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间光照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荣 陈长征 +3 位作者 邢怡桥 许玲 王玲丽 周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3-597,共5页
背景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缓解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给予光照可能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有利,但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背景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缓解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给予光照可能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有利,但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无影响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夜间光照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4只SPF级新生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OIR联合夜间光照组,每组16只小鼠。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体积分数21%);OIR模型组和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天置于高氧环境(75%±2%)生长,出生第12天调整氧体积分数为正常;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于出生后第12~17天给予夜间光照,光照度为100lx。各组小鼠均于出生后第17天摘除眼球,采用ADP酶法制备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情况;视网膜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遵循ARVO声明。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均无明显差异。OIR模型组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血管区,大量结构异常的新生血管形成。与OIR模型组相比,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以及新生血管分布密度减少。在实验后第17天时,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97±0.83)个和(1.00±0.72)个,OIR模型组为(38.57±5.01)个,而OIR联合夜问光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6.92±3.39)个,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67,P=0.000),OIR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OIR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6,P〈O.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少于OIR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和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VEGF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4±0.07、2.08±0.50和1.43±0.21,各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8,P=0.003),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表达较01R模型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3,P〈0.05)。结论夜间光照可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