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企业改制和上市不等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二评“资本混合型企业”的决策科学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6,共12页
企业发展并非都要搞股份制,也并非都要上市,股份制与上市本身不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制度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的改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股份制还是上市都不改变企业私有制的性质,因此既不等于也不代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 企业发展并非都要搞股份制,也并非都要上市,股份制与上市本身不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制度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的改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股份制还是上市都不改变企业私有制的性质,因此既不等于也不代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而购股者从来不是企业生产资料和资产生利的最大获益者,更不是生产资料的真正占有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是否改制采取股份制、是否选择上市,都不代表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否,而且其自身的企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决定了当前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不应是与私有资本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制 企业上市 资本混合型企业 生产资料所有制 股份制 私有资本 国企股权资本 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与内涵的交叉科学检验——一评“资本混合型企业”的决策科学性 被引量:7
2
作者 龙斧 陈硕颖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39,共7页
从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看,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解为建立"资本混合型企业"是概念上的张冠李戴,以为通过行政手段把私有资本混入国企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荒诞不经的。而西方"资本联合"作为一个企... 从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看,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解为建立"资本混合型企业"是概念上的张冠李戴,以为通过行政手段把私有资本混入国企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荒诞不经的。而西方"资本联合"作为一个企业的(资本)组织、运作形式之一也与这种行政手段催生的"资本混合型企业"有本质区别。同时,任何一个企业的组织形式都必须与企业性质和根本目的保持高度一致,社会主义如此,资本主义也如此。中国国企代表全体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目的是实现这个利益的最大化。私企则是以私有资本及其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任何通过行政手段把私有资本直接混入国企股权资本的做法既是对国企性质、目的的背离,也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经济 资本混合型企业 决策科学性 资本结构 股权资本 债务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混合型企业”对中国国企效率效益影响的交叉科学分析--三评“资本混合型企业”的决策科学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龙斧 高万芹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1,共7页
"资本混合型企业"以"提高国企效率效益"为理论依据,但"国企效率效益低下"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从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看,企业效率效益的改进与提高必须针对具体领域里的具体问题,而且这个改进、提高具有... "资本混合型企业"以"提高国企效率效益"为理论依据,但"国企效率效益低下"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从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看,企业效率效益的改进与提高必须针对具体领域里的具体问题,而且这个改进、提高具有无止境性。因此,西方企业无一通过外来资本直接混入自己拥有的股权资本来达到提高效率效益这个目的。在一般条件下,无论从资本组织优化、结构优化、成本合理性看,还是从企业一般管理、运行、发展这两大方面看,这种"资本混合"不仅不会提高企业效率效益,反而会使之降低。对中国国企来说,这种"混合"不仅会产生上述问题,而且直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并对国企的性质、目的、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它是一种决策科学性极为低下的国企改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资本混合型企业 效率效益 决策科学 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核心消费压力对中国家庭幸福感的结构性影响——基于CSS2013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龙斧 梁晓青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研究发现,家庭消费结构中的核心消费压力越小、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人们的幸福感越强。核心消费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幸福感,而且对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变量关系产生调节效应。这一效应通过了对体制内(外)职业与幸福感关系差异性检... 研究发现,家庭消费结构中的核心消费压力越小、主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人们的幸福感越强。核心消费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幸福感,而且对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变量关系产生调节效应。这一效应通过了对体制内(外)职业与幸福感关系差异性检验的证实,也被年龄、地域等人口学因素对幸福感的作用差异性所证实,从而证明核心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品或消费方面,而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家庭消费结构。缓解家庭和居民核心消费压力对提高绝大多数人群的幸福感具有决定性、结构性作用。因此核心消费变量的介入不仅是一个重要补充,而且使幸福感衡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合理性。简单以西方研究中设立的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确立幸福感衡量掩盖了诸多因素的差异性及其对传统幸福感衡量的影响与作用。毕竟差异性在学术研究中可避免、可控制、可平衡,在现实中却不可避免、不可控制、不可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消费 社会经济地位 中国家庭 幸福感 结构性影响 经济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消费决定论——从市场与消费的结构性扭曲看中国内需不足的根本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7,共11页
交叉运用决策科学结构递进和计量经济学多元交叉变量建模方法发现,中国内需市场结构由于家庭核心消费范畴的形成而出现四种扭曲。核心消费范畴的形成对GDP增长的合理性、对日常/边际消费的价格、对家庭收入—支出的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 交叉运用决策科学结构递进和计量经济学多元交叉变量建模方法发现,中国内需市场结构由于家庭核心消费范畴的形成而出现四种扭曲。核心消费范畴的形成对GDP增长的合理性、对日常/边际消费的价格、对家庭收入—支出的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这四种扭曲和三大决定关系表明,正是核心消费导致中国消费内需不足。在实证研究和机理分析基础上所产生的数理模型构成了一种中国消费内需不足的"核心消费决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需不足 经济增长 核心消费 日常消费 边际消费 合理内需市场 消费结构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房地产业与“内需不足”机理关系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被引量:23
6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5,共9页
房地产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内需不足"的单个最大因素,其自身结构、运行和功能不仅不是现代市场经济模式,而且折射出某种利益集团之行为。解剖房地产业与"内需不足"机理关系,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发展战略需要重新... 房地产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内需不足"的单个最大因素,其自身结构、运行和功能不仅不是现代市场经济模式,而且折射出某种利益集团之行为。解剖房地产业与"内需不足"机理关系,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发展战略需要重新定位并进行结构性、方向性和本质性改造。如果房地产业不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化转型相结合,不仅自身问题和内需不足无法解决,而且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化转型也无从谈起。建议对房地产行业采用国有-集体-私人所有制三合一的改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需 房地产 核心消费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主义方法论下的企业效率效益决定及差异性衡量——一评“国有企业效率效益必然低下” 被引量:11
7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32,共11页
中国盛行的"国企效率效益低下"概念是西方封闭系统方法论指导下、价值观驱使下和双重标准作用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产物。因此,国企效率效益衡量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整体主义与封闭主义方法论和理论对抗,也体... 中国盛行的"国企效率效益低下"概念是西方封闭系统方法论指导下、价值观驱使下和双重标准作用下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产物。因此,国企效率效益衡量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整体主义与封闭主义方法论和理论对抗,也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对抗。从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的交叉科学方法看,1949—1980年对中国国企效率效益产生影响的既包括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共性要素,又包括具有中国发展自身特性的要素。它们的集成作用表明,中国国企在这个时期的要素条件是世界上最差的,按照西方衡量,它们应该是世界上效率效益最低、最为失败的企业。然而,从中国的增长成就看,也从其符合自身社会性质的综合发展目的的实现看,这一时期的国企不仅不是效率效益低下,而是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从根本上证实了"国企效率效益低下"是一个伪科学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效率效益 整体主义 唯物主义 经济学方法论 交叉科学 中国发展模式问题 产权理论 中国式西方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有企业效率效益”问题的理论误区与认识论、方法论原因——四评“国有企业效率效益必然低下”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今朝 龙斧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44,共10页
国有企业在性质、目的、生产方式等方面与私有企业的差异性决定二者在效率效益上没有简单可比性。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论是西方经济学封闭系统方法论的一般性产物。而在中国,它的产生与形成还具有近因效应、光环效应、代表性启发式思... 国有企业在性质、目的、生产方式等方面与私有企业的差异性决定二者在效率效益上没有简单可比性。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论是西方经济学封闭系统方法论的一般性产物。而在中国,它的产生与形成还具有近因效应、光环效应、代表性启发式思维等唯心主义认识论影响,也是在事物(效率效益)分析上逻辑简单化、极端化、矫枉过正、用事物现象代替事物本质等方法论作用的结果。这些方法论的运用在企业效率效益衡量上形成了带有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色彩的双重标准范式,其逻辑关系就是试图证明私有化才是唯一提高效率效益的手段。而整体主义、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则揭示出这种论点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伪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效率效益 认识论 方法论 中国经济学建设 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崩溃边缘论”“大锅饭论”“凭票供应论”的历史与辩证唯物主义再认识——三评“国有企业效率效益必然低下” 被引量:5
9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4,共9页
"崩溃边缘论""大锅饭论"和"凭票供应论"是支撑"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论"的"三驾马车"。它们对中国历史和事实进行扭曲性、推断性、延伸性的唯心主义处理,再用封闭主义、双重标准在... "崩溃边缘论""大锅饭论"和"凭票供应论"是支撑"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论"的"三驾马车"。它们对中国历史和事实进行扭曲性、推断性、延伸性的唯心主义处理,再用封闭主义、双重标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企业与效率效益低下之间建立起具有伪经济学性质的因果关系,不仅否定1949—1980年几亿人、几代人、几十年为新中国经济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创业性、建设性和积累性发展贡献,而且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企业的制度合理性。唯物主义、整体主义的分析表明,"崩溃边缘"是对事实的扭曲,而"大锅饭"和"凭票供应"则是中国特殊条件、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经济现象,而非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企业的一般性经济规律(如凭票供应在西方也出现过)。而对这些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和交叉科学分析反过来恰恰证实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企业不仅高效率高效益地发展了中国经济,而且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不可或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有制 国有企业效率效益 大锅饭论 凭票供应论 唯物主义 整体主义 崩溃边缘论 文化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平等和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当前中国改革的讨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3,共10页
中国的改革面临各种复杂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并界定其性质与根源。要不要改革和要怎样改革就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一些看似支持改革的观点将改革的性质、目的、宗旨、方向与其手段、方法截然分开,将所有问题的讨论都... 中国的改革面临各种复杂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并界定其性质与根源。要不要改革和要怎样改革就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一些看似支持改革的观点将改革的性质、目的、宗旨、方向与其手段、方法截然分开,将所有问题的讨论都置于"是否要改革"这一衡量标尺之下。这类观点一方面表现出方法论上的极端性,另一方面混淆了问题的性质。本文从方法论入手,分析这些观点的逻辑性、科学性问题,提出对中国改革问题的探讨应该在科学的、平等的、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不要改革 怎样改革 方法论 科学 平等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改变中国贫富差距及消费差异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菲 龙斧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工资收入既可用来衡量贫富差距又能测试社会阶层的消费差异。这个看似简单的收入—贫富差距—消费差异的决定关系,在房价作用下产生变化。本研究使用超大、特大、大城市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房价—贫富差距—消费差异构成的变量... 工资收入既可用来衡量贫富差距又能测试社会阶层的消费差异。这个看似简单的收入—贫富差距—消费差异的决定关系,在房价作用下产生变化。本研究使用超大、特大、大城市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房价—贫富差距—消费差异构成的变量体系,使用固定效应动态面板估计的误差修正模型以及MG估计模型的方法,分析房价对贫富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差异影响,探求房价与收入关系对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消费差异所形成的“双轨”作用机制。一方面,房价对居民收入进行强制性再分配,由此产生的贫富差距效应通常被收入差距衡量所掩盖。另一方面,房价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扩大本来由工资收入造成的社会阶层消费差异。可以说,作为单个因素,房价对贫富差距、消费差异的影响比工资收入本身更大。这个“双轨作用”不仅与习近平“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的理念背道而驰,而且对依靠“扩大消费内需”才能实现的“国内大循环”产生阻碍效应。因此,只有改变房价产生的这个结构性作用机制,中国贫富差距才能得到改善,社会阶层的消费差异才能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工资收入 贫富差距 消费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非线性关系——对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4,共9页
从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等科学角度看,1981~2005年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是经济政策决策的科学性、经济行为与价值观的一致性、雇佣-劳资关系下劳动力属性以及社会问题成本这四种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同时又是政府功能... 从经济学、经济社会学等科学角度看,1981~2005年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是经济政策决策的科学性、经济行为与价值观的一致性、雇佣-劳资关系下劳动力属性以及社会问题成本这四种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同时又是政府功能定位、行为特征和运行效益的函数。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没有简单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交叉持股、资本融合”作为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理论、实践与方法论检验--基于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龙斧 薛菲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7,共9页
交叉持股、资本融合是企业微观层面的资本组织形式和市场行为,与其他所有资本组织形式一样具有可变性、博弈性、阶段性等本质特征,将其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国家宏观制度下经济成分安排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理论与实践上均... 交叉持股、资本融合是企业微观层面的资本组织形式和市场行为,与其他所有资本组织形式一样具有可变性、博弈性、阶段性等本质特征,将其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国家宏观制度下经济成分安排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存在严重的逻辑性问题;而"非市场性交叉持股"更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一般企业管理原则。从方法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角度剖析,"非市场性交叉持股"在"交叉持股"这一资本组织形式与企业"资本功能放大、保值增值、竞争力提高"之间所建立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因果关系;当"非市场性交叉持股"同时具有政府行为必然性、国企针对性和私有资本"好处"性本质特征时,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便是一种典型的制度性行为,最终结果只能是对国有资产、资本、资源及其所赋有的权利、利益的政治经济性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经济 交叉持股 企业资本组织形式 非市场性交叉持股 国企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兰德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批判的方法论剖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今朝 龙斧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101,共4页
博兰德对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系统批判有相当见地。但使用无限回归方法就不难发现,由于割裂了理论与真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陷入纯粹逻辑学分析的封闭系统方法陷阱中,博兰德对新古典经济学隐性方法论和显性方法论的批判只能是形而上... 博兰德对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系统批判有相当见地。但使用无限回归方法就不难发现,由于割裂了理论与真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陷入纯粹逻辑学分析的封闭系统方法陷阱中,博兰德对新古典经济学隐性方法论和显性方法论的批判只能是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他的改进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也无法使新古典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新古典经济学在西方只是众多经济学支流中的一支。中国经济学方法论本身及经济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新古典经济学 博兰德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概念科学性的唯物主义再认识——兼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视角》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6,共13页
怎样正确界定"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经济学概念既是一个科学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中国改革的性质、目的和方向。把"交叉持股"这一企业微观层面的资本组织形式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和主要实现形式,是对后者概念的... 怎样正确界定"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经济学概念既是一个科学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中国改革的性质、目的和方向。把"交叉持股"这一企业微观层面的资本组织形式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和主要实现形式,是对后者概念的一种曲解,并直接违背经济学、管理学等一般科学原理。而把政府主导行为作用下私有资本直接混入国企股权资本视为所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不仅违背经济学、管理学一般原理和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而且带有鲜明的政治经济属性。本文从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概念规范性角度,运用交叉科学方法,界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剖析交叉持股形式的本质特征,论证其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实现形式在理论上的伪科学性和经济实践中的不合理性,并揭示"非市场性交叉持股"改变中国改革性质、方向和目的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经济 经济学理论 交叉持股 企业资本组织形式 国企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和历史反证法的企业效率效益比较分析与衡量——二评“国有企业效率效益必然低下”
16
作者 王今朝 龙斧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40,共8页
根据《一评》12个命题所揭示的企业效率效益决定关系,逻辑和历史反证法分析将揭示,1949—1980年中国如果建立西方或非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经济要么屡遭失败,要么无法避免战争、军阀割据、外族侵略、政权更迭、社会革命。而用西... 根据《一评》12个命题所揭示的企业效率效益决定关系,逻辑和历史反证法分析将揭示,1949—1980年中国如果建立西方或非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经济要么屡遭失败,要么无法避免战争、军阀割据、外族侵略、政权更迭、社会革命。而用西方的效率效益决定关系来衡量中国的公有制经济条件,再加上"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那中国经济只能是崩溃与失败得更快。然而事实却表明,中国1949—1980年不仅GDP、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人均寿命在短期内即得到极大提高。即使从1980—1995年看,如果国有企业效率效益"低下",私有经济则要增长1 014倍才能实现中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这些实证和反证分析从不同角度表明,中国国企的效率效益是高的,而"低下论"只能是一个伪科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国有企业效率效益 中国经济学 历史反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业总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