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种子脂肪氧化酶同工酶活性差异材料加速老化过程中MDA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琛 滕斌 +5 位作者 李阳生 李泽福 罗志祥 吴敬德 杜士云 张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7-2312,共6页
为减少醛类、可溶性糖类物质对水稻LOX同工酶终产物丙二醛(MDA)测定的干扰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水稻LOX同工酶活性差异材料在高温高湿与常温常湿2种处理下MDA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LOX-3、LOX-1,2对MDA的贡献分别在第4天和第... 为减少醛类、可溶性糖类物质对水稻LOX同工酶终产物丙二醛(MDA)测定的干扰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水稻LOX同工酶活性差异材料在高温高湿与常温常湿2种处理下MDA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LOX-3、LOX-1,2对MDA的贡献分别在第4天和第2天达到最高值。通过比较LOX-3和LOX-1,2的MDA最高值及其产生的时间可知,LOX-1,2对MDA的贡献速度约为LOX-3的2倍。因此,脂肪氧化酶LOX-1,2进攻膜脂、启动膜脂过氧化过程明显快于LOX-3。该研究为探究稻米的陈化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丙二醛 稻米 脂肪氧化酶同工酶 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祝莉莉 胡亮 杜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593-2597,共5页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进展。褐飞虱是对水稻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褐飞虱具有不同的生物型。在抗性品种的选择压力下,将产生一种新的生物型褐飞虱群体克服该抗性品种。因此,寻找新的抗性基... 综述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进展。褐飞虱是对水稻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栖息于稻丛基部,吸食韧皮部汁液。褐飞虱具有不同的生物型。在抗性品种的选择压力下,将产生一种新的生物型褐飞虱群体克服该抗性品种。因此,寻找新的抗性基因是培育新的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关键。合适的水稻抗褐飞虱的鉴定方法是克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有苗期集团鉴定、蜜露量测定、电子取食监测系统等。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栽培稻和野生稻中定位了21个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并且Bph14基因已经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克隆。该结果为克隆其他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以及研究水稻抗褐飞虱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生物型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水稻6173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水稻和稗草苗期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颐辉 滕斌 +4 位作者 罗志祥 杜士云 李阳生 张琛 张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6-953,共8页
为了考察化感水稻品系6173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采用6173分离出的12株内生真菌对非化感水稻93067和稗草进行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以常规萌发生长的水稻及稗草幼苗为对照,研究真菌发酵产物对两者萌发率、茎长、鲜重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 为了考察化感水稻品系6173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采用6173分离出的12株内生真菌对非化感水稻93067和稗草进行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以常规萌发生长的水稻及稗草幼苗为对照,研究真菌发酵产物对两者萌发率、茎长、鲜重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内生真菌中,7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水稻萌发起促进作用,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可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其中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发酵液效果极显著。然而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稗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燕麦镰刀菌发酵液抑制效果极显著;试验组中塔宾曲霉、粘红酵母发酵产物均显著抑制了稗草的生长。初步筛选促水稻生长和抑制稗草作用明显的燕麦镰刀菌、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其发酵产物都能显著降低稗草种子的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萌发24 h时,粘红酵母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82.61%;萌发96 h时,燕麦镰刀菌和粘红酵母菌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30.88%和36.50%。此外,塔宾曲霉和燕麦镰刀菌发酵产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燕麦镰刀菌能降低稗草幼苗的SOD、POD活性;同时塔宾曲霉能显著降低稗草幼苗POD活性。综上,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普通水稻品种促生长和抑制作用并存,但对稗草主要是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途径实现。本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化感水稻 稗草 脂肪酶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突变对光系统Ⅱ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颖 魏玲霞 +2 位作者 洪潇 黄英金 王兆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80-1888,共9页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Chl M)是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Chl M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突变体chlm及其野生型为材料,对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特性...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Chl M)是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Chl M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突变体chlm及其野生型为材料,对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chlm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下降,基粒类囊体发育异常,叶绿素荧光强度降低,单位面积上PSⅡ的光能吸收、光能捕获、电子传递、热耗散等光合能量流减少,PSⅡ反应中心的数量和性能降低,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PSⅡ性能指数随之下降;但突变体chlm中PSⅡ相关的放氧复合体、电子传递链等有效光合机构未受到明显损伤,能量流的各量子产额也未受到明显影响,IP相最大幅度和基于吸收光能的PSⅡ性能指数均有所提升。此外,突变体chlm中PSⅡ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并无异常。综上,突变体chlm叶片中光合作用的能量流降低了,但其光系统Ⅱ机构仍能较高效地将所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突变体chlm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镁原卟啉Ⅸ甲基转移酶 叶绿素合成 叶绿素荧光 光系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节位早发分蘖与秧苗叶片形态、碳氮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涂雯 安琪 +3 位作者 何永刚 刘少佳 蔡海亚 章志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22-29,共8页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低节位早发分蘖与叶片形态、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并筛选低节位分蘖多、早期分蘖发生速率快且符合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水稻品种(系),对31个籼亚种水稻品种(系)早期低节位的分蘖特性、叶片形态及碳氮代谢指... 为了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低节位早发分蘖与叶片形态、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并筛选低节位分蘖多、早期分蘖发生速率快且符合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水稻品种(系),对31个籼亚种水稻品种(系)早期低节位的分蘖特性、叶片形态及碳氮代谢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系)第一叶位成蘖率存在广泛变异,而第二、第三叶位成蘖率达到100%;水稻低节位分蘖发生速率与秧苗前3片叶叶长呈正相关,分蘖数量与叶宽呈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可以将水稻秧苗前3片叶较长且较窄作为筛选早发分蘖水稻品种的参考形态指标;水稻植株体内蔗糖含量只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但不影响分蘖数量;硝态氮含量既影响分蘖发生速率,也影响成蘖率,氮代谢酶谷氨酸合酶(NADH-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的活性能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的发生;将31份水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可分为A、B、C 3类,其中C类材料是分蘖发生较早且分蘖发生速率快、叶片形态更接近于理想株型叶片形态的优质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低节位分蘖 分蘖早发 叶片形态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43紧密连锁KASP标记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邓钊 王凯 +3 位作者 杜波 祝莉莉 杨远柱 陈荣智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69-174,共6页
为促进Bph43基因在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水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在前期Bph43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将Bph43基因供体亲本IRGC 8678进行重测序,通过与日本晴参考基因组以及3000份水稻测序公共数据库资源进行SNP变异位点分析,设计开发出... 为促进Bph43基因在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水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在前期Bph43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将Bph43基因供体亲本IRGC 8678进行重测序,通过与日本晴参考基因组以及3000份水稻测序公共数据库资源进行SNP变异位点分析,设计开发出Bph43紧密连锁区间特异的KASP标记(K_11674982、K_11775428和K_11856768)。66份水稻自然群体及200份BC1F2代杂交后代的验证结果表明,开发的3个KASP标记是共显性标记,标记基因型分析结果与抗褐飞虱表型完全符合,能特异、准确地检测出水稻中是否含有Bph43基因。基于SNP位点开发的Bph43 KASP标记可用于发掘携带Bph43基因的新种质及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Bph43 KASP标记 抗褐飞虱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成蘖特性及相关氮同化酶活性、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安琪 季雯珺 +1 位作者 何永刚 章志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3期174-179,共6页
水稻(Oryza sativa L.)分蘖是影响成穗数进而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低节位(早发)分蘖比高节位(迟发)分蘖具有更高的单穗产量。以12个具有不同分蘖特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对各品种水培条件下分蘖发生动态进行观测分析的基础上... 水稻(Oryza sativa L.)分蘖是影响成穗数进而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低节位(早发)分蘖比高节位(迟发)分蘖具有更高的单穗产量。以12个具有不同分蘖特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对各品种水培条件下分蘖发生动态进行观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与分蘖相关的铵态氮同化酶活性、基因表达等研究。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分蘖数与第2、3叶位成蘖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第1叶位成蘖率无显著相关性。第1叶位成蘖率主要受水稻幼苗铵态氮同化酶活性的正向调控,而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对该叶位成蘖率影响不显著。第2、3叶位成糵率受幼苗铵态氮同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相对较弱,而主要受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负调控。此外,水稻秧苗的可溶性糖含量、MOC1等控制蘖芽形成的基因及控制CK合成的基因与水稻第1、2、3叶位成糵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TB1等调控蘖芽伸长的基因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分蘖 铵态氮同化 激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对水稻胁迫应答及产量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雅洁 李绍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10-15,共6页
MicroRNA(miRNA)为长度20~24 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生物通过调节体内miRNAs的表达水平,调控其靶标基因的稳定性及翻译,从而实现对自身生长发育的调节和环境胁迫的响应。miRNAs通过不同的调控通路在水稻的产量形成及对环境胁迫响应方面... MicroRNA(miRNA)为长度20~24 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生物通过调节体内miRNAs的表达水平,调控其靶标基因的稳定性及翻译,从而实现对自身生长发育的调节和环境胁迫的响应。miRNAs通过不同的调控通路在水稻的产量形成及对环境胁迫响应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对miRNA在水稻增产和胁迫响应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种质资源挖掘和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水稻产量 环境胁迫 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RLCK167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马银花 刘桃梅 +7 位作者 万天雪 肖新波 胡琼 李萍芳 段仁燕 张斌 金晨钟 杜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类受体胞质激酶(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s,RLCKs)家族是一类特殊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和病原菌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对水稻RLCKⅥ家族成员OsRRK1基因的研究中发现水稻4号染色体上存在一个与其同源性特别高的基因,... 类受体胞质激酶(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s,RLCKs)家族是一类特殊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和病原菌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对水稻RLCKⅥ家族成员OsRRK1基因的研究中发现水稻4号染色体上存在一个与其同源性特别高的基因,即OsRLCK167(LOC_Os04g56060)。为了丰富类受体胞质激酶家族并探究水稻胞质受体激酶基因的作用,本研究利用ExPASy-Protparam、Protscale、CD-search等在线工具和DNAMAN软件对OsRLCK167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技术对OsRLCK167基因做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OsRLCK167蛋白的分子量为43.77776 kD,为疏水性、不稳定的酸性蛋白;对该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显示其主要由无规则卷曲(41.94%)、α-螺旋(35.29%)、延伸链(15.35%)和β-转角(7.42%)组成;该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均有表达,且在叶鞘中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OsRLCK167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水稻中具有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RLCK167基因 组织表达模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CⅡ遗传交配设计的籼稻抽穗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0
作者 徐凯 郑兴飞 +3 位作者 张红燕 胡中立 宁子岚 李兰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抽穗期受光温资源和基因网络的共同调控,影响作物产量和品种的地域适应性,通过关联分析鉴定与抽穗期性状相关的显著位点和基因,对解析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照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North Carolina design Ⅱ,NCⅡ)将... 抽穗期受光温资源和基因网络的共同调控,影响作物产量和品种的地域适应性,通过关联分析鉴定与抽穗期性状相关的显著位点和基因,对解析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照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North Carolina design Ⅱ,NCⅡ)将115份籼稻品种作为父本,5份不育系作为母本,进行测交,得到了575个F_(1)代的测交群体。对亲本和F_(1)代抽穗期的表型值、亲本品种群体的一般配合力、F_(1)代群体的特殊配合力和超亲优势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1)共定位到104个关联位点,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其中,第4条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显著位点最多,为16个。在亲本的抽穗期表型、一般配合力、F_(1)代的抽穗期表型、特殊配合力、超亲优势值5个数据集中分别检测到6、5、15、57和21个。对这5个数据集中的显著关联位点进行表型变异分析,发现在亲本抽穗期表型、一般配合力、F_(1)代抽穗期表型、特殊配合力和超亲优势值这5个数据集中的显著关联位点对表型变异的总贡献率(phenotypic variation explained,PVE)分别为79.57%、10.51%、33.35%、56.42%和54.86%。其中,25个位点在多个数据集中被检测到,可能为抽穗期相关的热点区域。(2)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的显著位点与日本晴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比对,共检测到5个已克隆抽穗期基因,其中3个基因与显著关联位点的基因组距离小于200 kb,对这3个基因中的单倍型组合与单个基因的优异单倍型进行比较发现,亲本品种群体中单倍型组合SDG724(Hap.A)_Hd17(Hap.E)_Ghd7(Hap.A)的对应的水稻单株籽粒产量较高,抽穗期较长,该组合中各基因的单倍型对应于单个克隆基因的优异单倍型,表明优异单倍型的聚合的常规稻,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长的抽穗期。测交子代未见此情形,测交子代群体中SDG724(Hap.I)_Hd17(Hap.K)_Ghd7(Hap.I)的单倍型组合形式的水稻有适中的抽穗期和较高的产量,说明测交子代的抽穗期遗传机制较父本(常规水稻品种)复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相结合,能利用到多个SNP提供的连锁不平衡信息,提高了基因检测效率,对培育高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倍型 NCⅡ遗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五肽重复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俊然 黄文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9-23,31,共6页
三角形五肽重复(PPR)蛋白是植物中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能够从RNA剪切、编辑、降解和翻译等多个方面影响细胞器中RNA的新陈代谢,PPR蛋白由连续的PPR基序构成,蛋白呈右手螺旋结构,具有与RNA单链结合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工设计合成PP... 三角形五肽重复(PPR)蛋白是植物中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能够从RNA剪切、编辑、降解和翻译等多个方面影响细胞器中RNA的新陈代谢,PPR蛋白由连续的PPR基序构成,蛋白呈右手螺旋结构,具有与RNA单链结合的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工设计合成PPR蛋白技术已经成熟,PPR蛋白与RNA结合的规律已较为清晰,人工PPR蛋白有望被开发成为细胞器中介导RNA调控的新型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五肽重复蛋白 RNA单链结合 细胞器RNA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中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婉冬 杨红春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76-83,共8页
组蛋白作为核小体的基本组分,是染色质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在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总结并讨论了拟南芥中组蛋白的种类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可为深入研究拟南芥中组蛋白的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拟南芥 组蛋白变体 组蛋白修饰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