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域空间自相关的城市ATM空间布局分析——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芳 谷兴 +1 位作者 李春燕 金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320-4325,共6页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加权Voronoi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武昌区ATM整体空间和各街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及集聚分布。对ATM与人口密度、道路可达性、商业设施、金融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等多个要素之间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加权Voronoi图,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武昌区ATM整体空间和各街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及集聚分布。对ATM与人口密度、道路可达性、商业设施、金融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等多个要素之间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因子对ATM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解决ATM布局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手段。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金融密度等因子在全局及局部上影响着ATM的空间布局,而人口密度的影响最明显;ATM的集聚核区域及均匀分布区域落在空间正相关的热点区域,表现为高密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各影响因子对ATM的密度与集聚程度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Voronoi图 局域空间自相关 ATM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WebGIS系统原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明星 蔡忠亮 曾金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24-126,共3页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介绍了利用WebGIS核心技术构建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从系统建设的需求、系统架构与模式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数据组织和开发技术等多...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介绍了利用WebGIS核心技术构建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从系统建设的需求、系统架构与模式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数据组织和开发技术等多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展示了系统开发成果,最后总结该系统原型构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建设环境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施工区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沿海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力 被引量:8
3
作者 盛舒童 刘艳芳 +1 位作者 刘耀林 陆砚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392,共9页
提升区域生态保护效能,可为区域生态治理科学决策提供政策依据,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研究区,使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测度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植被固碳和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借助差异比较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分异机制,... 提升区域生态保护效能,可为区域生态治理科学决策提供政策依据,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研究区,使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测度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植被固碳和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借助差异比较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分异机制,进一步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剖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协同权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18年研究区产水服务、生物多样性的均值为605.27 mm/a, 0.28,2010—2018年总量递增速率分别为0.21 mm/a, 0.23;土壤保持、植被固碳的均值为0.000 73 t/(hm^(2)·a),537.56 gC/(m^(2)·a),2010—2018年总量递减速率分别为0.62 t/(hm^(2)·a),2.1 gC/(m^(2)·a)。(2) 201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权衡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产水服务分别与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强权衡弱协同;植被固碳分别与产水服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表现为强协同弱权衡。(3)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植被固碳三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受坡度、高程、日照时数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其正负性和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余因子的解释力度较小且不固定,各项因素动态且综合影响协同权衡的变化。总之,研究区内4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影响因素的正负性和强度也具有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沿海地区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协同权衡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山东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研究
4
作者 鹿龙 王娜娜 明立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765-10769,共5页
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的概念及框架,构建了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耦合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 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的概念及框架,构建了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耦合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共跨越5个等级,黄冈为Ⅱ类,鄂州、咸宁、仙桃、武汉为Ⅲ类,孝感、黄石为Ⅳ类,天门、潜江最低为Ⅴ类;不同城市形态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城市的紧凑度、形式比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而延长率对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生态环境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生态环境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湖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青青 刘艳芳 +2 位作者 刘耀林 孔雪松 李纪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3-39,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区域层次的问题,尝试从县、市域两级层次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湖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区域社...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区域层次的问题,尝试从县、市域两级层次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湖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区域社会经济中心导向性比较显著;湖北省集约利用程度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分布在东部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冷点区域分布在西部的恩施以及中部的襄阳、随州、荆门、天门和荆州等地市;湖北省集约利用程度受到县域和市域两个层次影响,县域层次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影响,市域层次则受财政收入和二三产业比重的影响明显。研究结论: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区域层次因素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促进湖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应从县域层次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集聚,从市域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和合理分配财政收入,同时根据不同区域情况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影响因素 综合评价法 空间自相关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构建 被引量:34
6
作者 应申 李程鹏 +2 位作者 郭仁忠 李霖 刘耀林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8,共9页
研究目的: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和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管理的需求下,各类自然资源的差异性造成了统筹的困难,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能够有效地构建统筹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探究测绘地理空间信息与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关系,分析从&qu... 研究目的: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统一规划和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管理的需求下,各类自然资源的差异性造成了统筹的困难,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能够有效地构建统筹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探究测绘地理空间信息与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关系,分析从"土地"到"土地空间"及"地理空间"的转变、从"要素"到"全要素"的统一和"自然资源数据"与"泛地图"的关联,提出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建立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研究结果:以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4个具有时空特征的概念模型实例,例证了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的可行性和通用性。研究结论:自然资源全要素概念模型有助于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建模,以支撑自然资源全要素的统一登记、数据库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自然资源全要素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元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华 刘耀林 刘中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5,F0003,共7页
研究目的:解决现有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系统中业务数据集成管理的缺陷。研究方法:软件工程法,归纳分析法,实例验证法。研究结果:在对项目管理的数据和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六元组模型,并制定了用于实现六元组项目管理模型的数据结构... 研究目的:解决现有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系统中业务数据集成管理的缺陷。研究方法:软件工程法,归纳分析法,实例验证法。研究结果:在对项目管理的数据和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六元组模型,并制定了用于实现六元组项目管理模型的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案。研究结论: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说明该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六元组 项目管理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博弈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耀林 国洪艳 +1 位作者 唐旭 孔雪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7,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用地冲突解决机制,兼顾规划决策公平与效率。研究方法:从博弈视角研究用地冲突解决机制,构建相应规划决策博弈模型与算法;搭建网络参与式规划平台,展示规划决策博弈过程。研究结论:(1)参与者... 研究目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用地冲突解决机制,兼顾规划决策公平与效率。研究方法:从博弈视角研究用地冲突解决机制,构建相应规划决策博弈模型与算法;搭建网络参与式规划平台,展示规划决策博弈过程。研究结论:(1)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较好地均衡各方利益,保证规划决策公平。(2)网络参与式规划方式扩大了公众参与的广度,提高了规划决策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 博弈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TOPSIS法的湖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研 刘艳芳 王程程 《资源与产业》 2017年第4期41-51,共11页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TOPSIS法测算2014年湖北省103个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承载力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以期为湖北省制定土地利用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TOPSIS法测算2014年湖北省103个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承载力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以期为湖北省制定土地利用空间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两极分化,承载力高的地区包括恩施市、十堰市等鄂西地区,承载力较低的主要是武汉、宜昌等地的市区,整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同时低值集聚显著性更强。LISA聚集图和冷热点分析表明,鄂西处于承载力热点和"高高聚集"区,武汉市区、宜昌市东北部区县处于承载力冷点和"低低聚集"区。最后在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承载力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AHP-熵权 TOPSIS法 空间分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REE算法的河流水系提取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培 林爱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29,共3页
针对从DEM中提取河流水系时出现的平行伪河道及河道裁弯取直现象,以湖北省阳新县为例,应用AGREE算法输入数字化真实河流水系对DEM进行调整,并对比调整前后的模拟河流与矢量化的真实河流。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模拟河流与真实河流的吻合度更... 针对从DEM中提取河流水系时出现的平行伪河道及河道裁弯取直现象,以湖北省阳新县为例,应用AGREE算法输入数字化真实河流水系对DEM进行调整,并对比调整前后的模拟河流与矢量化的真实河流。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模拟河流与真实河流的吻合度更高,且消除了平行伪河道及裁弯取直现象。可见AGREE算法可解决从DEM中提取河流水系时的平行伪河道及河道裁弯取直问题,但需结合不同研究区的特点设定合适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河流水系 AGREE算法 吻合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城镇化发展指数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樊星 林爱文 彭玉玲 《资源与产业》 201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了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土地结构、土地经济水平、空间集聚以及基础设施这4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全国以及省级2个层面实现对指标体系趋势度、冗余度、稳定性以及全面... 为了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土地结构、土地经济水平、空间集聚以及基础设施这4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全国以及省级2个层面实现对指标体系趋势度、冗余度、稳定性以及全面性的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指标信息间存在较少冗余,全面性良好。通过测算各年度弹性指数,发现2007年土地城镇化增速最贴近理想值,以其为基准,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土地城镇化评价,求得2009—2013年全国和各省(市区)土地城镇化发展指数。2009—2010年全国土地城镇化发展迅猛,特别是京津冀和广东省,2010年之后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各省(市区)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趋于平稳,且它们的发展速度逐步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评价 指标体系 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益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决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艳 康春 牛继强 《资源与产业》 2008年第5期74-76,共3页
探讨了项目实施管理下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多因素关联评价模型,并选择湖北省4个待评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土地整理 效益评价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9年山东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立业 师春春 +3 位作者 张文信 刘艳芳 刘耀林 关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45,153,共9页
耕地生态安全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认识耕地生态安全及其障碍因子、促进耕地生态与农业发展,利用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评估了山东省2009—2019年的耕地... 耕地生态安全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认识耕地生态安全及其障碍因子、促进耕地生态与农业发展,利用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评估了山东省2009—2019年的耕地生态安全变化,同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山东省2009—2019年耕地生态安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态势,生态安全指数由0.27下降至0.14;(2)2009—2019年不同地级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不同,5个地级市呈现上升的趋势,4个地级市耕地安全基本稳定,7个地级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耕地平均海拔和复种指数在2009—2019年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综上,2009—2019年山东省耕地生态安全出现下降的趋势,存在多个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研究认为加强耕地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缓解产业结构不平衡是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安全 PSR模型 山东省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蒙张 胡勇 +2 位作者 邹洪坤 李艳红 王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39,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气候问题,以各拉丹冬冰川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搜集了1992,2002,2009,2015年四个时相的Landsat-TM影像和Landsat8-OLI_TIRS影像、DEM数字高程模... 为了进一步研究气候问题,以各拉丹冬冰川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搜集了1992,2002,2009,2015年四个时相的Landsat-TM影像和Landsat8-OLI_TIRS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和冰川编目数据,并使用CART决策树方法提取冰川信息,研究1992~2002,2002~2009,2009~2015年三个时段的冰川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5年各拉丹冬冰川退缩78.97 km^2,占总面积的8.6%;各拉丹冬冰川的海拔范围在5 200~6 600 m之间,冰川退缩上限海拔为5 800 m。另外,对各朝向对冰川的影响和冰川长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全球变暖现象导致的冰川退缩现象依然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冰川变化 CART 决策树 各拉丹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20年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泽瑾 焦利民 连喜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3,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区域尺度与网格尺度气候变化与耕地利用变化对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相对贡献的空间异质性,为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测算耕地气候生产潜力,通过情景分... 研究目的:探究区域尺度与网格尺度气候变化与耕地利用变化对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相对贡献的空间异质性,为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测算耕地气候生产潜力,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1)耕地单位面积气候生产潜力整体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分布态势,高值区(>2000 t/km^(2))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华南地区,低值区(≤500 t/km^(2))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的西北部;(2)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自1995年的24.95亿t波动增长至2020年的25.97亿t,增长了约4.09%,北部农业区上升最为明显;(3)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9.26%和30.11%;(4)在气候生产潜力视角下耕地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占优补劣”,潜力较低的北部农业区耕地“占少补多”和水热条件改善促使了该地区气候生产潜力总量提升,而潜力较高的华中和华南地区则由于耕地“占多补少”抵消了水热条件改善的影响导致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持平或显著下降。研究结论:气候变化带来的水热条件改善提升了耕地气候生产潜力,但确保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优化补充耕地布局、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仍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变化 空间分异 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与地形关系的一致性探测及改正
16
作者 张欢 李精忠 +1 位作者 崔国恒 楼晓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1,58,共7页
针对地图中河流和地形关系的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探测及改正模型。首先,提取DEM中隐含的河网及汇水区,并对同一汇水区内的河流数据建立自适应缓冲区;然后,通过现有河流和提取的河网缓冲区的重叠情况进行同名河段的匹配及偏离程度... 针对地图中河流和地形关系的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探测及改正模型。首先,提取DEM中隐含的河网及汇水区,并对同一汇水区内的河流数据建立自适应缓冲区;然后,通过现有河流和提取的河网缓冲区的重叠情况进行同名河段的匹配及偏离程度的计算,从而探测出不一致情况;最后,采取河流移位和DEM内插两种方法进行改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探测河流和地形的不一致关系,并予以自动化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河流 一致性探测 一致性改正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苍穹软件的土地利用图的制图综合
17
作者 冯贺珍 翁敏 《城市勘测》 201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随着GI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土地利用图的制图综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依据制图综合的原理,采用Arc GIS10.0和苍穹软件结合的实验方法,结合青海省同仁县土地利用图制图综合的实践过程,重点阐述了多种软件组合制作土地利用图的过程、线状地... 随着GI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土地利用图的制图综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依据制图综合的原理,采用Arc GIS10.0和苍穹软件结合的实验方法,结合青海省同仁县土地利用图制图综合的实践过程,重点阐述了多种软件组合制作土地利用图的过程、线状地类图斑和面状地类图斑制图综合的原理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两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提高制图综合的质量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制图综合 ArcGIS10.0 苍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