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月》文学广告的写作艺术
1
作者 彭林祥 《写作》 2006年第8期26-27,共2页
好的文学广告要达到文学性和商业性的共存,趣味性和严肃性的结合。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期刊《新月》中有近乎完美的体现。读《新月》的文学广告,不但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也能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更能打动你的心灵。刺激你的某种... 好的文学广告要达到文学性和商业性的共存,趣味性和严肃性的结合。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期刊《新月》中有近乎完美的体现。读《新月》的文学广告,不但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也能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更能打动你的心灵。刺激你的某种阅读的欲望,而欲望是消费的动力。下面以具体实例来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 写作艺术 文学性 广告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期刊 商业性 严肃性 趣味性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读《闭目聆听》
2
作者 郑艳林 《写作》 2006年第3期40-41,共2页
《闭目聆听》试图重新建立我们对世界的观照方式。生活在尘世中我们发现最为艰难的是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世界。但是约定俗成的方式使得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重新来观察这个世界。在现代社会的忙碌生活中,我们逐渐迷失了自我。... 《闭目聆听》试图重新建立我们对世界的观照方式。生活在尘世中我们发现最为艰难的是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世界。但是约定俗成的方式使得我们已经不知道如何重新来观察这个世界。在现代社会的忙碌生活中,我们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察自省的能力。人类似乎征服了大自然,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陷入一个相当尴尬的处境。我们已经迷失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目聆听》 文学创作 中国 文学评论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现代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3
作者 任怡 《写作》 2004年第8期17-19,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没有过统一的“留学生文学”,而五四以后才有一批相当数量的作品是以留学生为描写对象的。现代文学能以写留学生生活构成某种题材类型,其背景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有留学生出洋,始于道光二十七年(1874),而留学生纷纷...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没有过统一的“留学生文学”,而五四以后才有一批相当数量的作品是以留学生为描写对象的。现代文学能以写留学生生活构成某种题材类型,其背景是众所周知的。中国有留学生出洋,始于道光二十七年(1874),而留学生纷纷东渡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留学生题材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无厘头文化”——以周星驰电影《功夫》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宇 《写作》 2005年第6期17-19,共3页
文化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与人类的生存关系来看.它是人类能动地适应环境和解决生存问题的手段。当前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要素。电影是大众文艺最普通的形式.它利用现代... 文化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与人类的生存关系来看.它是人类能动地适应环境和解决生存问题的手段。当前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最基本的要素。电影是大众文艺最普通的形式.它利用现代工业技术进行批量生产.然后向大众抛售和倾销。尽管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文化的规范.很多作品尤其是早期电影都侧重于展现整体社会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厘头文化 《功夫》 电影 周星驰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文化 主流文化 生存问题 适应环境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批量生产 工业技术 大众文艺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人物出场艺术(上) 被引量:1
5
作者 黎筝 《写作》 2006年第8期17-19,共3页
小说是虚构性叙事作品。创作一部小说就是营造一个虚构的故事世界。为此,小说家们千方百计地挖掘小说的叙事因素,调动小说的叙事能力。小说的情节非常重要,小说的环境也必不可少。然而,真正能够引领读者走进故事的是小说人物。阅读... 小说是虚构性叙事作品。创作一部小说就是营造一个虚构的故事世界。为此,小说家们千方百计地挖掘小说的叙事因素,调动小说的叙事能力。小说的情节非常重要,小说的环境也必不可少。然而,真正能够引领读者走进故事的是小说人物。阅读小说,读者常常将丰富的情感投注于人物,或悲或喜,与之共鸣;有时甚至设想自己就是其中一员,使自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与故事融为一体;以假想人物活动、揣摩人物心理的方式来解读故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物把读者带入了小说世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对小说家的创作而言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艺术 人物形象塑造 叙事作品 叙事因素 叙事能力 人物心理 虚构性 小说家 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隐者不遇》艺术结构分析——新批评的实践与超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国 《写作》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首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开始编撰的《文苑英华》卷二二八,作者孙韦,诗题作《访羊尊师》,“松”作“花”。不过宋代《唐僧弘秀集》卷七收无本诗四首,其中有这首诗,题作《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首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开始编撰的《文苑英华》卷二二八,作者孙韦,诗题作《访羊尊师》,“松”作“花”。不过宋代《唐僧弘秀集》卷七收无本诗四首,其中有这首诗,题作《寻隐者不遇》。无本是贾岛还俗前的法名,这首诗又归到贾岛名下。它的体裁是中国古代最短小的诗体五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隐者不遇》 结构分析 新批评 实践 艺术 《文苑英华》 中国古代 宋太宗 “花” 贾岛 诗题 五绝 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人物出场艺术(下)
7
作者 黎筝 《写作》 2006年第9期28-30,共3页
所谓宏观分类,是指把人物放置在小说文本的大环境里,着意于探究人物与小说的各种联系,从人物出场的功能入手进行分类。这是将人物还原到小说中去的分类方法。按照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把小说人物的出场划分为五个大类。
关键词 小说人物 艺术 分类方法 小说文本 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花亦狐笑人生——析《婴宁》
8
作者 吴雪伶 《写作》 2006年第10期25-28,共4页
《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全集》第九卷)多数篇章写得情文并茂、脍炙人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他的笔下“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 《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全集》第九卷)多数篇章写得情文并茂、脍炙人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他的笔下“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全集》第九卷)众多色彩缤纷、仪态万千的艺术形象,显示出其作品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婴宁》是其优秀篇章之一,而婴宁更是一个熠耀千秋的典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宁》 《鲁迅全集》 文言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 艺术生命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茫的都市流浪者——邱华栋小说中的艺术家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功勇 《写作》 2005年第12期35-37,共3页
艺术家小说,指的是以艺术家作为小说主人公,刻画艺术家人生历程和灵魂的一类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艺术家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艺术家小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如卡夫卡的《一个饥饿的艺术家》,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 艺术家小说,指的是以艺术家作为小说主人公,刻画艺术家人生历程和灵魂的一类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艺术家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艺术家小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如卡夫卡的《一个饥饿的艺术家》,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以及托马斯·曼的部分艺术家小说。这些小说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家形象,为文学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在中国作家里面,以艺术家为小说主人公的作品并不多。在当代中国文坛,“新生代”代表作家邱华栋的一部分小说就是以诗人、作家、画家、歌手、行为艺术家、装置艺术家、电影演员、导演等等为主人公的小说,可以称得上艺术家小说。在这一部分小说中,邱华栋以其绚烂的笔调充沛的才情为我们描绘出了现代视野与都市景观下的一群艺术家形象,表现了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的现实处境与精神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都市景观 邱华栋 小说 形象 流浪者 中国作家 “新生代” 行为艺术家 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女性叙事曲——析王安忆《长恨歌》的叙事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瑾 《写作》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王安忆是新时期女性作家中创作活力最持久的一个,以创作的多产和富于变化著名。近年来,她更是摆脱了主观的个人化叙事,以冷静、老练的笔调叙述世态风情,对人性、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究——尤其对女性和女性生活,荣膺第五届茅盾文... 王安忆是新时期女性作家中创作活力最持久的一个,以创作的多产和富于变化著名。近年来,她更是摆脱了主观的个人化叙事,以冷静、老练的笔调叙述世态风情,对人性、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探究——尤其对女性和女性生活,荣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就是她的巅峰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女性作家 王安忆 叙事特点 个人化叙事 茅盾文学奖 女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人称代词的变异用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贵金 《写作》 2003年第11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变异用法 实指用法 虚指用法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赵四伯的教育生意》
12
作者 薛原 《写作》 2005年第6期40-41,共2页
《赵四伯的教育生意》以质实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在带着几分悲凉的结局背后,留给读者一连串的思考。鲁迅先生在谈及短篇作品的创作时,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篇小说显然继承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问题的传... 《赵四伯的教育生意》以质实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在带着几分悲凉的结局背后,留给读者一连串的思考。鲁迅先生在谈及短篇作品的创作时,主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篇小说显然继承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问题的传统,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城乡生活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民对于高等教育以及教育产业化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意 教育产业化 社会问题 文学作品 典型意义 现实生活 生活差距 高等教育 现当代 先生 城乡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小说的开头艺术(上)
13
作者 程露 《写作》 2004年第6期7-9,共3页
戴·洛奇在《小说的艺术》一文中谈到:“小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第一页)是设置在我们居住的世界与小说家想象出来的世界之间的一道门槛。因此,小说的开局应当如俗语所说:‘把我们拉进门去’。”([英]乔·艾略特等著、张玲... 戴·洛奇在《小说的艺术》一文中谈到:“小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第一页)是设置在我们居住的世界与小说家想象出来的世界之间的一道门槛。因此,小说的开局应当如俗语所说:‘把我们拉进门去’。”([英]乔·艾略特等著、张玲等译《小说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小说 开头艺术 叙述形式 人物类 背景类 情节类 警句类 闲谈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人物说辞中的兵家计谋
14
作者 徐薇 《写作》 2008年第3期21-23,共3页
《红楼梦》虽“大旨谈情”,但全书不尽是莺歌燕舞,蝴蝶双双飞的“甜香梦”,情场也似战场,敌我双方比才量力,斗智斗勇,“全挂子的武艺”都展示得淋漓尽致。《红楼梦》也有兵家的“三十六计”。赫然昭示于书中的已有凤姐的“借刀杀... 《红楼梦》虽“大旨谈情”,但全书不尽是莺歌燕舞,蝴蝶双双飞的“甜香梦”,情场也似战场,敌我双方比才量力,斗智斗勇,“全挂子的武艺”都展示得淋漓尽致。《红楼梦》也有兵家的“三十六计”。赫然昭示于书中的已有凤姐的“借刀杀人”,宝钗的“金蝉脱壳”,就是人物即兴轻松的对话中也多是唇枪舌剑、机锋诡道。下面略举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兵家 人物 计谋 说辞 “三十六计” 凤姐 宝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中的文化——《文化的盛宴》赏析
15
作者 李云霞 《写作》 2007年第4期46-46,共1页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管子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尚书·洪范》提出治国之“八政”,即以“食”为先。可以说,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饮食史,熠...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管子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尚书·洪范》提出治国之“八政”,即以“食”为先。可以说,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饮食史,熠熠透射出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的盛宴》的作者以介绍和品鉴名扬海内外的“八大菜系”和誉满京湘的谭家菜、组庵菜为题材,正是意在让人们了解和热爱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从中领略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深厚蕴涵和无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中华文化 赏析 中华民族 有文化 “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婉约与豪放同色 诗情与生活齐飞——浅析《风把往事从军营吹过》和《精确些,瞄吧》的艺术特色
16
作者 陈帅宇 《写作》 2005年第4期44-45,共2页
我国古代就有边塞诗、从军诗,且不乏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佳篇。军旅诗因题材的限制,往往令人望而却步,也惟其题材独特,而格外让人喜爱。《风把往事从军营吹过》和《精确些,瞄吧》这两首当代军旅诗承传了古代佳作之神韵,同是立足于... 我国古代就有边塞诗、从军诗,且不乏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佳篇。军旅诗因题材的限制,往往令人望而却步,也惟其题材独特,而格外让人喜爱。《风把往事从军营吹过》和《精确些,瞄吧》这两首当代军旅诗承传了古代佳作之神韵,同是立足于书写当代军人的风貌,又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可谓体现了军旅诗的两种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把往事从军营吹过》 《精确些 瞄吧》 艺术特色 军旅诗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魅力——我看《当母亲有了车》
17
作者 陈帅宇 《写作》 2005年第6期45-46,共2页
这篇文章是写一位母亲在有了车之后的一系列变化。文章中心思想突出,从语言、外表、行动多个方面表现母亲对高素质生活的追求。母亲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活泼风趣的语言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母亲 语言 文章中心思想 积极态度 高素质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怅惘的回忆 美丽的超脱——简评《回忆的味道》
18
作者 董晓芳 《写作》 2004年第1期48-48,共1页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情感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其实散文也同样如此。浓郁的抒情色彩可谓《回忆的味道》的一个主要特色,这篇散文抒写了作者对“回忆”——这一美丽而怅惘的心情的眷顾与怀想。
关键词 《回忆的味道》 简评 散文 抒情 语言 写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中的乌金与烈焰——论甘谷列的《矿山诗章》与《黑色苍茫》
19
作者 石国庆 《写作》 2007年第2期43-46,共4页
青年诗人甘谷列自出道以来,已在诗歌领域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不容小视的成绩,比如他的那首庞杂博大、气势雄浑的长诗《黑色苍茫》,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广州打工仔生活的《广州诗章》,拥抱底层苦难、震撼人心的《矿山诗章... 青年诗人甘谷列自出道以来,已在诗歌领域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不容小视的成绩,比如他的那首庞杂博大、气势雄浑的长诗《黑色苍茫》,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广州打工仔生活的《广州诗章》,拥抱底层苦难、震撼人心的《矿山诗章》以及其他一些短篇佳构。就我本人的阅读体验而言,我最为欣赏的或者说最为感动的乃是他的《矿山诗章》与《黑色苍茫》,这些关于矿山矿工与人类命运的苦难和希望的诗章,不跟风,不逐流,非常注重探究自己心灵的疼痛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诗人 矿山 黑色 阅读体验 人类命运 打工仔 广州 苦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地栖居——评《一脉书香,一种人生》
20
作者 易晓帆 《写作》 2007年第2期47-48,共2页
读着这篇小文,会让人想起17世纪荷兰画家杨森斯·叶林哈的名画《读书的女子》。画面中看不见女子的面孔,只看见女子的专注和周围的静谧。这似乎是女子梦中的情景——独自一人,只一个人,在房间里静静地读书,没有种种琐事的干扰... 读着这篇小文,会让人想起17世纪荷兰画家杨森斯·叶林哈的名画《读书的女子》。画面中看不见女子的面孔,只看见女子的专注和周围的静谧。这似乎是女子梦中的情景——独自一人,只一个人,在房间里静静地读书,没有种种琐事的干扰,嘈杂的闹声和烦心的争吵都离她远去。手里的书本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只同自己的心灵对话,读到书我两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地栖居 人生 17世纪 心灵对话 女子 读书 书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