烟粒吸附的特征时间比较,以及考察流星金属注入率对Fe和Na原子分布的影响,发现最有可能使Fe和Na层下边沿截止高度重合的原因是流星烟粒的吸附效应.
关键词
Fe和Na层模型
特征时间
流星烟粒吸附
Keywords
Fe and Na model, Lifetime, Meteoric smoke adsorption
分类号
P353 [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武汉上空(30°N,114°E)潮汐及其相互作用的MF雷达观测
张绍东
易帆
胡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武汉上空Na层季节和夜间变化的观测研究
毛斐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传播特性的数值研究
张绍东
易帆
熊东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极区中层顶区域重力波谱的季节变化
吴永富
徐寄遥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医学图像数据库中基于图像内容查询的研究
徐晖
廖孟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中部低层大气行星波无线电探空仪的观测研究
鲁娴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层顶附近Fe和Na层变化的特征时间比较
万爽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