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17
1
作者 张杨 刘艳芳 +1 位作者 顾渐萍 丁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导致武汉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的态势。②1996年~2006年武汉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51上升至0.468。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平衡,并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③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城市化引起的空间扩张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GTWR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海军 刘艺明 +3 位作者 张彬 徐姗 贾克敬 洪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48-257,310,共11页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城市扩展 驱动力 逻辑斯蒂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高光谱信息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地统计模型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艳芳 宋玉玲 +3 位作者 郭龙 陈奕云 卢延年 刘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91,共9页
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借助光谱信息进行土壤属性预测时,通常忽略了土壤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且未考虑模型残差的空间结构。针对以上不足,该文以江汉平原232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反射光谱为辅助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 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借助光谱信息进行土壤属性预测时,通常忽略了土壤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且未考虑模型残差的空间结构。针对以上不足,该文以江汉平原232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反射光谱为辅助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普通克里格、协同克里格以及回归克里格分别构建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模型,选取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标准差与预测均方根误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结合高光谱信息,且同时考虑残差空间结构的回归克里格模型表现优于其他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617,RPD为1.614。鉴于土壤光谱信息同时还具有测定简单、省时、无损等优点,因此土壤光谱是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插值的理想辅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光谱分析 土壤有机碳密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协同克里格 回归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泊流域面源污染的源-汇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东湖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姜庆虎 刘艳芳 +1 位作者 黄浦江 叶青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9-474,共6页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控制不断完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危害中国城市水体的重要污染源。由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是导致湖泊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加强面源污染的源-汇效应研究是控制、管理流域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控制不断完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危害中国城市水体的重要污染源。由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地表径流污染是导致湖泊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加强面源污染的源-汇效应研究是控制、管理流域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选取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武汉市东湖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流域划分和地类解译,建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后对水质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通过建立了地类——湖泊水质关系模型,科学地分析了用地与水质的关系,并对城市湖泊水质的季节动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内湖泊水质的影响显著。其中,农田和建设用地是城市湖泊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绿地和坑塘水面能够有效的截流、吸收污染物,起到保护湖泊水质的作用;受降水、温度等气候因子的影响,湖泊水质状态呈现季节性波动。研究选取东湖为研究对象,研究面源污染的源-汇效应,具有代表性,对于更好保护城市湖泊,合理利用湖泊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 季节变化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武汉城市湖泊演化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黄浦江 刘艳芳 +1 位作者 刘畅 姜庆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8-1593,共6页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 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 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1995和2005年Landsat 5两期TM影像与2000和2010年Landset 7两期ETM+影像的解译结果,基于景观分形理论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构建湖泊变化强度指数和湖泊分形维数变化指数。从湖泊面积变化和湖泊形态变化,以及湖泊水域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特点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来丰富湖泊演化的分析方法,并总结高速城市化背景下湖泊的变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因素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同时提出若干城市湖泊治理与管理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的湖泊水域面积总量的变化呈现萎缩的趋势,年变化量在逐渐减小,湖泊萎缩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1995—2010年湖泊分形维数也呈逐期较小趋势,说明湖泊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人为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大。(3)15年来主城区28个主要湖泊的变化强度指数均为负值,呈萎缩趋势。但从2000年开始,少数湖泊变化强度指数为正值,萎缩趋势得到初步的控制。(4)1995—2010年间湖泊的水域面积主要转移成为建设用地和耕地。其转移面积占转移总面积的87.02%。围湖造田和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对城市湖泊的演化影响深刻。(5)城市化背景下湖泊面积与形态变化的规律并非完全与城市化发展速率呈正比的关系,当城市化率上升到一定的阶段后,城市内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内部的生态用地,湖泊应得到立法等强制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湖泊演化 湖泊分形维数 湖泊变化强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罗媞 刘艳芳 孔雪松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74,共9页
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过程与自然过程综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系统耦合理论,文章将具有城市化特征的各类城市人文要素的集合与组成生态环境的各类自然要素的集合视为2个相互独立... 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过程与自然过程综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系统耦合理论,文章将具有城市化特征的各类城市人文要素的集合与组成生态环境的各类自然要素的集合视为2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的系统,分别从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梳理并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学者不仅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和演化规律认识上取得了成果,而且在定量评价与测度两大系统各要素及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方面积累了经验,也提出了实现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维护相互协调的对策。综合而言,目前国内研究在内容上的多维性特征、方法上的多元化特征和研究对象上的区域性特征明显,但同时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以及研究的滞后性和被动性等问题,今后应围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系统作用观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预警机制、城市生态空间扩展与优化的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系统耦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网络视角下武汉市湿地生态格局分析 被引量:46
7
作者 何建华 潘越 刘殿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90-3601,共12页
城市湿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化,威胁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网络通过廊道连接重要生境斑块,基于生态网络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格局,不仅可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可反映湿地系统的结构与连通性特... 城市湿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化,威胁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网络通过廊道连接重要生境斑块,基于生态网络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格局,不仅可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可反映湿地系统的结构与连通性特征。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方法识别湿地源地,结合地表景观类型、地形坡度及人类活动强度因素构建综合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提取生态廊道构建湿地生态网络,最后对网络进行重要性分级。分析网络的结构及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湿地规模较大,但破碎化严重且空间分布不均;网络空间结构不完备但景观结构良好,重要廊道多位于城市边缘斑块间且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各区域湿地格局特征不同,江夏区及汉南区湿地资源丰富且斑块质量高,廊道分布多且景观结构较好但重要性不高,黄陂区及东西湖区湿地总量少且形态破碎,区内廊道少、重要性低且景观结构有待改善,新洲区湿地规模小,廊道分布较少且景观结构不完善,但湿地及廊道重要性均较高。研究结果将为武汉市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杨 刘艳芳 +1 位作者 丁庆 江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34-2539,共6页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利用1996和2006年Landsat5的TM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1996—2006年11年间的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总体特征表现出耕地、草...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利用1996和2006年Landsat5的TM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1996—2006年11年间的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总体特征表现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态势;(2)这11年间耕地转化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这3种变化类型分布最为广泛,转换率最大;(3)11年来武汉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变化幅度较大,并呈缓慢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年变化速度达到1.25%;(4)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大于0,说明武汉市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时期,土地利用集约度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蔓延综合指数的评价与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1 位作者 周鹏 崔家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8,90,共8页
城市蔓延是城市边界向外扩张、城市用地更为分散的现象,往往是人口增长、经济收入提高、交通便捷、土地利用变化等引起的。采用集成3S技术综合测度城市蔓延的程度,将城市蔓延的综合指数分解为人口指数(Ips)、社会经济指数(Ies)、交通指... 城市蔓延是城市边界向外扩张、城市用地更为分散的现象,往往是人口增长、经济收入提高、交通便捷、土地利用变化等引起的。采用集成3S技术综合测度城市蔓延的程度,将城市蔓延的综合指数分解为人口指数(Ips)、社会经济指数(Ies)、交通指数(Its)和土地利用指数(Ils),并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多因素多因子评价,对武汉市1984—2013年城市蔓延程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表明:Ips总体呈直线上升,Ies、Its和Ils总体呈指数型上升,Ils和Its近5年的增幅较大;路网密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最低,分布最为分散,Its权重值最高,建设用地比例权重值最低;城市蔓延度综合指数在2004年前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之后呈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空间自相关 人口 社会经济 交通 土地利用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城市空间结构信息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焦利民 杨璐迪 +2 位作者 刘稼丰 张博恩 许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6-1283,共8页
利用衡量新增斑块空间邻接关系的多阶景观扩张指数定量识别城市组团的空间特征,结合城市组团所表现出的城市空间结构信息,构建基于MLEI的元胞自动机城市扩展(MLEI-CA)模型。针对武汉市1990、2000、2013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MLEI-CA对... 利用衡量新增斑块空间邻接关系的多阶景观扩张指数定量识别城市组团的空间特征,结合城市组团所表现出的城市空间结构信息,构建基于MLEI的元胞自动机城市扩展(MLEI-CA)模型。针对武汉市1990、2000、2013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MLEI-CA对武汉市城市扩展进行模拟,通过与Logistic-CA模型对比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MLEI-CA模型更加准确地揭示城市扩展的空间演变过程,MLEI-CA模型精度优于Logistic-CA模型,Kappa系数、城市用地的精度分别提高6%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模拟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组团 多阶景观扩张指数 元胞自动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武汉市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建华 詹皖欣 黄俊龙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5期131-139,共9页
当前武汉市存在自然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于改善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武汉市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洪水调蓄功能进行生态... 当前武汉市存在自然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对于改善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武汉市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洪水调蓄功能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敏感性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别划定出七类生态保护红线。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取出重要生态功能红线区和生态敏感红线区,叠加分析后最终得到武汉市生态红线区面积为2342.21 km^2,占武汉市总面积的27.67%。研究结果对于探索生态红线划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功能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经济地图集基础地理框架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鹰 刘子希 程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7,共7页
以新世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地图集》的编研为背景,探讨了新世纪地学研究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条件下经济地图集基础地理框架建立的若干问题。针对地图集的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态及内容的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对比与需求分析,重... 以新世纪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地图集》的编研为背景,探讨了新世纪地学研究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条件下经济地图集基础地理框架建立的若干问题。针对地图集的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态及内容的多样性等特点,通过对比与需求分析,重点探讨了地图集的地图投影、比例尺与分幅、地图定向及地理底图的设计与应用,并最终确定了地图集基础地理框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图集 基础地理框架 地图投影 比例尺 地理底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域空间自相关的城市ATM空间布局分析——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芳 谷兴 +1 位作者 李春燕 金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320-4325,共6页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加权Voronoi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武昌区ATM整体空间和各街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及集聚分布。对ATM与人口密度、道路可达性、商业设施、金融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等多个要素之间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加权Voronoi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武昌区ATM整体空间和各街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及集聚分布。对ATM与人口密度、道路可达性、商业设施、金融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等多个要素之间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因子对ATM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解决ATM布局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手段。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金融密度等因子在全局及局部上影响着ATM的空间布局,而人口密度的影响最明显;ATM的集聚核区域及均匀分布区域落在空间正相关的热点区域,表现为高密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各影响因子对ATM的密度与集聚程度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Voronoi图 局域空间自相关 ATM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WebGIS系统原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明星 蔡忠亮 曾金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24-126,共3页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介绍了利用WebGIS核心技术构建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从系统建设的需求、系统架构与模式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数据组织和开发技术等多...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介绍了利用WebGIS核心技术构建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从系统建设的需求、系统架构与模式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数据组织和开发技术等多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展示了系统开发成果,最后总结该系统原型构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建设环境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施工区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力 被引量:9
15
作者 盛舒童 刘艳芳 +1 位作者 刘耀林 陆砚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392,共9页
提升区域生态保护效能,可为区域生态治理科学决策提供政策依据,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研究区,使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测度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植被固碳和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借助差异比较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分异机制,... 提升区域生态保护效能,可为区域生态治理科学决策提供政策依据,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研究区,使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测度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植被固碳和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借助差异比较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分异机制,进一步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剖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协同权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18年研究区产水服务、生物多样性的均值为605.27 mm/a, 0.28,2010—2018年总量递增速率分别为0.21 mm/a, 0.23;土壤保持、植被固碳的均值为0.000 73 t/(hm^(2)·a),537.56 gC/(m^(2)·a),2010—2018年总量递减速率分别为0.62 t/(hm^(2)·a),2.1 gC/(m^(2)·a)。(2) 201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权衡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产水服务分别与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强权衡弱协同;植被固碳分别与产水服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强协同弱权衡。(3)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植被固碳三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受坡度、高程、日照时数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其正负性和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余因子的解释力度较小且不固定,各项因素动态且综合影响协同权衡的变化。总之,研究区内4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影响因素的正负性和强度也具有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沿海地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协同权衡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山东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交通方式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公平性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5
16
作者 罗欣然 岳邦佳 林爱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3-893,共11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时期,养老服务设施仍供不应求,养老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对社会公平公正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步行、私家车和公交3种方式,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Two 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相比最小邻近距离法修正研...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时期,养老服务设施仍供不应求,养老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对社会公平公正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步行、私家车和公交3种方式,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Two 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相比最小邻近距离法修正研究了老年人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区位熵法分析了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1)3种方式下研究区内街道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出老年群体内部两极分化的特征.2)相比于公交和私家车方式,步行方式下养老服务设施资源配置的总体公平性较差,呈现出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口分布空间失配的特征;私家车出行方式下养老服务设施资源较能满足街道老年人口需求,呈现出更为公平的空间分布格局.3)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较差的是中心城区老年人口集聚的街道以及城郊西部和东南部的部分街道,需要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规划布局更多的养老服务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公平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养老服务设施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热岛与植被覆盖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彦樨 焦利民 金健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161,共6页
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反演获得武汉市的地表温度,并提取NDVI信息。通过空间邻域分析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武汉市的城市热岛与地表植被覆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地表温度和NDVI呈现明显的空间负相关... 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反演获得武汉市的地表温度,并提取NDVI信息。通过空间邻域分析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武汉市的城市热岛与地表植被覆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地表温度和NDVI呈现明显的空间负相关性。同时,随着空间邻域半径的增加,地表温度和NDVI的空间相关性有增强后减弱的过程,绿色植被对地表温度有效调节半径约为700 m。在空间分布上,汉口、武昌、汉阳三镇核心主城区及黄陂、新洲部分远城区地表温度和NDVI负相关性最为显著,靠近水体的区域正相关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NDVI 邻域分析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挖掘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转换规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珏然 夏畅 王海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1,39,共7页
元胞自动机(CA)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时空动态模拟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具有复杂空间特征的系统模拟研究中。确定转换规则是构建CA模型的难点和核心,智能进化算法因其强大的搜索和寻优能力在此类问题中受到极大关注。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iogeo... 元胞自动机(CA)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时空动态模拟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具有复杂空间特征的系统模拟研究中。确定转换规则是构建CA模型的难点和核心,智能进化算法因其强大的搜索和寻优能力在此类问题中受到极大关注。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BBO)作为一种新近提出的仿生智能优化算法,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全局搜索寻优机制而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准确模拟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城市扩展过程,该文提出利用BBO算法自动挖掘CA模型转换规则,通过构建BBO-TR-CA模型模拟武汉市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2015年的城市扩展情况。结果表明,BBO算法可有效获取CA模型转换规则,在模拟廊道型城市扩展形态方面优势明显,BBOTR-CA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和Kappa系数较逻辑回归分别提高了0.6%和0.01,FoM系数提高了0.024,且模拟的城市空间格局更符合实际情况,拓展了该算法的应用领域,验证了该算法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城市扩展 元胞自动机 地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洪水灾害对城市道路拓扑特征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洪鑫 陈慧婷 +3 位作者 陆砚池 刘晓燕 陈翠珍 刘耀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1483,共13页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构建道路拓扑网络,通过水文过程模拟获取积水地图、通勤出行模拟获取道路车流量,选取3种中心性指标表征多降雨重现期下道路网络拓扑特征,通过描述性统计、分布规律拟合及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分析道路网络拓扑特征...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构建道路拓扑网络,通过水文过程模拟获取积水地图、通勤出行模拟获取道路车流量,选取3种中心性指标表征多降雨重现期下道路网络拓扑特征,通过描述性统计、分布规律拟合及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分析道路网络拓扑特征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洪水事件对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特征影响显著,50年一遇情景下,道路网络节点与连边数量分别减少20.29%和37.04%,超过80%的节点或连边的中心性指标值发生变化。②洪水情景下道路网络中介中心性最大值及99%分位数有所提高、邻近中心性值有所下降,表明洪水事件使关键节点或连边在道路网络中的影响更加凸显,但节点或连边之间的联通程度受到破坏;中心性累积分布函数的尾部分布也证实了这一结论。③中心城区内关键道路及节点的分布随洪水强度增大呈现出向城市内部收缩的态势,具体表现为由城市二环线附近转移至一环线内沿江大道区域。在未来灾害管理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核心区域道路疏通管控工作,防止拥堵现象发生;同时,加强外围区域道路建设、提高道路排水性能及路网连通性也是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道路网络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拓扑特征 中心性指标 洪水模拟 通勤出行模拟 武汉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旺 潘润秋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9-67,共9页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熵权法测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在分析县域耕地破碎化时空演变基础上,通过双变量Moran’s I指数探讨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空...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熵权法测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在分析县域耕地破碎化时空演变基础上,通过双变量Moran’s I指数探讨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关系,研究时段内耕地破碎化增幅高值区分布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浙北平原、东南沿海平原及金衢盆地一带,低值区分散在山地、丘陵区;地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幅高值区则集中分布在平原、盆地区,可见耕地破碎化越严重,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损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破碎化 地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