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城市人”理论的社区养老设施规划配置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伟 潘雪晴 谢波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7,共8页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不够健全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借鉴"城市人"理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展开实证,运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老年人、设施提供者双方...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不够健全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借鉴"城市人"理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展开实证,运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老年人、设施提供者双方匹配的配置半径为:综合服务类和生活照料类设施为300~500m,文化休闲类设施为500~700m,提取出影响养老设施满意度的人居要素为道路密度、周边环境和设施质量,最终从"点、量、质"3方面提出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城市人” 满意度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分析及规划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伟 杨欢 陶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38-45,共8页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是健全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人"理论,以使用者和设施运营者"自存-共存"平衡状态下的共识为目标,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和物性的规划匹配以及面...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是健全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人"理论,以使用者和设施运营者"自存-共存"平衡状态下的共识为目标,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和物性的规划匹配以及面向典型人居的要素干预"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评价及规划方法。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最优化分析等方法,辨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需求方"满意度的共识,并对典型生活圈的要素进行提取和对比,从服务范围、人居属性、道路属性及设施属性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 “城市人”理论 “自存-共存”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社区物流点供需匹配分析及规划方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魏伟 柯泽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8-17,共10页
在“城市人”理论的基础上,以优化社区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社区整体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理性与物性平衡基础上寻求共识的匹配分析及设施规划布局方法;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网络分析、社会调査、最优化分析等方法,探... 在“城市人”理论的基础上,以优化社区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社区整体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理性与物性平衡基础上寻求共识的匹配分析及设施规划布局方法;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空间数据挖掘、GIS网络分析、社会调査、最优化分析等方法,探寻社区物流点使用者与服务者在可达时间与距离上的共识,通过典型社区对比提取建筑密度、容积率、公共道路占比、设施质量等对社区物流点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的人居要素,提出社区物流点规划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点 城市人 满意度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导向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曼 黄经南 王国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106,共6页
文章基于对公共停车场的空间差异化需求分析,从需求预测—差异化供给—规划选址—服务区划分—规模分配—落实用地6个层面着手,结合"停车生成率+LA模型"构建了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了潍坊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 文章基于对公共停车场的空间差异化需求分析,从需求预测—差异化供给—规划选址—服务区划分—规模分配—落实用地6个层面着手,结合"停车生成率+LA模型"构建了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了潍坊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实践中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导向 公共停车场 选址规划 潍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总体安全格局量化评价和管控方法探索——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牛强 张浩 +2 位作者 伍磊 朱玉蓉 魏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101,共7页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的幸福,是后疫情时代国土空间语境下的规划重要议题。从“风险识别、量化综合、空间统筹”3个维度形成城市“生态、生产、生活”3类安全基本控制线的分析框架,构建系统性空间量化指标体系。以泉州市泉港区为研究案例,...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的幸福,是后疫情时代国土空间语境下的规划重要议题。从“风险识别、量化综合、空间统筹”3个维度形成城市“生态、生产、生活”3类安全基本控制线的分析框架,构建系统性空间量化指标体系。以泉州市泉港区为研究案例,总结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安全量化评价与差异化、精细化管控的方式方法。研究一是统筹分析了城市总体安全,并以空间量化实现要素落子;二是据此制定精细化、差异化的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安全 国土空间规划 基本控制线 差异化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中心区小学布局满意度提升规划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魏伟 陶煜 杨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18,共6页
文章应用“城市人”理论,构建了“寻求使用者与服务者合理需求共识”的小学布局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辨识小学供需双方的满意度共识,验证基于供需匹配的小学最优服务半径范围,同时利用典型社区要素提取、对比和... 文章应用“城市人”理论,构建了“寻求使用者与服务者合理需求共识”的小学布局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辨识小学供需双方的满意度共识,验证基于供需匹配的小学最优服务半径范围,同时利用典型社区要素提取、对比和回归分析方法,通过人口密度、道路网密度和社区用地混合度等空间要素的优化,提出人居环境优化策略,以提升居民对小学布局的满意度,更好地匹配居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理论 供需匹配 小学 满意度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洪调蓄视角下的城市人工湖水量平衡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冉玲于 苟翡翠 +1 位作者 王雪原 周燕 《风景园林》 2019年第3期75-80,共6页
作为水生态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人工湖,可以通过自身水量平衡的调节实现雨洪调蓄功能。但是当前城市人工湖规划建设普遍存在水量难以维持的矛盾。在厘清城市人工湖水量平衡基本原理与空间尺度的前提下,借助城市人工湖与自然湖泊水文循环... 作为水生态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人工湖,可以通过自身水量平衡的调节实现雨洪调蓄功能。但是当前城市人工湖规划建设普遍存在水量难以维持的矛盾。在厘清城市人工湖水量平衡基本原理与空间尺度的前提下,借助城市人工湖与自然湖泊水文循环过程的对比研究,构建出人工湖水量平衡过程,进而分析其8项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因子及调控可行性,并从风景园林专业可控的视角,将城市人工湖水文循环过程与景观要素进行耦合,建立起以水量平衡为目标的城市人工湖景观设计导则,通过"空间结构对位"和"物质载体对应"2个设计步骤实现水量调控。以期为城市人工湖水量保持的现实问题提供普适性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拓展水生态基础设施研究领域的范畴,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调蓄 城市人工湖 水量平衡 水文循环过程 景观设计方法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子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
8
作者 罗雅文 周燕 +2 位作者 禹佳宁 刘梦瑶 徐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485-9503,共19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明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演变和驱动机制,对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梁子湖流域为例,基于FLUS模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自组织映射、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识别流域2010—203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明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演变和驱动机制,对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梁子湖流域为例,基于FLUS模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自组织映射、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识别流域2010—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并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流域生态空间保护的工作框架。结果发现:(1)2010—2030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显著,整体表现为耕地和水体面积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3种模拟情景中,仅生态保护情景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其余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3)流域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权衡与协同关系,且协同关系占据主导地位。(4)流域共识别出6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其中以食物生产为主导功能的服务簇面积占比最大;服务簇的识别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类型较为一致,但同类用地仍可提供多个具有不同主导服务功能的服务簇。(5)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分异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景观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优化景观格局能一定程度上保护流域主导服务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主导生态系统服务 流域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匹配的武汉市15分钟生活圈划定与空间优化 被引量:87
9
作者 魏伟 洪梦谣 谢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7,共7页
以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的社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在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城市人"理论指导下,以15分钟生活圈划定与空间优化为目标,基于供需匹配原则,提出"空间辨析—空间划定—空间优化&qu... 以解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的社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在社区规划与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城市人"理论指导下,以15分钟生活圈划定与空间优化为目标,基于供需匹配原则,提出"空间辨析—空间划定—空间优化"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体系,并以武汉市为例,辨析典型人居空间,划定15分钟生活圈的空间边界,并基于可达性评价与满意度分析,提出供需匹配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布局模式与空间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分钟生活圈 社区规划 “城市人”理论 供需匹配 公共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小学空间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及优化策略——以武汉东西湖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强 张永雄 +3 位作者 吴宛娴 陈伟 宁玲 彭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4,共9页
优化小学空间服务绩效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基于多源数据的综合应用构建一个推广性强、科学合理的小学空间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并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为例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优化策略。... 优化小学空间服务绩效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基于多源数据的综合应用构建一个推广性强、科学合理的小学空间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并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为例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优化策略。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确定以步行友好作为评价原则。其次,通过社会调查确定步行可达性与步行安全性两个评价指标及其标准。再次,通过多源大数据,从小学服务的每个个体的出行感受出发,以学区为单位对小学空间服务绩效进行精细化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东西湖区部分小学存在学区面积过大、学校布点不合理、道路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新增学校、调整学校布点、调整学区、优化步行路网、增加过街设施等优化策略,并选取3个典型小学进行具体的优化方案分析。通过对数据增强设计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小学布局、学区设置及道路和用地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空间服务绩效 优化策略 多源数据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管控路径——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燕 徐莉 +2 位作者 刘梦瑶 禹佳宁 罗巧灵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1,共7页
国土空间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存在权衡协同关系,如何基于复合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并在实践中实现有效的空间管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 国土空间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存在权衡协同关系,如何基于复合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并在实践中实现有效的空间管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管控路径,并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和生态网络要素识别,优化单功能生态网络的构建路径,进而构建多功能复合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以绿色空间为切入点,探究复合生态安全格局嵌套衔接的跨尺度空间管控方法,以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由宏观区域尺度向城区中微观尺度的有效传导与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空间 规划衔接 协同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魏伟 巢佳玲 谢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8-44,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强调各类空间的合理利用及空间效益的整体最优,但当前在农业空间的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缺乏整体利益视角、无序侵占农业空间、补划农业空间质量和数量不达标等问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文章基...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强调各类空间的合理利用及空间效益的整体最优,但当前在农业空间的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缺乏整体利益视角、无序侵占农业空间、补划农业空间质量和数量不达标等问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文章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运用自存-共存、优化-平衡两种矛盾协调模式,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将占补平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利益主体和主要矛盾维度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方法,并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展开实证分析,为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的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以人为本 永久基本农田 占补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