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封锁困境下创新失败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胡思源 龚红 赵丹晓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092,共12页
以2005~2022年中国A股主板246家新能源企业为样本,围绕创新失败经历的累积效应与动态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失败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呈倒U形关系,即创新失败存在“最优区间”能够激发企业挖掘失败背后隐藏的技术创新规律,并将其... 以2005~2022年中国A股主板246家新能源企业为样本,围绕创新失败经历的累积效应与动态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失败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呈倒U形关系,即创新失败存在“最优区间”能够激发企业挖掘失败背后隐藏的技术创新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所需的内在知识,进而显著促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此外,考察技术多元化对创新失败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稳健性检验之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组织韧性是创新失败影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失败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技术多元化 组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同”还是“存异”?技术足迹相似度、环境动态性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龚红 丁梦梦 胡思源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7,共12页
在走出“卡脖子”困境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下,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技术变革,重构知识体系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极具价值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了行业和历史两大参照标准下的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在走出“卡脖子”困境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下,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技术变革,重构知识体系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极具价值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探讨了行业和历史两大参照标准下的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本文采集394家制造企业2000~2022年21.8万条专利题录数据,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业技术足迹相似度、历史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即企业的技术发展足迹与行业整体及自身过往保持适度的相似最有利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此外,当外部环境动态性较高时,技术足迹相似度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知识视角下的微观个体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相关研究,为我国企业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实现创新升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技术足迹相似度 环境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卡脖子”技术:知识开发模式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龚红 李昌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由贸易之争转变为科技实力之争带来的“卡脖子”技术困境。基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问题,以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为数据集,分析企业知识开发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由贸易之争转变为科技实力之争带来的“卡脖子”技术困境。基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问题,以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为数据集,分析企业知识开发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创新模式与外部创新模式均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突破具有促进作用,但相比之下,外部模式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强度在知识开发与衍生技术之间起促进作用;选择外部知识开发模式不仅有利于衍生技术数量增长,而且有助于专利质量提高;衍生技术的成果转化会反馈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高效选择创新路径,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知识开发模式 关键核心技术 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醒“沉睡专利”:知识重组时滞、重组频率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被引量:10
4
作者 聂力兵 龚红 赖秀萍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7,160,共13页
突破“卡脖子”技术、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亟需大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然而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绝大部分专利处于“沉睡”状态,如何唤醒和使用“沉睡”专利将为克服“卡脖子”困境提供重要技术资源支持。本文基于知识重组理论和组织学... 突破“卡脖子”技术、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亟需大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然而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绝大部分专利处于“沉睡”状态,如何唤醒和使用“沉睡”专利将为克服“卡脖子”困境提供重要技术资源支持。本文基于知识重组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以中国芯片制造产业的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唤醒“沉睡专利”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知识重组时滞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呈U型关系,即重组新近活跃或闲置时间较长的沉睡专利,都能显著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此外,当知识成熟度较高或被重组使用的频率较高时,会强化重组时滞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对于唤醒“沉睡专利”的探讨为突破“卡脖子”困境、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也为唤醒“休眠态”科研成果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沉睡专利 重组时滞 重组频率 知识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与非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影响的比较——“厚此薄彼”还是“双赢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龚红 江俊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尽管绿色技术一直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率却很低。企业在非绿色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上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基于199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前向引... 尽管绿色技术一直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技术在企业间的扩散率却很低。企业在非绿色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上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基于199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绿色技术,绿色技术的前向引用次数更多,且产生了更大的知识溢出效应,对整个社会后续创新具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力。此外,由于高能耗行业存在转化成本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随着能耗水平提升,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的正向影响力逐渐减弱。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绿色技术对后续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对政府设计绿色与非绿色创新“双赢策略”,促进企业从“厚此薄彼”转向绿色与非绿色技术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 非绿色技术 双创新 后续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研发伙伴多元化、知识网络凝聚性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 被引量:33
6
作者 徐露允 龚红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70,I0030,I0031,共13页
本文利用2000-2017年我国汽车产业中868家汽车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协作研发伙伴多元化、知识网络凝聚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伙伴多元化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负向影响企业新产... 本文利用2000-2017年我国汽车产业中868家汽车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协作研发伙伴多元化、知识网络凝聚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伙伴多元化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知识网络局部凝聚性负向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但正向调节伙伴多元化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作用;知识网络全局凝聚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但对伙伴多元化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本文通过整合知识外部获取和内部开发两个视角,丰富了协作研发伙伴关系配置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研究,为知识库属性在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中的复杂作用提供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对汽车制造企业优化知识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协作研发 伙伴多元化 知识网络 局部凝聚性 全局凝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技术多样化与绿色初创企业生成--技术结构升级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姗 龚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共11页
绿色初创企业作为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受到绿色发展外部性和新创弱势的双重限制,生成极为困难。从技术结构升级视角出发,探究相关与不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对绿色初创企业生成的作用机制,以期推动绿色初创企业生成。结果发现:... 绿色初创企业作为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受到绿色发展外部性和新创弱势的双重限制,生成极为困难。从技术结构升级视角出发,探究相关与不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对绿色初创企业生成的作用机制,以期推动绿色初创企业生成。结果发现:①相关与不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均能显著促进绿色初创企业生成,前者的促进作用更显著;②绿色专利申请会挤出绿色初创企业生成,其在相关与不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和绿色初创企业生成关系间发挥的中介效应为遮掩效应;③绿色专利申请负向调节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对绿色初创企业生成的正向作用,但正向调节不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对绿色初创企业的正向作用。结论不仅可为环境技术创新与绿色创业融合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而且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明适宜的环境技术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初创企业 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 不相关环境技术多样化 绿色专利申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与相互促进性
8
作者 刘春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11期86-87,共2页
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同时又相互促进。只有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才是对全社会的公平,才... 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同时又相互促进。只有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才是对全社会的公平,才是真正的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建设就是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和谐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