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周蕾 黄敬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496,5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切除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组23例,行子宫切除术...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难治性产后出血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切除治疗的病例临床资料,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组23例,行子宫切除术组17例,对两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均达到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平均术前准备时间(15.2±3.1)min,手术时间(29.8±5.5)min,子宫切除术平均术前准备时间(31.0±4.6)min,手术时间(43.0±8.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平均出血量(2 920±408)mL,子宫切除术平均出血量(3 114±327)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及子宫全切术术后均有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子宫切除术均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的优点,在积极挽救产妇生命的同时保留其生育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若不能在短时间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栓塞术后不能在短时间内止血者,应立即行子宫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切除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洛石纳米管偶联SPOP抗体负载抗癌药物靶向控释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希辉 刘昊阳 +2 位作者 徐怡 陈云 田卫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126,共6页
通过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表面用生物活性分子进行修饰,使其具备靶向特性,探讨其负载抗癌药物及其靶向控制释放给药作用效果。首先对HNTs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再偶联肾癌标志物斑点型POZ蛋白(speckle-type POZ protein,SPOP)抗体,构建HNT... 通过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表面用生物活性分子进行修饰,使其具备靶向特性,探讨其负载抗癌药物及其靶向控制释放给药作用效果。首先对HNTs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再偶联肾癌标志物斑点型POZ蛋白(speckle-type POZ protein,SPOP)抗体,构建HNTs-SPOPab靶向载体,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等对其进行形态和性能表征;然后在HNTs-SPOPab管腔内载入抗肾癌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SOR),与肾癌细胞A498共培养24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有抑制肾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另外,还在HNTs-SPOPab管腔内载入了另一种抗肺癌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与肺癌细胞A549(无SPOP特异抗原)共培养24h,通过Edu掺入试验,观察其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HNTs-SPOPab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流式结果显示HNTs-SPOPab负载索拉菲尼对肾癌细胞周期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百分率相对于无药物载体的原药直接给药组提高了(16.12±0.45)%。Edu掺入实验结果表明,HNTsSPOPab负载GEM对肺癌细胞抑制作用虽然相对于直接给药组略高,荧光抑制比率HNTs-SPOPab-GEM:(94.12±3.91)%>GEM:(87.83±1.42)%,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NTs-SPOPab作为一种新的纳米靶向药物载体,具有靶向肾癌细胞给药传递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SPOP 靶向控制释放 抗癌药物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洛石纳米管/葡萄糖酸氯己定复合抗菌剂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雨 杨勇涛 +1 位作者 陈云 田卫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9-242,共4页
通过埃洛石纳米管(HNTs)负载葡萄糖酸氯己定(CG)制备新型的HNTs/CG复合抗菌剂。采用透射电镜表征HNTs的形貌结构,红外光谱表征HNTs/CG复合物的结构,抑菌圈法测试HNTs/CG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性能,扫描电镜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HNTs/CG复合... 通过埃洛石纳米管(HNTs)负载葡萄糖酸氯己定(CG)制备新型的HNTs/CG复合抗菌剂。采用透射电镜表征HNTs的形貌结构,红外光谱表征HNTs/CG复合物的结构,抑菌圈法测试HNTs/CG复合抗菌剂的抗菌性能,扫描电镜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与HNTs/CG复合物作用后形态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急性经口毒性实验评价HNTs/CG复合物的短期毒副作用。结果表明:CG药物成功负载在HNTs管腔中,HNTs/CG复合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与HNTs/CG复合物作用后,导致细胞壁破裂而死亡,另外,不同剂量的HNTs/CG复合抗菌剂均未引起小鼠脏器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因此,HNTs/CG复合抗菌剂是一种无毒的新型纳米抗菌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葡萄糖酸氯己定 复合抗菌剂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与脂多糖协同对大鼠肝细胞TNF-α的影响
4
作者 周平 李孟森 武军驻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82-1387,共6页
目的:铅增强脂多糖所诱发的肿瘤坏死因子-ɑ的表达及肝脏伤害的机制。方法:以尾静脉注射方式,单独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醋酸铅(0,5,10,15mg/kg)或合并给予脂多糖(100μg/kg),测量其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ɑ的浓度、一氧化氮产量、脂质过氧... 目的:铅增强脂多糖所诱发的肿瘤坏死因子-ɑ的表达及肝脏伤害的机制。方法:以尾静脉注射方式,单独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醋酸铅(0,5,10,15mg/kg)或合并给予脂多糖(100μg/kg),测量其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ɑ的浓度、一氧化氮产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肝功能受损指标天门冬酸转胺酶以及氨基丙酸转胺酶,建立铅增强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及肝脏伤害的机制,并以抑制剂阻断的方式,来探讨醋酸铅合并脂多糖所诱导的信号传递路径。结果:单独给予不同剂量的铅,对各项测量指标并无显著的影响;在合并脂多糖后,大鼠血中肿瘤坏死因子-ɑ活性、一氧化氮产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及肝脏伤害明显增加。结论:大鼠实验的结果显示,高铅暴露具有加成性地增强脂多糖所诱导的肝脏伤害,可能是经由剌激巨噬细胞的作用,循着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信号途径,来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的过度表达和一氧化氮的增加所致,其中一氧化氮的增加会造成脂质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肿瘤坏死因子 肝脏伤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