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极地测绘空间数据元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鄂栋臣 马飞虎 孙翠羽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在对历次极地考察所获得的极地测绘空间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1)元数据标准、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的CSDGM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元数据标准,制定了能够描述中国极地测绘空间数据的... 本文在对历次极地考察所获得的极地测绘空间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11)元数据标准、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的CSDGM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元数据标准,制定了能够描述中国极地测绘空间数据的元数据标准,基于此设计并实现了中国极地测绘空间数据元数据管理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对元数据的浏览、新增、编辑、查询以及网上发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极地科学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数据 极地 测绘空间数据 元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资料研究南极冰盖消减对海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鄂栋臣 杨元德 晁定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2-2228,共7页
利用5年的GRACE重力数据,计算了南极1°×1°等效水量时间序列,得到每个格网的趋势项,结果表明在西南极Amundsen区域有明显的负增长,超过-80 mm/a,南极半岛存在着负增长,东南极Enderby Land地区质量增长;计算得到2002年7月... 利用5年的GRACE重力数据,计算了南极1°×1°等效水量时间序列,得到每个格网的趋势项,结果表明在西南极Amundsen区域有明显的负增长,超过-80 mm/a,南极半岛存在着负增长,东南极Enderby Land地区质量增长;计算得到2002年7月到2007年9月南极、东南极和西南极冰盖的等效体积变化分别为-78±37 km^3/a,-3±46 km^3/a和-75±50 km^3/a,对应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为0.21±0.1 mm/a,0.008±0.127 mm/a和0.2±0.14 mm/a.该结果与国际最新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发现冰后回弹是影响利用GRACE研究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南极 IJo5 GLDAS 等效水量 等效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胜凯 鄂栋臣 +1 位作者 周春霞 沈强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本文首先结合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回顾了20多年来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发展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为处理Radarsat南极测图计划(RAMP)SAR影像进行地面验证而制作的高精度RAMP/DEM的构建过程。然后,介绍了南极局部地区,尤其是我国利用... 本文首先结合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回顾了20多年来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发展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为处理Radarsat南极测图计划(RAMP)SAR影像进行地面验证而制作的高精度RAMP/DEM的构建过程。然后,介绍了南极局部地区,尤其是我国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在南极地区进行DEM研究的状况。最后,结合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的研究进展,对最新的南极DEM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数字高程模型 卫星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反演南极物质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翟宁 王泽民 鄂栋臣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提供的时变重力场反演了南极大陆冰雪质量变化。由于GRACE提供的C20项不准确,本文考虑利用SLR测得的C20项替换,反演结果显示南极西部冰雪在消融,东部基本保持平衡,整个南极以(-0.689±0.172)cm/a的速率在消融。
关键词 GRACE 时变重力场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KONOS立体像对提取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DEM及其精度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鄂栋臣 沈强 孟泱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6-274,共9页
本文讨论了IKONOS立体像对提取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的DEM及其精度情况。由于IKONOS不提供基于共线模型所需的卫星星历参数,而提供基于有理函数(RPC)的近似模型,因此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主要由RPC模型精度来决定。直接使用RPC模型对参考... 本文讨论了IKONOS立体像对提取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的DEM及其精度情况。由于IKONOS不提供基于共线模型所需的卫星星历参数,而提供基于有理函数(RPC)的近似模型,因此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主要由RPC模型精度来决定。直接使用RPC模型对参考级(Reference)产品进行DEM提取,其点位精度和高程精度为25m(CE90)、22m(LE90),这种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制图的要求。为了提高精度,利用中国第23次南极考察队(2006/2007)采集的控制点对RPC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对比分析表明DEM精度明显提高,影像和DEM分别能满足1∶5000比例尺遥感平面图制图要求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制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ONOS 菲尔德斯半岛 数字高程模型(DEM) R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干涉图滤波与相位解缠算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陶 张诗玉 周春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LP范数框架下,对经典的相位解缠算法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将解缠算法分为3类,并利用多种解缠方法对伊朗Bam地区的地形SAR干涉图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Goldstein滤波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残点和枝切线的分布,提高了干涉图的视觉效果... 在LP范数框架下,对经典的相位解缠算法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将解缠算法分为3类,并利用多种解缠方法对伊朗Bam地区的地形SAR干涉图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Goldstein滤波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残点和枝切线的分布,提高了干涉图的视觉效果和信噪比。基于网络流的L1范数方法可以得到最优的全局解,但运算效率较低;L2范数方法也能得到较好的全局解,运算效率较高;L0范数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缠结果,存在较多的断点和不确定性,但是运算速度极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滤波 相位解缠 L^P范数 枝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数据处理中IGS框架站的选择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建虎 张胜凯 +2 位作者 鄂栋臣 崔昭文 李继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以计算中山站2007年第1天到第100天的数据为例,对计算南极GPS观测数据时如何选择IGS跟踪站作为框架基准站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处理过程中,对IGS站的选取分为选站数量、网形、网缘、Z坐标南北半球互相抵偿性4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对得出的... 以计算中山站2007年第1天到第100天的数据为例,对计算南极GPS观测数据时如何选择IGS跟踪站作为框架基准站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处理过程中,对IGS站的选取分为选站数量、网形、网缘、Z坐标南北半球互相抵偿性4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并对得出的结果从均方根残差NRMS、基线向量、基线重复率、坐标中误差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南极大陆单点GPS数据处理时,为得到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准确的坐标,应加入5个均匀分布在未知点周围的IGS站参与计算,距离未知点较近的点为必选点,所选点应均在南半球,且不需要考虑南北半球Z坐标的抵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IT软件 中山站 GPS 数据处理 IGS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构建与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鄂栋臣 张胜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回顾了南极大地参考框架发展的历史,总结了由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组织的历次南极地区大地测量观测活动的成果,并结合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对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对构建南极... 回顾了南极大地参考框架发展的历史,总结了由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组织的历次南极地区大地测量观测活动的成果,并结合2007-2008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对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对构建南极大地参考框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国际极地年 大地测量 参考框架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重力用于南极冰盖物质消融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元德 鄂栋臣 晁定波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2002年3月发射的GRACE重力卫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分辨率给出了重力场的时空变化。Jason1重复观测获得海平面的变化,GRACE估计海水质量重新分布引起的海面高变化,两者之差获得比容海面高变化,将该结果与WOA05结果作季节性比较,结果表明... 2002年3月发射的GRACE重力卫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分辨率给出了重力场的时空变化。Jason1重复观测获得海平面的变化,GRACE估计海水质量重新分布引起的海面高变化,两者之差获得比容海面高变化,将该结果与WOA05结果作季节性比较,结果表明CSRRL04,GFZRL04和GRGSGL04三者结果与WOA05结果吻合,优于其他GRACE系列数据。将选取的CSRRL04,GFZRL04和GRGSGL04用于南极冰盖质量变化研究,得到南极冰盖冰雪物质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西南极Amundsen区域明显地负增长,南极半岛存在着负增长。估算2003年1月—2007年12月南极冰盖冰雪消融的等效体积变化,变化区间为-76km3/a——69km3/a,对应海平面的贡献变化区间为0.17mm/a—0.2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Jason1 WOA05 比容海面高 南极物质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G5绝对重力仪进行南极长城站绝对重力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鄂栋臣 何志堂 +3 位作者 张胜凯 王泽民 杨元德 张世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3-220,共8页
在南极地区进行重力测量是建立高程基准的基础,2005年,在南极长城站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观测仪器采用FG5绝对重力仪,经固体潮改正、海潮改正、极移改正及气压改正等,精度达±3×10-8m s-2,并同时利用2台LCR相对重力仪进行了重... 在南极地区进行重力测量是建立高程基准的基础,2005年,在南极长城站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观测仪器采用FG5绝对重力仪,经固体潮改正、海潮改正、极移改正及气压改正等,精度达±3×10-8m s-2,并同时利用2台LCR相对重力仪进行了重力垂直梯度测量和水平梯度测量。长城站绝对重力测量的实施,对于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如CHAMP、GRACE和GOCE的地面校准及建立南极地区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测量 垂直梯度 水平梯度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验潮进展及中山站验潮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鄂栋臣 黄继锋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3-370,共8页
介绍了潮汐观测的方法、最新成果以及南极验潮的进展;分析了南极中山站潮汐观测现状,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并参考南极其他站的经验,为改进中山站目前的验潮系统提出了可行方案。
关键词 南极 潮汐观测 进展 中山站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灰度匹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建虎 郭艳柳 《海洋测绘》 2008年第6期18-20,共3页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续图像处理工作的效果。介绍了一种借助转动惯量计算惯量椭圆以进行遥感灰度图像配准的方法。
关键词 图像配准 惯量椭圆 遥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洋海冰影像地图投影变换与瓦片切割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璐 艾松涛 +4 位作者 鄂栋臣 龚洪清 沈权 徐宁 张宏洋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南大洋海冰分布是南极考察过程中影响破冰船航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际上不同机构发布的南大洋海冰分布图,大多是球面投影,不能直接用于主流的瓦片地图发布。将极方位立体投影海冰图转换为目前主流的网络墨... 南大洋海冰分布是南极考察过程中影响破冰船航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际上不同机构发布的南大洋海冰分布图,大多是球面投影,不能直接用于主流的瓦片地图发布。将极方位立体投影海冰图转换为目前主流的网络墨卡托投影地图,并利用合适的图像重采样方法,按照不同级别比例尺进行瓦片切割和编号存储,最终实现海冰影像地图的发布共享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笔者对不同的图像重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最邻近点采样方法、双线性内插和双三次卷积重采样方法的优劣,针对本文的研究优选双线性内插方法进行影像地图瓦片的切割,并最终叠加融合在Google地图上,实现了Google底图、准实时海冰影像图与破冰船走航位置的集成显示,为雪龙船的冰区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海冰 地图投影 瓦片切割 图像重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估算陆地水储量季节和年际变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杨元德 鄂栋臣 +1 位作者 晁定波 汪海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87-2992,共6页
利用最新公布的GRACE GFZ RL04数据,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全球27条流域和陆地水储量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相近流域季节性变化相位接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陆地水储量季节性变化为1572.4km^3,其中变化最大流域为亚马逊... 利用最新公布的GRACE GFZ RL04数据,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全球27条流域和陆地水储量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相近流域季节性变化相位接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陆地水储量季节性变化为1572.4km^3,其中变化最大流域为亚马逊河,其次分别为鄂毕河、尼罗河和尼日尔河等流域.5年来GRACE陆地水储量的年际变化为-75.4±40.3 km^3/a,其中亚马逊河、勒拿河和马更些河等流域的年际变化呈现正增长,而刚果河、密西西比河、恒河、育空河和雅鲁藏布江等流域则相反.GRACE与GLDAS数据均表明2006年后陆地水储量年际变化存在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陆地水储量 GLDAS 季节性变化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龙在线网络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展望 被引量:13
15
作者 艾松涛 鄂栋臣 +5 位作者 朱建钢 李升贵 汪大立 单学武 刘健 雷靖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共6页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 雪龙在线是一个连接"雪龙"号与国内的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BGAN)将船上航行动态信息与科考仪器数据与国内服务器进行交换,并在互联网实时发布获取的动态数据,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考察队员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了解"雪龙"号航行状态、关注极地考察的窗口,并可通过国内专家团队和专业数据产品为"雪龙"号航行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撑。雪龙在线目前已经开发的功能包括:实时数据游览、计划航线浏览、实际航迹点抽样显示、查询某一天的实际航线、"雪龙"号动态数据曲线图浏览、"雪龙"号历史航迹回放、南极考察队相关新闻发布以及从国内向"雪龙"号传递海冰分布图等;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陆地端到船端的信息传递和船岸双向互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龙”号 实时航迹 数据交换 GP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的北极冰川表面地形测量与制图 被引量:9
16
作者 艾松涛 王泽民 +5 位作者 鄂栋臣 庞小平 周春霞 闫明 孙维君 刘海燕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2005年以来,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利用双频GPS在北极黄河站附近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两条冰川上每年一次开展高精度的冰川运动观测,获取了冰川表面监测标杆的精确位置和运动速度。2009年4月,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两条... 自2005年以来,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利用双频GPS在北极黄河站附近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两条冰川上每年一次开展高精度的冰川运动观测,获取了冰川表面监测标杆的精确位置和运动速度。2009年4月,中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两条冰川上开展了密集的GPS点位数据采集,借此开展北极两条冰川的冰面地形测量。在分析单频GPS动态单点定位数据用于冰面地形测量的可行性基础上,经过平差计算获得了两条冰川的冰面地形数据,进而生成冰面DEM和等高线,制作冰面地形图。经与高精度控制点比较,冰面DEM高程的误差为0.78 m,在冰川季节性高程波动和年消融的变化范围之内。由于SMART-V1型GPS设备是当前冰川研究工作中应用较多的pulseEKKO型探地雷达配套的一个重要部件,本文的结论对于同类仪器开展冰川测量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对基于高密度的GPS动态单点定位测量方法用于冰面地形测量的数据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黄河站 冰川 GPS 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北极冰川首期GPS监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艾松涛 鄂栋臣 +1 位作者 闫明 任贾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2005年7月至8月,中国北极黄河站第二次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针对黄河站附近首次队踏勘选定的两条典型冰川(AustreLov啨nbreen和Pedersenbreen),开展了以监测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利用差分GPS进行北... 2005年7月至8月,中国北极黄河站第二次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针对黄河站附近首次队踏勘选定的两条典型冰川(AustreLov啨nbreen和Pedersenbreen),开展了以监测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课题。本文分析了利用差分GPS进行北极冰川运动监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初步处理了首期GPS监测的数据,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得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针对北极冰川特殊的地理环境,探讨了在北极冰川上进行GPS测量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黄河站 冰川 GPS 运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Svalbard地区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和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明星 闫明 +3 位作者 任贾文 艾松涛 康建成 鄂栋臣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2,共13页
对位于北极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lesund)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首个物质平衡年(2005/06年度)的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及其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并阐述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位置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A... 对位于北极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lesund)的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首个物质平衡年(2005/06年度)的冰川表面物质平衡及其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并阐述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位置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净物质平衡分别为-0.44和-0.20m w.e.,年消融量分别为0.99和0.94m w.e.,对应冰川零平衡线高度分别为478.10和494.87m。(2)两条冰川符合Svalbard地区跃动冰川运动的特征模式。运动速度矢量的水平分量表现为:向主流线辐合或平行于主流线。下游运动速度较慢,而在中上游运动相对较快。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表面各观测点的运动速度平均值为2.28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91和0.81m·a-1;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观测点运动速度平均值为6.74m·a-1,运动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13和5.49m·a-1。运动速度矢量的垂直分量表现为:消融区冰川消融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弱,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至E断面表现出微弱的积累,海拔高度略有升高。实际垂直运动量总体符合冰川运动的一般形式,即积累区向下运动,消融区向上运动。(3)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2005/06年度处于退缩状态,平均退缩量达21.83m·a-1,各观测点中最大、最小退缩量分别为77.30和2.76m·a-1,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albard地区 冰川 物质平衡 冰川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S-2卫星陀螺仪及姿态对SAR影像相干性影响分析
19
作者 周春霞 鄂栋臣 +1 位作者 GE Lin-lin 王泽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3,共4页
SAR数据是开展研究的基础。以研究实验中SAR影像数据的相干性为出发点,引出ERS-2陀螺仪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卫星姿态问题引起的多普勒中心频率偏差,分析姿态误差对相干性的影响,为用户选择ERS-2卫星SAR数据提供参考。
关键词 ERS-2 SAR 相干性 陀螺仪 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