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稻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光轩 盛腊红 +1 位作者 何光存 舒理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59-365,共7页
关键词 野生稻 遗传学 育种学 亲缘关系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新质源的研究──新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与野败型珍汕97A不育性的遗传学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国 朱英国 +1 位作者 余金洪 梅启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采用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为主,花粉育性和田间目测整株育性为辅的综合性状,判定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以及它与明恢63的杂种F_1、F_2和BF_1的植株育性,并以野败型珍汕97A作对照,比较研究了其不育性的遗传... 采用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为主,花粉育性和田间目测整株育性为辅的综合性状,判定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以及它与明恢63的杂种F_1、F_2和BF_1的植株育性,并以野败型珍汕97A作对照,比较研究了其不育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马协A与珍汕97A不育性的遗传均由两对基因控制,但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两对基因的作用方式与珍汕97A不同。前者F_2群体的育性分离符合9:3:3:1的比例,BF_1符合1:2:1的比例;后者相应群体则符合12:3:1和2:1:1的比例,两对基因间表现为显性上位。斯米尔诺夫检验也表明马协A/明恢63和珍汕97A/明恢63的F_2群体的结实率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0.01)。并讨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及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新质源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的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刘殊 程慧 +1 位作者 王飞 朱英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 RAPD引物对我国杂交稻主要的 31个恢复系进行了 DNA多态性分析。从 15 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8个引物扩增恢复系的基因组 DNA,选取 9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 ,共获得 78条带 ,其中 6 1条带为多态性标记 ,每个引物平均提供 8.7个... 利用 RAPD引物对我国杂交稻主要的 31个恢复系进行了 DNA多态性分析。从 15 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8个引物扩增恢复系的基因组 DNA,选取 9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分析 ,共获得 78条带 ,其中 6 1条带为多态性标记 ,每个引物平均提供 8.7个标记信息。由 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 31个恢复系间的亲缘关系 ,聚类结果与它们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恢复系 多态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乃群 李运贤 +1 位作者 祝莉莉 何光存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稻属 (OryzaL .)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 ,该属有 2 0余种 ,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 2 50年中 ,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 稻属 (OryzaL .)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 ,该属有 2 0余种 ,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 2 50年中 ,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属 分类 禾本科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萌发生长的微量热及非平衡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培疆 胡云楚 +4 位作者 凌杏元 杨锋 宋昭华 屈松生 朱英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The thermograms of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rice and tree seeds were determined and studied by using a newly constructed microcalorimeter build in this laboratory at Wuhan University. The thermograms show the exi... The thermograms of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rice and tree seeds were determined and studied by using a newly constructed microcalorimeter build in this laboratory at Wuhan University. The thermograms show the existence of physiological triphasic patterns (including imbibition,activation and growth stages)in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process.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of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seeds was considered under given conditions, and the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seeds were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生长 生命过程 非平衡热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与栽培稻及种间杂种F_1叶表面亚显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乃群 黄艳兰 +2 位作者 舒理慧 祝莉莉 何光存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3种野生稻、2个栽培稻品种及栽培稻与野生稻间的杂种F1,就气孔频度、气孔器乳突、大瘤状乳突及木栓细胞乳突等叶片表面亚显微结构作了比较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性状具有种的特异性,发现种间杂种的亚显微...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3种野生稻、2个栽培稻品种及栽培稻与野生稻间的杂种F1,就气孔频度、气孔器乳突、大瘤状乳突及木栓细胞乳突等叶片表面亚显微结构作了比较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性状具有种的特异性,发现种间杂种的亚显微性状与两个亲本种的特性及亲缘关系远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种间杂种 叶片表面 亚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交F_1亲和性的遗传及广亲和系选育 被引量:5
7
作者 朱英国 余金洪 +2 位作者 杨代常 傅彬英 朱仁山 《湖北农业科学》 1996年第S1期28-32,共5页
对水稻亚种间杂交F_1杂种优势研究现状、亚种间杂交F_1亲和性的遗传表现、基因位点分析和水稻广亲和系选育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 亲和性 遗传 广亲和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马协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国 梅启明 朱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246,共5页
本文描述了水稻马协细胞雄性不育系马协A/明恢63F_2群体和F_3株系的花粉育性分布规律。在F_2中,可育株数、部分可育株数、部分不育株数和完全不育株数之比经卡平方测验符合9:3:3:1的理论比例。通过对各类型F_2单株的F_3株系育性表现的分... 本文描述了水稻马协细胞雄性不育系马协A/明恢63F_2群体和F_3株系的花粉育性分布规律。在F_2中,可育株数、部分可育株数、部分不育株数和完全不育株数之比经卡平方测验符合9:3:3:1的理论比例。通过对各类型F_2单株的F_3株系育性表现的分析,推断出单株的基因型,并用马协B对单株进行测交,测交试验验证了上述结果。由此表明马协A不育恢复性由两对显性主基因控制,且一对恢复能力比另一对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线粒体DNA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军 朱英国 杨金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采用RFLP分析与分子杂交实验,研究马协型及野败型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初步证实它们属于不同来源的细胞质;马协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之间也存在明显的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关键词 RFLP 线粒体基因组 水稻 马协型 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稻种萌发生长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培疆 胡云楚 +3 位作者 宋昭华 屈松生 周涵韬 朱英国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37,40,共4页
用自研制的新型热导式微热量计测定了野败型(珍汕97)和红莲型(丛广41)保持系(B)和不育系(A)稻种萌发生长热功率──时间曲线。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野败型和红莲型稻种萌发生长的焓变(耗散热)。用动力学方法计算了野败型和红莲... 用自研制的新型热导式微热量计测定了野败型(珍汕97)和红莲型(丛广41)保持系(B)和不育系(A)稻种萌发生长热功率──时间曲线。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野败型和红莲型稻种萌发生长的焓变(耗散热)。用动力学方法计算了野败型和红莲型稻种萌发生长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经验式。并讨论了保持系与不育系稻种萌发生长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 萌发生长 细胞质雄性不育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梅启明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利用海南野败质型、红莲质型、日本BT质型、滇型、田东野稻质型、隆安野稻质型、Disi质型、冈比亚卡质型、印尼水田谷质型、矮秆野败质型、K型和马协不育系等12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雄性不育系,同18个常规品种杂交,并经连续... 利用海南野败质型、红莲质型、日本BT质型、滇型、田东野稻质型、隆安野稻质型、Disi质型、冈比亚卡质型、印尼水田谷质型、矮秆野败质型、K型和马协不育系等12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雄性不育系,同18个常规品种杂交,并经连续回交选育,于B7F1选育出了粳选2号和粳选6号细胞核和不同细胞质相结合的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稳定系统24个。研究结果表明,粳选2号和粳选6号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中典败花粉型、圆败花粉型和染败花粉型细胞质不育因子的表达,可能分别受核内相对应基因调控,属于多种核质基因对应性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同核异质 雄性不育系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制种的技术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戎 杨正林 +1 位作者 左永树 余金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61-166,共6页
在泸州春季自然光温条件下研究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及盛花期赶粉3种技术措施对提高1103S春繁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增产效果以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盛花期赶粉。这些技术措施间还存在显著互作,本试验中以每... 在泸州春季自然光温条件下研究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及盛花期赶粉3种技术措施对提高1103S春繁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增产效果以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盛花期赶粉。这些技术措施间还存在显著互作,本试验中以每窝插3本,始穗时喷施30g/ha“920”,盛花期赶粉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其增产机理是缩小了穗间结实率差异,增加了群体中高结实穗的比例,从而提高了群体的平均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两用系 繁殖 产量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6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建雄 余四斌 +1 位作者 徐才国 谈移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92-898,共7页
本文选用优良杂交组合珍汕 97/明恢 63的 F2 稻蔸群体为材料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的表现分别在两年内进行了考查。通过对 537个 RFL P标记和 54对 SSR标记的筛选 ,共找到了 151( 133个 RFL P,18个 SSR... 本文选用优良杂交组合珍汕 97/明恢 63的 F2 稻蔸群体为材料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的表现分别在两年内进行了考查。通过对 537个 RFL P标记和 54对 SSR标记的筛选 ,共找到了 151( 133个 RFL P,18个 SSR)个多型性标记 ,用这些多型性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饱和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 QTL定位 ,在两年内共检测到 36个 QTL s,其中 8个 QTL s在两年内都被检测到 ,其余 2 8个 QTL s分别在一年内检测到。通过对这些 QTL s的定位、效应大小及作用方向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蔸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性状和分子标记为基础的水稻近等基因系的分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建雄 余四斌 +1 位作者 徐才国 谈移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7-630,共4页
以珍汕97/明恢63的一个含234个重组自交系的F6:7群体为材料,通过以性状和分子标记为基础的方法在该群体中分离了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这两个性状的近等基因系及对这两个性状有效应的QTL标记位点和两两互作位点的近等基因系。在重组自交系R... 以珍汕97/明恢63的一个含234个重组自交系的F6:7群体为材料,通过以性状和分子标记为基础的方法在该群体中分离了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这两个性状的近等基因系及对这两个性状有效应的QTL标记位点和两两互作位点的近等基因系。在重组自交系RIL65和RIL197家系内分别分离了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近等基因系。在重组自交系RIL54内分离出了QTL标记位点RZ403的近等基因系。在重组近交系RIL-240家系内分离出了互作位点C1023-C794的近等基因系。这些近等基因系可进一步用来精确定位性状的QTL位点和分离QTL位点及互作位点(上位性)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近等基因系 性状 分子标记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易平 汪莉 +1 位作者 万翠香 朱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6-759,共4页
以红莲型 (HL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 ,构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 BAC文库。每个文库保存约2 30 0个菌落 ,外源插入片段介于 9~ 2 5 kb之间。以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文库进行菌落原位杂交验证 ,均筛选到了阳性克隆。构建的两... 以红莲型 (HL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 ,构建了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 BAC文库。每个文库保存约2 30 0个菌落 ,外源插入片段介于 9~ 2 5 kb之间。以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文库进行菌落原位杂交验证 ,均筛选到了阳性克隆。构建的两个文库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保持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基因组 BAC文库 红莲型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协不育花药药隔ATPase超微结构定位 被引量:7
16
作者 关和新 田惠桥 +2 位作者 朱英国 蓝盛银 徐珍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3-617,T001,T002,共7页
马协可育花药单核期和二核期药隔维管束薄壁细胞核、筛分子质膜、胞间连丝及其转运物、药隔薄壁细胞液泡膜、胞间隙及淀粉粒表面具有 ATPase活性。马协不育花药单核期维管束薄壁细胞核变形 ,核内有弥散的异染色质 ,随后异染色质团转移... 马协可育花药单核期和二核期药隔维管束薄壁细胞核、筛分子质膜、胞间连丝及其转运物、药隔薄壁细胞液泡膜、胞间隙及淀粉粒表面具有 ATPase活性。马协不育花药单核期维管束薄壁细胞核变形 ,核内有弥散的异染色质 ,随后异染色质团转移到核边缘 ,并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ATPase主要定位于核异染色质、线粒体、液泡、质膜以及药隔薄壁细胞胞间隙。不育花药维管束缺乏胞间连丝 ,药隔内无淀粉 ,二核期许多维管束薄壁细胞仅存空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可育花药维管束营养物质卸出主要取共质体途径。不育花药维管束营养物质卸出存在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药隔 ATPASE 马位 马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协不育系花药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关和新 朱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3-918,共6页
超微结构观察表明马协不育系药隔维管束无导管 ,仅 2~ 3个筛分子 ,维管束薄壁细胞液泡膜破裂 ,线粒体有很大的电子透明区 ,而同期可育花药药隔维管束有 2个导管 ,6~ 7个筛分子 ,维管束薄壁细胞液泡少。单核期不育花药绒毡层提前解体 ... 超微结构观察表明马协不育系药隔维管束无导管 ,仅 2~ 3个筛分子 ,维管束薄壁细胞液泡膜破裂 ,线粒体有很大的电子透明区 ,而同期可育花药药隔维管束有 2个导管 ,6~ 7个筛分子 ,维管束薄壁细胞液泡少。单核期不育花药绒毡层提前解体 ,液泡膜破裂 ,二核期不育花粉外壁基粒棒少 ,且分布不均匀 ,线粒体电子透明区不断扩大 ,中央大液泡膜崩溃。推测不育花药维管束异常及绒毡层提前解体影响了花粉营养供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粉 超微结构 马协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猕猴桃优良雄性株系选择初报
18
作者 刘殊 王圣梅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45-47,共3页
通过对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磨山5号、武植80-4、武植82-12、武植82-5等5个雄性株系的花期、花量、花粉生活力、花粉量的观察,并分析它们与武植3号、武植6号雌株授粉对果实性状的影响,证明磨山4号花期长(约20d),有效花粉量多,株型紧... 通过对中华猕猴桃磨山4号、磨山5号、武植80-4、武植82-12、武植82-5等5个雄性株系的花期、花量、花粉生活力、花粉量的观察,并分析它们与武植3号、武植6号雌株授粉对果实性状的影响,证明磨山4号花期长(约20d),有效花粉量多,株型紧凑,授粉后果实经济性状优良,为中华猕猴桃的适配雄性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雄性株系 授粉 果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