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扎根理论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郭文露 钟赛香 +1 位作者 刘艳芳 杨钰颖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6-736,共11页
为探索大学生地方认同的组成结构,以武汉大学为例,通过非结构访谈手段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 为探索大学生地方认同的组成结构,以武汉大学为例,通过非结构访谈手段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地方认同维度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大学大学生地方认同具有认知、情感、行为、自我效能和承诺5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学生对学校的地方认同较高;入学时间、所属学部、高考志愿、籍贯是地方认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年级、所属学部、高考志愿、籍贯)不同,在地方认同及其各个维度上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地方认同 维度 扎根理论 探索性因子分析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流模型的城市群扩张模拟——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力 刘耀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4-230,共7页
随着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群扩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城市群的扩张模拟也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传统的城市扩张模拟中,CA(cellular automaton,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其独特的规则简单,可扩展性强... 随着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群扩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城市群的扩张模拟也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传统的城市扩张模拟中,CA(cellular automaton,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其独特的规则简单,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在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目前CA模型主要应用于对单一城市的扩张模拟,对大范围区域内城市群的综合扩张模拟精度不高.该文引入了城市流模型对传统CA模型加以改进,将空间相互作用力量化并嵌入CA模型的转换规则中,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应用改进模型模拟了武汉城市圈的扩张变化.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Logistic-CA模型,该文提出的模型精度更高,说明城市群内部空间作用力对城市群扩张影响显著,同时,预测了武汉城市圈2020年的城市扩张情况.研究表明,未来城市扩张将集中在中心城市边缘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 CA模型 城市群 城市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综合区划体系:维度、指标与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孔雪松 刘耀林 刘殿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的日益完善为掌握国土空间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地理国情评价与数据应用面临着内容不统一和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科学合理地评价地理国情,并根据不同区域地理国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 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的日益完善为掌握国土空间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地理国情评价与数据应用面临着内容不统一和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科学合理地评价地理国情,并根据不同区域地理国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区指导,对于实现国土空间格局有序开发与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地理国情的系统复杂性、要素关联性和空间层次性,提出"四维三区一联动"的地理国情综合区划体系:四维即资源保障维、经济发展维、城乡建设维和生态保护维;三区即一级基本国情区、二级城乡国情区和三级综合国情区;一联动即形成基于地理国情时空和要素的一体化联动监测分区。该区划体系很好地融合了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绿色化的核心内容与发展战略,根据评价维度与层次,可开展针对不同尺度地理国情数量结构、空间格局与地域功能的分类监控,实现城市、农业与生态三大空间的有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 区划 多维度 指标体系 一体化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经济地理学教学情境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何建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4-217,共4页
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困境,提出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培养下的优化平衡理念,引入多情境教学模式,设计了问题式情境、讨论式情境、展示式情境、调查式情境和驱动式情境5种类型,形成了经济地理学多情境教学方法体系。该体... 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困境,提出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培养下的优化平衡理念,引入多情境教学模式,设计了问题式情境、讨论式情境、展示式情境、调查式情境和驱动式情境5种类型,形成了经济地理学多情境教学方法体系。该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综合培养学生专业视角下的思考辨析、表达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优化平衡 经济地理学 情境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耀林 郝弘睿 +1 位作者 谢婉婷 王保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4,129,共7页
针对已有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着重考虑经济产出效益,较少顾及规划、政策以及可达性等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空间集约带来的约束性影响等问题,该文基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空间集约度的双重目标,采用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构建由规划... 针对已有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着重考虑经济产出效益,较少顾及规划、政策以及可达性等对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空间集约带来的约束性影响等问题,该文基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空间集约度的双重目标,采用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构建由规划约束、政策约束及可达性约束构成的约束体系,对优化过程每阶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和建设用地空间集约效果进行评估。以武汉市东西湖区为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优化后案例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了159.41万元,建设用地空间紧凑度提升了15.26%。实验结果表明,模型通过在给定限制约束下进行用地分布模拟优化,达到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和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以期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建设用地空间紧凑度 空间优化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特征及与动态人口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莹 李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9,共9页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构建人口活动强度模型,对动态人口与餐饮业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分析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可显著识别出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和9个三级中心;餐饮业分布与动态人口的空间匹配程度总体较好,工作日时匹配程度高的区域占比稍高于休息日.匹配程度为较差和差的区域依具体类型不同而散布在大型商圈外围、传统中小型商圈、旅游点、复兴街区和新兴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POI 人口活动强度模型 热点识别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边缘区域耕地压力与耕地红线研究——以赤壁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娜 林爱文 +1 位作者 刘转花 李山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312-12316,共5页
耕地红线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科学合理的划定耕地红线仍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该研究运用“耕地最低保有量”和“耕地压力指数”法,探讨区域耕地红线的划定方法并分析当前赤壁市各乡镇耕地红线状况.结果表明:2... 耕地红线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科学合理的划定耕地红线仍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该研究运用“耕地最低保有量”和“耕地压力指数”法,探讨区域耕地红线的划定方法并分析当前赤壁市各乡镇耕地红线状况.结果表明:2003 ~2012年赤壁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和标准人均耕地面积均有降低趋势,粮食总产和单产在波动中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先减后增.2010年后赤壁市耕地压力增大,主要原因是新增耕地利用效率较低.赤壁市各乡镇间耕地压力状况差异较大,耕地压力最小的柳山镇只有0.38,而压力最大的陆水湖办事处高达22.59.目前陆水湖办事处、蒲圻办事处、赵李桥镇和官塘驿林场已经越过区域内部的耕地红线,建立区际之间的占补平衡和实施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减缓区域耕地压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 耕地红线 赤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优化 被引量:85
8
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1 位作者 邹亚锋 陈奕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6-301,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与结构优化是农村居民点问题研究的核心。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为例,统筹农村居民点政策指标、农户意愿与空间分布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基于嘉鱼县实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在此...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与结构优化是农村居民点问题研究的核心。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为例,统筹农村居民点政策指标、农户意愿与空间分布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基于嘉鱼县实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心村、交通条件、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嘉鱼县各镇农村居民点进行空间布局定量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嘉鱼县2007-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326.35hm2,居民点整理区与置换区在GIS空间分析辅助决策下,可以较好地实现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利用 优化 农户意愿 整理潜力 空间分析 嘉鱼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轴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被引量:61
9
作者 孔雪松 金璐璐 +2 位作者 郄昱 张怡然 徐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200,共9页
为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整治范围和布局优化方向,揭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点-轴空间作用机制。该文系统分析了村镇增长极点(城镇、中心村和基层村)与发展轴(道路)对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空间作用机制,引入空间引力修正模型,测算村镇之间的相... 为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整治范围和布局优化方向,揭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点-轴空间作用机制。该文系统分析了村镇增长极点(城镇、中心村和基层村)与发展轴(道路)对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空间作用机制,引入空间引力修正模型,测算村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值,采用加权Voronoi图划分各增长极点空间作用范围,结合道路与地形对农村居民点的综合作用,构建面向点-轴空间作用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体系。研究以大冶市大箕铺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点-轴空间综合作用分析与测算,将大箕铺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划分为城镇化型、内部改造型、迁村并点型(包括中心村建设、村中心建设)3种模式;通过不同优化模式的空间引导与整合,实现村镇层次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土地利用 优化 点-轴空间 农村居民点 引力模型 加权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被引量:110
10
作者 孔雪松 刘耀林 +1 位作者 邓宣凯 罗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15-222,I0002,共9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该文以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和官桥镇为例,选取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与生态因子,构建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量化体系与表征方式;统筹城乡发展与适宜性评价分级,实现村镇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鱼岳镇与官桥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平原为主的鱼岳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明显高于以丘陵为主的官桥镇,鱼岳镇应以城镇化区为重点,官桥镇应以迁村并点为主要方向,通过不同分区间的空间整合,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合理引导与规划布局,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使用 分级 整治 村镇 农村居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搬迁距离约束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被引量:29
11
作者 樊芳 刘艳芳 +1 位作者 梁俊红 李一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7-342,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该文提出了现实潜力测算新思路。通过农户搬迁意愿调查,以搬迁距离为约束条件,该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改进模型,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该文提出了现实潜力测算新思路。通过农户搬迁意愿调查,以搬迁距离为约束条件,该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改进模型,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为例,定量分析了基于农户搬迁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农户搬迁距离情况下的测算潜力仅为传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潜力的69.67%,说明搬迁距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通过农户搬迁意愿调查,在ArcGIS平台辅助下选择适宜搬迁居民点测算的潜力,在整理实施过程中能得到农户积极支持,并减少搬迁面积和资金投入,因此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模型 土地整理 区域规划 农户意愿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辐射模型的乡镇人口流动网络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侯贺平 刘艳芳 +1 位作者 李纪伟 孔雪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115,共9页
乡镇尺度的人口流动联系和空间结构研究对统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视角,将空间可达性引入传统辐射模型进行参数修正,构建乡镇人口流动网络;从节点和社团结构以及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 乡镇尺度的人口流动联系和空间结构研究对统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视角,将空间可达性引入传统辐射模型进行参数修正,构建乡镇人口流动网络;从节点和社团结构以及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等方面,探讨在地域差异影响下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复杂网络特征,并以荆门市55个乡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荆门市乡镇人口流动网络的节点度分布以高发展水平乡镇为核心,呈现"一横二纵"的空间分异格局,与荆门市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存在极强的耦合关系;②全网包含四个社团,各社团内部联系紧密且空间结构特征各异,社团间联系相对松散。③受空间距离和地理环境影响,网络的无标度特征不够明显;④网络具有一定的小世界特征,整体联通性和局部集聚性较好。本文通过对传统模型进行方法改进,实现了异质空间下乡镇人口流动联系及分布的可视化表达,实例研究结果可为荆门市城镇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人口流动 复杂网络 辐射模型 可达性 荆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生活可达性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及模式 被引量:42
13
作者 刘耀林 范建彬 +1 位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7-254,F0003,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治应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点的生产生活可达性。该文从生产生活可达性切入,以农村居民点生产生活可达性作为整治分区和采取何种整治模式的依据,从生产可达性和生活可达性两方面出发构建生产生活可达性评价... 农村居民点整治应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点的生产生活可达性。该文从生产生活可达性切入,以农村居民点生产生活可达性作为整治分区和采取何种整治模式的依据,从生产可达性和生活可达性两方面出发构建生产生活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和指标综合评判法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斑块)生产生活可达性,将其分为I、II、III、IV 4个等级,分别对应发展区、优化区、引导区和拆迁区。根据整治分区并结合实际情况,划分了城镇化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综合优化模式、辐射引导模式、增减挂钩模式和生态搬迁模式等6种整治模式,并对整治思路和具体做法做了探讨。该研究尝试将生产生活可达性评价结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治,对有序整治农村居民点和改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区 农村居民点 可达性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城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 被引量:39
14
作者 马世发 何建华 俞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1-326,共6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包括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结构优化。针对传统的优化模型如线性规划、多目标、灰色系统和景观生态等不能实现土地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有效统一,在研究现有智能优化模型如元胞自动机、遗传算法...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包括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结构优化。针对传统的优化模型如线性规划、多目标、灰色系统和景观生态等不能实现土地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有效统一,在研究现有智能优化模型如元胞自动机、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近年来新兴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利用其空间飞行搜索特性和较强的全局优化能力,构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利用粒子的群体空间分布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能在多目标控制下进行全局优化处理,实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有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智能体 GIS 粒子群优化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土壤湿度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传递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奕云 漆锟 +2 位作者 刘耀林 何建华 姜庆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5-1708,共4页
高光谱遥感技术作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科技,通过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定量反演地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养分信息参数,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其含量信息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然而,... 高光谱遥感技术作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科技,通过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定量反演地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养分信息参数,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其含量信息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然而,由于受到外部参数差异的干扰,导致建模精度降低的同时,还会造成已有模型传递性的"失效"。为了消除湿度差异的干扰,进一步拓展已有模型的适用空间,以江汉平原滨湖地区为例,通过对95个土壤样本进行加湿处理,在实验室自然风干的条件下,量测得到13套不同湿度等级土壤样本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建立了各湿度等级下土壤有机质的光谱反演模型,研究水分差异对建模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Direct Standardization(DS)算法对湿土光谱进行校正,进而探讨该算法在提高模型传递性能方面的潜力。结果表明:基于风干土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未经校正的湿土光谱无法通过该模型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预测偏差在-8.34-3.32g·kg-1,RPD在0.64-2.04;经过DS算法校正后的湿土光谱可以通过该模型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预测偏差降低至0,RPD值提高至7.01。研究表明DS算法能有效降低湿度差异对光谱反演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使土壤有机质光谱反演模型适用于不同水分含量的土壤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 直接标准化 模型传递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倩 孙铖 +2 位作者 李山勇 嵇莹 林爱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9-295,302,共8页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指数,对湖北省2004—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湖...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指数,对湖北省2004—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湖北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盈余,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空间格局不匹配;(2)湖北省水资源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湖北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3)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存在负的空间关联,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的LISA集聚类型出现HH,HL,LH和LL共4种类型,其中HH型仅占全省市州总数的1/17,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空间分布不协调。加强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与完善,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协调度,是实现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压能力 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扩展CA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海军 夏畅 +3 位作者 刘小平 张安琪 朱珏然 王惠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城市模型研究存在两个必然趋势:研究单元由粗糙单元向精细单元转变,研究范围由单个城市向城市群、整个国家乃至全球转变,但在大地理区域上建立精细化的城市模拟模型,兼顾大地理尺度和基本空间单元仍存在较大的难题,它对当前地理模拟的... 城市模型研究存在两个必然趋势:研究单元由粗糙单元向精细单元转变,研究范围由单个城市向城市群、整个国家乃至全球转变,但在大地理区域上建立精细化的城市模拟模型,兼顾大地理尺度和基本空间单元仍存在较大的难题,它对当前地理模拟的计算能力、数据质量和理论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该文从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上总结近年来城市扩展CA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呈现的新特征,并提出构建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模型的关键技术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满足未来城市模型在大数据量和高精度方面的要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耦合CA模型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可弥补城市扩展CA在表达城市网络空间联系与交互作用上的不足;2)丰富的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地理时空大数据,为开展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扩展模拟研究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3)设计高性能地理元胞并行技术,可为大尺度和精细化城市CA计算提供高效运算工具;4)有必要探究地理时空数据和地理模拟过程的可靠性,实现对现实世界更为准确的模拟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模拟 CA模型 大尺度 精细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光谱变换和Kennard-Stone算法的水稻土全氮光谱估算模型校正集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陈奕云 赵瑞瑛 +2 位作者 齐天赐 亓林 张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33-2139,共7页
土壤组分光谱估算过程中校正样本集的构建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前结合反射光谱和Kennard-Stone(KS)算法的校正样本集构建策略忽视了土壤反射光谱是土壤属性的综合反映,构建的样本集通常无法很好地代表目标土壤组分的变异。光谱变换... 土壤组分光谱估算过程中校正样本集的构建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前结合反射光谱和Kennard-Stone(KS)算法的校正样本集构建策略忽视了土壤反射光谱是土壤属性的综合反映,构建的样本集通常无法很好地代表目标土壤组分的变异。光谱变换方法可以突出目标组分的光谱特征,为此,本文以湖北省江汉平原滨湖地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结合包括一阶微分(FD)、Savitzky-Golay(SG)、Haar小波变换、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在内的光谱变换方法和KS算法进行校正样本集建构,通过对比不同样本集构建策略对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的土壤全氮含量光谱估算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光谱变换是否有助于提高基于KS算法构建的校正样本集的代表性。结果表明:不同光谱变换会影响校正样本集的构建。反射光谱经过SG或Haar小波变换后,再使用KS算法构建校正样本集与直接基于反射光谱使用KS算法构建的校正样本集相同,建立的估算模型精度不变,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1.41和1.27。结合FD,SNV或MSC变换和KS算法构建的校正集与基于反射光谱使用KS算法构建的校正集不同,建立的估算模型RPD分别从0.95,1.48和1.42提高到1.13、1.78和2.20。研究表明SNV和MSC等光谱变换方法可以提高基于KS算法构建的校正样本集的代表性,并可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变换 Kennard-Stone算法 校正集选择 模型精度 土壤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配置 被引量:20
19
作者 彭金金 孔雪松 +1 位作者 刘耀林 崔家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8,共7页
为实现村镇农村居民点空间的优化配置,该文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基于智能体模型对4类决策主体(城镇转化型、重点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迁弃型)的空间决策行为与优化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体模型能够有效实现村镇层次农村... 为实现村镇农村居民点空间的优化配置,该文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基于智能体模型对4类决策主体(城镇转化型、重点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迁弃型)的空间决策行为与优化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体模型能够有效实现村镇层次农村居民点自动式、智能化的优化配置,优化后农村居民点的整体适宜性较优化前提高了7.7%,紧凑度增加了23.6%,综合效用值提升了15.1%。2)不同类型区的农村居民点在多重优化目标下能够进行有序空间整合,迁弃型农村居民点呈现出"有核并点"和"无核并点"两种模式。3)随着适宜性权重增大和紧凑度权重减小,农村居民点在空间上逐渐分散,而搬迁距离增大则使得优化结果更集聚。4)同GA和PSO模型的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优化效果,能够为村镇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和有序整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智能体 空间优化 敏感性分析 黄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反演模型校正集优选方法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奕云 齐天赐 +5 位作者 黄颖菁 万远 赵瑞瑛 亓林 张超 费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4,共8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反演过程中校正集的构建策略对模型的预测精度有重要影响。以江汉平原洪湖地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Kennard-Stone(KS)法,Rank-KS(RKS)和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PXY)法,... 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反演过程中校正集的构建策略对模型的预测精度有重要影响。以江汉平原洪湖地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Kennard-Stone(KS)法,Rank-KS(RKS)和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PXY)法,构建样本数占总校正集不同比例的子校正集,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KS法无法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但可以在保证标准差与预测均方根误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standard deviation,RPD)>2.0的前提下减少30%的校正样本;基于SPXY法的模型,当子校正集样本比例为总校正集的50%时达到最佳的模型预测精度,RPD为2.557;RKS法能够在保证预测精度的情况下(RPD>2.0),最多减少总校正集70%的样本,对应模型RPD为2.212。当校正集与验证集的有机质含量分布相近时,能够以较少的建模样本达到与总校正集相近甚至更高的模型预测精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光谱反演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有机质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校正集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