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27
1
作者
喻婷
张玲
+4 位作者
胡中立
宋文贞
刘少佳
章志宏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6期459-463,共5页
水稻花器性状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个水稻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来源的DH群体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花柱长、柱头长、柱头宽、花药长、花药宽、颖花长、颖花宽和颖花长宽比9个花器性状和穗抽出度进行遗传...
水稻花器性状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个水稻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来源的DH群体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花柱长、柱头长、柱头宽、花药长、花药宽、颖花长、颖花宽和颖花长宽比9个花器性状和穗抽出度进行遗传分析。不论性状在2个亲本间的差异显著与否,在DH群体中10个研究性状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表现为连续变异和明显的超亲分离。除花药宽的遗传力较低(50%)、且估计的基因数多达13个之外,其余9个研究性状的遗传力均较高,为68%~93%,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数估计为7~10个。这些结果表明,10个研究性状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增效和减效基因在2个亲本中均有分布,通过基因重组可产生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超亲基因型。除了柱头长、柱头宽和穗伸出度3个性状未发现有基因间的上位性互作外,其余7个性状均检测到显著的互补性互作。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为柱头长、柱头宽和颖花长宽比,颖花长和颖花宽主要通过影响颖花长宽比来对柱头外露率产生影响。其次,与柱头外露率关系较密切的为花柱长。柱头外露率高的基因型通常表现为长柱头、长粒型和长花柱。花药长、花药宽与上述花器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弱。在DH群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器性状
遗传力
基因互作
通径分析
籼粳交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苗期耐冷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
27
2
作者
屈婷婷
陈立艳
+4 位作者
章志宏
胡中立
李平
朱立煌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水稻苗期低温冷害导致的烂秧现象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以一个水稻籼粳交(圭630/02428)DH群体为材料,在幼苗3叶1心时用10℃低温处理3d,随后恢复培养,以恢复培养5d后的秧苗成活率(%)为指标,鉴定该DH群体的苗期耐冷性。利用已...
水稻苗期低温冷害导致的烂秧现象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以一个水稻籼粳交(圭630/02428)DH群体为材料,在幼苗3叶1心时用10℃低温处理3d,随后恢复培养,以恢复培养5d后的秧苗成活率(%)为指标,鉴定该DH群体的苗期耐冷性。利用已构建的RFLP连锁图谱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定位软件QTLMapper1.0对水稻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3个QTLs,分别位于第3、11、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9%、18.3%和24.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02428"。同时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上位性互作位点8个,分散分布于第2、7、8、9、11染色体上,其中有2对互作的贡献率在15%左右,这2对互作的增效基因型均为来自2个亲本的重组基因型。苗期耐冷性在2个亲本间差异很大,在DH群体中呈现出连续变异,有明显的超亲分离。这些结果表明,水稻苗期耐冷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的上位性互作是其重要的遗传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RFLP
QTL
上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籼粳交DH群体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章志宏
宋文贞
+2 位作者
刘少佳
胡中立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籽粒充实度差是限制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作者对籼粳交 (圭 6 30 / 0 2 42 8) DH群体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在该 DH群体中发生分离的基因估计数为 5~ 6对。通过估...
籽粒充实度差是限制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作者对籼粳交 (圭 6 30 / 0 2 42 8) DH群体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在该 DH群体中发生分离的基因估计数为 5~ 6对。通过估测三级 (偏度 )和四级 (峰度 )统计量 ,检测到控制籽粒充实度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DH群体中籽粒充实度表现出明显的超亲分离 ,表明基因重组可实现控制籽粒充实度的增效基因的聚合。籽粒充实度与单穗产量、穗均实粒数和干物质 /总库容之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千粒重、穗均颖花数和穗均总库容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籽粒充实度
基因互作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27
1
作者
喻婷
张玲
胡中立
宋文贞
刘少佳
章志宏
朱英国
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6期459-46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425
30270760)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ABO090)资助。
文摘
水稻花器性状是影响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一个水稻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来源的DH群体对水稻柱头外露率、花柱长、柱头长、柱头宽、花药长、花药宽、颖花长、颖花宽和颖花长宽比9个花器性状和穗抽出度进行遗传分析。不论性状在2个亲本间的差异显著与否,在DH群体中10个研究性状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表现为连续变异和明显的超亲分离。除花药宽的遗传力较低(50%)、且估计的基因数多达13个之外,其余9个研究性状的遗传力均较高,为68%~93%,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数估计为7~10个。这些结果表明,10个研究性状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增效和减效基因在2个亲本中均有分布,通过基因重组可产生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的超亲基因型。除了柱头长、柱头宽和穗伸出度3个性状未发现有基因间的上位性互作外,其余7个性状均检测到显著的互补性互作。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为柱头长、柱头宽和颖花长宽比,颖花长和颖花宽主要通过影响颖花长宽比来对柱头外露率产生影响。其次,与柱头外露率关系较密切的为花柱长。柱头外露率高的基因型通常表现为长柱头、长粒型和长花柱。花药长、花药宽与上述花器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弱。在DH群体中。
关键词
水稻
花器性状
遗传力
基因互作
通径分析
籼粳交
杂交稻
Keywords
Rice (Oryza sativa L.)
Floral characters
Heritability
Gene interaction
Path ana-lysis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苗期耐冷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
27
2
作者
屈婷婷
陈立艳
章志宏
胡中立
李平
朱立煌
朱英国
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
大学
水稻研究所
中国
科学
院遗传与
发育
生物学
研究所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文摘
水稻苗期低温冷害导致的烂秧现象是水稻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以一个水稻籼粳交(圭630/02428)DH群体为材料,在幼苗3叶1心时用10℃低温处理3d,随后恢复培养,以恢复培养5d后的秧苗成活率(%)为指标,鉴定该DH群体的苗期耐冷性。利用已构建的RFLP连锁图谱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定位软件QTLMapper1.0对水稻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3个QTLs,分别位于第3、11、12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9%、18.3%和24.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02428"。同时检测到控制水稻苗期耐冷性的上位性互作位点8个,分散分布于第2、7、8、9、11染色体上,其中有2对互作的贡献率在15%左右,这2对互作的增效基因型均为来自2个亲本的重组基因型。苗期耐冷性在2个亲本间差异很大,在DH群体中呈现出连续变异,有明显的超亲分离。这些结果表明,水稻苗期耐冷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基因的上位性互作是其重要的遗传基础之一。
关键词
水稻
耐冷性
RFLP
QTL
上位性
Keywords
Rice (Oryza sativa L.)
Cold tolerance
RFLP
QTL (Quantative trait locus)
Epistasis
分类号
Q943 [生物学—植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籼粳交DH群体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章志宏
宋文贞
刘少佳
胡中立
朱英国
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基金
国家"8 6 3"计划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2 0 0 0 J12 0 )资助项目
文摘
籽粒充实度差是限制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作者对籼粳交 (圭 6 30 / 0 2 42 8) DH群体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在该 DH群体中发生分离的基因估计数为 5~ 6对。通过估测三级 (偏度 )和四级 (峰度 )统计量 ,检测到控制籽粒充实度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DH群体中籽粒充实度表现出明显的超亲分离 ,表明基因重组可实现控制籽粒充实度的增效基因的聚合。籽粒充实度与单穗产量、穗均实粒数和干物质 /总库容之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千粒重、穗均颖花数和穗均总库容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籽粒充实度
基因互作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遗传分析
Keywords
Rice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Grain plumpness
Gene interaction
分类号
S5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花器性状的遗传分析
喻婷
张玲
胡中立
宋文贞
刘少佳
章志宏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稻籼粳交DH群体苗期耐冷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屈婷婷
陈立艳
章志宏
胡中立
李平
朱立煌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水稻籼粳交DH群体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章志宏
宋文贞
刘少佳
胡中立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