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路全局信息优化网络的遥感影像海陆分割算法
1
作者 谢巴图 胡佳睿 潘俊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8,86,共8页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靠岸地物对海陆边界精细化分割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路全局信息优化网络(DGIONet)的遥感影像海陆分割算法。在编码端,该网络设计基于矩形条带卷积的多尺度空间注意力特征提取模块,利用不同尺度下垂直构建...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靠岸地物对海陆边界精细化分割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路全局信息优化网络(DGIONet)的遥感影像海陆分割算法。在编码端,该网络设计基于矩形条带卷积的多尺度空间注意力特征提取模块,利用不同尺度下垂直构建的矩形条带卷积实现多尺度大内核卷积效果,依靠提取到的多尺度特征与模块内的点卷积实现空间注意力机制,从而有效提高网络关注海陆大尺度特征的能力,实现海陆全局信息及上下文信息的特征提取。在解码端,该网络设计双路全局信息优化解码器,解码器内依靠深度可分离空洞卷积信息优化模块和Hamburger全局特征恢复模块,分别利用提取到的全局信息及上下文信息实现特征恢复,同时将编码端提取到的阶段特征与阶段恢复特征融合,以实现更好的信息优化。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构建分辨率优于0.3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海陆分割数据集,在此数据集基础上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主流语义分割方法Vision Transformer,本文方法像素精度提高了3.01%,平均交并比提高了10.51%,即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精细化海陆分割问题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海陆分割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自然保护区光污染演变研究
2
作者 刘鸣 李瑞聪 +2 位作者 刘清源 李熙 吴承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而划定的区域,对生物及其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逐渐受到人工光的侵扰。为探究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光污染状况,以2012—2021年校正后的NPP/VIIRS(搭载...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而划定的区域,对生物及其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逐渐受到人工光的侵扰。为探究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光污染状况,以2012—2021年校正后的NPP/VIIRS(搭载在NPP卫星上的传感器: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套件)夜光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平台,从数量变化、水平变化和强度变化三方面,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光污染变化。结果发现:第一,2012—2021年我国未受人工光污染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在逐渐减少,到2021年研究样本中仅剩52个,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内蒙古;第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光污染的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三,本次研究范围内,其中有50.56%的自然保护区光污染呈增加趋势,多数地区污染程度提高一个层级,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地区,38%自然保护区光污染呈稳定趋势,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11%的自然保护区光污染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东北的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本研究结果为更全面地控制自然保护区光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夜光遥感 光污染 NPP/VIIRS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深圳西涌暗夜保护社区光污染控制有效性评估
3
作者 李熙 布布莉·叶尔勒克 +1 位作者 郑建川 梅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3-1387,共15页
2023年深圳市西涌社区成功获得国际暗夜社区认证,成为中国首个获此称号的地区。系统评估西涌社区光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对中国暗夜保护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的高分辨率夜光遥感影像,通过随机... 2023年深圳市西涌社区成功获得国际暗夜社区认证,成为中国首个获此称号的地区。系统评估西涌社区光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对中国暗夜保护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的高分辨率夜光遥感影像,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进行辐射一致性校正,评估了西涌社区近3年的光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西涌社区全域夜间灯光亮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且沙滩观星区、道路系统及各村落光污染管控效果显著。结合感兴趣区(POI)数据分析,各类型POI的亮度系数整体降幅介于27.68%~74.45%。其中,住宿服务设施仍是西涌社区最主要的夜间光污染来源。高分辨率夜光影像能有效监测和评估城市区域的光污染状况,为后续暗夜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 国际暗夜保护社区 光污染控制 深圳市西涌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体淹没频率的三峡水库水量时序变化遥感估算研究
4
作者 梁丹萍 厉芳婷 +3 位作者 梁思 赵红梅 李文凯 田礼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7,共9页
水库面积、水位与蓄水量变化监测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三峡水库为研究区域,结合全球地表水数据集和Landsat 5、7、8系列影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分析了三峡水库1990—2022年的年均面积变化特征,建立了三峡水... 水库面积、水位与蓄水量变化监测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三峡水库为研究区域,结合全球地表水数据集和Landsat 5、7、8系列影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分析了三峡水库1990—2022年的年均面积变化特征,建立了三峡水库蓄水前、蓄水阶段及全面运行后的水体频率-面积、水体频率-相对水位差的相关关系及面积-相对水位差的模型,由此得到了三峡水库逐年的相对水位差和蓄水量变化以及三峡水库全面运行后的年内高低水位的面积和水位差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在蓄水前、蓄水阶段及全面运行后的面积-相对水位差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与实测数据相比,R^(2)为0.8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表现水位差变化趋势;2)三峡水库在蓄水前、蓄水阶段到全面运行后的面积、相对水位差以及总蓄水量呈现明显增加;3)三峡水库在全面运行后年均面积相比蓄水前增加了130.52km^(2),平均相对水位差增加了3.77m,蓄水量增加了675.96×10^(6)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频率 水体面积 相对水位差 蓄水量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方法MIT-Unet的农田信息提取
5
作者 张志鑫 方晨蓉 +1 位作者 刘哲 李杰潘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237,共9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准确、高效地提取其周边农田信息对于保障水源区域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农田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基于遥感影像的人工目视解译,主观性强、耗时耗力,无法满足对农田信息快速、大规模提取的需...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准确、高效地提取其周边农田信息对于保障水源区域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农田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基于遥感影像的人工目视解译,主观性强、耗时耗力,无法满足对农田信息快速、大规模提取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遥感农田语义分割方法MIT-Unet,从局部和全局角度提取图像的深层语义特征,通过跳跃连接实现多尺度全局依赖信息的融合,并构建了一套农田语义分割数据集DRFL评估该方法的效果。将所提出的方法与现有经典方法Unet,DeepLabV3+,Manet、Dcswin等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MIT-Unet在DRFL上取得了最优的提取效果,其中IoU和F1-score指标分别达到了82.90%和90.65%。研究成果可为汛期丹江口水库淹没范围内的农田面积统计以及灾害损失评估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其他地域的农田分布监测、农业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信息提取 遥感影像 语义分割 灾害损失评估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3与Sentinel-1影像对山区小水体提取能力评估
6
作者 陆建忠 张盛 +3 位作者 刘新波 翟少军 曹辉 鲍正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3,共8页
为解决山区小水体监测中的实时跟踪难题,提高监测精度,评估GF-3和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的水体提取能力。在香溪河流域内选取多个水库,采用局部阈值法对两种雷达影像进行水体提取,并将结果与Sentinel-2 MSI影像使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 为解决山区小水体监测中的实时跟踪难题,提高监测精度,评估GF-3和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的水体提取能力。在香溪河流域内选取多个水库,采用局部阈值法对两种雷达影像进行水体提取,并将结果与Sentinel-2 MSI影像使用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再通过精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F-3在捕捉水体变化方面具有优势,召回率最高可达0.952,但在复杂地形下容易受到噪声影响而产生错误提取;相较之下,Sentinel-1展现出更好的精确度和一致性,精准率最高达到0.913,交并比(IoU)最高为0.830;在淹没频率分析中,GF-3对比Sentinel-1展现了更丰富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成果可为云雨天气条件下水库群水体提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提取 卫星遥感 GF-3 Sentinel-1 淹没频率 局部阈值法 香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SAR数据的山区小型水库群水体面积提取
7
作者 陆建忠 刘天耀 +3 位作者 刘新波 翟少军 曹辉 鲍正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82,共9页
小型水库在土地灌溉、防洪抗旱、生态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对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量小型水库的水文监测资料难以获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山区小型水库群水体面积快速... 小型水库在土地灌溉、防洪抗旱、生态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对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量小型水库的水文监测资料难以获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山区小型水库群水体面积快速提取方案。以香溪河流域的7座小型水库(草池坪水库、大田槽水库、金家坝水库、金子坪水库、青龙寨水库、田家湾水库、长坪水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阈值分割法SDWI与局部自适应阈值法提取水体,并进行掩膜处理、内外噪声去除、提取结果矢量化,最终得到7座水库的时序面积结果;同时对比分析了快速提取方案中局部自适应阈值法与大津法的提取结果。结果表明:①所提方案能很好地保留水体完整性并削减非水体像素的影响,而且使用的局部自适应阈值法在查全率与综合指标上皆优于大津法,可用于解决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问题;②7座水库中5座水库的水域面积在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之间都出现过明显下降的情况,这可能与2022年长江流域夏季出现的严重干旱情况有关。研究成果可为山区小型水库群的长时序快速提取、山区小水库精细化检测与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面积提取 小型水库群 SDWI指数 Sentinel-1影像 自适应阈值算法 香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O绕月探测器精密定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子浩 叶茂 +5 位作者 熊凯 杨永章 陈祎豪 孙雪梅 张胜凯 李斐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月球勘测轨道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为月球科学研究和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其精密轨道的获取是开展其他科学数据研究的前提.利用LRO的白沙站及USN站的S波段射电跟踪数据,使用高精度光压模型并应用高增... 月球勘测轨道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为月球科学研究和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其精密轨道的获取是开展其他科学数据研究的前提.利用LRO的白沙站及USN站的S波段射电跟踪数据,使用高精度光压模型并应用高增益天线改正,基于自主的WUDOGS软件对LRO进行了精密定轨.将本文结果与NASA GSFC官方公布的精密轨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高精度多帆板模型并进行高增益天线改正后,本文获取的精密轨道与NASA GSFC事后精密轨道的精度相当,位置差距在10 m水平,速度在10 mm/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轨 LRO 月球探测器 高增益天线 射电跟踪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深度学习的街道行人疗愈效应机制研究
9
作者 徐丹宁 张霞 +2 位作者 冯恒健 韩李涛 唐炉亮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4,共8页
存量更新时代,城市街道具备满足公众日常疗愈需求的可观潜力,是健康城市中微观层面的高效资源。虽然已有研究将行人作为街道疗愈要素,但缺乏定量表征,对环境和行人如何共同影响街道疗愈性的机制不明。基于疗愈环境理论,将行人要素纳入... 存量更新时代,城市街道具备满足公众日常疗愈需求的可观潜力,是健康城市中微观层面的高效资源。虽然已有研究将行人作为街道疗愈要素,但缺乏定量表征,对环境和行人如何共同影响街道疗愈性的机制不明。基于疗愈环境理论,将行人要素纳入核心变量,结合视频语义分割和行人检测技术,对实验图像中的环境和行人要素进行识别与分析,为探究街道行人数量和活动对疗愈效应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街道人流量对疗愈感知存在影响阈值,小群体行为和自发性活动与疗愈效应呈显著正相关性,且在街道环境的基础影响效应之上,行人要素因对疗愈感受解释度较高而不容忽视,可为健康疗愈导向的街道设计和更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街道疗愈效应 视频深度学习 行人检测 感知密度 疗愈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O-CSI预测的轻量化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
10
作者 于创宇 徐彦彦 潘少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47,共19页
高效的深度信源信道联合编码(deep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DeepJSCC)是实现带宽受限场景下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然而在车联网或无人机等终端资源受限的场景中,现有方法难以适应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 高效的深度信源信道联合编码(deep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DeepJSCC)是实现带宽受限场景下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然而在车联网或无人机等终端资源受限的场景中,现有方法难以适应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信道的动态变化,且模型庞大难以部署。为此,提出一种轻量化DeepJSCC框架(VxLJSCC)。首先,基于扩展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语义提取网络实现轻量化的高质量语义特征提取;然后,采用MIMO-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预测来解决语义通信系统使用过时CSI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最后,为使语义信息充分适应时变MIMO信道质量,设计了基于信道预测的特征分配与自适应模块,结合语义特征的重要性,为不同特征分配合适的传输信道和时隙,并对特征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图像重建的语义精度。实验表明,相较于先进的DeepJSCC-MIMO方法,VxLJSCC在节省最多61.67%模型存储和77.86%计算量的情况下,仍能提供高达2.972 dB的信道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语义通信 信道状态信息 多输入多输出 图像传输 特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缨帽三角-植被等值线分布模式的多类型作物叶面积指数反演
11
作者 陈子涵 鲁蕾 +4 位作者 柴东岳 岳玮 崔霞 周孝明 王靖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91,共10页
获取作物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及其动态变化信息对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物理模型反演是LAI遥感反演最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反演值不唯一的问题。此外,现有研究通常只针对单一作物类... 获取作物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及其动态变化信息对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物理模型反演是LAI遥感反演最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反演值不唯一的问题。此外,现有研究通常只针对单一作物类型,缺乏针对多类型作物的精度较高的LAI反演算法。该研究以玉米和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田为例,基于PROSAIL模型模拟数据集,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作物的缨帽三角-植被等值线分布模式,将植被覆盖度作为先验知识,构建用于反演多类型作物的LAI反演查找表,将其用于多时相GF-1 WFV(wide-field view)影像,反演获得整个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的LAI,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将植被覆盖度作为先验知识构建的查找表反演的LAI和实测值相关性较显著(R^(2)=0.60),均方根误差(RMSE)为0.75,反演的整个生长期LAI的变化趋势与实测LAI的变化趋势一致。而由未加入先验知识的查找表反演的LAI值和实测值的R^(2)为0.47,RMSE为0.85。该研究表明,基于缨帽三角-植被等值线分布模式,在构建涉及多类型作物的农田LAI反演的查找表中引入先验知识,能够显著提高LAI反演的精度,有效获得作物的LAI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反演 叶面积指数 PROSAIL 查找表 GF-1 WF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精度历表的月球轨道与天平动建模及LLR数据应用
12
作者 杨婉羚 高梧桐 +2 位作者 粟文捷 鄢建国 平劲松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提出一套统一建模与程序化实现的月球动力学框架。基于广义相对论弱场近似,系统整合了轨道运动与双层受迫天平动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效应,包括主带小天体引力、太阳J2项、潮汐变形与转动惯量时延,统一了动力学推导、参考系定义与时间系统规... 提出一套统一建模与程序化实现的月球动力学框架。基于广义相对论弱场近似,系统整合了轨道运动与双层受迫天平动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效应,包括主带小天体引力、太阳J2项、潮汐变形与转动惯量时延,统一了动力学推导、参考系定义与时间系统规范,构建了模块化、高一致性的建模与处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处理了2015—2021年的双程月球激光测距(Lunar Laser Ranging,LLR)观测数据,独立完成了月面反射器与地面测站的坐标解算。结果表明,轨道预报与DE430星历在地月连线方向的最大差异控制在0.182 m以内,天平动欧拉角50年预测偏差保持在600 mas量级;LLR数据平差后的单程残差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分别达到2.46 cm(反射器平差后)与1.68 cm(地面站平差后)。验证了统一建模体系的物理一致性与实测适配性,为自主编制高精度月球历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轨道预报 天平动预报 月球双层受迫天平动模型 LLR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时动态特征点识别方法及其视觉惯性里程计应用
13
作者 曹龙 柳景斌 +1 位作者 张伟 李孟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1,共6页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一种常用的定位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静态环境假设的前提下,在动态环境中稳健性和定位精度会降低。由于使用语义分割或目标检测的方法对动态物体进行识别,存在无法识别未定义的动态物体、错误识别静止物体以及实时性差...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一种常用的定位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静态环境假设的前提下,在动态环境中稳健性和定位精度会降低。由于使用语义分割或目标检测的方法对动态物体进行识别,存在无法识别未定义的动态物体、错误识别静止物体以及实时性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动态特征点识别方法,用于提高视觉惯性里程计在动态场景中的定位精度。首先,对图像中的特征点速度矢量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基于极线匹配误差,对特征点的运动状态进行估计,识别出高动态点并去除,为低动态点设置权重因子;最后,在多组公开的动态数据集中进行评估。与其他的视觉惯性里程计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视觉惯性里程计在动态环境下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惯性里程计 动态物体 定位 特征点 聚类分析 极线匹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路网与轨迹多模特征的导航属性关联关系分析
14
作者 张彩丽 向隆刚 +3 位作者 李雅丽 周雨石 刘珍 鲁春阳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路段等级、限速及车道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挖掘了一些潜在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的分类方法。首先,对轨迹和路网进行了预处理,实现轨迹点与路段之间的连接;然后,以路段为分析单元,设计路网和轨迹的多元多阶特征;最后,分析总结可能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分层递进识别方法。以武汉和西安为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众源轨迹数据 多模特征融合 导航属性信息 层级关系 道路邻接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23年典型露天煤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
15
作者 乔林全 闫星光 +2 位作者 朱芳芳 马斅良 杜浩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8,33,共7页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导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的基础。为揭示典型露天矿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成因,本文以1986—2023年的Landsat影像和土地分类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 Median和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法,探究了1986—2023年安太...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导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的基础。为揭示典型露天矿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成因,本文以1986—2023年的Landsat影像和土地分类数据为基础,利用Theil-Sen Median和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法,探究了1986—2023年安太堡、安家岭矿区的植被覆盖度、煤炭粉尘、土壤侵蚀程度和土地分类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内植被覆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煤炭粉尘变化趋势并不显著,采煤工作面和运输道路是煤炭粉尘高发区域;矿区内土壤侵蚀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2008年产能扩大的情况下土壤侵蚀并没有呈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矿区内地类轨迹变化以农田和草地向不透水层的转变为主。本文研究全方位揭示了典型露天煤矿的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为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FVC RUSLE 土地分类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住地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效应探究——以武汉市为例
16
作者 牛强 孙汉文 严雪心 《热带地理》 2025年第10期1757-1769,共13页
随着城市蔓延的持续,长距离通勤对城市交通、环境和居民福祉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何缩短通勤距离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居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的影响,而对就业地建成环境影响效应的关注却有所不足。文章以武汉市为... 随着城市蔓延的持续,长距离通勤对城市交通、环境和居民福祉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如何缩短通勤距离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居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的影响,而对就业地建成环境影响效应的关注却有所不足。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基于长时序手机信令数据分析通勤距离的动态变化,并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探究职住地的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城市扩张,武汉居民通勤距离呈逐年增长趋势。2)职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轨道交通站点数对通勤距离的正向效应最为突出,而就业人口密度的负向效应最显著。3)职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距离还存在显著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与总体效应趋势一致。其中,轨道交通站点数虽未显示显著直接效应,但却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表明轨道交通在重构环站点周边居民职住选择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就业人口密度以及到城市次中心的距离表现出显著负向溢出效应,验证了多中心开发模式有助于降低平均通勤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通勤距离 直接效应 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