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不确定性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确定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国萍 王林 +1 位作者 曹子君 李典庆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58,共8页
土水特征曲线(SWCC)描述了非饱和土中体积含水量(或有效饱和度)与压力水头(或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SWCC作为非饱和土力学中的基本函数,可用于研究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渗透特性以及变形特性等,在非饱和土力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 土水特征曲线(SWCC)描述了非饱和土中体积含水量(或有效饱和度)与压力水头(或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SWCC作为非饱和土力学中的基本函数,可用于研究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渗透特性以及变形特性等,在非饱和土力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程实践中,通常可采用直接试验方法测得SWCC数据。由于直接试验方法条件苛刻且耗时较长,难以获得体积含水量范围内完整的SWCC数据。在有限试验数据条件下,如何更好的选择SWCC模型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系统对比了考虑不确定性条件下解决该问题的3种方法,即贝叶斯模型比选方法(Bayesian)、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识别准则和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识别准则。首先介绍了上述3种模型比选方法;然后,采用UNSODA数据库中试验数据开展研究,分别从拟合度和罚值2个方面综合比较3种方法在SWCC模型比选过程中的差异。结果表明:给定试验数据条件下,3种方法所确定的最优SWCC模型不尽相同,Bayesian方法在考虑模型罚值的同时更好地反映了试验数据信息,AIC、BIC准则中不同SWCC模型的拟合度可能十分接近,此时模型比选结果受模型罚值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不确定性 贝叶斯方法 模型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埋地连续管道最佳管线-断层交角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梅伟 沙斌 +3 位作者 周云 顾世祥 霍玉国 杜文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6-150,157,共6页
为探究大管径埋地连续管道在断层错动下的最佳管线与断层交角,以Q235C连续钢管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跨断层大管径埋地连续管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管道应变失效准则分析了管线与断层交角对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轴向最大应变及... 为探究大管径埋地连续管道在断层错动下的最佳管线与断层交角,以Q235C连续钢管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跨断层大管径埋地连续管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管道应变失效准则分析了管线与断层交角对断层作用下埋地管道轴向最大应变及失效区域长度的影响作用,探究了不同断层类型及不同管道埋深下埋地连续管道的最佳管线与断层交角,结果表明:正断层作用下,管道主要受拉伸作用,交角对管道轴向最大拉应变影响较小;逆断层作用下,管道主要表现为受压,交角对管道轴向最大压应变影响较大;走滑断层作用下,管道失效模式与交角相关,交角小于90°时管道容易受拉失效,交角大于90°时管道容易受压失效,且当交角较大时,管道的轴向最大压应变远高于轴向容许压缩应变,管道穿越正、逆断层时推荐交角为75°~105°,穿越走滑断层时推荐交角为7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错动 埋地管道 数值模拟 管线交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跨断层输水管道失效风险评价——以阿红干渠管道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顾世祥 梅伟 +3 位作者 唐畅 杨帆 霍玉国 曹子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151,共7页
对于涉及多地震带的大型管道工程而言,准确评价典型场地的管道安全性十分重要,比如穿越断层的埋地输水管道不可避免地受到断层错动的不利影响。以滇中引水二期工程玉溪段阿红干渠管道五段为例研究了活动断层作用下管道的失效风险。采用A... 对于涉及多地震带的大型管道工程而言,准确评价典型场地的管道安全性十分重要,比如穿越断层的埋地输水管道不可避免地受到断层错动的不利影响。以滇中引水二期工程玉溪段阿红干渠管道五段为例研究了活动断层作用下管道的失效风险。采用ABAQUS内置管-土相互作用(PSI)单元建立由地震位移控制的有限元模型,考虑地震位移荷载、管材强度和土体不排水剪切强度的不确定性,以轴向最大拉应变和压应变作为响应值,获得了管道响应的分布,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了给定工况下管道的失效概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震震级、管壁厚度和填土深度对于所选管道失效概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跨断层埋地管道的安全性对于地震发生震级十分敏感,增加管壁厚度可以降低管道的失效概率,埋深对于管道的安全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错动 管道 失效概率 有限元模拟 逆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可液化场地管道上浮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典庆 单晟治 +1 位作者 吴强 杜文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2,共10页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场地埋地管道易发生上浮破坏。为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首先采用谱匹配方法选取具有一致谱形的长短持时地震动,然后基于OpenSees软件开展二维动力响应分析,从管道上浮位移和土体液化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分...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场地埋地管道易发生上浮破坏。为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首先采用谱匹配方法选取具有一致谱形的长短持时地震动,然后基于OpenSees软件开展二维动力响应分析,从管道上浮位移和土体液化严重程度两个方面分析并量化地震动持时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与持时相关的地震动强度参数与管道上浮位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震动持时对土体液化和管道上浮影响显著。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土体液化持续时间约为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液化持续时间的2~3倍,其管道上浮位移均值约为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2~2.5倍。以超孔压比大于等于0.8为标准的土体液化持续时间可较好反映地震动持时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此外,累积绝对速度CAV可优先作为用于管道上浮破坏风险评价的地震动强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液化场地 管道上浮 地震动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经验模型不确定性的基坑开挖贝叶斯更新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培平 李典庆 +1 位作者 肖特 曹子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150,共8页
基坑开挖工程中,最大地表沉降的预测及其失效概率的评估一直是工程师所关心的关键问题。以往在利用经验模型对最大地表沉降进行预测时,模型误差通常被忽略或者视为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经验模型不确定性的贝叶... 基坑开挖工程中,最大地表沉降的预测及其失效概率的评估一直是工程师所关心的关键问题。以往在利用经验模型对最大地表沉降进行预测时,模型误差通常被忽略或者视为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经验模型不确定性的贝叶斯更新方法,将模型偏差系数视为随机变量,并利用现场观测数据对其进行不断更新,更新结果可用于后续阶段的基坑开挖最大地表沉降和失效概率的预测。以台北TNEC基坑开挖为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Peck模型、Ou模型、KJHH模型等3种经验模型。结果表明:3种模型一般都会高估最大地表沉降,其中Peck模型偏差最大,KJHH模型次之,Ou模型最小,而KJHH模型偏差比Ou模型的变异性更小,通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考虑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随着开挖的进行,基于KJHH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其它2个模型更加准确;在所研究的算例中,监测数据随着开挖的进行而增加,使得模型偏差系数和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降低,最终导致基坑失效概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地表沉降 失效概率 模型不确定性 贝叶斯更新 监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场地管道上浮动力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顾世祥 张继虎 +4 位作者 梅伟 杨帆 单夺权 童保林 杜文琪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地震作用下土体发生液化之后,由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和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管道易发生上浮破坏。为研究管道上浮动力反应的影响因素,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通过目标反应谱和谱匹配等方法选取地震波,考虑不同管土特性和地震动特性,... 地震作用下土体发生液化之后,由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和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管道易发生上浮破坏。为研究管道上浮动力反应的影响因素,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通过目标反应谱和谱匹配等方法选取地震波,考虑不同管土特性和地震动特性,对地震作用下管道上浮动力反应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体相对密度、管径和管道埋深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较大,分别给出了土体相对密度、管径、管道埋深对管道上浮位移的影响规律及对应拟合公式;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管道上浮位移可达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管道上浮位移的2倍左右;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管道上浮破坏和横向破坏两种破坏模式同时存在,且由于速度脉冲效应,管道横向破坏风险大于上浮破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管道上浮 数值模拟 动力分析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效应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以玉溪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梅伟 顾世祥 +2 位作者 童保林 谢波 杜文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522,541,共8页
为了定量表征场地效应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结果的影响,采用OpenQuake软件计算方法,针对玉溪地区,开展了考虑场地效应的PSHA分析,生成了基于基岩场地和实际场地的玉溪市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0.5秒反应谱加速... 为了定量表征场地效应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结果的影响,采用OpenQuake软件计算方法,针对玉溪地区,开展了考虑场地效应的PSHA分析,生成了基于基岩场地和实际场地的玉溪市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0.5秒反应谱加速度(Sa(0.5 s))危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考虑场地效应(实际场地)的PGA和Sa(0.5 s)危险值分别分布在0.12g~0.45g和0.15g~0.55g区间;场地效应显著增大了玉溪市东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原因是该区域地势平坦且上覆软土层;考虑场地效应的PSHA结果可用于生成针对某一特定场地的一致危险性反应谱。因此,应重点关注软弱土层场地放大效应对PSHA结果的影响,从而更为合理、科学地表征地震动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 一致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