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3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及武汉大学设置卫星应用专业的优势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二虎 刘经南 李征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共5页
详细论述我国应用卫星发展状况,介绍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在卫星应用方面的教学基础、科研实体及科研成果,充分证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开设卫星应用专业具备坚实的基础和较强的优势。
关键词 卫星应用 专业开设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的武汉市东湖水位变化监测
2
作者 刘火胜 汪海洪 +3 位作者 余乾慧 卢亮 秦鹏程 刘义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3,共8页
为验证卫星测高技术监测城市湖泊水位变化的能力,以武汉东湖为例评估Jason-3卫星测高数据的质量,比较ICE、重心偏移法和阈值法等重跟踪方法的效果,采用一种稳健的测高数据策略构建东湖2017—2022年湖水位时间序列,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湖... 为验证卫星测高技术监测城市湖泊水位变化的能力,以武汉东湖为例评估Jason-3卫星测高数据的质量,比较ICE、重心偏移法和阈值法等重跟踪方法的效果,采用一种稳健的测高数据策略构建东湖2017—2022年湖水位时间序列,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湖水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东湖Jason-3测高数据采用50%阈值的阈值法重跟踪精度最高,与水文实测水位相比均方根误差为0.108 m,相关系数为0.87。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东湖水位稳定在19.5 m左右,变化幅度<0.5 m,月变化基本在0.2 m以内。东湖水位与降水量相关性差,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人为调控起着支配作用。研究结果展示了卫星测高技术用于城市湖泊水位变化监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监测 卫星测高 城市湖泊 波形重跟踪 武汉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经验总结 被引量:49
3
作者 宁津生 翟翊 +3 位作者 宋伟东 程效军 郭际明 郭增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共4页
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高级测绘人才,是高校追求的目标。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既是各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次检阅,... 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高级测绘人才,是高校追求的目标。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既是各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次检阅,比赛取得了一些经验,为今后举行类似竞赛和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花向红 邹进贵 +2 位作者 才军 汪志明 陈雪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72,106,共4页
阐述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关键词 测绘工程专业 大学生科技创新 培养体系 措施和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工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花向红 邹进贵 +2 位作者 王中全 汪志明 向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63,279,共4页
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介绍了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和形式,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平台构建的三种类型,论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构建的办法,给出了测绘工程专业开放... 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介绍了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和形式,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平台构建的三种类型,论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构建的办法,给出了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型创新实践实训平台、教师指导平台、科技创新保障管理平台建设情况。实践表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工程 大学生 科技创新 团队组织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铁卢大学Co-op教育理念对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尹晖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4,共2页
本文综述了滑铁卢大学Co-op教育特点、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Co-op教育实施与管理过程。针对我国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有模式,提出率先在测绘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Co-op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创新思路。
关键词 Co-op教育 测绘工程 人才培养 创新实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1∶2000房产管理图数字化测绘与建库工程及成果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郑举汉 张鹏 +1 位作者 徐磊 陈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1,共3页
通过1∶2 000房产管理图数字化测绘与建库工作,为实施房产管理图日常更新维护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房产一张图"的建设步伐,并有效推动房产行政管理工作上一新台阶,实现房产测绘的社会化服务。
关键词 1∶2000房产管理图 数字化测绘 建库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的实施对武汉市房产测绘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郑举汉 张鹏 彭金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81,89,共3页
结合《物权法》中的相关内容,深入分析贯彻《物权法》与房产测绘的关系和要求,对武汉市房产测绘从业队伍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的策略,以期促进武汉市房产测绘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物权法 房产测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陵兰地区GNSS反演PWV分析
9
作者 张胜凯 马杰 +3 位作者 龚力 雷锦韬 李文浩 肖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1-780,共10页
以2010—2021年格陵兰地区的35个GNSS测站的小时分辨率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为基础,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和T_(m)模型,对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进行求解。随后,对其周年、半周年、周日、半周日等主要季节和日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以2010—2021年格陵兰地区的35个GNSS测站的小时分辨率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数据为基础,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和T_(m)模型,对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进行求解。随后,对其周年、半周年、周日、半周日等主要季节和日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格陵兰地区测站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相关性,且夏季自相关程度弱于其他季节。周年项振幅范围为2~7 mm,半周年项振幅范围为0~3 mm,其相位在年际间变化较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仅有少数几个测站周日项比较明显,振幅在0.08 mm左右。去除时间序列中的周年、半周年、周日项得到残差时间序列,最大的RMSE范围为1.30~3.65 mm,平均RMSE为2.08 mm,其中,北部地区RMSE偏大,南部地区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陵兰 大气可降水量 插值 GNSS T_(m) 天顶对流层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心运动的时变分析与预报
10
作者 魏二虎 吴俊杰 +4 位作者 张云龙 罗一乐 邹贤才 田晓静 刘经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38,共8页
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提供的地心运动时间序列为实验数据,首先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 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提供的地心运动时间序列为实验数据,首先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数据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对该数据进行频域转换、功率谱分析和周期项提取;最后采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和指数平滑法对未来20个月的地心运动进行预报。结果表明,利用FFT提取的周年项的振幅和相位与以往的地心运动研究较为接近;ARIMA模型对于Y方向20个月内的地心运动预测结果较好,指数平滑法对X、Z方向的地心运动预测结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心运动 快速傅里叶变换 连续小波变换 ARIMA 指数平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流动重力观测研究综述
11
作者 胡敏章 陈石 +5 位作者 祝意青 徐新禹 周江存 郝洪涛 黄江培 刘东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49,共19页
总结了50余年来中国大陆地震流动重力观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阐述了我国重力观测网与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地震预测应用、震前重力变化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需求,我国已建成了较完备的地... 总结了50余年来中国大陆地震流动重力观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阐述了我国重力观测网与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地震预测应用、震前重力变化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需求,我国已建成了较完备的地震流动重力观测网,发展了较完善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在6.0级以上地震的中长期地点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并开展了震前重力变化机理的探索,取得了较显著成效。未来,应从人才队伍、观测系统、机理研究等方面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观测网 流动重力 重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OGAN:一种纹理与边缘保真的SAR-光学影像生成式翻译方法
12
作者 丁明涛 卢昭龙 +2 位作者 李振洪 江辉 黄武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6-828,共23页
光学遥感影像具备丰富的纹理和光谱信息,已成为高价值的数据资源。然而,光学遥感影像的获取过程易受光照条件与气象因素影响,尤其在多云、多雾或强降水等复杂天气情况下,常出现数据缺失或影像质量下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时... 光学遥感影像具备丰富的纹理和光谱信息,已成为高价值的数据资源。然而,光学遥感影像的获取过程易受光照条件与气象因素影响,尤其在多云、多雾或强降水等复杂天气情况下,常出现数据缺失或影像质量下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时空连续性监测和应用效果方面的表现。相比之下,合成孔径雷达(SAR)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能够有效弥补光学遥感影像在恶劣环境下的获取不足,成为光学遥感的重要补充手段。为了增强遥感监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框架的基础上,针对SAR影像中常见的散斑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SAR-光学影像翻译方法——S2OGAN方法。该方法引入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CNN)作为去噪模块,以有效滤除噪声并提高纹理保真度;同时,结合相位一致性直方图(HOPC)作为边缘损失,进一步强化边缘特征的表达,实现纹理和结构特征的高精度重建;此外,基于GEE平台构建了冰川观测实验数据集,以探讨S2OGAN方法在冰川场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4个常用数据集上,S2OGAN方法相较于Pix2Pix、CycleGAN、CUT、Semi-I2I等4个经典影像翻译方法展现出更优的综合性能;在多空间分辨率下,S2OGAN方法在定量评价指标上表现得比其他4个影像翻译方法更为稳定,充分体现了其较高的鲁棒性;在简单场景中,各方法的综合性能普遍优于在复杂场景中,其中S2OGAN方法不仅整体表现最佳,并且在复杂场景中的性能保持相对稳定,展现出较高的稳健性;在冰川场景中,S2OGAN方法翻译得到的光学影像结构相似度(SSIM)达到0.668,有效支撑了冰川冰舌轮廓的定量分析,但其纹理信息与真实光学遥感影像仍存在一定差异。最后,基于翻译影像估算出三江源地区格拉丹东冰川两个冰舌消融面积分别约为0.3463和0.0890 km2,为多云雾地区的连续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OGAN 影像翻译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纹理保真 边缘保真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 冰川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大地技术确定的ERP参数时变特征分析
13
作者 魏二虎 朱颜 +3 位作者 张云龙 罗一乐 田晓静 刘经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1-554,579,共5页
以各单独测量手段得到的地球自转参数(ERP)为基础,分别输出时域和频域的处理结果,再将每次分析得到的指标参数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联合解算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测量手段得到的ERP的时变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地球自转参数 时变特征 频谱分析 快速傅里叶变换 功率谱密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九峰地震台超导重力仪观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韦进 李辉 +2 位作者 刘子维 康开轩 郝洪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94-1902,共9页
连续重力观测和GPS的技术结合能够监测到物质迁移和地壳垂直形变之间的量化关系.和相对重力测量以及绝对重力测量技术相比,其避免了时间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低,无法精细描述观测周期内的物质迁移过程问题.本文利用武汉九峰地震台超导重力仪... 连续重力观测和GPS的技术结合能够监测到物质迁移和地壳垂直形变之间的量化关系.和相对重力测量以及绝对重力测量技术相比,其避免了时间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低,无法精细描述观测周期内的物质迁移过程问题.本文利用武汉九峰地震台超导重力仪SGC053超过13000h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同址观测的绝对重力仪观测结果;气压数据;周边GPS观测结果;GRACE卫星的时变重力场;全球水储量模型等资料,采用同址观测技术、调和分析法、相关分析方法在扣除九峰地震台潮汐、气压、极移和仪器漂移的基础上,利用重力残差时间序列和GPS垂直位移研究物质迁移和地壳垂直形变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改正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潮汐、气压、极移的影响后,不仅准确观测到2009年的夏秋两季由于水负荷引起的约(6~8)×10-8 m.s-2短期的重力变化.而且在扣除2.18×10-8(m.s-2)/a仪器漂移和水负荷的影响后,验证了本地区长短趋势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之间具有一致的负相关性规律.同时长趋势表明该地区地壳处于下沉,重力处于增大过程,增加速率约为1.79×10-8(m.s-2)/a.武汉地区重力梯度关系约为-354×10-8(m.s-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053超导重力仪 FG5-232绝对重力 陆地水负荷 地壳垂直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许才军 黄劲松 +2 位作者 花向红 汪志明 张朝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9-62,共4页
针对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优秀人才知识继承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要求,按照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举措: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生产相结合;毕业设计... 针对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优秀人才知识继承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要求,按照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举措: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生产相结合;毕业设计与个人择业、社会需求相结合等模式。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模式,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本科生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6
16
作者 花向红 邹进贵 +2 位作者 许才军 汪志明 陈雪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0,共3页
介绍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测绘人才的培养要求,给出建立信息化测绘创新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和具体形式。实践表明,该平台对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测绘 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被引量:21
17
作者 汪志明 花向红 +1 位作者 许才军 秦咏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关系到学生成才的关键。
关键词 测绘工程 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思想教育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精细地形测绘 被引量:133
18
作者 梅文胜 周燕芳 周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对陡崖、峡谷等复杂危险地形,传统地形测绘方法常常束手无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数字化、精确、快速、不接触的特点正好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某工程局部地形测绘为例,详细说明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 对陡崖、峡谷等复杂危险地形,传统地形测绘方法常常束手无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数字化、精确、快速、不接触的特点正好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某工程局部地形测绘为例,详细说明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精细地形测绘的方法及流程,并归纳总结目前该技术用于地形测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精细地形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模式 被引量:22
19
作者 花向红 向东 +1 位作者 邹进贵 章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6-189,共4页
信息化测绘需要高素质的测绘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既要培养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的工程师,又能适应信息化测绘要求的现代测绘创新人才。因此,在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必须以实践和创新为核心目标,将教学目标与测绘科技... 信息化测绘需要高素质的测绘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既要培养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的工程师,又能适应信息化测绘要求的现代测绘创新人才。因此,在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必须以实践和创新为核心目标,将教学目标与测绘科技的进步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改革。为此,本文基于信息测绘体系对测绘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阐述了"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环境改革创新举措。实践表明,该举措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有效地保证了数字测图实践教学效果,确保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测绘体系 数字地形测量学 教学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被引量:19
20
作者 章迪 邹进贵 +2 位作者 向东 张万威 贾剑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针对测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高精尖测绘仪器成本高数量少、极端环境下实验难以开展、精细化质量控制难以实现等问题,武汉大学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开发高质量、体系化的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开展虚拟... 针对测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高精尖测绘仪器成本高数量少、极端环境下实验难以开展、精细化质量控制难以实现等问题,武汉大学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开发高质量、体系化的测绘地理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让学生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优势互补、相互结合,形成高效持续的实验教学体系,大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效率和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地理信息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交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